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9课

2006年5月31日

现在正在讲七支供里面的“供养支”,昨天已经讲了无主物供养,今天讲供养身体。

子二、供养身体:

愿以吾身心,恒献佛佛子,

恳请哀纳受,我愿为尊仆。

〖在胜伏四魔的佛陀及其一切佛子前,我愿恒时供养自己的身体,诚恳祈请诸位圣尊菩萨能完全接纳。〗 我们应将身体供养十方诸佛菩萨,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都有我执,这种我执一定要彻底断除,如果没有断除的话,始终都会依靠“自己”而造业。所以, 〖我心甘情愿做忠实的仆人,对您们言听计从,祈愿您能慈悲摄受。〗 我们应当这样观想。

佛陀已经远离了一切障碍——烦恼障和所知障,战胜了蕴魔、天魔、死魔等四魔,具有圣者、如来等十种不同名号,在这样的十方诸佛以及菩萨面前,我们供养自己的身体。

是不是诸佛菩萨特别需要这个身体呢?不是这样的。而是向殊胜的对境供养身体,能够减少我们相续中的我执,我执少了,利益众生、发菩提心等做任何一件善事都是很容易的。无始以来,就是因为这个“我”,才让我们在轮回中不能解脱,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所谓的我执,因此,我们要想尽办法断除对自我的身体、受用、善根等的执著,尤其是身体,如果没有对身体的执著,依靠身体而造的业是不会有的。

供养自己的身体,这在很多佛经中都有记载,十方诸佛菩萨对此非常赞叹,古往今来的高僧大德对这样的善举也竭力推崇、励力实践。尤其是作为一个大乘佛教徒,一定要断除对身体的执著,如果实在不能完全断除,最起码也要减轻对它的耽执。但现在的世间人不是这样,许多人每天都在为这个身体打扮装饰,为了它而不停奔波,他们从来不知道所谓的“我”到底是什么样的本体,在这种人面前,我们应当竭力宣扬大乘佛法中供养身体的功德。

供养身体,从象征性的角度来讲,可以指汉传佛教中的“燃指供佛”。《楞严经》第六卷 中讲:如果有能力的话,在如来的身相前烧燃身体、燃指、烧戒疤,“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可见,燃指供佛、供养身体的这种人,佛陀说,无始以来他所欠下的一切罪业,在一个时间内果报全部感受完毕。

汉传佛教中有一位淳金长老,他为了利益众生、消除干旱等,在普寿寺、阿育王寺等寺院的佛像前燃指供佛,最后只剩下六个指头,被人们称为“六指长老”。还有四川的真义法师,也在佛前燃指,同时为了断除相续中胡思乱想的分别念,在胸前燃了一百零八个戒疤,在穴脉上燃了九个戒疤。这种燃身供佛的行为,一方面可表示自己对诸佛菩萨的诚心,另一方面也表示了自己对身体不太执著。藏传佛教中,根据历史记载,有很多虔诚的弟子在乔美仁波切、麦彭仁波切面前也燃指供养。由此可见,这种舍弃对身体执著的燃指供佛,大有必要!

蒋贡康楚仁波切在《问答录》中曾说:“显宗的燃指供佛是为了断除自相续中的贪执,而在密宗,身体本来就是诸佛菩萨的清净坛城,在这种情况下,不用燃指也可以。”当然,这一点我们应根据相续中的烦恼与执著来区分,如果自相续确实与如来的坛城无二无别,或者对身体没有执著而观为清净坛城的话,即使你是显宗的修行人,不用燃指供佛也可以;如果对自己的身体特别贪执,认为身体很不清净,就算你是密宗的修行人,燃指供佛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燃指供佛”是一个例子而已,实际上,供养身体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说,在诸佛菩萨或者上师面前,诚心诚意将身口意全部供养,这种做法也有很大的功德。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世间中,我们对身体的执著最大,别人稍微说“你长得不好看”“你太矮了”“你太胖了”,自己马上就特别生气,这说明我们对身体相当执著。如果将身体供养给上师、供养给佛教,这样一来,身体就不属于自己了,以后再也没有理由去执著它了。

当然,供养身体的发心一定要清净。以前有些道友燃指供佛,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相当痛,于是生起了后悔心,这样的话,有没有功德也很难说。凡夫真正遇到身体上的痛苦,不生起后悔心是相当困难的,以前阿底峡尊者的上师达玛绕杰达虽然是个凡夫,在布施身肉时也感受了巨大痛苦,但由于他的大悲心相当强烈,所以没有生起后悔心。然而,一般来讲,真正以火燃烧自己的指头,可能都会有后悔心,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自己事先一定要考虑清楚。

在上师面前供养三门一定要谨慎。有些新来的人或刚学佛的人,开始时有非常强烈的信心,在很多上师面前都供养身口意。以前上师如意宝说过:“那些新来的人说身口意全部供养,但过了一段时间,身口意全部都不见了,身体已经跑回去了。按道理来讲,这个身体不是他自己的,应该是属于我的,如果再带回去的话,会不会犯盗戒?” (众笑)

为了利益众生,我们可以将身体作供养,但如果你没有很明显地这样供养,在心中发愿“我依靠这个不净躯体,从今以后乃至生生世世,都为佛教做事情”,这样的话,我认为将身体供养佛教和供养上师没什么差别。当然,作为欲界凡夫,一定的饮食和睡眠是需要的,除此以外,我们若发愿在有生之年尽心尽力地为佛教服务、为佛教做事情,这也是在诸佛菩萨面前供养身体。

所以,倘若要生起菩提心,首先必须对诸佛菩萨供养自己最珍贵、最难得、最可爱的身体,以此舍弃对它的执著。否则,如果对身体特别贪执,想在相续中生起忘我利他的菩提心,恐怕会有一定困难!

尊既慈摄护,利生无怯顾,

远罪净身心,誓断诸恶业!

〖我依靠大尊主的呵护,才能在三有中不畏痛苦而饶益众生。〗 有了诸佛菩萨与上师们的保护与加持,我在轮回中对痛苦无有任何畏惧,一定可以饶益众生。 〖如果我罪恶深重,则无法利益有情。〗 但如果我的罪业相当深重,想利益众生相当困难。《维摩诘经》中说:“自身尚缚,欲解他缚,无有是处。”意思就是说,自身尚且被各种罪业烦恼束缚着,想要解开别人相续中的烦恼束缚,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当然,先有一个利他心非常重要,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口口声声说“我要利益众生”“我要帮助众生”,能不能实现这种愿望呢?恐怕是不能实现的。

〖因此,为了真正摆脱以往的罪业而诚心忏悔,立誓今后再不造罪。〗 在相续中应该有这样一种誓愿。

我在诸佛菩萨面前供养了身体以后,他们慈悲地摄受了我,现在对于自己来讲,应该为利益一切众生做事情,为什么呢?因为我已经成了如来家族中的一员,如来的唯一事业是什么?就是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除此之外,绝没有其他的繁琐事务,每位佛、每位菩萨就是想尽办法帮助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所以,我要想利益众生的话,第一要恭敬十方诸佛菩萨,以佛法来饶益众生;第二自相续中的罪业一定要清净。鉴于此,很多大德将这一颂以四种对治力来解释。

第一,所依对治力:以三宝、诸佛菩萨、根本上师等作为忏悔的所依;第二,破恶对治力:以前所造的罪业,就像喝了毒药一样,现在特别后悔;第三,现行对治力:通过修习种种法门,如念百字明、修菩提心、观想金刚萨埵,使自己的身心得以清净;第四,恢复对治力:如同喝了毒药后,从此发誓再也不敢喝,同样,身口意造了不如法的罪业后,在诸佛菩萨面前发誓今后也决不再造。

供养身体的道理,不仅诸佛菩萨的事迹中有记载,藏传佛教很多高僧大德,如米拉日巴的传记中都有。为了希求佛法而不惜舍弃生命、利用身体去苦行,这也是对诸佛菩萨的一种供养。

上师如意宝以前讲过:“有漏的供养当中,供养身体的功德最大。”尽管如此,我们在供养身体之前,还是需要再三观察。如果未经观察就草率供养,事后没有坚定誓言或退失信心,这种过失也是相当大的。所以,在发心供养身体之前,一定要再三观察自心,这一点极为重要!

这里要求大家舍弃自己的身体,当然,作为凡夫人来讲,完全舍弃有点困难,但是通过方方面面的观察,我们可以减轻对身体的执著。世间上没有学过佛法的人,整天都在为了这个身体而苦恼,其实这个身体只不过是一个几十年的借用物而已,为它造恶业值不值得?这些问题应该用佛法来详细剖析。可惜的是,现在的大多数人,对这些甚深道理根本不懂,所谓的学佛,就像学气功一样,只当成一种暂时的学问。今天我遇到一个丹东的居士,他说:“现在学佛的人不是很多,大城市里如果有一万个人,学佛的可能只有一两个,而这一两个人也多是希求今生的福报或来世的人天安乐,真正懂得佛法道理的实在少之又少、寥若晨星。”我觉得这话非常有道理。

所以,我们这次学习《入菩萨行论》,不仅要学习大乘佛法的一些知识,同时也要明白我们学佛的动机、学佛的行为。这些方面,每天我会给大家讲一些道理,希望你们把这些法要牢记于心,尽量调伏自己的相续。

通过网上的一些文章发现,现在有很多人在背《入菩萨行论》,背完之后感觉也很好。你们不能太着急,背开始的颂词感觉很好,但背最后几个颂词的时候,你们是不是还感觉很好呢?学习佛法需要耐心,刚开头的几个颂词谁都会背,我们这里大多数的人都能背第一品,但有些人在第二品时退下去了,有些在第三品时退下去了,有些在第八品时退下去了,所以背书并不是很容易,背一两个颂词不难,最难的是全部背完,如果到了最后一个颂词“礼敬文殊尊,恩生吾善心,亦礼善知识,恩长吾三学” (堪布以藏文背诵) ,你还是觉得很好的话,那我确实非常高兴。

现在有些年轻人,记忆、智慧等各方面都不错,不应该在脑海里记一些世间上乱七八糟的东西,而应该记一些有关空性、大悲、人无我方面的道理,如果这些道理记得越来越多,对世间的执著自然而然会逐渐减少,就像火越来越旺,周围的寒冷就会越来越少;光明越来越强,世界的黑暗自然会逐渐消失。如果内心没有智慧的光芒,贪嗔痴的黑暗就会一直笼罩着我们,所以,对舍弃身体、供养诸佛菩萨的这些道理,大家应该有一些正面认识。

子三、意幻供养:

〖如云:浴拭妙衣饰,香薰花神馐,灯地室宝伞,意幻十二供。〗

其他论典中讲了十二种意幻供养,并以偈颂的方式作了总结,下面对此一一介绍:

〖意幻供养可分为十二种:〗

馥郁一净室,晶地亮莹莹,

宝柱生悦意,珠盖频闪烁。

〖一、沐浴:用旃檀薰染的浴室散发出扑鼻的芳香,水晶地晶莹剔透,光彩夺目,打扫得十分清洁。光芒闪烁、各种珍宝的柱子上悬挂着闪光珍珠装点的华盖。〗

在藏传佛教中,沐浴的仪式偈颂是相当多的。此处首先讲了沐浴的地方,从显宗来讲,这也属于一种观想方法,我们应当经常以这种仪式对诸佛菩萨沐浴清净。

有些人可能想:诸佛菩萨需要洗澡的话,那他们的身体是否也不干净呢?尤其是一些初学者、对大乘佛教一无所知的人,这方面的分别念特别强。

这一点你们是不用怀疑的。《般若经》《现观庄严论》中说,得到了一地菩萨的果位,身上的不净部分,如污垢、尘垢、虱子等小含生全部都没有了,更何况是佛陀了。之所以作这样的沐浴,实际上是为了清净我们相续中的罪业。因为佛陀是一切功德圆满的智慧身体,如果把他作为对境,以清净心来作沐浴的话,所有的资粮就会得以圆满,所有的罪业就会得以清净。

这种浴佛仪式,各教各派当中都有,包括小乘的佛教中也有。最典型的是新加坡的“卫赛节” ,这一天各大寺院、佛教中心的门口装饰着各式各样的彩旗,人们将佛像 置于花丛当中,舀取清净的水,一边念诵偈文一边给佛像沐浴。云南一带也有这样的仪式。据大乘经典记载,这种浴佛的功德是相当大的。现在很多佛教兴盛的地方,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每天都有许多人一边念偈颂,一边为佛作沐浴。

藏传佛教中,在作沐浴仪式时,首先要准备一面明镜,维那师以赞佛的偈颂进行赞叹,如果是释迦牟尼佛,则念释迦牟尼佛的偈颂,若是药师佛,则念药师佛的偈颂。然后一边手持宝瓶,一边观想佛菩萨融入明镜中,在明镜上作沐浴。有些高僧大德给神山沐浴的时候,也是先通过观想将其融入明镜,然后一边念偈颂一边沐浴。

浴佛是佛教特别古老的一种传统,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没有什么差别。作为修行人,我们应该懂得这些功德,如果不懂的话,可能会想在佛像上撒一点水有什么用啊?所以,这里的缘起与功德,大家一定要明确。

备诸珍宝瓶,盛满妙香水,

洋溢美歌乐,请佛佛子浴。

〖在此,已备好盛满涂香配成的悦意香水、鲜花的许多金等宝瓶,伴随着歌声乐音而请一切善逝及佛子沐浴。〗 在宝瓶中装满妙香、薰香配制的甘露水和鲜花,手持金瓶、银瓶、蓝宝石瓶等各种珍宝瓶,对诸佛菩萨的身像进行沐浴,在念诵的同时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

平时我们念《药师经》或一些大的仪轨时,都有这样的沐浴仪式。藏传佛教的有些维那师,平时可以背诵几百个赞颂词,如果为释迦牟尼佛作沐浴,只要将顶礼句中的“在释迦牟尼佛前顶礼”改为“为释迦牟尼佛作沐浴”就可以了。在作沐浴仪式时,首先是对佛陀进行沐浴,观想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等诸佛融入明镜,一边念诵所有佛陀的名号一边沐浴。然后是八大菩萨、声闻缘觉,以及释迦牟尼佛转法轮的四大圣地或八大圣地等等。这种仪式需要很长时间,维那师一边念诵《入行论》的这几个颂词,一边作沐浴。在藏传佛教中,不管格鲁派还是宁玛派都有这样的仪式。

今天是文殊菩萨的降生日,恰好又是端午节,按照世间的习俗,很多人在今天用各种药来洗自己的身体。这样的沐浴,我认为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最重要的是在释迦牟尼佛的降生日或其他节日中,为佛陀作沐浴。如果你不习惯这种传统,那能不能将佛像上的灰尘打扫一下,用清净的水洗一下?不然的话,佛像、佛塔、佛经上面都是灰尘,自己收拾得特别干净,这样没有一种恭敬心,可能不太好。

我以前在一个居士家住过一段时间,他们家的厕所可能是新装修了吧,是最干净的,卧室还算可以,佛堂是最脏的。我对他说:“你这样完全是颠倒的,按传统来讲,佛堂是最干净的,佛像、经书应该让人见而生喜,厕所比较干净就可以了!”

在座的诸位道友,你们不管有没有单独的佛堂 ,都应该将自己的佛像经常擦一下,藏传佛教的有些老修行人,每天用羽毛、孔雀毛等拂拭佛像、经书、佛塔上的灰尘,你们如果也能经常对佛像佛塔作沐浴或擦拭的话,可以遣除自相续中的罪业,这种行为是平时不可缺少的。

香薰极洁净,浴巾拭其身。

拭已复献上,香极妙色衣。

印度有这样一个传统:迎请国王时,首先让他在清净的浴室中沐浴,沐浴之后擦拭身体,最后才作供养。泰国、斯里兰卡也有这样的风俗,迎请一些高僧大德到家中或寺院时,先请他们洗脸、沐浴。在泰国,出家人到了施主家,主人马上递上一条毛巾,“洗个脸、洗个脸”,还没有坐下就给你一个盆。以前藏传佛教的希绕嘉措格西到泰国时,政府官员马上拿了盆给他洗脚,他都有点不习惯。所以,佛教沿袭印度的习俗,也有给佛菩萨沐浴的传统,以此可净除众生相续中的垢染。

〖二、擦拭:等待诸佛菩萨沐浴之后,用妙香薰染、清洁柔软、无与伦比的衣物 (浴巾) 擦拭他们的身体。〗

在藏传佛教中,对明镜作完沐浴仪式后,下一个步骤就是进行擦拭。擦拭的时候,要用一条洁白的哈达,擦拭之后将明镜放在佛堂或清净的地方供养,表示从以此后诸佛菩萨就供在那里了。

在很多小乘国家,施主对出家人也常作这方面的供养。每天早上出家人出来化缘时,他们就供养一些香皂、毛巾,祈求这些出家人接受,让他们以此擦拭身体,这样一来,自己在无形中就积累了很多资粮。

〖三、妙衣:擦拭完毕以后,对于出家装束的佛菩萨,供上袈裟等适合出家身份的芬芳妙衣;对身着在家装束的尊众,献上色彩各异、柔软飘逸的妙衣。〗

一般而言,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等是报身装饰 (印度国王的装饰) ,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是化身装饰,显出家相,身穿三衣。所以在擦拭完身体以后,对出家圣众供养三衣,对在家形象的佛菩萨供养具十三种报身服饰的妙衣,此举也有很大功德。

平时我们有不舍得穿的衣服,如果供养诸佛菩萨或寺院的僧众,这个功德是相当大的。佛经中有一个白衣比丘尼的公案,她生下来时,身上就穿着白色的衣服,脱下来马上又有一件,所以出家时佛开许她可以穿白衣 。后来,这位白衣比丘尼获证了阿罗汉果位,当时有些弟子就问释迦牟尼佛:“她为什么直到获得阿罗汉果还是穿着白色的衣服?”佛陀告诉他们:以前有一对夫妻特别贫穷,他们只有一件衣服,一个人出门穿衣服,另一个只有赤身裸体藏在土堆中不敢出来。有一次,他们知道了佛陀的功德非常大,于是把这件衣服供养了佛陀。王妃得知此事后特别感动,就把自己的衣服饰品全部给他们,即生中他们便获得了圆满受用,以后的生生世世,因为供养衣服的功德,直到最后有者时仍然身穿俱生的白衣。

所以,我们若能遇到佛陀那样的殊胜对境,供养的功德自然不言而喻,但如果遇不到的话,在诸佛菩萨的像前,或者在上师面前供养衣服也有很大的功德。《百业经》中有一个金色比丘尼,生来身体就是金色的,这也是以供养妙衣的功德,获得了生生世世特别庄严的身相。供养妙衣的功德,佛经这方面的公案相当多,在此我不一一讲述了。

亦以细柔服,最胜庄严物,

庄严普贤尊,文殊观自在。

〖四、饰品:以成百上好的冠冕等装饰品庄严现见真谛而成为圣者的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自在菩萨、金刚手菩萨、弥勒菩萨等根据所化众生的根基而持在家相的诸位大菩萨。〗

此处讲的是将自己的各种装饰品,如金项链、花鬘、金鬘等供养诸佛菩萨。

刚才讲了,我们观想迎请诸佛菩萨后,先为他们沐浴、擦拭身体,然后供养妙衣,供衣之后,就要供养装饰品。不然的话,光是穿件衣服,如果没有装饰品的话,一点都不好看,所以脖子上一定要挂个项链,没有项链的话,也可以把念珠挂在脖子上。 (众笑)

供养装饰品的功德相当大,以前上师如意宝在课堂上讲过:阿底峡尊者来藏地弘扬佛法时,有个比较富裕的女人对尊者生起极大的信心,将身上佩带的金银珠宝全部供养了,她回去后,丈夫十分生气,对她又打又骂,她受不了就跳河死了。阿底峡尊者知道后,显现上非常伤心,为她念经作了回向。以此供养功德,她又再得人身,在阿底峡尊者面前出家,后来成为噶当派非常了不起的一位大德。

现在我们所拥有的装饰品,死后就变成了别人的东西了,留着也没有多大意义,还不如供养佛像或者真正殊胜的对境。有些人把自己最珍贵的装饰品全部供养给上师,但我认为对这个上师首先要观察,如果没有观察就全部供养,过一段时间,觉得这不是真正的上师,自己很后悔,这样可能不太好。就我认为,如果要供养的话,对觉沃佛等佛像供养比较好一点,把金项链挂在佛的脖子上,寺院里的人不会随便乱用这些供品,任何人也没有这样的权利和资格。所以,最可靠的就是供养佛陀、佛像,这样的功德相当大,《释尊广传》中有很多这方面的公案。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平时在供养时,一定要发愿:以此供养的功德,令无量众生获得利益。始终都要有一颗利他的心,不管做什么善事,一直不忘善心善愿,这样自己以后才能成为真正了不起的修行人。所以,大家时时刻刻都要记住:不是为了自己获得人天福报,一定要发一个利他的心! Ok9UYAlK3BYZ6s66Za2x4ji0BcOA8hMy/DPezo3prwZvEPXq8/cgxlOT2VZhlns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