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8课

2006年5月29日

今天还是讲“无主物供养”。昨天讲了在十方三世诸佛、法宝、僧众面前,供养鲜花、良药、珍宝、净水,下面的颂词是:

巍巍珍宝山,静谧宜人林,

花严妙宝树,珍果垂枝树。

〖巍峨高耸的金山等宝山,远离喧嚣愦闹、舒心悦意的森林,由本身的花朵点缀得无比庄严、累累硕果压垂了枝干的妙树。〗 这里的供品是宝山、森林、由花朵点缀的妙树。

“巍巍珍宝山”:按照《俱舍论》的观点,它应该是四种珍宝所组成的须弥山,周围有七大金山、铁围山环绕,观想这些珍宝组成的山,并在三宝面前供养。此外,世间上也有很多壮丽巍峨的崇山,如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四大菩萨所居住的四大圣山,举世闻名的泰山、华山、昆仑山,长跨七国、号称世界之最的安第斯山,云南香格里拉附近的梅里雪山……

作为修行人,四处朝山、游山玩水的机会几乎没有,很多人学了佛以后,以前喜欢旅游的习气荡然无存,成天专心致志地内观禅修。但有一部分人的爱好不同,他们只要一有机会,就到名山胜地参访,看到美丽的山川、旖旎的风景,便拿出相机开始拍。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是作为大乘佛教徒,最关键的就是不管亲自看到这些山、听到山的名字,或者仅在心中忆念,都一定要先意取供养三宝。

虽然在我们人间,由珍宝组成的山王可能没有,但到了夏天,无论藏地也好、汉地也好,我们会见到很多由鲜花点缀的山,这个时候若马上观想“供养诸佛菩萨”,这种功德是相当大的,也是我们平时不可缺少的一种修行。

“静谧宜人林”:远离愦闹、寂静清幽的森林。印度有沉香林、檀香林,我国西双版纳、长白山等处也有非常好的森林,以前上师如意宝讲过,学院西山 (木天女神山) 的小森林也非常好看,尤其是到了春天,里边的感觉特别舒服,但此处现已划给女众了,我们男众不能去!青海与四川的交界处还有阿日森林,华智仁波切说过,《入行论》所讲的森林,应该像阿日森林一样幽静,以前我去朝拜上师如意宝降生地时,也曾经路过那里。总之,不管在哪里遇到什么样的森林,都应该观想供养十方诸佛菩萨。

“花严妙宝树,珍果垂枝树”:由各种鲜花珍宝严饰的妙树。比如硕果累累的苹果树、梨子树,不管是别人家的还是果树园的,只要看到了这些花果树木,心里马上观想:这么好看的树,供养诸佛菩萨!这是一种意取供养,功德也是相当大的。

平时,我们不一定非要供养宝山、宝树,在路上看到弯弯的小溪、静静的山冈、美丽的村庄,不管什么景象,只要自己觉得悦意好看,第一个念头就要想“供养三宝”。口里可以这样说,心里也可以这样观想,如此一来,自然而然就能圆满很多资粮。

所以,修行人不一定需要很多钱,如果没有钱就无法积累资粮。对瑜伽士或修行境界比较高的人而言,所有境相跟真正的实物没什么差别,这是由于一方面他的观想能力特别强,另一方面他对外在的金银财宝并不执著。以前莲花生大士在藏地时,藏王赤松德赞为了报答传法之恩,供养了很多金子,当时莲师唱了一首道歌:“我见到的全部是黄金世界,不需要这么一点金子。”之后在赤松德赞的手里吐了一口唾沫,表示不太高兴 (具体我记得不是很清楚,《莲花生大士广传》中有这段情节) 。我们凡夫对金银财宝特别执著,若是金子银子,就一定要好好抓住,若是石头木头,便觉得没什么用处。但对真正证悟的瑜伽士而言,二者没有任何差别,因为外境不存在实质,所以意幻供养与实物供养没有两样,只要自己有观想的能力,诸佛菩萨就有取受的能力。

世间妙芳香,如意妙宝树,

自生诸庄稼,及余诸珍饰,

莲花诸湖泊,悦吟美天鹅。

〖天等世界中合成而散发的芬芳香气、沉香等涂香,能满足所需的如意树、奇珍异宝所形成的妙树,未经耕耘自然生长的庄稼,以及除此之外值得供养的所有珍贵饰品,包括由莲花点缀的湖泊、池塘中不断传来天鹅悦耳动听的吟唱声。〗

“世间妙芳香”:世间中有各种名贵的烧香、薰香、涂香,自然界也有沉香、檀香、丁香,这些香有的是人工配制的,有的是自然生成的 (如夏天的许多鲜花,自然散发出扑鼻的芳香) 。对此我们应该观想:不管人间、天界还是龙宫,世间所有芬芳扑鼻的这些香味,全部供养诸佛菩萨。

“如意妙宝树”:以前众生福报特别大的时候,有福报所成的如意宝树;三十三天中,也有以善业形成的如意宝树,这些如意树,我们应该通过观想供养。如果没办法观想,在见到松树、柏树、檀香树、各种参天大树时,或者坐车路经一些大树时,第一个念头应该想“供养诸佛菩萨”,心里要经常这样串习。

“自生诸庄稼”:初劫时有不需耕耘的自然庄稼,北俱卢洲也有以福报形成的自然香稻,对此观想供养诸佛菩萨。如果实在无法观想,平时看到稻田、麦田、无边无际的田野时,也可以进行意供。尤其是到了秋天,在微风的吹动下,金色的麦浪连绵起伏,特别好看;春夏秋冬,田野的颜色也在不停地变化。这些美丽的景色,我们坐车时能经常看到,如果有观想能力的话,将眼前的这些全部供养诸佛菩萨,功德是相当大的。

“及余诸珍饰,莲花诸湖泊”:将红、黄、白等各色莲花点缀着的湖泊,供养诸佛菩萨。世间上有很多湖泊,如洞庭湖、鄱阳湖。前段时间,某地理杂志评选名湖,第一名是青海湖。青海湖在古代非常出名,人们常以“松石变成的大海”来赞叹它,诗学家也用不同的赞美词来吟诵它。第二名是新疆的喀纳斯湖,第三名是西藏的纳木错湖,第四名是长白山的天池,第五名是杭州的西湖。也许杭州人听了不高兴,但这不是我排的,可能西湖太老了吧,开玩笑!看到这些湖以后,有些人的反应是“啊!这个景色好漂亮,这边给我拍个照,那边给我拍个照”,从来都不想供养诸佛菩萨,如果是这样的话,不管到哪里旅游也没有意义。

很多人经常有机会看到特别美的风景,游览名胜古迹,朝拜圣地神山,但最可惜的是,从来没有想过供养诸佛菩萨。那天我听有个人说,他一辈子四处朝山,中国著名的地方基本上都去过,但一次也没有发愿,让人听起来挺遗憾的。这些地方,去过和没去过,感受是不同的。以前上师如意宝去杭州的时候,有一天在照相时说:“杭州的西湖非常出名,看后确实有不同的感觉。”当时他老人家也这样赞叹过。去过以后感觉虽然不同,但你们观想“供养诸佛菩萨”了没有?恐怕很多人都没有吧。

以前上师讲《入菩萨行论》时说过:不仅是水池、湖泊应该供养,世界上的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等大的海洋,也应该在心里观想供养,我们乘飞机跨越这些海洋时,若不忘观想供养,功德是相当大的。

我们的财物,经常有吝啬心不愿供养,有时即便供养了,也没有那么大的价值。大家想一想,把一座山买下来供养,这需要多少钱?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不要说昆仑山,就算是阿拉神山 ,我们也是买不起的。但如果能观想供养,这个功德是相当大的。所以大家平时只要见到了好的事物,第一个念头就应该是“供养诸佛菩萨”“供养三宝”,这一点极为重要。

“悦吟美天鹅”:湖泊中游弋着非常美丽的天鹅,不时发出悦耳动听的鸣叫声,使人听后感到十分舒服。一般来讲,天鹅是一种非常美的鸟,印度和藏地的许多诗学家,常用天鹅发出的悦音来比喻赞叹诸佛菩萨的妙音。不仅藏地、印度对天鹅情有独钟,国际上著名的音乐家也喜欢以天鹅为主题,编写一些歌曲、话剧,如《天鹅湖》《天鹅之死》等等。

藏地的很多湖泊都有天鹅,如堪布根华所说,它们有各种各样的颜色,银白色的白天鹅、珊瑚般的红天鹅、纯金般的黄天鹅、蓝宝石般的绿天鹅……上师如意宝说:我们学院附近的小河里,夏天时也经常会来一群黄色的天鹅。在修意供的时候,我们应当这样想:宁静的湖面上悠游着不同颜色的天鹅,它们发出动听的吟鸣声,令见闻此情此景的人悦意欢喜,这些美好的事物全部供养十方诸佛菩萨。

天鹅不仅高雅动人,它的故事也深富教育意义。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曾写过一个《丑小鸭》:一只刚刚出生的小天鹅,由于缺乏妈妈的照顾,来到了一群鸭子当中。刚开始时小天鹅是灰色的,不太好看,很多小鸭子欺负它、挖苦它,说它长得如何如何难看,自己的身体如何如何漂亮。后来小天鹅渐渐长大,身体越来越好看了,此时小鸭子觉得很惭愧,非常不好意思。这个故事可以说明:有些人在开始的时候,学习成绩不好或者长相非常难看,很多人都欺负他,但逐渐成长起来后,各方面变得特别杰出,令人刮目相看,再也不敢欺负他了。这是世间上的一种说法。

平时如果听到天鹅的叫声,或者其它飞禽发出的动听声音,心里确实特别快乐。最近我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心里很快乐,有一种不同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藏地有一种习俗:春天第一次听到布谷鸟的叫声,自己在做什么,一年当中都会这么做,比如特别饿的时候听到,就表示一年中都会特别饿。当时我听到布谷鸟叫时,正好在念系解脱,心想:今年应该是好好修行吧!但是不是也不好说,有时候民间的说法恰恰相反,也许今年特别饿也不知道。

总之,不管是什么样的景物,壮丽的山河、湖滨,美丽的田野、园林,雄伟壮观的宫殿、庙堂,凡是我们见到的,都应当尽心供养十方诸佛菩萨。以前汉地有些禅师喜欢用春天的微风、夏天的美花、秋天的皎月、冬天的白雪,来比喻赞叹诸佛菩萨,同样,我们也可以将春夏秋冬等自然之美融入心中,意取供养十方诸佛菩萨,甚至看见了俊男美女,嘴里也马上说:“供养三宝!”不管什么场合、什么环境,只要有对境令自己心生悦意,第一个念头就是供养上师三宝,如此一来,无形中便能积累很多资粮,这就是修行。

所以,修行不一定是非要持定印禅修,只要时时刻刻将自己的生活与修行结合起来,日日夜夜随念三宝,这就是上等修行人的做法。希望你们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当然,最初可能有点困难,自己不好的习惯太多,善法又没有串习过,一下子改过来有点吃力,但习惯成自然以后,也就不会有什么困难了。

浩瀚虚空界,一切无主物,

意缘敬奉献,牟尼诸佛子,

祈请胜福田,悲愍纳吾供。

〖诸如此类,以上浩瀚无边虚空界中,清净刹土以及北俱卢洲等处所有的无主物,我均以心观想取来,郑重地供养释迦牟尼佛以及一切殊胜的佛子,祈请供养能获得大果报的殊胜福田为利众生而接纳,祈求大慈大悲的尊主慈爱垂念我而接受我的这些供品。〗

前面代表性地讲了一些人间的自然景物,山川、海滨、森林等,诸如此类的无主之物,不管是在人间、天界、罗刹界,还是清净刹土,无边无际世界中的所有供品,我全部在心中缘取观想,然后在最殊胜的福田——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大乘僧众面前一一供养。

就像阿阑律国王 (即我乳轮王) 一样,在最殊胜的福田面前,仅作一点简单的供养,也能获得不可思议的果报。许多公案中都说过,供养诸佛菩萨的功德是非常大的,今生我们遇到了如此殊胜的福田,是相当有福报的。

在供养的时候,应当具足无著菩萨 所讲的六种条件,或印度无著菩萨在《菩萨地论》中所讲的六种条件。也就是,第一,想到三宝具有无上的功德;第二,三宝可以成办无边利益;第三,在众生界中,诸佛菩萨是至高无上的;第四,三宝犹如昙花一样很难出现于世,非常难得;第五,三千大千世界中,唯以三宝作为供养对境;第六,世出世间一切功德的来源就是三宝。

平时不管对寺院供养,还是对僧众供养,大多数人都不具足这些条件。他们供养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我获得平安,为了我做事情顺利。当然,遇到一些违缘、困难时,到寺院里烧香拜佛、在佛前祈祷,除了前世不可逆转的定业以外,这也是有帮助、有好处的。我并不是说供养时一定要全部为了利益众生,不能有一点自私自利的心,毕竟每个众生的需求不同,既然三宝是无上功德的来源,通过祈祷,众生的很多愿望都能得到满足。《百业经》及其他经典的有些公案中说,佛陀在世时,许多施主、婆罗门、国王等也会在三宝面前提出各种请求,没有孩子的求子,地方不下雨的求雨,特别贫穷的求发财……除了业力极深重的人以外,只要在三宝面前虔诚祈求,三宝一定有求必应,赐予各种悉地。

总之,大家平时供养时,应在三宝面前这样想:我今生遇到了这么殊胜的福田,一定要在三宝面前好好供养,希望三宝赐予加持,并且接纳我的供品。

丑二、供养彼等之原因:

为什么要供养这些无有主人的供品呢?

福薄我贫穷,无余堪供财,

祈求慈怙主,利我受此供。

〖若有人问:为何不供养自己的财物而供养这些无主物呢?〗 自己一分钱也不舍得供养,却将无关紧要的山河大地、大海湖泊作为供养,对自己一点损失也没有,就像现在有些人,叫他供养,他说“不供养、不供养,意幻供养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原因是这样的: 〖由于我往昔没有积累过福德,极为贫寒,除了这些供品以外,我实在无有任何其他可以供养的财物。〗 供养的原因有两种:一是自己实在一点财物也没有,为了积累资粮,可以这样供养;还有一种情况,虽然自己有供养的财物,但由于前世没积累广大的资粮,所以即生中福报不够,根本无法买到须弥山、四大部洲、所有的大海湖泊,不像以前的转轮王,现在我们再怎么富裕,恐怕也没有这个福气。香港或南方的一些大老板,自己认为非常有钱,能把整座山买下来,其实那只是一座小小的山,末法时代的众生福报非常有限,即使再怎么有钱,也只能买到几百亩地而已。但是意幻观想与此不同,它的范围更为广大,与实物供养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真心诚意想供养您,祈盼唯一利他的诸位怙主为了利益供养者我而纳受这所有的供品。〗 正如《药师经》中所讲,诸佛菩萨并不需要这些财物,我们进行供养,佛菩萨也不会得到什么利益,因为他们已圆满了一切功德,不需要这些。那为什么还要供养呢?对我们来说,一方面可以断除自相续中的吝啬心和贪心,另一方面,依靠这种方式供养十方诸佛菩萨等殊胜对境,能很快圆满自己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

鉴于此,我们在供养时应想:十方诸佛菩萨,我今天观想众多的供品作为供养,请您一定要依神通神变力纳受所有的供品。如果没有这样意幻供养,只是拿一点钱、一点供品去供养诸佛菩萨,恐怕是不足够的。所以,以意缘取大量的供品,然后在心里面供养,这有很大的功德。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意幻供养,是藏传佛教独有的说法,还是佛经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呢?”当然是佛经中的记载。对此,寂天菩萨在《学集论》中引用了大量教证进行说明,比如,佛在《善巧方便经》中说:“真正具有善巧方便的菩萨,以慧心摄取十方所有的鲜花、花鬘、妙香、涂香、山河大地等无主之物,供养诸佛,有无量功德。”可见,“无主物供养”不是藏传佛教或印度个别论师的说法,释迦牟尼佛在大乘佛经中也这样亲口宣说过。

还有,在《宝云经》中,佛告诉诸位眷属:“善男子,应以三千世界所有花果等无主物之供品,于昼夜六时中,在十方诸佛菩萨前意幻供养三次,此举具有无量功德,应回向于一切众生。”依靠这些大乘经典的教证,我们很容易看出,“无主物供养”是大乘最甚深的一种意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随时随地行持。

然而,现在世间上却有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平时不愿意供养,嘴上说“我心里观想就可以”“随喜就可以”“意幻就可以”,但真正让他供养的话,在家里佛像前供一盏灯的舍心也没有,点一根香也舍不得。还有些人口头上说得特别漂亮,“什么都是空性的”“一定要有大悲心”,但实际上,放生时连买一个生命的钱也舍不得出。有次我见了一个据说有几十亿资产的大老板,他不停地对我说“我们要放生、我们要放生”,当时我很高兴,心想他肯定能拿很多钱,没想到,第二天真正要放生时,他给了一百元……众生根基的成熟程度确实不同,以前我在《旅途脚印》中写过,学院中有些道友吃的、住的都没有,却愿意将自己的钱全部拿来放生。尽管众生的智慧、信心、悲心有差别,但一般来讲,修行不是靠讲好听话就能解决问题的。虽然佛经中也说“随喜与亲自做二者功德相同”“意幻供养超过了一般供养的功德”,但其中的意思是,如果自己实在没办法供养真实的供品 (比如出家人或一些贫穷的佛教徒) ,那在十方诸佛菩萨或上师面前,可以这样意幻供养,但如果明明有能力、有财物,一点也不舍得供养,只是口头上说得好听,“上师啊!我准备给您供养太平洋、杭州的西湖……”这样的话,不知道上师是什么态度?

我们在十方诸佛菩萨面前,应该凭自己的信心和力量来作供养。没有信心的话,就会认为上师特别贪财。实际上,对于真正的上师和善知识而言,这些财物和供品,他个人根本不会贪执,如果贪执的话,说明他不具足大乘善知识的法相。前段时间也讲了,所谓的“大乘善知识”,如果特别喜欢财产、富裕的生活,根本没有这样的说法。大乘善知识的法相是什么?纵然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舍弃大乘佛法,对大乘经典精通无碍,这就是大乘善知识的特点。

现在末法时代鱼龙混杂,善知识与恶知识分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佛教徒,你们的头脑一定要清醒,观察好以后再供养比较妥当,否则,不但得不到功德,恐怕自己最后也特别伤心。现在有很多人,见到一个刚来的上师就随随便便供养,供养完了又后悔,这样是没有必要的。如果你真的想供养,法供养是最好的。对真正的上师来讲,一个人好好地修行,好好地闻思,这个上师肯定高兴。因为上师传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所有的众生获得快乐,而获得快乐的唯一方法,就是佛法!

这次我也很高兴,因为除了这里的道友以外,很多对学院和我个人有一定恩德的人,都会有机会听受佛法。我平时遇到他们的时候,虽然很感谢他们的帮助,但只是心里有一分感激之情,或口头上说一声“谢谢”,从世间的角度而言,这样可能报答不了什么。作为一个修行人,报恩的唯一方法,就是让他们听到佛法。我口里讲的这些佛法,都是上师们传下来的,大的错误应该没有,小的错误肯定难免,这不仅是我,任何一个凡夫,在讲经说法时都是不敢保证的。他们如果通过听法,确实得到了佛法上的利益,这就是真正的利益!平时我到一些城市里去,在人群当中见见面、互相说个好话,实际上是没什么利益的;给一些财物、一些帮助,也不是真正的利益。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利益是什么?我认为就是让他们获得佛法的利益。

鉴于这种目的,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法供养都是最殊胜的,而且中间也不会产生什么怨恨。世间人就是这样,刚开始跟这个上师关系好时,急着去供养,但过一段时间,这种世间关系破裂了,就开始互相说过失。我觉得这样不太好,如果你们作法供养的话,当下上师很高兴,以后也不会有各种说法和伤害。所以,对于上师,应该以法供养为主。

刚才讲了,遇到一些悦意的对境、美好的景物时,应该在心里作意供,这一点,对于大乘修行人而言非常重要。现在海外的一些大德,他们在讲经说法时也讲这方面的功德、供养的道理,大家若能按照这种教言去自我改正,对今后的修行会有很大的帮助和利益。

总之,我们到了一些好的地方时,不应该以没有意义的思想或行为来摄持三门,而应首先观想供养十方诸佛菩萨,然后在心里发愿。以前上师如意宝到一些神山或海边时,没有一次不发愿、不念供养咒的。大家平时看到这些景象,也应该以《普贤行愿品》的偈颂作供养,如果供养咒等不会念,“供养三宝”这四个字应该会说吧。假如能经常这样串习,不管到哪里都会用得上的! JcdqCUkzg2zUux3rc//JfMGxFfWDUK1Z0fRCGnTKkz2ex0fdfW8LGfim38UlrjF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