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轴心时代”前后的西方和中国,宗教及宗教社会
——“四大文明古国”之后,三大社会形态渐次形成

雅思贝尔斯曾提出“轴心时代”的概念,认为 在公元前 800 年到公元前200 年 这六百年是人类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时代,中国出现了诸子百家,印度出现了《奥义书》和佛祖释迦牟尼,伊朗出现了查拉图斯图拉和其所创的琐罗亚斯德教(是伊斯兰教的最前身),希腊出现了荷马史诗、一大批伟大的悲剧作家、哲学家,近东出现了犹太教的先知。

他认为,人类主要精神生活的形式和内容基本都来自于“轴心时代”的遗产,“人类一直在靠轴心时代所创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飞跃都要回顾这一历史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轴心时代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时代潜力的回忆或复兴,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1

现在我们来看,雅思贝尔斯对于“轴心时代”的发现和界定稍显过火,但确实是独具慧眼的,当然,在回答和分析原因方面也相当模糊和感性,这似乎是很多历史和社会学家所犯的通病——没有在理性推理的基础上构架自己的思想体系。雅思贝尔斯对于“轴心时代”为什么能够影响后代、具体在怎么影响、都影响到什么了,明显说明不足。

雅思贝尔斯的一个重要初衷是建构他的“世界哲学”,中国当代的哲学家杨国荣先生也致力与这一伟大的主题,但是雅思贝尔斯的世界哲学和杨先生的世界哲学,都有一个致命伤,就是理论结构的主观化倾向很强,没有核心观点作为支撑,论证过程含糊其辞。

就雅斯贝尔斯来说,由于对于“轴心时代”的建构本身就很难用推理构建,所以对于第二次“轴心时代”——世界思想的大融合、“世界哲学”的建构更加模糊和感性。

杨国荣先生的努力,也是着力于构建大一统的思想体系,可是由于理论基础比雅思贝尔斯的可论证性程度更低,所以更多只是一个主观设想。

话说回来,我在这里绝对没有在感情上诋毁雅斯贝尔斯的意思,相反,如果没有雅斯贝尔斯和他的观点,我就没有立论的基础。科学就是这样,没有前人的努力,我们就没有任何起步的基础,遑论取得成果。事实上,雅斯贝尔斯“世界哲学”的提法已经成为社会学科的一座里程碑,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社会学科的发展。

在我看来, “轴心时代”的影响其实远不止精神思想层面,还有外在的社会结构层面 ,我认为,“轴心时代”在东方和西方,全面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整体(“外在”的社会结构与“内在”的思想体系的双变合体);同时形成了印度教、佛教。在“轴心时代”之后形成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并进而影响形成了相应的宗教社会形态。这些社会形态与宗教深刻地影响到后续世界历史的进程,衍变为今天世界的几种基本社会形态。

下面,我们就“轴心时代”形成的中国与西方两种社会形态,以及“轴心时代”和之后形成的宗教、以及宗教社会予以简要的认识。其中中国部分,基于《中国从哪里来?向哪里去?》那本著作的叙述。

我并不是说在轴心时代”之前世界上没有宗教,而是影响世界的佛教、印度教就是在“轴心时代”形成的,更主要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则是在“轴心时代”之后形成的。

注: ① 雅思贝尔斯:《历史的起源和目标》,魏楚雄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 年,14 页。 mepkt/Z3iVSQJBpOLspZVOiiU1lR+8KzwGhWCePZQNJLoEi/RIl1B2gnFaie4wQ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