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 让生命恢复生机

癌症康复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无论生理上治愈与否,病人和家属都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比如,化疗的时间比较长,靶向或免疫治疗可能为期一年甚至更长时间,而且可能每一两周就要治疗一次,很多病人在治疗后还要回到工作岗位,无疑对身体和心理都是巨大的挑战。

在生理上,各种疗法带来的副作用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对生活造成不小的影响。成年时期突然面临对自己身体的失控状态,常会令人沮丧。除了辅助治疗外,病人还需要家属亲友们更多的理解、协助与扶持。

大部分癌症病人在完成治疗后,会担心癌症复发或转移。一般癌症的复发或转移多发生在头两年,超过五年后复发、转移的概率就少很多。不必千方百计地去打听医学研究报告的存活率或复发率,因为这些都是群体的统计数据,最好不要将相关数据当作预估自己存活时间的依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定期随访是预防和减少癌症复发、转移的最好方法。在随访过程中,对个别指标的升高不必过分敏感。一些指标的确较具价值,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但并不是唯一的依据。随访可能持续好几年,频次一般会随着病情的稳定而逐渐减少。如果发现自己有问题或注意到有新的症状产生,应该尽早告知医生。

在历经了一系列治疗后,对疾病的恐惧必将远去,随即展开与疾病共存的新生活。病人会发现本来曾因治疗所造成的不舒服逐渐减轻了,身体也不再感到那么疲倦,夫妻生活、学习、工作也都恢复如初……这是个重生的开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祝愿所有癌症病人能珍惜人生中的意外给自己带来的新体验,为自己的新生活再造一道亮丽的虹彩!

癌症防治,上海在行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率先开展肿瘤病例登记和随访工作,动态监测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生存和现患情况,并逐步扩大范围,2002年成为全国最早实现肿瘤登记随访全域覆盖的省级地区。自1982年起,上海肿瘤登记数据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审定收录。自2005年起,上海持续发布恶性肿瘤专业报告,为肿瘤防治和研究事业提供基础资料。

多年来,上海持续加强癌症筛查适宜技术研究和推广,常态化开展大肠癌、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筛查,稳步推进癌症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改善患者生存状况。《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提出,到2030年,癌症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危险因素综合防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显著增强,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达到42%,规范诊疗水平稳步提升,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达到59%,患者疾病负担得到有效控制。

宫颈癌发病率大幅下降

宫颈癌曾是危害中老年女性的第1位恶性肿瘤,目前已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主要致癌因素。1958年起,上海的妇幼保健人员深入工厂、里弄为30多万名妇女进行妇科普查,通过宫颈涂片筛查宫颈癌,对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给予及时治疗。宫颈癌发病率自1958—1960年的91.5/10万下降到1970—1972年的34.3/10万。1974年起,实施2年一次的妇科普查制度。到1990年,宫颈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的发病顺位由1960年代的第1位降至第10位。

2000年后,上海的宫颈癌发病率虽有反弹,但仍处于低水平。2009年我国启动了农村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项目。上海已开展的宫颈癌筛查项目为“上海市退休和生活困难妇女妇科病、乳腺病筛查项目”,2011—2020年累计筛查733万人次,筛查覆盖率达90%以上。2016年,HPV疫苗上市,通过疫苗预防HPV感染是目前降低宫颈癌发病率较为经济有效的关键策略和手段之一。接种疫苗后,仍应定期进行宫颈检查。

乙肝疫苗普种防肝癌

乙肝病毒(HBV)感染、沟塘水中的藻类毒素和霉变粮食中的黄曲霉毒素是我国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管水、管粮、防肝炎”成为我国预防肝癌的“七字方针”。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肝癌的病因预防和早期发现进入“瓶颈期”。幸运的是,人类发明了乙肝疫苗,1986年上海部分区县就开始了试点接种。90年代初,乙肝疫苗正式纳入儿童计划免疫。1992年上海全市推广乙肝疫苗接种,并扩大到全市学龄儿童,1997年再扩大到初一、高一和大一学生,并对中小学生进行补种,接种率达到86%。2008年起,实行18岁以下人群免费接种,新生儿24小时及时接种率达98.50%,全程接种率达99%以上。

上海市学龄儿童乙肝发病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69/10万下降到1996—1999年的0.30/10万,0~29岁人群的肝癌发病率也迅速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少年肝癌发病数始终维持在个位数的水平,乙肝疫苗普种显现出持续、渐进的肝癌预防效果。

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

2008年起,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在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开展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试点,取得良好成效。2011年,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被列入市政府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3年起,上海全面实施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适龄居民提供免费的大肠癌风险评估和粪便隐血检查,指引高风险人群完成肠镜检查。当时,上海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癌谱的第2位,早期发现比例长期停滞在10%左右。

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筛查635万人次,检出各类息肉、腺瘤等癌前期病例超过8万例,大肠癌病例2.3万例。筛查检出的大肠癌病人中,早期比例达46%,是筛查前上海市平均水平的3.5倍;病人五年生存率达到85%,较同期未参与筛查的同龄大肠癌病例高21个百分点。同时,该项目也普及了大肠癌防治知识,提高了居民对粪便隐血试验可以早期发现肠道病变的知晓率,使“癌症可防可治”的观念深入人心。

肿瘤防治宣传周

每年的4月15—21日是上海市肿瘤防治宣传周,这是上海原创、全国推广的卫生宣教节日,自1989年起开展至今。上海市肿瘤防治宣传周始终围绕“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核心开展活动,1989—1997年的主题是“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人参与防癌抗癌活动”。1998年起,每年确定不同的主题,在内容上有所侧重,但围绕生活方式危险因素,针对多种癌症,贯穿肿瘤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的核心基调没有改变。

宣传周期间,在上海的各个社区居民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部分医院的宣传栏中都能看到宣传周主题海报。各大媒体也围绕“癌症防治”主题发布新闻报道和科普文章。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相关的健康宣教活动,从黑板报、横幅、橱窗、墙报、展板、电子屏的展示,到组织健康居民或病人及其家属参加健康讲座、医学咨询和其他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覆盖人群极为广泛。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病与伤害防治所副主任医师 吴春晓
所长、主任医师 施 燕 UqRR0XCCbmy23RWE0aPxUD4oS3tU3e/IEK9ZhbAiwqecba+7QQLMp2TGbitBrCp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