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0课

2009年1月5日

今天接着讲五种他圆满的第二个。

己二、佛已说法:

佛陀虽已出世,但若恰巧赶上佛没有说法示道,而安住于入定境界中,那尽管佛陀在世,也不会有正法的光明,众生依然不懂取舍之理,如此与佛未出世几乎无有差别。

有些佛虽然来到人间,但因众生福报不够,佛长时间入于等持,或者暂时没有宣说佛法,在这种情况下,众生就得不到真实利益。比如,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因地时历经三大阿僧祇劫,积累广大的福慧资粮,最后在尼连禅河畔苦行六年之久,方于印度金刚座菩提树下现证菩提。然而,佛陀成道后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已获得甘露之妙法,纵于谁说他亦不了知,故当默然安住于林间。” (此教证在《方广大庄严经》,亦即《广大游舞经》中也有。) 佛陀证悟的境界具有五种特点:1.甚深:本体无相;2.寂灭:自性无思;3.离戏:远离一切常边;4.光明:远离一切断边;5.无为法:远离一切是非等诸边。佛已获得犹如甘露般的这五种境界,能治疗八万四千烦恼疾病,可由于它太过甚深,对任何众生揭示都难以了知,所以,佛陀安住在鹿野苑林中,七七四十九天没有讲法。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亦云:“此法甚深故,知众难领悟,故佛成道已,默然不说法。”如果我们恰好转生在那时,即使得了一个短暂的人身,佛陀也已经出世,但佛陀并没有说法,佛法对自己有没有利益呢?并无真正利益。

后来,大梵天、帝释天依前世的殊胜发愿,前者在佛前供养千辐金轮,后者供养松石曼茶和右旋海螺进行祈请,佛陀才开始给五比丘为主的有缘众生,先后在鹿野苑、灵鹫山、广严城等处转了三次法轮。因此,从这个道理可知,纵然佛陀已出世,但若没有说法,众生也难以得到受益。

我们平时念诵的偈颂中有一句是:“无上救护即法宝。”法宝是什么呢?就是救护众生之法。要想救护众生,必须生起佛法的智慧,以此才能遣除无明黑暗,治愈自他的烦恼疾病。而若想生起佛法的智慧,现在务必要修行。当然,修行时不能像有些道场所提倡的,什么前行都不需要,直接就趋入最高修法。比如密法的直断、顿超,在整个修行次第中至高无上,可是自己根基还没成熟的话,上面砌得再高,对你帮助也不大。

所以,对于《前行》的每个道理,大家应该反复思维。例如,佛未出世对众生无有利益,字面上看似简单,实际上真正生起这样的定解,是极为困难的。若能对此有深刻的认识,自相续就会慢慢调柔。好比春天种庄稼一样,只有把地耕耘好了,种下青稞或麦子,很快的时间才会成熟;反之,假如地既没有平好,也没有开垦,又没有洒水,就算把最好的种子播下去,也不可能发出苗芽。我们修行也是如此,必须先耕耘自己的心田——对基本道理再再修持,直至得到感觉为止。至于入无想定、观风脉明点,或观修精脉、血脉、中脉是什么颜色、粗细如何,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可先暂时不谈。暂时要谈的是什么?就是最基本的人身难得。自己要真正懂得:“无常的到来那么快,人身又是如此难得,因此一定要修行!”这并不是别人说的,而要发自内心时时有这种理念,只有这样,一辈子的修行才会成功。

《悲华经》中说:“投生为人极难得,逢佛降世极难得,于善法心生好乐 ,发起善愿亦极为难得也。”我非常喜欢这个偈颂。我们每个人务必要记住:投生为人、值佛出世、对善法心生喜乐、发起善愿,这四者确实相当难得。虽然口头上谁都会说,可这样的感受,你们能不能生起来,还是有待观察。若能明白自己在那么多暗劫中,今生值遇佛陀出世的明劫,实在非常不容易;佛陀虽然出世了,但佛法住世十分短暂,自己不早不迟正好遇上了,则更为不容易。若有如此想法,说明你对加行还是有比较好的认识。

不仅佛陀不传法对众生无有利益,就算是诸位持教大德,如果没有展开正法的讲闻事业,也很难以直接利益众生。因此,若要帮助众生、利益众生,就一定要讲经说法。我经常想:与法王如意宝同一时代的很多大德,藏地也好、汉地也好,其内在证悟非常了不起。但这些境界相当高的人之中,有些不知道是什么缘起,一生中几乎没有广传佛法,也没有广摄弟众。尽管这么了不起的开悟者哪怕住世一天,对全世界也能带来和谐快乐,对众生也有无比利益,但从直接利益他众的角度看,每天跟在他旁边的有些人,好像并没有通达他的境界,基本上没有真实证悟。所以,作为高僧大德,没有以佛法饶益众生的话,就跟佛陀没有说法无有差别了。

如今,佛陀的教法虽未隐没,但若缺少善知识的传授与引导,对许多道理,我们不一定会懂。就如同教育厅允许在各地办一些学校,可一个老师都没有的话,乡村里的孩子就算有这么好的机遇,也依然难逃文盲的命运。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老师来讲课,孩子们不可能无师自通。且不说佛法这么深奥的内容,就算是开车、画画,没有老师带着的话,恐怕也很难自学成才。因此,现在各大寺院、佛教团体中,一定要请利他心强的人来传法,如果没有这样,对众生的利益将微乎其微。

举个例子来说:美德嘉那尊者,是印度极为著名的大班智达。他有一次经由神通得知,自己过世的母亲已投生为青蛙,被困在藏地一户人家的灶石中,正感受着无量痛苦。 (孤独地狱的众生因业力不同,受苦方式也不相同。像悬崖或海里的石头中,就有许多有情转生其中。) 于是为了救度母亲,他不顾年纪老迈,且需由翻译伴随,翻山越岭千辛万苦地从印度赶到西藏。当时随同前往的,还有另一位班智达——察那忍摩。

正当他们越过尼泊尔和西藏的分界线时,不幸的是,他的翻译竟患急症死了 (也有说拉肚子而去世) 。他们两位班智达都是印度人,一点藏语都不懂,察那忍摩只好修夺舍法,转生为藏地的荣索班智达;而美德嘉那尊者,则孤身从西藏漂泊到康区,最后终于找到了那户人家。

在那间房子里,住了一个老妇人。由于语言不通,他只好在那家打杂当仆人,没有人知道他是印度最博学的班智达。老妇人让他天天放羊,担负着最艰辛的杂役,甚至坐在他身上挤牛奶,以代替坐垫。这样过了很长时间。

那个老妇人信仰佛教,经常外出寻找上师。美德嘉那尊者就在她家提了一些诗,其中一首的大意是:“天空皎洁的月亮在某人家中,但某人却不知,反在他处寻找水月。”意即像他这样明月般的印度大班智达,正好住在她家里,她却根本不知道,还整天到处找水月般的相似善知识。 (记得《藏文文法》中有这首诗。)

关于尊者的后来,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一、他为了救度母亲而忍受了一切苦难,最终成功地超度了母亲。要离开的时候,他通过神通发现,当地的山马上要崩塌,于是用蹩脚的藏语警告老妇人和邻居们尽快离开。

老妇人早就觉得他的行为超越一般人,绝不是普通的流浪汉,于是听从他的劝告,把家当都驮在牛背上,跟他一起离开了村子。但其他人都想:“那么高的一座山,怎么可能塌下来?那人连藏语都不会讲,一定在胡说!”没想到第二天,果如尊者所言,整座山塌了下来,将村子埋在了下面。据说在石渠滇阔附近,山崩塌的裂缝至今仍清晰可见。

二、尊者的一位弟子恰罗扎瓦,得知尊者在那里,就迎请他到寺院作了小范围的讲法,之后尊者便示现圆寂。

美德嘉那尊者生于藏地前弘期与后弘期的交界之时,在当时非常著名。他不但是阿底峡尊者的上师,据历史记载,格萨尔王也依止过他。他来到藏地以后,好像宣讲过《俱舍论》,后来藏文学得不错,还写了一些藏文文法方面的书,这些法的手抄本至今仍流传在那一带。但纵然是这么了不起的大成就者,没有传法的话,不要说整个藏地没有得利益,甚至是他朝夕相处的那户人家,也没有得到什么法益。

历史上还说,当他接近离开时,因为做了很久的仆人,那家准备给他付“工资”,结果他什么都不要,只要那个灶石——那家肯定高兴坏了,一块石头就把他打发了。他把灶石带到别处去,给它沐浴、供灯、念诵,最后不但是转生为青蛙的母亲,还有跟青蛙一起的无数小虫,也都超度到清净刹土去了。他来藏地救母的任务倒是完成了,但除此之外,并没有大范围地广利有情。

后来阿底峡尊者来到西藏,正好路经那一户人家,发现那家有梵文写的诗,其文笔跟印度美德嘉那上师的非常相似。于是他到处打听,得知他上师曾来过这里,但整日被人役使放牧,未能以正法广利有情。听到此事后,尊者不禁感慨万分地说:“呜呼,你们西藏人的福报实在太浅薄了!在我们印度东西两方如群星般的班智达中,无有一人能胜过美德嘉那大师。” (这样的一位班智达,竟被当作挤牛奶的坐垫!) 说到这里,他情不自禁地双手合十,泪流满面。

据说,阿底峡尊者准备示现圆寂时,说道:“你们藏地人福报浅薄,我如果在这里圆寂,可能藏地的大地承受不了,我还是回印度去。”他身边有些人说:“应该承受得了。像无与伦比的菩提萨埵尊者,就是在藏地圆寂的。”尊者答言:“菩提萨埵虽然戒律清净,但他智慧不如我,所以他跟我不相同。”有些人说:“应该可以吧。无与伦比的莲花生大士也是在藏地示现消失,前往邬金刹土的。”尊者还是摇头道:“莲花生大士的成就虽了不起,但智慧也肯定比不上我,还是不行。”又有些人说:“应该没问题。像美德嘉那那样的大德,都是在藏地圆寂的。”尊者思索片刻说:“嗯,他还是很了不起。既然这样,我就留在这里吧。”

其实,如果没有译师,有时候语言隔阂还是很麻烦的。曾经有位居士说:“我的上师非常慈悲,他每次笑眯眯的,我就感动得要命。但上师一直动嘴巴,我不知道在说什么。”所以即使上师特别慈悲,有时也没办法跟弟子沟通。以前法王如意宝刚摄受汉僧时,没有进行同步翻译,偶尔在课堂上开个玩笑,藏族僧众全部哄堂大笑,极个别汉僧左看右看,不知道在笑什么。直到第二天我翻译出来,他们才恍然大悟,但故事好像也不那么精彩了。因此,译师之所以被称为“世间明目”,原因也在这里。

假如没有译师和上师,虽然佛法很殊胜,上师的密意和智慧很高深,可末法众生完全以自力接受不太现实。尤其是一些高僧大德,没有讲法的话,想利益众生特别困难。我寺院有一位拉雪堪布,他八十多岁了,修行真的很好,听说他小时候前往很远的地方,依止了许多上师,对教理相当精通,但遗憾的是,寺院里的人对他没有特别重视。去年,我让部分出家人在他面前听了一个白玉派简短的前行法,由于该法的持有者比较少,为了传承能延续下去,我算是强迫他们去听,时间大概一个月。堪布年纪很大了,文字基本看不见,我就让人打印特别大的字,在眼前把字稍微读一遍,他马上便了然于胸,一会儿用这个教证,一会儿用那个教证……我事后听了一盘磁带,感到万分惊讶,这样的大德竟被埋没了这么久,太可惜了。他讲完以后,给我捎口信说:“非常感谢,这次给我这么好的机会传授佛法!平时我很想讲一些《前行》《入行论》,可惜实在找不到人。有时候看寺院里的小和尚,行为不太如法,应该给他们讲些道理,可他们都不来听。我也跟有些人说过:你们有兴趣的话,我虽讲不来甚深法,但关于修行方面、菩提心方面的,我这辈子也串习过,还是有一些感觉,可以给你们传。但那些小僧人都不来。”

我听到之后,的确感慨良多:这个世间上,也许还有很多这样的老修行人,他们相续中充满悲心、慈心,有非常好的境界,可是很多人往往不屑一顾。人们追随的是什么?就是口头讲得非常漂亮、内容却很空洞的东西。一点境界都没有的人面前,弟子常常多如过江之鲫,而真正具实修实证的人座下,去求法的却屈指可数。假如没有求法的话,这些大德表面上只是一般人,根本无法显露其内证功德。

对我们普通人而言,上了七八十岁后,很多教理都忘光了,但有些老修行人真的不可思议。拿上师如意宝来讲,他老人家接近圆寂时,虽然已有七十多岁,但传法时不断引用大量教证,如行云流水般滔滔不绝。不信佛教的公务员听了,都感到十分惊讶——“那么多丰富的教证,法王全部能背下来,好精彩呀!”“哇,好可怕!”每个人有不同的感觉。这些老修行人的一辈子,不像我们一样,每天看得多、听得多、想得多,所有精力不专注于研究佛经论典,都耗费在无意义的琐事上了,以至于脑海里有一堆乱七八糟的知识,各种流行歌可以信口唱来,而佛法的甚深道理不一定显得出来。

所以,遇到真正的上师很重要,倘若只有法而没有上师,修行无法趋入正途。当然,假如语言不通,则还需要一些译师。我平时喜欢翻译法本,有人说翻译得太多了,但静下心来想一想,现今毕竟时处末法,若能译出一个好法本,令后人从中获得利益,哪怕只有一点点收获,我付出再多也值得。有时候观察自己的发心,还是比较清净的,所以不管别人说什么,我都会尽心尽力多翻译一些,在短暂的人生中为佛法多做一点事,这样得个人身也没白费。

总而言之,佛已说法非常重要。如今释迦牟尼佛依次转了四谛法轮、无相法轮、分别法轮,应机示现不可思议的身相,以九乘次第 法成熟解脱所化众生。不但佛已说法,善知识也已说法,故第二个条件完全具足,大家应当生起欢喜心。

己三、佛法住世:

尽管佛陀出世说法,但佛法住世很短暂,假设住世期已圆满,教法、证法已湮没,那么就与暗劫没有两样了。比如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再过几千年便会消失,而弥勒佛还没有出世,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前一佛陀的圣教已经结束,后一佛陀的圣教尚未出现,这期间就称为圣教空世。众生若转生于此,虽然出生在贤劫,但依然得不到佛法的利益。

大家一定要再三思维,今生得个人身并不容易,看到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大多数都不行持善法,真的对他们生起大悲心。这次我们有这么好的机会,佛法大门一直长期敞开,有缘者随时可以进入,假如没有好好修学,一旦错过了,以后就会很难以复得。

要知道,倘若生于圣教空世,除了具有因缘的福德刹土中,偶尔有独觉出世以外,根本不存在讲闻修行。诚如《中论》所言:“若佛不出世,声闻已灭尽,诸辟支佛智,从无依而生。”佛陀不出世、声闻已入灭尽定的时候,诸辟支佛 在不依靠善知识的情况下,凭借前世修十二缘起的善根,即生于一座中获得圣者果位,然后身体示现燃火、发光等神通,度化小部分有缘众生。我们若转生于此,会不会是独觉的所化对象呢?谁都没有把握,毕竟这个范围很小。

有时候看看,佛法的住世期其实很短,中间又有那么多暗劫,假如在那时转生,就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从道理上再再思维之后,每个人应产生这样的定解:“今生的机会确实很难得,所以我必须要修行!”这就是修行的一种境界。否则,你天天修拙火定,肚脐热乎乎的,我觉得并不重要,你热也好、冷也好,头上有气也好、有光也好,这些都没有什么,因为灯泡也有光,夏天的阳焰也有气,但并不是什么成就相。不过,现在人特别颠倒,非要追求一种外相,才认为自己成就了,而对人身难得生起定解,却不觉得这很殊胜。所以,大家今后要换一种方式来思维,真正的修行是在加行中得到感应,这个很重要。

那么,佛法住世期到底有多长呢?拿当今释迦牟尼佛的圣教来讲,《月藏经》中说是两千五百年 ;《贤劫经》说是一千五百年 ,即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汉地还有些法师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藏地普巴派、萨迦派、格鲁派等,也有各自不同的观点 (藏地对普巴派的说法比较公认) 。尽管种种说法不尽相同,但一般而言,世界上公认的是《俱舍论》的观点,也就是说,佛法住世总共五千年。按世界佛教联合会的推算,今年是佛历2553年,这是小乘上座部的观点,与《俱舍论》也非常相合。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其实又叫普贤密意圣教。为什么呢?因为普贤如来的报身雪海大日如来 (毗卢遮那佛) ,手中持的宝瓶中有一棵菩提树,树有二十五层叶子,第十三层——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刚好对准普贤如来幻化的毗卢遮那佛之心间。故而,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因此得名。

按照藏传佛教的观点,普贤密意圣教也是住世五千年。具体而言,

1.果期:一千五百年。其中,第一个五百年得阿罗汉果的最多;第二个五百年得不来果的最多;第三个五百年得预流果的最多。

2.修期:一千五百年。其中,第一个五百年修戒学的最多;第二个五百年修定学的最多;第三个五百年修慧学的最多。

3.教期:一千五百年。其中,第一个五百年学经藏的最多;第二个五百年学律藏的最多;第三个五百年学论藏的最多。

4.形象期:五百年。只有出家人的形象,没有清净戒律,也没有实修者。甚至到了最后,这种形象也难以维持。因为众生福报已尽,出家人剃头时,刀没办法刮下头发;袈裟染色时,染料也无法把衣服染成红黄色。 (有些法师认为现在已过了形象期,这种观点不太合理。依照我们的分析,还是《俱舍论》的说法比较对。)

在最初的果期,也就是佛陀在世时,以及佛涅槃后不久,得果的人比比皆是。看过《百业经》《贤愚经》就会明白,那时听法后获得圣果特别快,马上就能得预流果、阿罗汉果。前不久有一位道友说:“那个时候证果这么快,好羡慕啊!我也想马上得阿罗汉果,您可不可以给我传四谛法门?”我说:“现在肯定不行,因为不是果期。”

过了一千五百年之后,就是修期,主要以修戒定慧为主。翻开那时的历史,汉地禅宗、净土宗中,大成就者特别特别多;藏地宁玛巴等各大教派中,虹身成就、飞往清净刹土的也不胜枚举。而如今越是接近形象期,成就的人就越少得可怜。尽管现在不是真正的形象期,毕竟还有教法存在,人们受持经律论的教理,相续中可以生起悲心、菩提心,但跟佛陀时代众生的根基比起来,还是很差劲的。

佛法住世期共有五千年,按普巴派推算,现在已过了三千五百年,或者近四千年之际,也就是说,正处于教期中。如果再过五百年,佛教恐怕就不是这样的了。大家在漫长的轮回流转中,今生有幸遇到佛法,这是相当不容易的。尽管眼下正值五浊恶世,但教法与证法仍存在于世,这说明圣教正法圆满也已具足。

那么,何为五浊恶世呢?

1.时劫浊:指时代遭逢恶运,灾难频生。就拿财富而言,一会儿是世界经济危机,一会儿是金融风暴,每天不是“刮狂风”,就是“下暴雨”,人们犹如水泡般的财富极不稳定,今天富可敌国,明天就可能一贫如洗。

2.众生浊:指众生资质低劣,福报日减,苦多乐少。佛陀时代或在此之前,人们的身高、体力都非常殊妙,而现在,一年比一年不行了。有些道友以往在学院过冬,没有任何问题,可如今走几步路就喘得厉害,冬天一到就忙不迭地要下山,这也说明越来越浊世了。

3.寿命浊:指众生因恶业受报,寿命短促。佛陀在世时,人寿百岁并不稀奇,而今若有人活一百岁,好多新闻记者就扛着照相机、摄像机,“嚓嚓嚓”地使劲拍,觉得这是一个怪物。人们活到五六十岁,就认为自己该“圆寂”了,赶紧要做好准备。昔日人寿可达二万岁、八万岁,但好景不长,现在已成了寿命浊。

4.见解浊:指出家人善心越来越失坏。在过去,出家人自觉护持戒律,始终不离戒定慧三学。而现今,诚如佛在《像法决疑经》 中言:“我灭度已千年后,恶法渐兴。”经中还说,譬如有些出家人没有参禅,反而自称禅定功夫不错,在众人面前宣扬;有些不解佛意,却执己所见宣说十二部经,还认为讲得很精彩;有些不修道德,专求财物,整日忙于做生意等,致使俗人皆轻贱三宝……这些都属于见解浊。

5.烦恼浊:指在家人行持善法日渐退失。

(当然,见解浊与烦恼浊,还有不同解释方法,但此处暂以出家和在家进行区分、讲解。)

尽管现在五浊横行、浊浪滔天,但教法证法并没有真正隐没,我们拥有如此良机,自己一定要行持善法。其实每个人只要把时间用上,行持善法谁都能做到。今天中午我家来了一位藏族喇嘛,他有79岁,曾是我父亲的朋友,后来出家了。他跟我讲了自己二十年的修行经历:截至昨天,他共念了三亿遍观音心咒,今天又在我面前发愿,说还要再念一亿。我问:“你三亿遍心咒念了多少年?”他说:“整整十七年。在此期间,有时候念得多,每天十万遍左右,有时候到拉萨等地去,就念得少一点。我平时很少跟人接触,还念了一万遍《普贤行愿品》……”他以前在我家乡炉霍那边,还是很出名的,我父亲常讲他怎么打仗、杀牦牛、偷盗,所以我印象比较深。他也承认自己年轻时,不太相信因果,没有一个不造的恶业,二十年前遇到一位上师,后又遇到法王如意宝,让他一心一意念观音心咒忏悔。如今三亿遍已经完成,今天又发愿再念一亿。我觉得人的心力确实不同,心力大的话,即使往昔造业比较深重,现在精进也不算太迟。

总之,希望大家通过以上分析,真正觉得佛陀说法很难得,佛法住世更难得,现在自己各方面顺缘具足,这是非常大的福分。有些人今天没买到菜、做饭时没有煤气、需要的东西买不着、家里出现一些事,就认为自己违缘重重。其实这不值得大惊小怪,真正的大违缘,是佛教隐没了,若如此,这个世界会暗无天日,我们来到人间也没有意义。而如今并不是这样,佛教的光明依然存在,关键要看我们接不接受,假如在自己的余生中,对佛法既闻思又修行,这样得到人身才有价值! aekM9tV4ItJQcclNo9A46iR02ZTRC4caEJ1kPK1lM0WmJbo2fd7E9DnTnsnMG8h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