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的发展涉及多方合作和复杂的监管环境,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较高,如搜寻信息、谈判、监督和执行合同的成本较高。各主体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信任机制,有助于降低低空经济的发展成本,提高其发展速度。
政府能够通过完善法规和标准,减少企业在低空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和合规成本;企业间的合作,如联合研发和技术共享,可以分摊研发成本,加速新技术的市场化;高校与科研机构能够通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产业提供创新思路和技术解决方案,培养专业人才,降低技术转化的成本和风险;中介机构能够通过提供专业服务和信息共享,降低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成本;金融机构为低空经济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风险管理工具,降低了单一投资者的风险;最终用户通过其消费行为提供市场需求和反馈,指导产业调整产品和服务,帮助产业主体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了试错成本。通过这些主体的合作,低空经济能够有效整合资源,降低发展成本,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截至2024年9月,深圳无人机企业超过1 700家,年产值达960亿元,在无人机发展领域独占鳌头,甚至有着“无人机之都”的美称。2024年上半年,深圳无人机飞行里程、载货重量、新增航线数量等数据均居于全国前列。截至2024年6月,深圳已建成低空起降点249个、开通无人机航线207条;多区建成占地超过50万平方米的无人机测试场,具备测试、校验飞行等功能,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在趋于成型的低空经济无人机产业链背后,是政府以“看得见的手”协调各方资源、推动各主体合作。
早在2018年,深圳便颁布了《深圳地区无人机飞行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简称《实施办法》),通过制定飞行规则,明确无人机飞行的管理要求和操作规范,解决了低空经济领域的安全性和规范性问题,确保无人机及相关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实施办法》的出台为无人机企业的运营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规范,降低了企业的运营风险,同时提升了行业的整体安全标准;其中对于无人机技术的规范要求,为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有助于提高科研成果的应用性和市场价值;其实施为无人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增强了金融机构对无人机产业的信心,从而促进资金的投入与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无人机操作标准和流程的落实为中介机构在市场准入、行业培训、资质认证等方面的服务提供了依据,增加了中介服务的市场需求。此外,《实施办法》的颁布确保了无人机服务的安全性和合法性,提升了用户对于无人机服务的信任度,促进了市场需求的扩大。
2022年底,深圳发布了《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简称《方案》),明确了深圳低空经济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以及主要发展路径。具体来说,《方案》提出了在未来几年内,深圳要打造全球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无人机运输、低空旅游、低空应急救援等领域。在《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中,深圳创造性地提出“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未来产业,提出合力打造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的计划;《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20项具体支持措施,以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案》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预期,鼓励企业在无人机运输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展;《方案》中提到的重点发展领域为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指导,促使这些机构加大在低空经济相关领域的科研投入,并为产业输送专业人才;《方案》明确了低空经济的重点领域,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投资布局,降低投资风险,提升资本效率;《方案》中对于行业标准和产业联盟的建设要求为中介机构提供了业务拓展的机会,特别是在技术转移、市场对接和咨询服务方面;《方案》的实施将提高低空经济相关服务的质量和多样性,从而满足最终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并提升用户体验。
2023年初,深圳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0月,《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草案修改一稿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询意见,将企业与用户等其他主体的需求纳入政策考量范围。
2023年12月,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简称《条例》),并于2024年2月正式实施。《条例》设九章,共六十一条,包括总则、基础设施、飞行服务、产业应用、产业支持、技术创新、安全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涵盖低空经济产业的方方面面,成为全国首部关于低空经济的地方专项法规。
随后,《深圳市培育发展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4—2025年)》《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的推行,健全了低空经济相关政策体系,达成低空产业链条和业态的全覆盖。
通过上述系列政策和法规,深圳建立了全国首个低空经济法规框架,健全了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与协同机制,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和政策支持。政策法规在促进技术创新、保障公共安全、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多主体合作生态系统的形成。
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在无人机运输、低空物流等领域面临的技术和运营障碍,从而加速相关产业的落地和规模化发展。深圳作为中国无人机产业的领军城市,通过建设无人机专用飞行走廊、地面控制站、低空空域管理系统以及无人机起降平台,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全面的硬件支持。并且,深圳致力于高质量低空运行管理服务体系的建构,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配套软件服务。这些基础设施不仅解决了无人机产业在技术和运营方面的关键障碍,还通过优化空域管理、提高飞行安全性、降低运营成本等手段,加速了无人机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推动了低空经济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深圳率先在我国规划并建设了无人机专用飞行走廊。该走廊的规划以深圳市宝安区为试点,连接了机场物流区与市内多个重要物流节点,为无人机配送、快递等应用场景提供了专用空域。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的数据,至2023年底,该飞行走廊已实现了约1 000架次的无人机物流试运行,运送货物超过3 000吨。飞行走廊为无人机提供了专用的空域通道,极大地减少了无人机与其他航空器之间的空中冲突风险,同时提高了低空空域的利用效率。并且专用飞行走廊不仅为无人机物流、配送等商业应用提供了稳定的运行环境,还为相关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业务拓展提供了可靠的测试平台,助力无人机产业的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
深圳在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建设地面控制站网络,以保障无人机飞行的安全和效率。截至2024年初,深圳已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20多个地面控制站点,覆盖了主要的城市空域。这些控制站由深圳低空经济产业公司负责运营,具备实时数据采集、飞行路径规划、无人机远程控制和应急处理等多项功能。根据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的数据,这些地面控制站已为全市90%以上的无人机飞行活动提供了指挥与监控支持,有效降低了无人机运营的事故率,并提升了城市低空空域的管理水平。
此外,深圳市的低空飞行服务站、无人机起降平台以及低空交通管理系统已初见成效。由深圳低空产业公司运营的深圳低空运行管理中心自2023年启用以来,已为无人机运营企业和飞行员提供了全面的服务支持。该中心通过集成飞行计划申报、飞行数据管理、风险评估与应急指挥等功能,为超过100家无人机运营企业提供了服务,成为全市低空飞行活动的申报窗口、指挥枢纽、信息集散地以及情报核心,推动了深圳实现低空飞行的“一网统管”。
无人机起降平台是深圳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城市的核心区域和关键物流节点。据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数据,截至2024年,深圳市已建成30多个标准化无人机起降平台,广泛布局于机场、物流园区、高密度住宅区及商业中心。这些起降平台由深圳机场集团与顺丰速运等企业合作运营,为无人机物流和配送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起降保障。作为无人机执行任务的起点和终点,起降平台的布局直接影响到无人机物流和运输的效率。这一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无人机提供了标准化的起降点,优化了飞行任务的执行流程,不仅提升了无人机运营的效率、缩短了无人机的调度时间、降低了运营成本,还提升了无人机物流服务的响应速度和覆盖范围、拓宽了无人机在城市物流和公共服务中的应用场景。
深圳引入了多主体参与的空域管理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空管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空域规划与管理体系,确保了空域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为推动高质量低空运行管理服务体系的建构,深圳市政府与中国民航局、空军和本地无人机企业合作,部署了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mart Integrated Lower Airspace System,SILAS)。SILAS系统由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开发,具备空域数据实时监控、无人机飞行动态管理、空域冲突预警和空域资源优化配置等功能,能够实时监控无人机的飞行状态、空域使用情况,并对潜在的空中冲突进行预警和干预,是深圳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该系统作为一个市域级低空空域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操作平台,不仅能够支持所有在飞无人机的同时登录,还能汇集全市范围内的各类空域数据并对其进行实时监控与动态调整,被誉为深圳的“低空大脑”。2023年,平台已全面覆盖深圳整个空域,实现了对超过5 000架无人机的实时监控和管理。该系统不仅显著提高了空域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无人机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持,还为政府和监管部门提供了全方位的数据支持,促进了低空空域资源的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助力深圳在低空经济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在以技术创新支撑飞行服务保障的基础上,深圳持续以机制改革探索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以应用拓展牵引低空产业集聚成势,以标准集成引领低空经济创新发展。
深圳市政府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政策与法规制定,不仅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通过明确的引导和制度保障,促进了其他主体的紧密合作与互动。这种政策驱动的协同创新模式,不仅增强了产业链的竞争力,还加速了低空经济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展,是深圳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政府主导下,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汇集了无人机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科研机构及高校等多个主体,形成了一个跨领域的合作平台,实现了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协同。这种深度协同不仅包括技术研发,还涉及供应链管理、标准制定和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通过共享技术、市场信息和研发成果,这些主体能够共同应对低空经济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和市场挑战。深圳市政府在此过程中发挥了核心协调作用,确保了产业链各环节的无缝衔接。以大疆创新为例,其与深圳本地的多家零部件供应商和物流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产业联盟的纽带,共同推动无人机产业的扩展和升级。
2023年12月27日,罗湖区低空经济产业服务中心在罗湖投资控股大厦正式成立。该中心是深圳市首个专注于低空经济的服务机构,由深圳市罗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深圳市航空业协会联合创立。深圳市航空业协会的前身是成立于2004年的深圳市航空运输业协会,它是中国首家综合性航空业协会。罗湖区低空经济产业服务中心的成立为罗湖区低空经济的全新产业链提供了创新动力,构建了优质的产业生态链,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进而增强了产业综合竞争力。
在《深圳市罗湖区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深圳市罗湖区促进商旅文低空应用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的引导下,2024年,20余家相关企业相继落户罗湖,涵盖零部件制造,以及整机装配、技术服务等环节,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深度协同,促进深圳竞飞“无人机之都”。
以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为例,作为全球领先的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在低空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无人机的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推出了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机产品,广泛应用于航拍、农业、救援等多个领域。统计数据显示,大疆在全球无人机市场的份额超过50%,年销售额持续增长。此外,大疆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大疆作为全球领先的无人机制造商,成功研发出具有超长续航、高精度定位能力的无人机产品,广泛应用于农业植保、环境监测、航拍等领域,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和质量。据统计,该企业在低空经济领域的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超过15%,专利申请量持续攀升,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综上所述,深圳市通过政府主导的产业联盟和协同创新中心,成功整合了低空经济发展中的各主体资源,形成了一个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系统。这些措施不仅加速了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展,还显著提升了深圳市低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了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深圳在低空经济领域已形成结合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在此基础上,深圳将加快打造低空经济总部研发中心、高端智造中心、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和一站式解决方案供给中心等“四大中心”,提升低空经济科技硬核力、产业竞争力。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各主体之间协作的深化,深圳的低空经济有望继续引领全国乃至全球的行业发展。
上海作为中国民用航空产业的“第一城”,吸引了大量创新企业集聚,包括峰飞航空科技、时的科技、沃兰特航空和御风未来四家eVTOL领域的头部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低空产业链。上海通过建设专门的产业园区,扩大企业在技术研发、产业链整合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了资源整合与创新驱动,在各个主体的合作组织和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的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上海在低空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布局和实际操作,特别是在eVTOL研发方面,展示了非凡的协同创新能力。御风未来研发出我国首架自主研发、全国产化的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时的科技完成中国首个倾转旋翼载人电动飞机的首轮试飞,沃兰特航空VE25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载重能力最强、空间最大、研制等级最高的载人航空器。这些企业不仅在电动飞行器的设计和制造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技术创新,还在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新材料的应用以及智能飞控系统的开发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峰飞航空科技作为上海市eVTOL领域的领军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突出。该公司在高效电池管理系统和轻量化材料应用上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不仅提升了电动飞行器的性能,还推动了相关技术在其他低空经济领域的应用和扩展。该公司自主研发的eVTOL机型,在高效电池管理系统、智能飞控系统以及新材料应用上均有重大突破。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产品性能,还在降低运营成本和提升飞行安全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峰飞航空科技通过与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等顶尖高校合作,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这种模式加快了技术的研发与转化进程,推动了上海在全球eVTOL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峰飞航空科技的技术创新还带来了显著的外溢效应。其研发成果不仅应用于自身产品,还通过技术授权和产业合作扩展到其他低空经济领域,如无人机物流和城市空中交通(UAM)。这种外溢效应进一步推动了上海市低空经济的技术进步和产业扩展,增强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时的科技在低空经济发展中,积极与各类主体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该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开展了智能飞行控制系统的研发项目,并与政府部门合作,推动了无人机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时的科技不仅为高校提供了研发支持,还通过与研究人员的合作,将实验室中的前沿技术快速转化为实际产品。这种多主体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还通过项目的实施,推动了低空经济的实际应用和普及。在与高校合作开发的新型智能控制系统上市后,时的科技迅速占领了市场,销售额在短期内实现了大幅增长。通过这种产学研联合,时的科技有效地缩短了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的周期,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也为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有效渠道,进一步推动了低空经济的整体发展。
时的科技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获得了低空经济专项基金的支持,成功地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这些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配送、城市安防和环保监测等领域,推动了低空经济的市场化进程。这种从研发到市场的全链条合作模式,是产业主导型低空经济模式的典型体现。
上海市低空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各个主体之间的密切合作。企业和产业园区通过建立合作组织,推动了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协同创新。2022年9月,上海市发布《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提出在浦东、杨浦、闵行、金山、松江、青浦、崇明等区域,打造一批先进的产业集群,建设低空经济研产教融合服务基地,扩大交流与合作,培育和拓展面向政府、企业和大众的低空应用场景,加速突破产业创新。其中,浦东新区长三角低空经济虹桥产业园发展迅速,已成为上海市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该产业园区的建设,不仅为低空经济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还通过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和服务支持,促进了各个主体的协同合作,在推动低空经济各细分领域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虹桥产业园聚焦于低空经济的多个细分领域,包括电动飞行器制造、新材料研发、无人机研发制造以及飞机发动机维修与养护等。这种细分领域的专业化布局,有助于集聚行业内的优势资源,实现技术的深度融合和跨界创新。例如,在新材料研发领域,园区内的企业和研究机构通过合作,成功开发出了多种高强度、轻量化复合材料,显著提升了eVTOL的性能和安全性。这种专业化的产业集聚效应,为上海市低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无人机芯片研发方面,园区内的企业通过与本地高校及国际芯片厂商的合作,开发了适用于低空飞行器的高性能芯片。这些芯片不仅提升了eVTOL的运行效率,还为其他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提供了支持,促进了低空经济的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园区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浦东新区政府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提供税收优惠以及制定产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在低空经济领域进行创新研发。同时,园区还提供了一系列配套服务,如融资支持、市场推广、人才引进等,帮助企业更快实现技术转化和市场扩展。这种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增强了低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在低空空域管理方面,虹桥产业园与上海市的企业共同推动了协同管理机制的建立。园区通过与上海市交通管理部门和空管单位的合作,开发了低空空域管理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实时监控、动态调整和多方协调等功能。这种协同管理机制不仅提高了空域资源的利用效率,还通过数据共享和智能化调度,确保了低空经济活动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企业和产业园区积极参与并主导了多个产业联盟和创新联盟的组建。这些联盟汇集了政府、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等各方力量,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创新平台。例如,峰飞航空科技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合作,成立了电动飞行器技术创新联盟,集中攻关电动飞行器在飞行控制、能量管理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并且建立了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测试平台。这种合作组织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不仅促进了知识和技术的跨界融合,还加快了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显著提升了上海市低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作为全球领先的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创新通过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不仅实现了自身的技术突破,还推动了整个无人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可谓低空经济发展模式的典范。
(1)产政合作:政策支持与空域管理创新
大疆与深圳市政府在多方面保持紧密合作,特别是在推动无人机产业的政策制定与创新平台建设上。深圳市作为中国的创新中心之一,积极推动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大力支持无人机企业的发展。深圳市政府为大疆提供了包括土地资源、研发资金和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帮助大疆迅速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无人机制造商。
此外,深圳市政府还通过与大疆合作,建立了多个产业创新基地和技术孵化中心,为初创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产业链资源。大疆作为龙头企业,积极参与了这些创新平台的建设,并通过技术共享和产业指导,推动了整个无人机行业的协同创新。
在空域管理方面,大疆与中国民航局及地方政府合作,参与了多个无人机低空空域管理试点项目。以《深圳地区无人机飞行管理实施办法(暂行)》为例,该政策为无人机的飞行和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法规指引,大幅降低了企业在市场操作中的合规成本。
大疆还与中国民航局合作,参与了低空空域实时监控系统的开发与测试。通过这一合作,大疆在多个地区进行无人机低空飞行测试,积累了丰富的飞行数据,并帮助政府完善了低空空域管理机制。这种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不仅确保了无人机运营的安全性,还推动了低空经济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2)产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的结合
高校在基础研究与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大疆深谙这一点,选择与国内外顶尖高校建立合作,旨在通过校企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其中,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合作是一个典型案例。
大疆创新的创始人汪滔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在校期间接受了自动控制与飞行控制系统的理论教育。大疆成立初期,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李泽湘为其提供了核心的技术支持。大疆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合作并未局限于技术研发,双方还在人才培养方面紧密合作。通过设立联合实验室,香港科技大学的师生可以参与大疆的研发项目,直接将前沿技术应用于产品开发中。这种双向互动不仅为大疆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人才,也让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成果迅速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双方的合作不仅在大疆早期的飞行控制系统开发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还通过不断深化的合作推动了无人机智能化技术的突破。例如,基于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成果,大疆在图像识别、机器学习和自动化飞行方面实现了多个关键技术创新。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为大疆后续产品的智能化和功能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创新动能。
(3)产研合作:加速技术转化的关键
除了与高校合作,大疆还与国内领先的科研机构合作,以加速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在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合作中,大疆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专注于无人机的智能控制系统、视觉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作为中国顶尖的科研机构,拥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大疆通过这一合作,能够迅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双方合作的成果之一就是大疆的“御”Mavic系列无人机,其核心技术智能避障功能即来源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计算机视觉研究。通过这一合作,大疆不仅解决了无人机安全飞行中的核心问题,还提升了其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接受度。
这一模式体现了政产学研用金合作的另一个关键优势,即科研机构在技术转化中的重要作用。研究机构提供前沿技术,大疆通过其强大的市场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实际产品中,实现了科技与市场的无缝对接。这一合作模式加快了技术的市场化应用,为低空经济的技术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4)产金合作:资金支持与全球市场开拓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支持与金融服务对新兴技术型企业的成长至关重要。大疆在融资方面的成功合作,为其全球扩展提供了关键助力。2015年,大疆获得了由硅谷知名风险投资公司Accel Partners领投的1.05亿美元。这次融资不仅为大疆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还为其打开了全球市场的大门。
Accel Partners作为全球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投资过多家全球科技巨头。在与大疆的合作中,Accel Partners不仅为其提供资金,还通过全球资源网络,帮助大疆在欧美市场扩展业务。这种合作展示了政产学研用金合作中的金融维度,金融机构通过资金注入与全球市场网络,帮助技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降低市场风险。
这一合作帮助大疆迅速进入了北美、欧洲等高端市场,并开发了面向专业用户的高端无人机产品,如“悟”Inspire系列和“经纬”Matrice系列。这些产品满足了影视制作、测绘、农业和能源等领域的需求。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大疆不仅实现了产品和市场的双重突破,还增强了其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
(5)产中(介绍)合作:标准化与行业规范的制定
标准化和行业规范对低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无人机行业的领导者,大疆不仅在技术创新上占据领先地位,还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中介机构共同推动无人机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大疆参与了多个行业标准的制定。通过与中国民航局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政府机构及行业协会的合作,大疆推动了无人机在安全操作、飞行管理和数据处理等多个方面的规范化。这不仅降低了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也为无人机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法律和技术保障。
通过参与标准制定,大疆不仅规范了行业行为,还有效推动了低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标准的制定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了明确的技术和管理指引,减少了企业的合规成本与市场风险,同时也增强了中国无人机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6)产用互动:需求反馈与产品优化
终端用户在政产学研用金合作中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与消费者的直接互动,大疆能够及时获取市场需求反馈,并迅速进行产品迭代。2018年推出的“御”Mavic Air无人机就是大疆基于消费者反馈开发的代表性产品。
大疆通过全球用户社区和社交媒体平台,收集了大量用户的反馈信息。这些反馈帮助大疆明确了消费者对便携性、功能性和价格的需求。在“御”Mavic Air的开发过程中,大疆结合了智能避障、4K摄像头和高便携性的特点,满足了市场对消费级无人机的多元需求。通过这种用户反馈驱动的产品开发模式,大疆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并保持其产品的竞争力。
大疆创新的政产学研用金合作模式为其持续创新与全球扩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和中介组织的紧密合作,大疆成功地实现了技术创新、市场扩展与行业标准的引领。这种多主体协同合作模式不仅推动了大疆自身的发展,也为低空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竞争力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随着低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产学研用金合作模式将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1年6月,是一家专业从事eVTOL研制的高科技公司。沃兰特以客运级eVTOL技术研发、设计、制造为核心业务,公司拥有业内顶尖水平的专业团队,VE25型eVTOL是其主力产品,该产品技术参数、性能都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1)产政合作:推动行业发展
沃兰特着力营造新通航生态,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动行业规范建设。2023年11月17日,沃兰特与自贡市人民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签署系列协议以共建eVTOL智能制造基地,包括与自贡市人民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与自贡创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签署的投资及发展合作协议、与贡井区人民政府签署的项目建设协议。协议签署的各方将在资本投入、起降基地建设、飞机租赁等方面深入合作,共同建设电动垂直起降载人航空器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同时,作为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会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通用航空产业促进分会会员常务理事单位,沃兰特为推动行业发展,先后在中国航空应急救援大会、飞机航空电子国际论坛等知名论坛,分享其在产品研制、技术革新、商业化方面的洞见。与此同时,公司与多个企业联合发布行业白皮书,例如,2023年以来,公司与南航通航联合发布了《客运eVTOL应用与市场白皮书》,为eVTOL市场化进程、应用场景等方面提供指引;与翔翼、安胜(天津)联合发布《“新”空中出行/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飞行员培训白皮书》,以共同推进eVTOL飞行员培训规范与体系建设。在行业协作方面,公司还积极配合民航局推动适航审定工作。2021年9月,沃兰特航空完成了VE25-100的1∶3缩比验证机Tiny的首次飞行测试;2022年8月,VE25全尺寸技术验证机成功下线;2023年1月,VE25顺利完成首轮试飞,研制效率位于全球前列;2023年9月完成场内转换飞行,并于当月获得民航华东局型号合格证申请受理。沃兰特航空成为华东地区首家获得载人eVTOL适航受理的企业。
(2)产学研合作: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
沃兰特航空拥有业内顶尖水平的专业团队,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董明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工业自动化系,曾任职于中航工业、通用电气、罗克韦尔柯林斯、昂际航电等知名企业,深度参与ARJ21-700、C919、CR929等国家重大型号的研制工作。沃兰特的核心团队来自中国商飞、通用电气、霍尼韦尔等全球一流航空企业,拥有丰富的民航飞机研发、适航审定和商业化经验。首席技术官张宝柱,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从事民用飞机研发事业超过26年,曾担任中航工业沈飞设计师、沈飞民机总体室主任、副总设计师、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副总工程师、钻石CA42型号总师和万丰飞机工业集团总工程师、全球工程中心主任等职务,是民用飞机总体、结构及整机研制专家。公司的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和首席营销官黄小飞,是电子科技大学(中国)—里斯本大学学院(葡萄牙)合作管理学博士,通航/支线运营、民机维修领域的连续创业者,主管对外融资和公司战略。主管人力的副总裁栾健春,曾在通用电气服务超过15年,专注于人才的加速培养。沃兰特合伙团队建制完备且高度互补。顶尖的研发与管理团队使得沃兰特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在发展过程中,沃兰特对于飞行器座舱创新体验设计、人机工程与可用性研究等的需求日益迫切,2024年9月,其与上海电机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对接会,就人才培养、实验室共享等关键领域展开合作。此外,沃兰特还计划通过技术授权等方式,与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eVTOL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产金合作:金融助力
2021年7月,沃兰特完成数百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顺为资本领投,Ventech China跟投。2022年1月,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由明势资本领投,青松基金和微光创投跟投。2023年5月,完成数百万美元Pre-A轮融资,由老股东顺为资本、明势资本、微光创投追加投资。2024年2月,完成亿元A轮融资,由鼎晖百孚、自贡创新资本领投,老股东青松基金跟投。2024年4月,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华强资本与晶凯资本。2024年6月11日,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由啟赋资本领投,南山战新投和敦鸿资产跟投,老股东微光创投持续追加投资。本轮融资将用于继续推动VE25 X1验证机试飞、试验,以及产品机AC101研发与制造,加速型号发展并开拓商用客运市场。2024年7月5日,完成1亿元A+++轮融资,由君联资本独家投资。本轮融资将继续助力推动VE25验证机的试飞、试验,产品机AC101的研发与制造,推动VE25-100型号适航取证,并尽快实现商业化。在融资方面,沃兰特采取“小步快跑”的融资策略,即在短时间内多轮融资。公司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黄小飞表示,融资的过程也是融智、融通的过程,多轮融资能够为低空经济行业释放信心窗口,也为沃兰特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产产合作:产业生态构建
成立三年多来,沃兰特着力营造新通航生态,公司周边凝聚了航空公司、维修单位、基建单位、租赁公司等一批航空重要参与者,形成了覆盖整个航空产业链的生态。公司与南航通航、华夏飞滴科技、中航材航空救援、亚捷航空等知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及意向订单,涉及飞机700余架、意向订单金额150亿元,完整覆盖低空观光、培训、短途运输、货运、应急救援、城市出行等六大类eVTOL应用全场景,以多元化的市场布局提升整体竞争力。
对于供应链体系的构建,沃兰特首席执行官董明很重视自主可控,他认为,当前国内航空供应链体系仍在发展中,与国际先进产业链在成熟度和完备度上都存在一定差距,但这也是机会所在。沃兰特将以开放的供应体系,快速有效地推进eVTOL形成商业闭环,从而推进eVTOL产业和国内供应链体系的发展。未来,沃兰特将与山东朗进、华明航电、中航复材、珠海领航、海特高新等企业,以VE25 eVTOL项目合作为契机,深化产业链多领域合作,共同推动行业整体发展。同时,沃兰特也在积极探索民用市场和其他前沿科技领域。在人工智能层面,董明和其团队提出了“AI for aviation”的概念,并正在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探索。
(5)产用互动:市场成功的保障
沃兰特对产品的定位是商用客运级eVTOL。为更好匹配低空经济市场,公司从产品整体定位、具体的功能定位,到如何匹配市场中各类客户的实际需求等,充分进行了市场调研,与行业中的顶尖公司合作,共同打磨和研发低空领域航空器。安全、皮实、好用,是沃兰特创始人董明为产品定义的关键词。安全是航空业永恒的主题,也是行业得到发展的基础,而皮实(少故障、少维护)、好用(场景适应广、用户体验好)则关系到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作为低空经济领域最具颠覆性创新机会的eVTOL,用电机取代传统的涡轮发动机,以碳纤维复合材料取代高温合金材料,以十倍的安全提升、效率提升,十倍级成本的降低,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提高社会运行效率。沃兰特首款产品VE25采用复合翼构型,起飞重量达到2.5吨,可搭载1名驾驶员和5名乘客,兼顾效率和安全性,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起飞重量最大、客舱空间最为宽的载人eVTOL之一。此外,沃兰特采用了创新的SVO(Simplified Vehicle Operations,简化飞行操纵)理念,通过同一套飞行操纵输入实现飞行全状态控制,从而极大地降低了飞行员执行飞行任务的复杂性和难度。沃兰特持续投入研发资源,不断优化产品性能,使其在低空经济市场上保持着领先地位,为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信心和潜力预期。其产品不仅安全、皮实、好用,而且经济。“5分钟飞20千米,单座成本60元。”这是对未来低空客运的美好畅想,更是沃兰特前进的方向。沃兰特始终秉持着“以科技之力丈量天地”的核心理念,不断探索与突破,绘制着未来低空经济的新蓝图。
万丰奥特控股集团创立于1994年,是以大交通领域先进制造为核心的国际化企业集团,产业涉足汽车部件、航空工业、智能装备等领域,致力成为“全球汽车金属部件轻量化推动者”和“通用飞机创新制造企业的全球领跑者”。万丰以“改变人类出行方式”为愿景,通过跨国并购成为全球第一的通用活塞式固定翼飞机制造商,形成了以飞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为核心,集机场管理、通航运营、航校培训、低空保障、航空俱乐部等于一体的通航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并在国内建设万丰航空小镇和飞机研发制造基地,已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布局的通用飞机制造全产业链企业。
(1)产政合作:推动通航产业发展
一是争当国内低空经济政策的推动者。早在2014年决定进军通航产业之初,万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陈滨就率队专门拜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国家有关部委以及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咨询有关方针政策,汇报通航产业发展思路,建立了定期沟通汇报机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2021年5月,受国务院、中央军委委托,由国务院督查室、中央军委办公厅秘书局牵头的通航发展军地联合督查调研组到万丰航空小镇调研通航产业发展情况。督查组表示,像万丰这样优秀的通航龙头企业,国家将予以重点扶持,并将万丰提出的有关产业发展需求和建议纳入调研报告,成为定点联系企业,为及时解决万丰在通航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搭建起了高效沟通的平台。
二是致力于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工作。2017年3月,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在万丰集团召开了浙江省首届军民融合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研讨会,会议确定建立军方、民航局、浙江省三方工作联络协调机制。根据会议精神,万丰于2018年投资建设了低空服务保障系统,并建立了以机场为基础、空域为支点、航路为条件、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为依托的环省低空目视航线和低空目视飞行空域。2018年8月,万丰航空的低空飞行服务系统建成并通过了航空管制部门专家组的验收,正式投入运行,信息终端已接入相应军民航管制部门。2021年7月,民航空管局发文将万丰低空服务站作为全国首家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二、三级联网试点单位,明确了万丰飞行服务站作为试点单位受理浙江省内通航飞行计划的职责。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万丰以超前的发展意识和战略,努力为中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和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万丰低空服务站建设起到了良好的表率和示范作用,阶段性地引领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和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为中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和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与地方政府深化合作,建立飞机制造基地,带动当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万丰建成了占地2 000多亩的航空小镇,飞机整机制造工厂、飞机交付中心、通用机场、航校、航空俱乐部、科技博物馆等设施一应俱全,助力绍兴成为全国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首批试点城市。2020年9月,万丰航空开始布局青岛,与青岛莱西政府合作,建设万丰莱西航空产业园,生产DA50飞机,助力青岛莱西成为新的通用产业制造高地。
四是适航取证能力在全球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22年10月,万丰钻石DA50飞机通过中国民航局技术验证,完成VTC(中国型号认可证)取证;2023年5月,第一架DA50飞机在青岛莱西正式下线并完成试飞;同年8月7日,万丰钻石DA50飞机获中国民航局华东地区管理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截至2024年9月,万丰钻石已获取中国民航局颁发的DA40NG、DA50RG飞机生产许可证以及DA62、DA42、DA40、DA20、DA50等多款飞机的VTC(见图2-2)。
图2-2 万丰钻石部分已获民航局认证的各类许可证
(2)产学研合作:打造核心竞争力
万丰坚持“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行业内率先建立了首家国家级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组织实施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际合作专项、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工业强基、省重点研发专项等科研项目,拥有专利2 000余项,获得多项国际创新大奖,并成功创建轻型通用飞机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大力引进并培养国家和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海外高层次专家人才,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目前,万丰正在国内打造飞行器研究院,将建设六大研发平台、六大实验室。
万丰钻石飞机拥有加拿大、奥地利、捷克三大钻石飞机设计研发中心和一个飞机制造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奥地利、加拿大、中国(两个)四大飞机制造基地,并取得了欧洲航空安全局和加拿大运输部民航局颁发的航空飞机设计生产组织认证证书,以及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飞机生产许可证;持有4个系列、8个基本型、18个机型和多款飞机发动机知识产权。近年来,万丰努力构建以航空器制造为核心的低空经济新业态,大力实施“技术至上”战略,推动产品持续更新,致力于引领低空产业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已在混合动力、电动飞机、特殊科目飞机、垂直起降等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研发制造了DA40、DA50、DA62等多款高性能新机型,一经问世就荣获了多项国际大奖。
此外,在绿色民用航空的赛道上,万丰也走在了行业前列。2018年,万丰钻石与西门子合作推出了世界首架双发混合动力飞机(HEMEP)。2021年11月,万丰钻石和维也纳大学联合完成包括HVO(氢化植物油)在内的SAF(可再生航空燃料),并使用该燃料完成演示飞行。2022年,万丰钻石推出了计划按CS23取证的纯电动飞机。2023年7月,万丰奥地利钻石飞机公司研制的eDA40电动飞机在奥地利首飞,为绿色民用航空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万丰正在加快eVTOL、无人机等新型航空器的研发进度,积极打造垂直起降、低碳低噪、智能化、网联化、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飞机和智能飞机,构建低空经济新制造、新模式、新业态。
(3)产融结合:助力企业快速壮大
万丰从起步到壮大离不开金融的加持。中国银行新昌支行为万丰定制融资授信的综合服务方案,提供企业自身发展及采购原材料等所需的资金,并提供开立海外账户及企业海外航空公司授信等方面的支持。交通银行绍兴分行十余年来共为万丰提供表内外贷款资金数亿元,大力支持万丰总部、上市公司及相关产业子公司等多元化发展需求。2018年,杭州银行的10亿元授信为万丰注入新活力。次年,证监会批准了万丰奥威的15亿元公司债券发行,进一步彰显了资本市场的信心。同年,中国农业银行浙江分行的30亿元意向性信用额度,预示着其对万丰集团未来发展的看好。
为打造通航业“航空母舰”,2016年5月,位于浙江新昌的万丰航空小镇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7月,第一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万丰”命名的飞机在这个航空小镇下线;2018年9月25日,历经五年筹划、三年建设的新昌万丰航空小镇正式开园。如今,占地2 000多亩的万丰航空小镇被列入国家级空中游览基地、国家级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中国航空运动协会航空飞行营地,集通航运营、观光旅游、航空运动、飞行体验及驾照培训于一身,构筑了一幅独特的航空蓝图(见图2-3)。
图2-3 万丰航空小镇
在2021年初,万丰与青岛城投集团深化合作,携手引入了新机型,同步推进了股权结构的持续优化。1月,双方订立了《股权转让协议》,万丰出让了飞机工业35%的股权予青岛城投集团。6月,万丰再展宏图,接纳了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主导的产业投资基金,后者受让了万丰飞机工业10%的股权。本次交易凸显了央企专业产业投资基金对万丰钻石飞机技术实力和盈利模式的认可。自此,万丰飞机工业的股权结构演变为万丰奥威控持55%,青岛城投集团持35%,航发基金持10%。通过股权结构演变,三方共同构建了万丰集团的股权蓝图。地方国企与央企资本的注入,无疑为万丰的未来擘画了更广阔的愿景。
(4)产产合作:构建国产化通用飞机制造产业链
低空经济发展的重点是要打造业态,建立生态。目前,万丰正在实施1个总部、4个飞机制造基地、7个交付中心的战略布局,将参照现有的民航管理规则,计划在七大区域建立相应的飞机交付中心,并力求在国家的扶持下,开辟飞机制造基地与交付中心之间的低空航路,以畅通无阻的运输网络驱动行业发展(见图2-4)。
图2-4 万丰通用飞机制造产业链布局
为推动我国通航制造产业链全面发展,2016年,万丰在浙江牵头成立了浙江省通用航空产业协会(联盟)并担任会长单位;2022年,在万丰的推动下,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成立了中国低空产业联盟,万丰荣誉出任首任主席单位。联盟以加快推动通航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构建通用航空产业生态为方向,集合国内通航整机制造企业、零部件制造商、维修改装企业、用户单位和科研机构等产学研用相关单位,共同推动通用航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
万丰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各类先进机型和技术引入中国,并着眼于国内通航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将以规模化整机制造为牵引,以中国低空产业联盟平台为支撑,与联盟企业共同建立完整的通用飞机零部件国产化产业链,并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的支持下创建国家级通用飞机和发动机研发创新平台。
(5)产用互动:开拓国内国外大市场
万丰已构建起以奥地利、加拿大和中国为主要制造基地,遍及五大洲的全球销售网络,在超过90个国家设有192个服务中心,拥有超过40个长期合作的销售代理商,能及时响应客户需求,铸就了一体化的国际市场布局。
万丰钻石飞机品牌在全球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认同度,客户遍布欧洲、北美洲、亚太和中东等地区,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创造了双发飞机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活塞飞机市场占有率世界前三的成绩。未来,万丰计划进一步从海外引进专业人才,培育一批低空经济高技能产业人才队伍,升级低空飞行服务站,完善地面保障设施,扩建万丰机场跑道,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的低空保障服务网,不断丰富和扩大低空应用场景,在低空旅游、短途运输、航拍测绘、快递物流等领域加速布局,构建低空经济领域“产融互动、共生发展”的良好格局,让低空经济产业成为大交通领域面向未来新的战略支撑。
雁翔和泰(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曾参与编制第一个热气球国家标准,是中国第一家取得热气球适航证的民营高科技企业。自成立以来,其专注于热气球的研发、生产和运营,以独特的创新理念和卓越的实践成果,成为中国“通航新兴消费业态产业经济”的璀璨明星。
(1)产学合作:创新驱动的源泉
产学合作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雁翔和泰积极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建实验室、联合研发项目、人才培养和交流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在热气球领域的多项突破。
雁翔和泰联合中南大学、苏州大学等多所高校的20多位教授、博士,组成了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集中对轻量化防水防油热气球球囊绸布复合材料、高性能第二代节气燃烧器、热气球飞行员培训模拟器等产品进行技术攻关。例如,在轻量化防水防油热气球球囊绸布复合材料的研发中,雁翔和泰与苏州大学携手合作,参考英国卡梅伦公司的热气球材料要求,成功推出了重量仅约40克/米 2 的新型材料。相比常规材料,其重量降低了约1/3,且具有双面涂胶、柔软、色泽鲜艳、防水防油等诸多优点,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热气球使用的高标准。这一领先世界的创新成果,不仅通过了苏州大学丝绸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南计量站的耐温试验、盐雾试验、太阳辐射试验、加速老化试验和霉菌试验检测,还获得了中国民航局中南地区管理局的批准,顺利通过了复合材料适航审定。
(2)产研结合:技术引领的基石
雁翔和泰组建了国内顶尖的热气球产品研发团队,成员均来自央企中航工业集团。他们怀揣“航空报国”的理想与初心,传承老一辈航空科技工作者的拼搏精神,潜心科研,取得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团队研发生产了首款热气球安全飞行智能监测系统。其能够通过计算机数据和视频,对热气球飞行过程中的所有数据及操作进行监控,包括国籍编号、机长身份、起飞重量、飞行时间、速度、航向、风速、气液泄漏检测等,并设定了数据的安全范围,一旦超出安全范围立即报警,提醒飞行员进行调整操作,必要时可智能干预,代替飞行员操作,脱离危险范围,大大提高了飞行安全系数。
此外,雁翔和泰拥有中国最为出色的热气球适航取证团队。通过这个团队的不懈努力,雁翔和泰在热气球适航取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中国通航企业中热气球型号适航取证最多、门类最齐全、科技含量最高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其完成了第一代五个型号热气球适航取证、第二代五个型号高性能热气球适航取证以及异形热气球适航取证,为中国热气球产业的合法合规发展树立了标杆;团队还精心编制了中国首个热气球国家标准,实现了中国热气球生产的标准化,填补了行业空白。
(3)产旅融合:拓展市场的蓝海
雁翔和泰以热气球制造业为切入点,积极打造“通航制造业+通航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平台。公司利用热气球的独特魅力,为旅游观光、空中摄影、高空作业等领域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在湖北襄阳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湖北恩施腾龙洞景区、重庆永川乐和乐都景区、广东清远英西峰林风景区、广西柳州克里湾欢乐世界、广西靖西鹅泉风景区、云南普者黑景区等,雁翔和泰的热气球项目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之一。游客乘坐热气球升空,俯瞰壮丽景色,体验飞翔的乐趣,极大地提升了旅游体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湖北襄阳,雁翔和泰让南瓜、玉米、西瓜形状的热气球成功升空(见图2-5),这些独具创意的异形热气球不仅外观引人注目,更承载着助力乡村振兴旅游的重要使命。雁翔和泰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与各地政府及行业协会签订了在全国打造100个乡村热气球观光基地的合作协议。
在旅游应用场景发展的过程中,雁翔和泰逐步形成“政府引领、企业协同、民众参与”的航旅一体化发展模式,能够有效发挥对优质航空旅游资源的聚合效应,从而带动全国航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4)国际交流:拓宽视野的桥梁
雁翔和泰积极寻求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和合作机会,共同推动热气球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其与国际知名企业开展跨国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例如,公司与土耳其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外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双方共同举办了热气球产业峰会论坛等活动,就热气球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这不仅促进了双方在技术和市场上的互补优势发挥,还为中国热气球产业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了推动中国热气球产业的蓬勃发展,雁翔和泰积极组建中国首个热气球产业发展“智库”——深圳无人机行业协会热气球专业技术委员会。通过借鉴大疆创新在无人机行业空域申报系统、飞手培训体系、竞赛、投融资等方面的成熟模式,雁翔和泰为热气球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路。依托这一强大的“智库”和行业协会的支持,雁翔和泰积极推进产业人才引智和国际合作。在充分消化吸收国际先进制造业和运营经验的基础上,雁翔和泰凭借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实现了弯道超车,成功参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雁翔和泰的目标不仅仅是走向世界,更是引领世界,为中国热气球产业树立新的标杆。
“建一流团队,创一流业绩。”雁翔和泰秉持永远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理念,帮助人们以全新的高度、角度和视野去发现和分享世界的美,不断推动中国热气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人们的飞天梦想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