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0课

2006年8月8日

下面继续学习第三品“受持菩提心”,这一品主要宣讲了随喜、回向以及舍施的道理。随喜已经讲完了,现在开始讲回向。

辛八(回向福德)分二:一、总回向;二、别回向。

壬一、总回向:

如是诸观行,所积一切善,

以彼愿消除,有情一切苦。

以上学习了供养、顶礼、皈依、忏悔、随喜等善举,观想将这些善根全部回向给所有众生,但愿他们获得无比的快乐,暂时得到人天福报、健康无病等利益,最终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菩提果位。

以前上师如意宝在讲《文殊大圆满》时说过:“我们的回向就是愿众生获得佛果,这是最究竟的目标,在此之前让众生获得各自所求,只是暂时的回向。诸佛菩萨的回向都可包括在《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当中,这十大愿归纳起来,就是愿佛法兴盛、众生获得快乐。此乃回向的所有内容。”

我们平时所做的善根应该回向给一切众生,并心里观想:以此善根,愿众生获得快乐、佛法兴盛。这两个问题大家不能忘记,如果这样回向,无量的众生肯定能得到真实利益,这就是佛菩萨不共的加持、功德和威力。

所以作回向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超度亡人的过程中,回向对其有不可思议的利益。关于这点,佛经中有一个公案:从前,广严城的人们准备迎请佛陀应供,前一天晚上有五百饿鬼来到佛陀面前乞求:“明日广严城的人们供养您的善根回向给我们吧。”佛陀明知故问:“为什么要回向给你们?”它们说:“我们是广严城这些居民的父亲母亲,以吝啬之业而转生为饿鬼。”“那么明日回向时你们也来,我可以作回向!”饿鬼们说:“我们投生为这般丑陋的身体,感到十分惭愧,实在不敢前来。”佛陀呵斥道:“你们造恶业时本该羞愧,可那时候你们却不知羞耻,而现在已经投生成低劣的身体,惭愧又有什么用呢?如果不来就没办法回向给你们。”于是它们不得不答应。第二天来了以后,广严城的人们特别害怕,佛陀说:“大家不必惊慌,这些饿鬼都是你们的父母所转生,能否将善根回向给它们?”人们答应后,佛陀就为那些饿鬼作了回向,以此善根它们死后都转生到三十三天。

通过这个公案可以看出,回向的功德是相当大的,假如我们平时做的善根没有回向,就像《宝箧经》中所讲,一旦相续中生起恶念,这些善根是很容易被摧毁的。上师如意宝也经常在课堂上说:“我们所做的善根一定要回向,否则一刹那的嗔念就会毁坏所有的善根。如果立即回向于菩提,乃至获得佛果之前,这些善根永远也不会耗尽,并且蒸蒸日上、不断增长。”这就是我们传承上师的教言,因此大家行持任何善法时,一定要记得回向!

那么,回向和发愿有什么差别呢?无垢光尊者是这样分析的:对以前已做过的善根,以念诵愿文和心愿作印持,称为回向;对没有做过的善根,自己在诸佛菩萨面前立誓要做,这就是发愿。这两者一定要分清楚,在积累任何善根的时候,必须要以回向来摄持。

不仅已做的善根可以回向,根据《华严经》中所述,未来的善根也可以回向。经中说:“众生一切善,过去现未来,回向普贤地,悉皆获妙善。”意思就是说,众生所做的一切善根,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的,都可以回向给菩萨地,若能如此,所获的善妙功德无法言说。从这个角度来讲,未来的善根也可以回向。关于这一问题,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也有一些宣说 (《宝鬘论》宣讲了发愿和回向的很多道理) ,对此喇拉曲智仁波切解释道:“未来的善根可以回向,就如同有些人未来会获得一些财物,现在可以发愿与某人共享,这并不是不现实的事情,而是可以实现的,同样,回向未来的善根也是如此。”

既然回向在大乘佛法中如此重要,那么,回向的方法大家一定要懂得。在回向的时候,不能将善根执为实有,而应以如梦如幻的智慧来摄持。《中般若经》云:“须菩提,当以诸法如梦如幻、善根亦如梦如幻之方式而作回向。”假如对善根、对所回向的众生耽执为实有或特别贪执,这种回向是不究竟的。《般若摄颂》云:“如吃杂毒上等食,佛说缘白法亦尔。”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就像在食物中掺毒一样,若执著白法为实有,其危害也是同样。

所以,回向的方式要以如梦如幻来摄持,回向的善根可以是未来、过去、现在的一切善根,倘若没有回向,所做的善法不一定成为菩提之因。故而无垢光尊者说:行持任何善法,最初应以菩提心来摄持,中间安住于三轮体空的无缘境界中,最后缘无上菩提而作回向,倘若能以三殊胜摄持,此善根即为随解脱分善根,否则,只是随福德分善根,无法成为佛道之因。

我们所有的人,不管是听法也好,讲经也好,积累任何善根都应该让它有意义,就像一个工人好不容易赚了点钱,应该将它用在关键的地方。当然,所谓的回向,许多大德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有些说是“布施”,有些说是“赐给”,但我认为应该是“用于”,也就是把这些善根用在哪些地方,是人天福报上,还是利益众生上,或是自己升官发财上?就像那个工人把赚来的钱是给亲友子女买衣服玩具,还是给自己买一些饮食,或是买摇头丸到舞厅里过一种精神病的生活?回向也是同样,有些人把善根用于利益一切众生,有些人只想自己获得快乐,有些人把善根用来损害冤敌,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回向可以理解为“用于”。

要知道,我们能听经闻法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寂静的地方各方面条件可能比较具足,但在外面的城市里,居士们每次集聚时,坐车要花很多钱,听几堂课也是很辛苦的。所以你们在集中听课的时候,发心一定要清净,听完后一定要回向,不能听完就直接走了,而应该将闻法的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并且念一些回向文,这种闻法方式是最好的。当然,所念的回向文,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一定要用一地以上菩萨所说的成实语,不是随随便便造的一般回向文。要么是佛经中的,要么是真正一地以上圣者造的,比如念诵《普贤行愿品》,或是昔日世尊转为慈力王以自己血肉布施罗刹时所诵的回向文:“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有海诸有情。

因此,回向的意义非常重大,大家知道了以后,在实际行动中务必要行持,将每天所做的善根转为菩提之因,千万不要随便浪费了!

壬二(别回向)分三:一、为患病者回向;二、为饥渴者回向;三、为贫穷者回向。

癸一、为患病者回向:

世间上患有疾病的众生非常可怜,就连听法都坐不住,在我讲法的时候自己也很痛,一定要动来动去,尤其是得脊椎病的人,坐在那里特别难受,对这些人应该回向,嘿嘿……

乃至众生疾,尚未疗愈前,

愿为医与药,并作看护士。

乃至所有众生的疾病没有完全康复之前,我愿成为治疗他们的医生、包治百病的妙药,以及照顾他们的护士。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也是这样发愿的,他认为当国王不太好,当商人也不好,当医生的话,如果心地善良,就可以利益无量众生,所以他发愿当医生。我们的善根也应该这样回向:为了治疗世间上的所有疾病,我一定要像释迦牟尼佛因地时那样当医生。《本生传》中有这样一个公案:释迦牟尼佛因地时转生为人药王子,母亲从怀孕时起,身体任何部位触碰众生,所有的疾病都能得以治愈。王子降生以后,只需用手等身体任何部位与病者接触,即可治愈患者一切疾患。在其逝世之后,他的骨灰若敷于身体病变部位,也能治愈一切病痛。所以,我们内心应当发愿像人药王子那样,真正治愈众生所患的恶疾,令患者完全康复。

现在各大医院里的医学教授、著名医生,有些人可能是为了自己养家糊口而工作,但有些人的发心相当清净,他们将一生献给了社会、献给了可怜的病人,日日夜夜为这些病患着想,我们也要发愿当这样的医生来利益众生。有时候看见一些医生,不要认为医生没什么了不起,眼科医生心脏不太好,牙科医生没有头发,不能这么想,也许他们正是诸佛菩萨的化身。

至于妙药,在世间中不管是中药、西药还是藏药,都可以说是诸菩萨的化现,或者为了所有的众生获得快乐,我们也可以发愿变成妙药。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转生为莲花王,该国的民众普遍得一种瘟疫病,只有若和达鱼肉方能治疗,而这种鱼当时没办法得到,于是国王发愿舍弃生命,跃入河中变成若和达鱼,让人们割取它的身肉,以此医好了所有人的瘟疫。按这个公案所讲,我们也应该发愿变成妙药。

不过,有时候我们中药不想喝,西药不想吃,藏药也不太愿意接受,尤其是一些病人,常年和药罐子打交道,一看到药就特别害怕。其实,这是我们不懂这方面的道理而已,如果真正懂的话,所有妙药都是佛菩萨的幻化和加持,应该这样观想而享用,然后自己也发愿将来变成妙药利益众生。如果说我们吃的药与诸佛菩萨的发愿没有关系,这是不可能的!

除了医生和药物之外,我们还要做护士来照顾病人。《毗奈耶经》中讲,佛陀曾亲自以身作则,前往病房里帮助病人擦拭身体、照料饮食、宣讲养生常识等等。同时,还在戒律中谆谆告诫大家:照顾病人,是我们每个修行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如果看见可怜的病人,都应该尽心尽力地照料他们,这一点相当重要!

总之,我们在学习佛法的时候,看见护士、药物或者医生,都应该想这是诸佛菩萨的化现,同时自己在心里发愿:世间上有这么多的可怜众生,我应该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若能这样,功德也是非常大的。阿底峡尊者说:“照顾长期的病人、孝养老年的父母、帮助远游的客人,这三者的功德等同于修持大悲空性藏。”尊者精通显密一切教法,完全照见了因果的这一规律,所以告诉我们,如果照顾可怜的病人,确实就有无量的功德。

本论在此处的三种回向,分别对应了人寿减少时的三大灾难——疾疫劫、刀兵劫、饥馑劫。根据《瑜伽师地论》《成实论》及《俱舍论》中记载,在人寿20岁的时候,人类造不善业极为严重,非天不悦而降下瘟疫,怎样服药治疗都没有效果,只有依靠诸佛菩萨的发愿力、功德力和加持力,才能让他们得到利益。我想不仅是在未来,现在社会上的可怕疾病也处处可见,比如说以前鼠疫暴发时,全世界死了1亿多人,后引发的8次霍乱,光是英国就有14万人死亡。现在又流行艾滋病、非典、禽流感等等,实际上这与未来的疾疫劫没有什么差别,因为某些瘟疫是世界性的,倘若没有控制好,灭绝整个世界上的人类也不是很困难的。

所以,我们平时发愿时应该想到:让世间上所有的可怜众生都获得快乐,愿他们身心中的痛苦早日消除。在有能力、有条件的情况下,自己哪怕帮助一个病人也可以,如果身体比较好,就用身体帮助他们;如果条件比较好,就用物质来帮助他们。现在有很多高僧大德或是一些善良的人,经常建立免费的医疗机构和佛教医院,为这些病人解决了很多痛苦。其实病人是很可怜的,我们看见以后一定要尽量帮助,在最快的时间内救护他们。

但有时候因为众生的业力所致,来不及救的情况也有。前两天听说有些人来借学院的救护车,事后我询问了一下情况,原来是附近村子里有个年轻人,三天以后准备结婚,他非常高兴地到县上发请帖,没想到在半路翻车了。当时我们的救护车没有用上,别的车送他到了外面的医院,据说人当场就已经死了。听到这件事情,我深深感到无常特别可怕,原本他打算三天以后开始新的生活,为了这个目的却在半路上离开了人间,我们确实很想救他,但由于中间的因缘不具足而鞭长莫及,这类事情也时有发生。

作为大乘佛教徒,身边有一些可怜的众生马上要失去生命时,我们一定要全力地帮助他。这方面学院有些道友就做得特别好,为了照顾病人,不管是白天也好、晚上也好,他们经常不顾自己的一切,衣不解带、废寝忘食地看护患者,有时候——“他快不行了,不管怎么样,我马上送他去医院!”看这种态度,他们对众生的生命还是非常重视的,应该要这样!毕竟这些人若能活在世上,依靠佛法对其今生来世都会有利益,我们帮助他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癸二、为饥渴者回向:

盼天降食雨,解除饥渴难,

于彼灾荒劫,愿成充饥食。

遇到饥荒的时候,祈盼诸佛菩萨加持,天上能降下饮食之雨,解除众生的饥渴危难,让他们获得饮食圆满。

佛经及《俱舍论》中记载,在未来人寿30岁时,世间上将出现可怕的饥荒,那时人们根本没有饮食,就像寻找如意宝一样,寻找古代人遗留下的粮食颗粒。倘若侥幸找到一粒人寿80岁或100岁时的粮食,他们都说:“这是有福报的人所遗留下来的,如果把它熬汤喝,就可以维持自己的生命。”所以,他们对这粒粮食非常重视,将其锁在铁箱子里,作为自己的精神食粮,将所有的生存希望都寄托在这一粒粮食上。或者他们在挖地时,有时候能挖到人寿100岁时的骨架,他们说以前的人类有福报,所以骨架有营养,用来熬汤喝也能维持生命,不会因饥荒而饿死。这种饥荒确实非常可怕,因此我们应当发愿:在众生遭遇这种灾难、没吃没喝的时候,愿我变成他们面前的饮食,帮助这些可怜众生解除饥渴之苦。或者发愿:世间上有如此多的难民和贫苦众生,祈求诸佛菩萨加持,愿他们早日获得饮食,远离这些痛苦!

不仅未来有如是可怕的情景,现在的很多国家也经常发生饥荒,如非洲、伊拉克等,经常出现成千上万人因得不到饮食而饿死的现象。上个世纪大概是1959年,整个世界暴发了一场大饥荒,死亡人数高达522万,到1960年时,增至1550多万人。那时我们还没有出生,在座的老菩萨们应该了解具体情况。如今藏地的许多老年人,包括我父母在内,当年都亲眼目睹过人饿死的场面,甚至有些人一死,马上就被别人将精肉挖出来吃掉,十分可怕!即便是现在,仍有很多地方没办法解决人们的饮食问题,有时候看一下新闻报道,的确感到富裕的人不少,但贫穷的人也特别多,一幕幕犹如饿鬼世界来到了人间。

前段时间,有位领导写了一篇文章,向上级反映农民的真实生活,题目是《农民真苦!农民真累!农民真穷!》,用这三个方面来叙述农民的辛酸苦辣。其实,我们如果去一些偏僻的地方,真的发现那里的众生非常非常可怜,见到这些现象时,我们一定要发愿:凡是出现饥荒的地方,愿我化作众生的充饥之食。

世间上有很多大的慈善机构,如国际红十字会等,经常为灾民和难民提供衣物、药品等方面的援助,这一善举,是不是诸佛菩萨的幻现也很难说。因此,我们以后若看到可怜的众生,不管自己能解决多少人的饮食,哪怕只是一个人,在他遇到贫困时帮助他,那我们来到人间也是有意义的。作为大乘佛教徒,虽然应该关心自己的修行,但在看到众生痛苦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是责无旁贷的!

癸三、为贫穷者回向:

为济贫困者,愿成无尽藏,

愿诸资生物,悉现彼等前。

为了赈济一切穷困潦倒的众生,愿我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就像古代的如意宝或大国王的宝库一样满足众生的所需,使各种各样的资具用品展现在这些贫困有情的面前。时时刻刻也应当这样发愿。

《宝积经》中说,众生遇到饥荒的时候,佛陀化现为宝珠,普降食物等妙雨来解除人们的痛苦。可见,倘若众生遭遇贫困,有些人前来帮助或通过一些途径让他们获得财物,这可以说是佛陀的化现。因为佛陀的化现不可思议,《华严经》中云:佛陀能以婆罗门、梵天、帝释、比丘等各种形象来度化众生。《趋入不可思议智境经》中也说:“若显现为乐园、珠宝、妙药、明咒、所需资具能调化,则现彼等相应之显色与形色。”所以,我们有时候看到妙药、资具,包括夏天里的空调和风扇,公共汽车、出租车、舟船、飞机等交通工具,都应该说是佛陀的化现。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也讲过,佛陀还化现为莲花、如意树、乐园、美宅、经堂,当商人漂泊在荒野中时化现为城市,在大江大河中化现为船筏、航船与桥梁。当然,没有信仰的人、唯物主义者,或是对大乘不可思议的幻变力一无所知的人,不一定相信这些教义,但是对佛菩萨的加持力和发愿力真正深信不疑的人,应该会懂得这些道理。

《大密善巧方便经》中说:“佛陀化现为桥梁、道路、门等,为人们提供各种方便。”所以大家在受用一些外境的时候,应该意识到这可能是佛陀的化现。譬如看见一座大桥,作为佛教徒,不应该认为这座桥与佛陀的化身没有任何关系,不管你到哪里去,只要看到利益众生的一些资具,都应该想到:这是依靠佛陀无始劫来所发的不可思议之大愿,才让我们暂时获得了这种利益。

可见,佛陀的加持始终在我们身边,从来没有远离过。《百业经》中有个假设句说:“即便是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现观庄严论》中也讲过,佛陀的事业无有间断,只是可怜的众生看不到而已。假如佛陀来到你的面前,真正解决了一些问题,你会说“佛陀的加持不可思议”,对这件事情你是认可的,但除此之外,佛陀似乎从来没有帮过自己,甚至有些人还埋怨:“我天天给你烧香祈祷,你怎么都不保佑我?”听说以前有个居士想搞一笔大生意,每天都在佛前祈求,后来因为自己没有福报,生意没有成功,他就起了极大的嗔恨心,把佛像撕下来就烧掉了,还边烧边说:“我天天给你供养,为什么都不帮我?我一定要惩罚你!”我想凡夫人对佛陀不应该用“惩罚”,想惩罚也惩罚不了,有时候看这些众生的所作所为,真是非常可怜!

我们平时发愿的时候,也应该像佛陀那样生生世世利益众生,不管自己变成人也好,非人也好,乃至变成一般的无情资具,都要想到利益众生。同时,就算是看到一支笔,也应该想“这支笔对我很有帮助,可以帮我表达内心的感受,所以有可能是佛陀的化现”。毕竟佛陀的力量和发愿不可思议,只要能满足众生的需要,变成任何东西,都在他的发愿范围之内。作为大乘佛教徒,我们也应当这样随学。

在解释这个颂词时,堪布根霍在注疏中说:虽然颂词字面上没有直接宣说刀兵劫,但前面先讲了疾疫劫,又讲了饥馑劫,最后间接讲了刀兵劫。所谓刀兵劫,是指在人寿10岁时,众生的害心尤为增长,福报渐渐隐没,身体非常矮小,以头发为衣服,以稗子为食物,由于共业所感,世间上的草木全部变成武器,随手捡起来即可互相残杀,犹如复活地狱重现人间。面对此情此景,我们应该发愿,希望自己在那时候能真正利益众生,并依靠佛陀的加持力,令一切战争统统消失,人类生活无任何忧虑。

其实不仅是未来,现在也可以这样观想:世界上频频发生一些战争,经常导致民不聊生、死伤无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有1600万人离开了人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尽管死亡人数的统计不尽相同,但公认的说法是4500多万人成了战争的殉葬品。后来又相继爆发了抗日战争、伊拉克战争、波斯湾战争……最近黎巴嫩与以色列之间也有战事冲突,无数的众生此刻正陷于硝烟血海之中。不仅世界各国有战争,人与人之间也有很多冲突,包括佛教徒也常有一些小摩擦,家庭战争更是不计其数。这些战争不管是内战也好、外战也好,大战争也好、小战争也好,都会让人非常痛苦,所以我们应该发愿:愿他们的嗔恨心早日息灭,世间众生得到和平!

如果自己有能力的话,还应当尽量调解。当然,像我这样微不足道的人,别说是化解各国、各地区之间的战争,甚至牧民们关于草场的纠纷问题,我处理起来也时常遇到困难。但不管怎么样,作为一个佛教徒,只要看到别人有冲突,都应该发心劝阻,而不能袖手旁观。如果两个人准备作战,不能在一旁煽风点火:“加油打啊,你们打得很不错啊!”以前我们把两个小孩叫在一起,对这个说“你不敢打他”,对那个说“你不敢打他”,过一会儿,他们就开始拼命搏斗了。但现在大家的思想已经成熟了,看到别人打架、产生摩擦,就应当尽力去劝阻,这一点非常有必要!

作为修行人,我们不仅应在实际行动中帮助别人解除痛苦,同时也要发愿:当众生感受这些疾病、灾难、战争时,我一定要化作他们的所需,出现在他们面前。近几年来许多国家纷纷饱受战乱之苦,难民们的感受,具有智慧的人才能深切体会到,对于这些难民,我们也应该发愿,希望能解除他们的忧愁和困惑。

《楼房经》中说:“若对僧众供养一粒诃子 、一勺饮食,未来生中决定不逢疾疫、饥馑、刀兵三大灾劫。 ”所以,如果我们遇到四位比丘以上的僧团,供养一些诃子,这个功德是相当大的。不知道我们商店有没有诃子?如果有的话,明天的生意可能很好,佛经里虽然说是一粒,倘若供养多一点,也许功德会更大吧。同时,对僧众还可以供养其他饮食,如此都不会生逢恶劫,这在佛经中均有记载。

总而言之,我们应当时时刻刻发愿,让世间上的苦难众生都获得快乐,这对大乘修行人来讲,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发心! NoiiG70wRuo7e5pQXQqGfoEAby9SB657BDAGJZQqrszIWEioid6boIviX48WKJb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