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4课

2006年8月22日

受持菩提心的前行、正行这两个重要问题已经讲完了,从今天开始,宣讲受持菩提心的后行。

己三(后行)分二:一、连接文;二、真实后行。

庚一、连接文 (连接上下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智者如是持,清净觉心已,

复为增长故,如是赞发心。

大家应该清楚,发菩提心的前提就是积累资粮、净除罪障、布施身体、舍弃一切所贪执的财物、发愿回向自己变成利益众生的事物等,有了这些前行之后,我们于诸佛菩萨、上师面前接受了极为殊胜难得的菩萨戒。可以说,凡是以前听课没有断过传承的人,相续中都获得了菩提心。原因一方面是我们的仪轨如理如法,观想在诸佛菩萨面前接受了菩萨戒,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相续中没有出现持戒的违缘,那么菩提心的戒体是存在的,大家应该生起欢喜心。

这一颂主要宣讲为什么要生欢喜心,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它:

具有慧眼的智者,通过以上的前行和正行,已经获得了极为难得的菩提心,既然前行圆满、正行圆满,如果后行没有圆满的话,这样做事情不是特别的完美,所以结尾也要善始善终,令所发的菩提心得以稳固,且善根加以增长。

为了使菩提心在自相续中永远不退失,功德与日俱增、蒸蒸日上,我们要赞叹自他所做的一切善法。要知道,做任何善事一定要有随喜,要有高度的赞叹,否则这种心不一定能延续下去。诸佛菩萨始终赞叹菩提心的功德,原因也在这里。

当然,我们这次受持菩提心,应该是一种智者的行为。愚者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别人说什么,自己就跟着去,但是我们这次受持菩萨戒,大家是通过智慧详详细细地观察,接受了善知识的引导后,才选择了诸佛菩萨获得成就的这一殊胜妙道。此举并非别人强迫,而是明白了菩提心的无上功德和利益之后,自愿地在诸佛菩萨面前接受了如是的菩提心。若没有这样的菩提心,行持任何善法功德也不大,对众生也没有真实的利益。尽管世间中有许许多多的善根,如人天福报的善根、具四无量心的梵天善根、声闻缘觉具自私自利心态的善根,但这些并不是特别殊胜,在整个世界中,功德最大、对众生最有利的,唯一就是菩提心。通过方方面面了知了菩提心的这些功德后,有智慧的人才心甘情愿地受持大乘菩萨戒。

实际上,如果相续中有了菩提心,这种人是非常伟大的。以前阿底峡尊者在藏地经常宣讲菩提心、皈依、业因果三种法要,有位老乡成天听尊者讲“菩提心、菩提心”,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有一次他到博朵瓦格西面前,询问道:“阿底峡尊者天天都说菩提心,到底它是什么呀?是人的名字,还是什么东西?”博朵瓦格西语重心长地回答说:“所谓的菩提心,就是舍弃自私自利,为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的一种发心。它是我们要发起的一种心。”那个老人家听后非常感动,赞叹不已,连声说道:“受持菩提心的人真是很伟大!菩提心非常了不起!”这段公案后来也被收录在噶当派的《喻法书》里面。所以受持菩提心的人应该是智者,没有智慧的人绝不可能接受菩提心,没有福报的人也不可能遇到如此殊胜的大乘法门。

在座的各位既然已经发了菩提心,从今以后为了圆满它的善根,就应该善加保护,使它得以稳固强大,永远在自相续中延续下去,这对每个学习大乘佛法的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应该修自他赞叹——让自己生欢喜心、让众生也生欢喜心,通过这两方面生起欢喜心,赞叹菩提心的无上功德。

庚二(真实后行)分二:一、令自欢喜;二、令他欢喜。

辛一(令自欢喜)分二:一、因成办自利而生欢喜;二、因成办他利而生欢喜。

壬一、因成办自利而生欢喜:

此科判分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是“思维人身难得具有重大意义的道理而生欢喜心”,颂词是这样说的:

今生吾获福,善得此人身,

复生佛家族,今成如来子。

今生今世,我已经获得了如此的菩提心,确实是具有大福报之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得到了暇满人身,如今又投生在如来的家族中,真正成为了佛的意子

大家应该非常庆幸今生能值遇大乘佛法,不然的话,恐怕许多人现在仍在自私自利的心态中流转,甚至不信佛教,整天在社会中忙忙碌碌,不知道方向在何处。当然,这种福报并不是无因无缘的,它是自己在千百万劫中供奉如来、修持正法的果报,再加上佛陀不可思议的加持和威力,种种因缘聚合起来,即生中才遇到了这样的善知识及大乘佛法,并且转生于佛法兴盛的中土,这是非常难得的一种缘分。

从无始以来,我们在轮回中流转的次数无法计算,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自相续中也没有生起过如此胜妙的菩提心。而今我们生起了真实无伪的菩提心,这种人身是所有人身中最为难得的。大家都知道,世间上有各种各样的人身,有些人依靠它来造恶业,有些人依靠它做一些无聊、无记的事情,我们现在获得了具有十种圆满、远离八种无暇的暇满人身,又有机会发起这样的菩提心,这样的话,大家都已经转生在如来的家族中了。当然,这里的“如来家族”并不是指释迦族。

从世俗的角度而言,只要心对大乘佛法生起信解,《经庄严论》中说,我们相续中的解脱种子就有机会萌芽成熟。所以,对大乘佛法生起信心,发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来利益众生,这就是世俗菩提心的开端。当然,胜义菩提心要从一地菩萨开始获得,这种如来的家族,我们暂时还没有转生。但现在生起了世俗菩提心,前文中说过,此时自己的名字和意义全部都转变了,已经成为了如来的意子。就像转轮王的太子一样,虽然现在还不具足真正治理国家的能力,但自己已经身为太子,终有一天是会登上王位的。所以我们理应生起欢喜心,因为获得了这么好的人身,又发起了这么殊胜的菩提心,这在世间中是非常难得的!

前段时间有个道友说:“我觉得自己相当有福报。你看漫漫人生道路中有这么多邪知识、这么多非法的行业,我现在没有加入这些而入了大乘佛教,这真是人生中最大的幸事!”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确实如此,尽管我们现在仍有贪心、嗔心和一些世俗的烦恼,但不管怎么样,已经被如来的加持所勾召,就像水里的鱼上了钩一样,迟早都会被拉到岸上的。同样,我们现在遇到了如此殊胜的大乘佛法,相续中已经有了菩提心,如果自己非常精进,即生成就也不是不可能的,这在显宗和密宗中都是有的。

《毗奈耶经》中记载,阿难尊者依靠窍诀,在一天中就获得了圣者果位。密宗的一些大成就者传记中说,拉瓦巴依靠上师的殊胜窍诀,只用了一晚上的时间,就获得了大手印的圆满果位 。藏地有位瑜伽士叫夏炽确,他依靠阿底峡尊者菩提心修法中舍弃自私自利、行持慈悲菩提心的这一教言,了悟到一切我与我所没有任何意义,遂将自己的财产全部抛弃,一心一意地修持了五年,最后获得了圣者果位,成为整个佛教史上公认的大成就者。所以,如果快的话,短暂的一生中也可以成就,再怎么慢,只要我们相续中没有出现“舍弃愿菩提心”的这种违品,一定会在很快时间中成就的,只不过是迟早而已。就像我们以前在“甘孜师范学校”读书时,只要考取了那所学校,不违犯大的学校纪律,即使成绩再差,毕业后也都可以当老师,肯定有工资拿,每个人都有这种安全感。

当然,赞叹菩提心的功德,并不是用一种虚无缥缈的语言来夸大其词,而应当有理有据,以前我们也讲过,无数大成就者都通过这样的妙道而获得了无上圆满的果位,所以大家理当生起欢喜心。这种欢喜心是很重要的,有些人根本不知庐山真面目,总认为每天在这里听受佛法、发菩提心是理所当然的事,并不是特别的可贵难得,这种想法是不应理的。要知道,现在转生于如来的家族 中,这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福德因缘,以前在荒无边际的轮回旷野中,我们无依无靠、非常可怜,如今有了大乘上师的摄受,有了诸佛菩萨的保护,自己成为如来家族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应当生欢喜心。假如什么感觉都没有,欢喜心也没有,痛苦心也没有,那就像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里说的一样,我们的心脏变成一块石头或是铁球了。有些人吃喝玩乐或是遭遇一些其他的痛苦,感觉就特别强烈,包括做一些非理的事情,他们高兴得特别快,痛苦得也特别快,但对于出离心方面,好像从来不厌烦世间的痛苦,不愿意行持诸佛菩萨的善举、继承他们不可思议的事业,这一点可能也跟个人的心态有关,自己还是应该加以改造。以上讲了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说,我们获得了这样的菩提心后,应当以不放逸的行为来使它稳固,不要让它不合理地消失了。颂词是这样讲的:

尔后我当为,宜乎佛族业,

慎莫染污此,无垢尊贵种。

我一定要尽心尽力地行持如来家族的事业,初中后都保持清净无垢,绝不能以恶行来玷污这纯洁尊贵的种性。

此颂词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我们以后做任何一件事情,必须要符合佛陀所规定的教规教义,以佛教的戒律守护自己的三门;第二,我们既然已经发了菩提心,加入了大乘佛教的行列,那么从今以后,我们的身份跟其他人完全不相同了,一定要符合佛陀的事业而千万不能以非法行来玷污如来纯洁无垢的种性。

我们没有加入大乘佛教之前,身心可能没什么约束,随随便便、随心所欲,怎么做都可以,但现在跟以前不同了,就像有位县委书记说的:“我跟其他人的行为是不相同的,以前自己有时候还可以放逸,但现在如果不约束的话,很多人的眼睛都在看我。”他们世间人都有这种正知正念,我们大乘修行人就更不用说了。以前自己没有皈依、进入大乘的时候,身心几乎都是随世间而放逸行事,如今我们在诸佛菩萨、金刚上师面前已经承诺:从现在开始,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观音菩萨等诸佛菩萨怎样舍弃自己、饶益众生,我也发愿必须要做到。既然发了这种愿,具有智慧的人是不会发空愿的,一定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

我们应该时时想到自己是在诸佛菩萨面前发过愿的,从今以后行为跟以前完全不同了,就像星级宾馆里的服务员,他在经理面前承诺:“从此以后我成为你们宾馆的成员,不管别人怎么欺负我,为了工作的效益,我还是认认真真地对待,不会违反你们所规定的制度。”如果这样承诺的话,他以后在行事过程中也是规规矩矩的,经常用正念来提醒自己。同样的道理,我们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已经在诸佛菩萨面前发愿“我要受菩提心”,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所作所为务必要与佛子身份相适合,切不可放逸行事,染污尊贵的如来种性。

当然,受持菩提心归纳起来有两种,一是尽量舍弃自私自利的心态,全心全意地帮助众生,这就是所谓的如来事业。从佛教历代高僧大德的传记中也可以看出,鸠摩罗什、唐玄奘、智者大师、永明禅师、鉴真和尚等从来没有着重强调自己,都是依靠舍弃自我、利益众生的伟大事业,最终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成就。我们现在虽然能力有限、发心有限,无始以来一直串习自私自利的心,现在一下子要改变,恐怕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还是要荷负如来事业,这是每个大乘修行人不能放弃的。此为第一个:我们必须要负担如来事业。

第二个就是千万不能以自己的恶行来玷污如来的纯洁种性。佛教是纯洁无垢的宗教,这是世界上有智慧的人都承认的,然而在佛教徒当中,有些人的行为确实不如法,不仅我们出家人看得出来,甚至有些在家人也看得出来。就藏传佛教而言,在这么漫长历史中,教义上谁也找不出任何错误,尤其是藏传佛教寺院具有的辩论、闻思修行、实修闭关等许多特点,在某些范围内,恐怕连汉传佛教、南传佛教也比不上,这一点并不是我们夸夸其谈,有机会你们去参访参访,看看那里的修行人是如何常年如一日地辩论闻思就会了然。可是,在如今的末法时代,有极个别的人,不管是在汉地还是国外,经常打着佛教的旗号作一些不如法的行为,以佛教徒的身份来染污我们的佛教。

前段时间,听说有位藏传佛教的活佛到广东一带化缘,在此过程中他遇到一位没有智慧的居士, (我总觉得,行为不如法的出家人和没有智慧的居士两个相接触的时候,经常对佛教产生不利的影响。有智慧的居士首先会观察这个出家人到底怎么样,供养等方面会掌握分寸的。) 这位活佛先宣传了他的寺院及自己的转世情况等,讲了很多之后,那位居士对他生起了信心,供养了一辆车。事后居士来到藏地,发现原来所听到的并不真实,很多地方都有漏洞,出入比较大,于是他不太高兴,去成都跟那位活佛要那辆车,两人开始出现了矛盾。活佛说:“你既然供养了我,现在就不能反悔,否则的话,你在佛教方面有过失,从世俗的角度来讲,也如何如何不合理……”那位居士说:“我并不是无缘无故供养的,当初认为你是真正了不起的高僧,但现在我后悔了,不供养了。”此事一直纠缠不清,后来听说通过政府部门的调解,这部车还是还给了居士,那位修行人在失望的心态中回到了藏地雪域。

我觉得这并不代表整个藏传佛教,但个别人的行为不注意的话,确实是有这种现象,不仅仅是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中也有很多佛教徒有时候行为不如法,从各方面给佛教带来了不良影响,这也是我们经常耳闻目睹的事情。

所以,不管你是出家人还是居士,所作所为都应该为佛教着想,尤其是现在有些居士,口口声声说自己是皈依佛门的佛教徒、如何如何了不起,但从他的有些行为来看,根本看不出是佛教徒,既没有慈悲善良,行为也不如理如法,有时候甚至连世间中没有皈依、没学过大乘佛法的人都不如。你们前天已经在诸佛菩萨面前发了菩提心,我希望从现在开始,不管自己怎么样,也不要以佛教的名义来欺骗众生、害众生。试想,以前所有的祖师、诸佛菩萨,他们在因地时为了救护一个众生,也愿意舍弃自己的生命,可是现在的有些佛教徒,不但不能利益众生,反而以种种行为来欺骗众生、杀害众生、殴打众生,跟高僧大德们的行为完全背道而驰,这样的话,能不能获得成就呢?绝对是不能的。不仅自己不能成就,而且还有损于整个佛教,有损于众生的善根增长。所以说,有些人如果实在没办法约束自己,那按照麦彭仁波切所讲的那样,出家的行为若没有办法守持,佛陀也开许你舍戒还俗,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但若你穿着这身衣服,经常在外面招摇撞骗,做一些不如法的事情,这是不允许的!

我遇到一个在家人,习气比较深,邪见也比较重,他说在某地看见一个胖胖的出家人,据说是位比较有名的高僧,他旁边有两位汉族觉姆,一边一个在扶他,走路都要靠这左右两个“拐杖”。这种行为不管从戒律上也好,从别人的看法上也好,真的不太如法。毕竟我们内心中的烦恼完全清净,这在佛陀时代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佛教徒在任何人面前的举止应当庄重,不要故意去玷污佛教,否则会有非常大的过失。另外,不管你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凡是学习佛法的,希望大家在非佛教徒面前也应该表现出一种庄严的威仪,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

我有时候说一些别人的过失,但这并不是与某人有矛盾而发出来的,只不过我们作为佛教徒,如果没注意的话,的确对自他的身心都不利。其实如果真正行持佛法,尤其是出家人,应该是最光荣、最伟大的。前段时间我们几个同学聚会的时候,班里只有两个出家人,当时我们两个离开学校时,很多同学都非常关心,觉得“你们出家以后没有工资、没有地位,多么可怜啊!”为我们流下了多少眼泪啊!可是现在毕业二十年了,二十年后大家集聚在一起时,回顾每个在家人的经历,他们都饱尝了无数的坎坷和曲折,或是事业上的,或是感情上的,或是家庭上的……说起来时几乎都会流出眼泪。而我们两位出家人,现在吃的也有,穿的也有,再加上二十多年中也没有经历过这么多痛苦,所以后来包括我们的老师,也都非常赞叹如来的清净之道。

在座有这么多的出家人,你们也应该想一想,如果现在没有出家,身为在家人,你想听一堂课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上面有老年人,中间要面对一个特别可怕的人,下面有孩子,周围有亲戚朋友,每天都要应付无数的事情。所以在座的出家人应该说是很幸运的,不仅转生在这样的如来家族中,而且能守持如此清净的别解脱行为,这一点大家千万不能舍弃。如果你不知道这种功德,以后真的还俗了,或者由于行为不如法,结果变得特别可怜,那时候就算后悔也来不及了。因此,你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这种福报!

下面讲第三个:用比喻说明菩提心的难得。

犹如目盲人,废聚获至宝,

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

就像一位双目失明、非常贫穷的盲人在废墟或垃圾堆中获得了价值昂贵的如意宝,这是多么稀奇的一件事。同样,没有取舍智慧、犹如双目失明般的我,依靠积聚业和烦恼如同废墟般的身体,生起了像如意宝般的无上菩提心,该是何等的幸运啊!

这个颂词是将比喻和意义结合起来说明的。从获得者的角度来看,无始以来自己都是没有打开取舍智慧双目的失明者,能获得如意宝是极为难得的;从对境上看,价值连城的如意宝在大海或国王的宝库中可能会出现,但在垃圾桶或肮脏不堪的废墟里一般不可能有,这是对境方面的难得;从所获物方面来讲,获得一些嘉奖或得到一些财物,这是有可能的,但是获得如意宝的话,没有一点福报的人根本得不到,从所获物的价值上来讲,也是无与伦比的。应该从这三方面来分析比喻的涵义。

我们即生中生起了如此殊胜的菩提心,的确非常难得。在座的各位以前没有发菩提心时,恐怕人身过得没有任何实义,成天吃海鲜、吃青蛙、吃毒蛇 (众笑) ……我说得可能有一点夸张,但我觉得吃蛇和吃毒蛇没有什么差别,不知道你们笑什么?有时候你们不知道我笑什么,有时候我也不知道你们笑什么,嘿嘿!有些人在过去的生活中,所吃的就是这些,所说的全是无稽之谈、无关紧要的话语,行为就是今天去旅游,明天去唱歌跳舞、上酒吧,没有意义地虚度人生。尤其我看到大城市里的很多人,所谓的人生过得一点实义都没有,也许他们听了以后不高兴,认为“我过得多有意义啊,你看我的房子这么好,家里如此的富丽堂皇……”,可能会这么想。但这种暂时的价值,从他们自认的着眼点来看虽然是有一点,但以我们的价值观来衡量,根本没有丝毫意义。

获得菩提心就不是这样了,真正的菩提心,一般人在梦中也没有梦到过,它的价值完全等同于真正的如意宝。假如有人让你今天当总统或者国家主席,这并不值得赞叹,但如果我们相续中得到了利他的菩提心,这个价值远远超过了任何地位。当然,世间上并不是这样的,如果开运动会赢得了世界冠军,或者获得了诺贝尔奖,在无数人的赞美声中,得奖者肯定沾沾自喜,甚至高兴得要昏过去了。但是从价值上来讲,不管你得了多少美金,任何奖的价值也无法与菩提心相提并论。因为你所获得的这种奖,在你人生过完后就没有了,今天得了个诺贝尔奖,全世界的人对你刮目相看,自己十几年中风光无限,但死后这些也不可能如影跟随的;纵然你当了总统或国家主席,换任后还是个普通人,死亡来临时也跟其他人一样要去面对的。但你若生起了菩提心,且没有遇到任何违缘,那么生生世世乃至获得佛果之前,就成为了具有解脱种子的大乘菩萨,已经踏上了菩提之道,从此以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在座的道友当中,有些人可能认为:“我现在修也修不动,背也背不起,考试也不能参加,每天都迷迷糊糊的,一点意义都没有,要不要去跳河自杀啊?”实际上,你们不要这样自卑,相续中如果有了菩提心,即使今生中什么事情都不做,天天吃得饱饱的,然后睡懒觉,什么都不发心,什么都不参加,我觉得也是可以的。这并不是开玩笑,确是发自内心的话!因为菩提心的的确确千载难逢,就像《华严经》中所讲的,有位贫穷的人获得了如意宝,从此以后就改变了一生的命运。同样的道理,我们不管是什么年龄,三十多岁、四十多岁或者是小孩子,只要遇到了大乘佛法,从此就改变了自己的种性。本来你是为了自己而活着,现在是为了众生的利益而活着,如果这样改变了方向,今生获得人身也具有重大意义了。不管别人承不承认,事实就是如此。当然,你不承认也得有个充分理由,我想这是谁也找不到的。大乘佛法在2500多年中,可以说是无机可乘,任何外道和学者都不能破斥这种崇高的精神,因此大家一定要生起欢喜心,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壬二、因成办他利而生欢喜:

菩提心不仅能成办自己的利益,而且也能成办众生的利益,对此大家理应生起欢喜心。我觉得今天很开心,前段时间讲忏悔时,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罪业深重,好像没有希望了,有时候特别特别伤心,但今天,我看大家也是非常的欢喜,应该要这样!

灭死胜甘露,即此菩提心,

除贫无尽藏,即此菩提心,

疗疾最胜药,亦此菩提心。

你们背诵的时候,这一段背得特别好听,背起来也不是特别费力,几个颂词都比较相似。有些背得不是特别好的道友,背到这一段时,马上就抬起头来——“即此菩提心……”

“灭死胜甘露,即此菩提心”:众生在生死轮回中的流转是无边无际的,而能摧毁众生死主的胜妙甘露,就是这颗菩提心。所谓的甘露,大乘法要中说是天人的甘露,天人在与阿修罗作战时,身体受伤后依靠甘露就不会死亡,服用后即刻得以恢复。后来释迦牟尼佛的妙法也有“甘露”之称。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时,也曾说过:“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妙法吾已得。”因此所谓的甘露,从出世间角度而言,就是指摧毁死魔,灭除了众生的生死;从世间角度来讲,它是一种无上的妙药,即使病人已经奄奄一息,依靠它亦可重新康复。

在六道轮回中,能灭尽生死的就是这颗菩提心。我们不管是传讲者还是听受者、修行者,只要有了菩提心,从此以后就不用再步入漫长的轮回之道,故称之为甘露。

“除贫无尽藏,即此菩提心”:遣除众生一切贫穷的无尽宝藏,也是这颗菩提心。世间中有些人没有福报,不具备物质受用,非常贫穷;有些人虽拥有无尽财富,但内心却十分空虚,始终有一种失落感,快乐不起来。现在世间上的人们也是这样,尽管外面的物质资具样样具足,可始终没有满足感,贪婪之心与日俱增,因达不到自己的目标而非常痛苦,不断处于渴望和欲望当中,精神世界非常贫穷。然而,如果有了菩提心,就能远离这种贫穷,由于断除了自私自利,不会对财产或其他事物妄起贪执,内心就经常有满足感,根本不会痛苦的。或者也可解释为,菩提心能赐予众生暂时的人天福报,究竟的三解脱果位 。缺乏这种快乐的众生,依靠菩提心也能如愿以偿、得到满足。从这两方面来讲,菩提心在整个世间中,是唯一能满足一切众生所愿、犹如国王宝藏般的无上之宝,它是极其可贵的,我们相续中若生起了菩提心,就会变成真正的大福报者。

有些人说:“我很想供养三宝、布施众生,帮助世间上那么多的可怜众生,但由于现在没有福报,所以特别的伤心!”如果你真想帮助可怜众生,他们确实是特别好的悲田。佛经中也讲了,积累资粮有几种对境,一是像佛陀那样的功德田,二是像父母那样的恩田,三是像可怜病人那样的悲田,我们若能以强烈的意乐,长期依靠这三种田来造善业,其福报功德是相当大的,《亲友书》也有如是的宣说。因此,你想满足可怜的众生,这种愿望是相当好的,但即使你没有经济条件,如果有了菩提心的话,也一定能满足所有众生的。有些人经常说“我帮助众生没有能力,等发财以后再说吧,现在有心力不足”,但你如果真的有了菩提心,那就会有心力也足了。

“疗疾最胜药,亦此菩提心”:能尽除众生身心疾患的最胜妙药,还是这颗菩提心。世间上有很多疾病,要想治疗众生身体和心理上罹患的种种病症,也必须要依靠菩提心。大家都知道,八万四千病的根源就是贪嗔痴,由此导致风胆涎不调,所有的疾病才会出现。如果我们相续中有了菩提心,断绝了贪嗔痴的根源,所有的疾病自然会销声匿迹,所以菩提心是唯一的妙药。华智仁波切在有些教言中也说:“菩提心是八万四千法门汇集的醍醐,如同如意宝珠,有此则一切具足,无有此心,则不能证得等觉之位。”华智仁波切一生都赞叹菩提心,原因也在这里。

尤其是作为修行人,有了菩提心以后,不管你遇到疾病、魔障,还是修行中的违缘,都可以将其转为道用。米拉日巴尊者曾说:“病魔、违缘、障碍均安住于气脉明点当中,如果修持菩提心,这些就会成为我修行的庄严、德行的庄严。”所以在他的修行过程中,任何违缘也不能伤其丝毫。同样,我们相续中若真的有了菩提心,即使邪魔外道天天加害,自己也愿意将身体布施他们、帮助他们,并作意道:“我没什么可害的,你们想害就害吧。”如果遇到一些痛苦时,也用菩提心来转为道用,那痛苦就会烟消云散了。由此可见,具有菩提心的修行人,实在是非常快乐。相反,假如没有菩提心,即使表面上做的善事轰轰烈烈,但实际上功德也不太大,而且有时候也不一定成为积累福德的善道。

在座的每个人应该好好观察一下自相续,如果你有了菩提心,那确实应该值得欢喜。我相信大家这次都获得了菩提心,获得之后,就应该像如意宝一样时时保护。比如在出现战争时,人们会想方设法把如意宝保护起来、藏起来,知道这个不能损坏、不能丢失,如果丢失了这么昂贵的东西,那简直太可惜了。同样,我们现在依靠自己的善缘和福报,已经获得了菩提心,那么每个人应该好好守护,临死前千万不能舍弃。如果能做到这样,虽然人生很短暂,但这一生却活得非常有意义,为自己的生生世世都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所以我再三地劝请大家、祈祷大家:你们相续中依靠上师的加持,获得了菩提心如意宝,从今以后永远也不能舍弃,一定要善加保护,终有一天你们会知道“原来我在因地时发了菩提心,即生才有如此的功德”,你们是会发现的! z3488Vp/cjeRa4n2nyl1HX0Aua2kCWD5KsRCZFTQiBDspNSSlmsPYzDmh2Xv8Ox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