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3课

2006年8月18日

现在学习的还是受持菩提心的前行,其中已经讲了修七支供、布施身体以及做善事回向一切众生舍弃我执这方面的教言,今天继续讲“回向成为利众之因”。

这种回向,可以说是对未来的一种回向,前几天也讲了,未来、过去、现在的善根都可以回向。那未来的善根怎么回向呢?就是通过发愿的方式,将自己未来帮助众生、利益众生的功德提前回向。颂词中是这样讲的:

愿成如意牛,妙瓶如意宝,

明咒及灵药,如意诸宝树。

我愿生生世世变成赐予众生一切所需的如意牛,满足心愿的妙瓶、如意宝,成办一切所欲之事的明咒,祛除一切疾病的灵丹妙药,出生所需的如意树。

如意牛: 有关经论中记载,如意牛产于西牛货洲,那里的众生依靠它而生存;有些书籍里说,天界也有如意牛;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讲到,如意牛是在初劫人寿十万岁时,以众生福报而显现的一种珍宝,它的形状酷似牦牛,能产生犹如甘露般的乳酪,满足一切众生所欲,并养育人们得以维持生命。

我们现代人不一定知道什么叫“如意牛”,古人所享用的物品和珍宝,会因众生的福报不够而一代一代消失。如今人寿100岁的时候,若要享受如意牛的一切所赐,这可能有点困难。但不管怎么样,大家应该心里发愿,希望自己变成如意牛来满足众生、帮助众生。

妙瓶: 在受用贫乏、欲得财物的众生面前,我愿变成如意宝瓶,自然出生用之不尽的财宝,令众生得到暂时安乐。

如意宝: 佛教的一些历史中记载,以前有许多商人依靠智慧和能力,到大海里面取出真正的如意宝,给自己乃至整个国家带来圆满的财富。汉传佛教第一位前往印度的法显译师,在他的游记中说过:“到了末法时期,佛陀的舍利全部沉入海底变成如意宝,以满足众生的所需。”

如意宝能给世间众生带来暂时的利益,但从很多故事中可以看出,依靠它不可能获得解脱和无上圆满的果位。然而,从暂时满足众生愿望的角度而言,没有一个珍宝能超过如意宝的。现在一些高僧大德也被尊称为如意宝,如法王如意宝、托嘎如意宝等上师,这些高僧大德们自己承诺,可以给他取“如意宝”的名称。缘起是什么呢?因为如意宝始终没有自我的分别念,完全都是满足众生,《宝性论》《入中论》等大乘殊胜论典中也以如意宝为比喻,宣说了佛陀无分别利益众生的事业。所以像如意宝般的这种心,一点自私自利的成分也没有,所作所为、一言一行全部都是利益众生,作为大乘修行人,谁会不希求呢?因此我们也应该效仿传承上师,生生世世像如意宝那样来满足众生,这样观想或者发愿回向。另外,如意宝的一些功德,《悲华经》中也有描述。

明咒: 我愿将来变成满足众生心愿的明咒,成办息、增、怀、诛一切事业。然而,有些注释里说,此处的明咒是指持明咒的上师或瑜伽士,他们通过等持力来持诵咒语,很容易帮助无量众生,当然这种理解也可以。在世间上,明咒的能力不可思议,按照密宗的教言,咒语跟本尊无二无别,不管是观世音菩萨也好,金刚萨埵也好,真正的诸佛菩萨,实际上就是我们口里念诵的这些心咒,除了这种语音的种性之外,没有其他的佛菩萨。因此,明咒是利益众生非常好的一种方便方法,我们应当发愿:愿我生生世世变成世间中力量强大的明咒来帮助一切众生、饶益一切众生。

灵药: 我愿将来变成灵丹妙药,治疗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疾病。大家也知道,末法时代各种各样的怪病层出不穷,如果依靠诸佛菩萨的加持,出现能制止这些病的妙药,那对众生来说确实是莫大的利益。尤其是平时身体不好的人,医生和妙药对他们来说简直就像怙主一样,看到一个医生,不管他长得难看也好,人老了也好,自己就算有再高的地位、再多的财产,也要对他特别恭敬,不为别的,只因为他经常给自己打针、开药。

说实话,世间中真的有很多可怜的病人,如果我们有一些能力、有一些医术,就应该尽量地帮助他们。在座的道友中,有些人的医术还是很不错的,若让你们长期发心为别人看病,可能对自己的闻思修行有一点影响,但你们毕竟学了这么多年的医,有时候半年或几个月当中发心帮助别人,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意树: 有些大乘教言中说,天界中有如意树;佛经里面讲,极乐世界也有如意树;无垢光尊者说,所谓的如意树,在人寿九万岁时因众生的福报而现前,当时每个人一降生,就出现一棵如意树,人们把树果和树味作为食物,树叶作为衣服,这棵如意树实际上就是众生的生存来源。初劫时的人类不像我们现在有很多方面的生活需求,他们只要有吃有穿就过得非常快乐了。现在的人虽然经济条件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好转,但相续中的欲望和贪心却越来越膨胀,始终觉得自己没有钱很痛苦,心里一直得不到满足。

记得小时候,我们隔壁有一个老乡放牦牛,他比较懒惰,但心情却特别开朗,他经常告诉我们:“现在的家庭每天都有很多麻烦事,我们平时说话不必考虑得太多,要经常说我家里很好、工作顺利、什么都很快乐,有了这样的习惯,就会过得很快乐。否则住在人世间是很痛苦的,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事情非常多,所以平时心情快乐很重要,什么都不要太在乎。”他整天就是这样,什么都“可以可以”“很好很好”,好像有吃有穿的、很顺利很快乐,别人也觉得他说的对,否则自己整天都说“我这里不行、那里不行”“我忙啊”“我伤心”,说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可见,一个人的苦乐其实跟自己的心态很有关系。我们在座的修行人,心情也应该快乐一点,不要说“我今天背得也不好,考得也不好,身体也不好,吃的也不好,穿的也不好,走路也不方便,心情也不舒服,房子也漏水……”似乎整天都很痛苦。应该反过来说“我考得还可以,吃得还行,天气也可以,下雨也可以,不下雨也可以,什么都可以”,有了这样的心态,生活始终都是充满阳光。

以前的如意树、如意宝,现在我们享用恐怕也有一定的困难,别说远在人寿八万、九万岁的事物,就连几百年前的人类生活,也跟现在大相径庭。那天我在上海看了“十年革命”,当年在“文革”期间,人们的生活、穿着、衣饰,几乎跟现代人截然不同。所以时代一过,人们回顾起来,可能认为是一种传说。其实不能这样想,如意树、如意宝确实有这样的功用,在世间中也曾经存在过,到了今天,虽然我们肉眼不一定能看见,但是不能否认它的真实存在。比如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网络和电脑,很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整天依靠它,为社会、为国家、为个人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但这些东西再过几百年或几千年之后,可能只成为一种历史的影像了,真实的事物不一定存在,这就是人类的福报所致。但不管怎么样,过去的也好,现在的也好,未来的也好,只要能够帮助众生,我们应心甘情愿地变成这些资具财物。

这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概念,昨天我问有些道友学《入行论》感觉怎么样,他们说:“挺好的,有一种新鲜感。以前总认为诸佛菩萨只变成众生的形象来帮助我,从来没有想过道路、大桥这些也是佛菩萨的化现,现在听了《入行论》,想法跟以前完全不同了。”我觉得他们说得很有道理。过去我们常把诸佛菩萨的境界,观在非常渺小的范围里,所谓的观音菩萨,就是一位女性拿着净瓶,在你特别痛苦的时候来帮助你,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的一位净饭王子,最后出家悟道了,就这么一回事。如果以这种想法来看待佛教,佛教的人生观、宇宙观、世界观就非常微小了,根本解释不了广大无边的内涵。所以,我们只有经常学习大乘佛法,才会对《华严经》所讲的玄妙不可言说的甚深奥义生起定解,到了一定时候,自己的思维领域才会逐渐扩大,不然的话,眼光始终专注在极小的范围内,这样不太好!

如空及四大,愿我恒成为,

无量众有情,资生大根本。

如同地水火风以及虚空恒时作为一切有情生存的根本一样,愿我也以众多形象作为无量众生赖以生存的因。

众所周知,在器世界和有情世界当中,地水火风的范围是非常大的,不管是人类也好,旁生地狱也好,乃至整个外面世界,没有一个不涉及四大的,如果离开了四大,我们的身体、住处、言谈举止全都没有办法存在,在四大的作用下、在四大的范围中,我们才能够行动和工作。所以我们应该发愿:愿我像地水火风那样来帮助无量的众生,这种发心的范围是相当广大的。

按照《俱舍论》的观点,虚空是周遍一切、无有阻碍,能让众生拥有生存活动的空间;地大的法相是坚实,它是一切众生生存的依靠;水大不仅仅是潮湿,它还有一种结合的作用,能令万物积聚不分散,呈现包罗万象、形态各异的事物;依靠火大,世间万物可以成熟,没有它的话,不可能有生长、发育、安住的现象,事物产生后马上就有消失的危险……四大在整个浩瀚无际的宇宙界中起了不可言说的作用,万事万物都不离开四大,所以我们也应像佛陀在《无垢称经》中所说的“或时作地水,或复作风火”,生生世世就像地水火风那样来帮助众生。

当然,《俱舍论》里所讲的四大,概念比较细一点,其实我们也能以眼睛所看到的地、水、火、风来发愿。譬如看见水的时候,“愿我以后变成江河来帮助众生”,众生如果离开了水,生活就会非常困难,前段时间一直没下雨,人们都特别担心,害怕今年出现干旱,但今天晚上开始下雨了,大家就十分高兴,所以愿我也变成雨水或江河,像水大那样来帮助众生。如果看见大地、高山和道路,“愿我变成地大来利益众生”。同样的道理,虽然因明中说虚空是看不到的,但我们心里可以想虚空 (因明跟这里的说法不同,我们若随顺世间名言,看虚空是可以的,但若随顺世间正理,看虚空是不行的) ,如果没有虚空的话,我们现在连动都动不了。原来有个老堪布天天说:“虚空是存在的,它的法相是无碍的,如果不承认虚空,我们辩论时怎么动呢?你知不知道,我现在可以辩论,这就是虚空的功德!”所以我们也应该感谢虚空,假如没有虚空,我就没办法说法,你们更没办法听法,所以我们也应该变成四大来帮助众生。

迨至尽空际,有情种种界,

殊途悉涅槃,愿成资生因。

乃至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以不同的途径全部获得涅槃果位之前,我愿变成四大,依靠四大的种种界性帮助无量众生,成为他们生存的根本。

前面一颂主要是从空间上讲的,东南西北广大无边的范围内,四大没有一个不遍的地方。这里是从时间上讲的,世间上的所有众生都获得涅槃,这个时间是非常漫长的,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愿我变成四大来利益他们。《学集论》中引用《无尽意菩萨品》也说道:“我的身体怎样为众生做事情呢?就像地水火风以种种方式、种种途径、种种所缘、种种资具来帮助众生那样,愿我在生生世世无量无边的时日当中,以种种形象、种种所缘、种种资具、种种途径来帮助众生。”这一句主要是讲对未来的一种长远发心。

在这个宇宙世界中,有那么多微尘、那么多细微的法,每一个法对众生都能带来不同的利益,我们也应该发愿,就像四大以不同的途径来帮助众生一样,愿我乃至获得涅槃之前,依靠这种方式来利益众生。如此一来,世间中无一不是佛的化身,没有一样东西不能发愿的,只要能够帮助众生,愿我在喜欢照相机的人面前变成照相机,喜欢扫地的人面前变成扫帚,喜欢开车的人面前变成轿车,喜欢开拖拉机的人面前变成拖拉机……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的一切资具,凡是对众生有帮助的,我都可以发愿,这样的话,发愿的范围就非常广大。否则,若没有发这样的愿,想生起菩提心是很困难的。在座的各位也应该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发过这样的愿?

前面讲了七支供,忏悔支是为遣除违缘,随喜支、供养支是为了创造顺缘;后来又讲了布施身体,目的是要去掉我执,获得真实菩提心的基础;现在要发愿帮助众生,以培养自己的利他心,这几个条件就是受持菩提心的前行。犹如我们上学之前,首先要通过考试、体检等方方面面的观察,如果考试及格、身体过关,那就有资格读这所学校。同样的道理,现在每个人都说要受菩萨戒,相续中都想生起菩提心,但你积累资粮、忏除罪障、舍弃身体了没有,尤其刚讲的这种发愿非常重要,从现在开始乃至一切众生获得涅槃之间,只要能够帮助众生,不管变成什么都可以,我们应该发这样的愿。

以上这些发愿,善天论师和胜敌论师认为全部是愿菩提心,但藏传佛教的布敦大师等有些论师并不同意,他们认为,愿菩提心是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而希望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有一种想成佛的念头在里面,但上面的这些发愿——愿我变成大地、愿我变成虚空、愿我变成如意树,并不是愿我成佛,或是愿众生成佛,所以根桑秋扎在讲义里也说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善心的发愿,并不属于愿菩提心的范畴。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首先要舍弃我执,真正生起要帮助众生的这颗心来。所谓的菩提心,用世间上的话来讲,是一种高质量的思想境界,一般的容器是不可能容纳的,不清净的来源也无法产生。《华严经》中说:“真正的金刚钻石必须要从金刚物或纯金中出现,一般的物质不可能产生。同样的道理,菩提心金刚宝也必须要从忘我的纯正善心之金矿中出现,自私自利的心、自我保护的心中不会产生。”所以根据这些大乘经典所述,菩提心的来源是喜欢积累资粮、断除我执、愿意帮助众生的广大心态,就像我们以前在密法中所讲的,雪山狮子的乳汁,若以一般容器来盛就会破裂,只有用纯金的宝物才可以盛,同理,如果你是小乘根基,或者平时对解脱一点向往都没有,那你的相续中要生起菩提心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在宣讲菩提心正行之前,大家务必要观察自己的心是否堪为菩提心的法器,这一点至关重要!

以上讲了菩提心的前行,下面宣讲正行部分。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我想先把颂词的意义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然后传授一个菩萨戒。这次的传菩萨戒,对象不仅限于在座的各位,也包括通过电视网络及其他方法听受的有缘分、有信心的人。那这种传授能不能得到菩萨戒呢?应该能得到。记得法王如意宝在美国时,他老人家看了一个敦珠法王“观世音菩萨”灌顶的录像,当时上师说:“我对敦珠法王有很大的信心,这一辈子虽然没有缘分见到他本人 (当时第二世敦珠法王已经圆寂了) ,但我想通过电视也应该可以获得灌顶。”于是我们在场的人全部在电视面前跪着合掌,接受了这个灌顶。大家也很清楚,上师如意宝对很多传承及传统做法的要求非常严格,假如电视屏幕没有一点缘起和加持,他老人家是不会这样做的。鉴于这种理由,我现在依靠电视等方便途径来给大家传授菩萨戒,大家应该是会得到的。现在印度、台湾也有很多高僧大德,通过这种方式来给一些人授戒、皈依,这应该是符合教理的。

己二、正行:

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

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

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

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

在发菩提心的时候,大家首先应该知道,往昔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不动佛等十方如来是发过菩提心的,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等无量菩萨也发过菩提心的。当然,大乘受戒和小乘受戒的目标不同,小乘受别解脱戒时,发愿“以前阿罗汉怎么样受戒,我们也这样受”,包括小乘的八关斋戒及比丘、比丘尼戒,全部是学习小乘阿罗汉的。而大乘的菩萨戒是要学习诸佛菩萨,他们在因地时于自己的上师或三宝所依面前,发下了利益无边众生的愿菩提心,同时在实际行动中又有以六度四摄来行持饶益的行菩提心,并且他们按照发心和承诺,根据自己的根基受持菩萨戒,菩萨戒圆满受持之后,各自获得了无上功德的果位。同样,我们今天也是向诸佛菩萨学习,为了利益无边无际的众生而发下非常殊胜的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根据自己的根基,次第修持和学习菩提心的所有学处。

关于菩萨戒的学处,前面我们也讲过,如果是利根者,按照《虚空藏经》中所说,必须守持十八条戒律;如果是中根者,依《猛怒施主请问经》的观点,要守持四条根本戒;如果是钝根者,按《大力方便经》中所讲,只需守持“不舍愿菩提心”这一条即可。宁玛派的有些论师还说:依《妙臂请问经》的观点,学人应根据自己的根基学修菩萨戒,根基好的人应该多守戒律,根基不太好的,守戒的条数则可以少一点。

值得注意的是,要受菩萨戒,必须先发这个心,没有发心而仅仅依靠一个仪式,这是得不到戒体的。因此,在圆满前行的基础上,大家现在一定要发这种心。

另外,在得戒的方式上,龙猛菩萨和无著菩萨的观点各不相同。按照龙猛菩萨的观点,这两个颂词要一起重复三遍,第一遍获得愿菩提心,第二遍获得行菩提心,第三遍令愿行菩提心稳固。印度的海云论师与藏地的无垢光尊者都继承这种观点,明朗大师在《三戒论》的注释中也说:“前译宁玛巴是按照龙猛菩萨的观点来得戒的。”然而,按照无著菩萨的观点,前一偈先诵三遍,获得愿菩提心;再诵第二偈三遍,获得行菩提心。愿行菩提心是分开受的,自相续先获得了愿菩提心,然后再获得行菩提心。但依龙猛菩萨的观点,这两种菩提心是同时得到的,二者有这样一个差别。

至于受戒的方式,如果自己因缘具足,遇到了精通显宗菩萨乘、相续中具有菩提心或菩萨戒的大乘上师,则可以在上师面前得受;如果没有善知识,自己应陈设佛像、佛经、佛塔,在三宝所依面前合掌发愿,以此得受菩萨戒;如果这种条件也不具足,就像以前“文革”期间佛像和经函非常难找,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可观想十方诸佛菩萨,祈求三大垂念 (祈请一切佛、十地菩萨、金刚上师垂念我) ,然后受持菩提心。总之,哪一种方法都是合理的,我们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在自相续中生起菩提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今天,我给大家简单地传授菩萨戒,你们首先要在心里想:“为了利益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我从今天开始正式加入大乘佛教的行列,一定要受持菩萨戒。”一方面自己这样想,一方面大家共同观想在诸佛菩萨、上师面前祈祷。我念一遍,你们跟着念一遍: (三遍)

祈祷十方诸佛菩萨、金刚上师垂念我!

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

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

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

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

(堪布弹指,观想自己得到戒体。然后堪布念藏文回向偈 ……)

好!现在你们观想:从刚才那一刹那开始,自相续中已经获得了菩萨戒体。

明天我会给大家讲授,获得菩萨戒后应该怎样修欢喜心。由于我们的发心,现在的种性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了。刚才大家在诸佛菩萨面前承诺要帮助众生、利益众生、度化众生,所以在世俗中已经成为菩萨了,对此我们应生起欢喜心! +xKxkYAQlPc9huQxfKSSEWFwoHwpynYFderZJ5GZ3bXVZKNC7xZ7a6kamFyjDXn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