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胃癌的流行趋势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科技的进步。随着食品冷藏技术的广泛应用,与食品保存方法不当相关的胃癌发病率显著下降。近年来,胃癌的年轻化趋势引起关注,发病模式变化的背后是病因的日益复杂性。尽管遗传因素与胃癌发病风险密切相关,但我们仍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掌控预防的主动权。
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预防胃癌的基石。城市化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导致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兴起,推动了外卖和快餐的普及。这种日益常态化的便捷饮食,尤其是频繁的外卖消费和对加工食品的依赖,显著增加了胃部疾病的发生风险。良好的饮食结构应包括低盐、低脂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规律饮食和选择高质量的食物可以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
适当的体力活动,如每日至少半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能够改善身体的整体代谢,增强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胃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戒烟和限酒对预防胃癌同样重要,可以减少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诱因,及时筛查和有效治疗是降低胃癌发生风险的关键。
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症状,少数病人可有间歇性上腹部不适、隐痛等非特异性症状,偶有以消化道出血等为首发症状者。随着肿瘤进展,病变范围慢慢扩大,影响胃的正常功能或出现浸润、转移、腹腔种植时,多数病人可出现餐后饱胀、胃口差、消瘦、乏力、贫血、呕血、黑便、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进食哽咽感等异常现象,症状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因人而异;少数病人可因肿瘤引发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胃穿孔或幽门梗阻等并发症而就诊。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个别病人即使病变进展到相当程度,甚至发生转移、扩散时,也可以没有突出的局部或全身表现,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年轻胃癌病人。
早期胃癌的治疗效果远好于中晚期,绝大部分早期胃癌病人可以得到临床治愈。因此,防治胃癌的关键在“早”!那么,如何早期发现胃癌呢?胃镜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法宝。
通过胃镜检查,可以仔细观察食管、胃、部分十二指肠,发现炎症、肿瘤、先天异常等病变;可以发现多数早期胃癌,部分早期胃癌甚至可以在内镜下完整切除,无需外科手术。因此,日本和韩国将胃镜纳入全国性筛查计划,推荐40岁以上人群常规开展胃镜检查。研究显示,该计划实施15年后,胃癌死亡率降低了41%,其他上消化道疾病死亡率降低了53%。尽管胃镜如此有效,但并非每人每年都要做一次胃镜检查。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胃镜筛查需要综合卫生经济学考量,不可过度。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推荐40岁以上或有胃癌家族史者进行胃镜筛查,筛查频率一般为3~5年一次。若出现呕血、黑便、上腹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胃镜检查。
现实生活中,部分人对胃镜检查有恐惧情绪,尤其是难以接受做胃镜检查时的恶心、呕吐感觉,想通过血检、呼气试验、钡餐、胶囊内镜、CT等非侵入性检查代替胃镜检查。这是常见误区之一。现有技术通过静脉麻醉让人“入睡”,20分钟便可完成检查,受检者无恶心、呕吐症状。还有人担心麻醉后会引起记忆力下降,对大脑功能产生影响。实际上,无痛胃镜使用的麻醉药物丙泊酚起效和代谢非常迅速,主要在肝脏代谢和清除,不会对大脑产生持续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