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禁军统领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 年)暮春三月的一天,正在与宾朋豪饮的袁绍,忽然接到了一封从大将军府送来的公文。他打开一看,原来是新任大将军何进所下的任命,请他屈就大将军府的幕僚。看毕来文,袁绍矜持地一笑,他心里明白:自己重返政界的时机到了。

当时的大将军,是全国兵权的执掌者,其地位之高,比三公有过之而无不及。东汉一朝的大将军,又多由皇帝的外戚出任。一旦就任大将军之职,实际上就成为辅政大臣,特别是在皇帝未成年时更是如此。由于大将军的地位高,权力大,故而也享有开府自辟掾属的特权。此时在位的这名大将军,姓何名进,字遂高,乃荆州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字读音同“渊”)人氏。何进之父何真,本是一个杀猪宰羊的屠夫。在讲求门第家世的东汉,像何进这样的屠夫子弟,通常很难有飞黄腾达的机会。但是,何进的运气不错,一是他有一个国色天香的异母妹妹,二是他又找到了宦官的门路,把妹妹送进了皇宫,三是其妹妹又偏偏能在三千粉黛之中,争得汉灵帝的特殊恩宠,这样一来他的官运也就亨通异常。光和三年(180 年),其妹被汉灵帝册立为皇后,舅老爷何进随之升为九卿之一的将作大匠。四年之后,他又当上了第一等的高官——大将军。昔日的屠家子,终于爬到了权力的最顶端。

对于浑身沾满猪羊血腥气味的屠家子,出自海内头等名门的袁绍,原本是轻视得很的。但是,此番他的表现却非同寻常,他不仅企盼着何进的辟召,而且接到辟命之后,立即欣然走马上任,与他当初傲然拒绝太尉许彧、司空张济的辟召,态度截然不同。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欲知就里,须得先介绍当时朝廷政局的变化,以及何进其人的政治立场。

桓、灵二帝之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光和六年(183年),遂有冀州巨鹿郡巨鹿县(今河北省平乡县西南)人张角,以太平道的道术与教义组织民众,准备以武力推翻东汉皇朝政权。张角所统,共有三十六方。所谓的“方”,相当于下属的分支性活动区,由领兵的将军管辖。活动区有大有小,大的率领万余人,小的率领六七千人。由于光和六年的干支是“癸亥”,第二年就是六十年花甲从头起的甲子年,故而张角便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十六字口号来鼓动信徒,并用白色泥水将此口号书写在京城和地方的无数官衙大门之上,同时预定在次年三月五日,率领三十六方同时起事。

谁知张角的一名弟子向朝廷告密,张角只好在第二年的初春,提前发动起事。三十六方信徒,皆在头上系一条黄巾为标志,一齐向当地官府发起武装进攻,史称“旬月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这场中国古代史上,第一次采用宗教组织系统来发动的农民大起义,就此开始了。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武装反抗浪潮,汉灵帝刘宏真是吓得不知所措。他连忙向随身的侍臣征求对付黄巾军的办法,一位名叫向栩的侍臣立即献了一条“妙计”,说是黄巾起事于黄河以北的冀州,所以只消派出一群儒生,站在京城洛阳附近的黄河南岸,面向北方大声诵读儒家经典《孝经》若干遍,则黄巾军必将自行消灭无遗。连昏庸无比的刘宏,也觉得这个办法实在迂腐可笑之极。他只好召集皇宫之外的公卿大臣,另行会商对策。

朝廷衮衮诸公商议的结果,产生了三项具体的应变措施。第一项是大赦天下一切党锢人士,其以往之事不再追究,以缓和社会矛盾。第二项是调集天下精兵,讨伐黄巾武装势力。第三项是任命何进为大将军,率领禁卫军的精锐兵马驻屯在洛阳城郊,以防京师发生骚乱。同时,又在洛阳四郊设立八座关卡,每一座关卡驻有重兵,严防黄巾徒众混入京城洛阳。

党人得到平反,清流士大夫集团自然吐气扬眉,东汉政局至此为之一变。而何进就任大将军后,为了加强自己的地位,又积极采取行动以争取清流士大夫集团的支持。于是,一直与宦官势力保持距离,并与清流士大夫集团保持着密切关系的袁绍,就等来了重入政界的最佳时机。

何进争取清流士大夫集团支持的主要办法,是大量聘用清流名士,担任自己大将军府署的掾属,并在适当的时候,把他们又推荐到政府的各个部门去担任重要职务。在东汉一朝,士人入仕的途径有二。一是被家乡所在的郡国察为孝廉,或者被所在的州举为茂才,然后入京考核之后充当郎官,再由郎官出任政府官职,这条路就是所谓的“察举”。察举每年进行,孝廉的举荐比例,为每二十万人举荐一人,茂才则每州举荐一人,这是常规性的途径。二是被大将军府、三公府或州郡地方长官府,自行聘用为掾属。掾属的性质是幕僚,不属于中央政府铨选机构任命的正式官员。然后再由本府长官向中央铨选机构推荐,从而出任政府的正式官职,这条路称为“辟召”。何进现时为清流名士敞开的,就是后一条通路。

史称何进辅政,“征用名士”。用当时大名士蔡邕的话来形容,是“幕府初开,博选清英”。何进所辟召的名士多达二十余人,其中如豫州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省许昌市)人荀爽,青州北海郡高密县(今山东省高密市西)人郑玄,兖州陈留郡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边让等,都是誉满天下的大名士。而袁绍及其密友张邈和伍琼,自然也在何进礼聘之列。

袁绍辛辛苦苦为出继父母连续服丧六年,又慷慷慨慨在洛阳散财交友两三年,为的是什么?正是想以清流名士的崭新形象重入政界。而今这一天已经到来,他当然不会再矫情故作清高。所以他接到何进的辟命文书之后,也不计较上面是否沾有猪羊肉的余腥,立即欣然就职去也。

袁绍一方,有意依靠何进作为朝廷首辅的显赫地位,谋求政治上的更大发展;而何进一方,则因袁绍出自海内顶级名家,门下又招有一批行侠仗义的宾客,对自己巩固地位大有帮助,故而对之特别厚待。双方一拍即合,从此结为同心。何进凡有机密要务,必与袁绍商量处置之策;而袁绍亦竭尽智虑,为主官参谋建议,俨然就是何进的智囊。既然二人的关系融洽如此,所以袁绍官位的节节高升,也就不足为怪了。

中平元年(184 年)春三月,袁绍就任大将军府的掾属。不久即以工作成绩优异,被何进推荐为御史台的侍御史,成为朝廷的正式命官。后因其异母弟袁术,即袁逢嫡妻所生的二公子,当上了尚书台的尚书,而尚书台的等级较御史台为高,袁绍不愿屈居在老弟之下,便告病求退。何进得知其内情,不久又安排他出任虎贲中郎将,至此他便成为皇家宫廷卫队的高级将领,开始染指兵权。中平五年(188 年)八月,朝廷为了加强京城洛阳的拱卫,对中央禁卫兵马实行改组。新设上军校尉、中军校尉、下军校尉、典军校尉、助军左校尉、助军右校尉、左校尉和右校尉,分统禁卫军的劲旅分队,时称为“禁卫军八校尉”。其中出任中军校尉和典军校尉者,即是袁绍和曹操。

对于袁绍而言,得任禁卫军八校尉之一,统领精兵以护卫天子,说兵权有兵权,说风光有风光,应当是比较满意了。实际上却不然,他心中很不愉快。

原来,禁卫军改组之后,汉灵帝刘宏竟派了一个名叫蹇硕的宦官,来担任最高指挥官,即上军校尉。这蹇硕是一个青年宦官,生得来高大健壮,很得刘宏的信任。设置八校尉之时,刘宏不仅下令要蹇硕出任上军校尉,而且明确宣布:蹇硕就是禁卫军的统帅,其余七校尉以及大将军何进,全部都要受其节制指挥。这样一来,曾经断然拒绝担任宦官同党下属的袁绍,便不得不听宦官的号令了,你说他怎么愉快得起来呢?

同样不愉快的还有何进。他这个大将军,原本是全国军界的天字第一号人物,不仅是中央禁卫军,包括州郡地方军队亦属他的管辖之下。而今倒好,大将军反而成了上军校尉的部属,面子上过不去还属小事,兵权被抽空,乃是生死攸关的大问题。于是,作为外戚势力代表的何进,就联合清流士大夫集团少壮派势力的袁绍,向代表宦官势力的蹇硕,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争夺。

在东汉一朝,特别是在其中期和后期,外戚、宦官和士大夫,是政坛上三支主要力量。而外戚联合士大夫以对付宦官,又是权力争夺的一贯格局。所以何、袁共同对付蹇硕,不过是旧戏重演。但是,旧戏也有翻新之处。因为从以往的情形来看,这种权力争夺往往以宦官大获全胜而告终,而这一次却不同,其最后一幕乃是蹇硕那颗白净无须的人头落了地。

中平六年(189 年)春,也就是袁绍就任中军校尉半年之后,一天薄暮,从大将军府署驰来一骑特使,请袁绍前去议事。

袁绍立即起身,不到半个时辰,他已来到何进的府邸。进入密室,宾主来不及寒暄,何进便告诉袁绍一个意外消息。原来,汉灵帝刚刚召见了何进,赐兵车一百乘,以及象征天子威权的虎贲、斧钺,要何进立即率领一部分禁卫兵马,西进关陇,平定由凉州地方豪强边章、韩遂挑起的叛乱。奉命随何进西征的中央禁卫军中,便有中军校尉袁绍部下的人马。

所谓的“虎贲”,乃是皇帝卫队中一支分队的专名。而“斧钺”则是皇帝仪仗队所持的一种饰金大斧。汉代皇帝命令大将出征,若赐以虎贲卫士和斧钺仪仗,便表示该将军是代表皇帝征伐四方,享有不经禀奏即可诛杀违令军将之特权。现今皇上赐自己虎贲、斧钺,何进虽然觉得是一种高度的荣宠,但内心总觉得此事有点蹊跷。为什么呢?

一是情况突然,皇上事先并未与自己商量;二是无此必要,因为关东黄巾军对京城洛阳的威胁大而近,而凉州叛乱军对京城洛阳的威胁小而远,自己的任务从一开始就是拱卫皇都,为何如今却要自己离开京城远赴关陇呢?

袁绍听了何进的介绍,并未立即作答。他在沉思之中,忽然想起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

那是上一年冬天的一个夜晚,袁绍在自己的府邸设宴款待两位志趣相投的同僚,一位是凉州敦煌郡广至县(今甘肃省瓜州县西南)人盖勋,另一位是徐州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刘虞。盖勋,字元固,生性忠正,时任讨虏校尉之职。刘虞,字伯安,本皇室宗王后裔,时任九卿之一的宗正卿。盖、刘二人此时都和袁绍一起统领禁卫兵马,交谊极为深厚。

窗外雪花飘飘,室内炉火熊熊。酒酣耳热之际,三人便议论起时政来。心直口快的盖勋,满饮一尊醇酒,慷慨发言道:“近月在下多次觐见圣上,圣上天赋聪明,惜为左右群小所蒙蔽。如我辈协力同心,诛锄权阉,然后征拔天下英俊,兴隆汉室,功成身退,岂非一大快事么!”

袁绍立即击掌赞道:“元固之言极是,我亦有此心久矣!”

作为汉室宗亲的刘虞,也对秽乱朝政造成汉家天下动荡不安的宦官恨入骨髓。当下三人便结为同心,决定等待合适的时机,举兵清除君侧。

但是,三人的密谋尚未付诸实行,嗅觉灵敏的蹇硕,已经对耿介的盖勋有所注意。让这样的人统领禁卫军并接近皇帝,宦官岂能放心得下?不久,蹇硕一伙便说动天子,把盖勋外放到关中去当京兆尹(治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少了盖勋这根有力支柱,三人诛锄宦官的计划随即落了空。

此处须得将“京兆尹”这一官名略加说明。两汉的地方行政系统,在大多数时间里,都实行以郡辖县的郡县制。全国有郡上百,有县上千。郡一级的行政单位名称,通常都称为某郡或某某郡。但是,其中位于两汉京城所在地的郡,其名称不称郡,而是改用比较特别的名称。西汉京城长安所在地的郡,叫作京兆尹,其东、西两侧的郡,则分别叫作左冯翊、右扶风。东汉京城洛阳所在地的郡,叫作河南尹。至于这些特别名称的郡,其职能与一般的郡大体相同,只是其行政长官不称太守,而是直接使用其行政单位的名称作为官名,比如京兆尹的长官就叫京兆尹,河南尹的长官就叫河南尹。

把指挥京城禁卫军的盖勋外放,明显是一种排斥异己的伎俩。把执掌兵权的何进派到僻远的凉州去平叛,当然也是一种排斥异己的伎俩。对比往事,袁绍心明如镜,便以极其肯定的口气对何进说道:“此事必是蹇硕之流所设的阴谋!将军绝对不可受其摆布!”

接着,袁绍便把自己的估计向何进详述一遍,何进顿开茅塞,才知道这是宦官为了独霸兵权而采取的阴谋措施。既然如此,自己当然不能俯首从命。但是,命令是通过皇上之口下达的,不从命便是违抗圣旨,罪不容诛,究竟如何是好呢?

两人密商多时,终于想出了一条应付之策。这条计策的要领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即“拖而化之”。计议既定,袁绍遂告辞回府而去。

两天之后,何进入宫上奏皇帝,说是京师东面的徐、兖二州(徐州的主要地域在今山东、江苏省,兖州的主要地域在今山东、河南省),黄巾活动日益激烈,对首都洛阳威胁极大;为了安定后方,在大举出兵凉州之前,必须先对这二州实行清剿。此一任务,拟由中军校尉袁绍率军前往执行,并力争在旬月之内完成;一旦袁绍凯旋,自己就立即领兵西上凉州。汉灵帝认为何进之言很是有理,当即允准。于是袁绍率领本部兵马,径往徐、兖二州去了。

时值三月,春风骀荡,江河水绿,川原花红。袁绍领兵出京,缓缓东进,每日行军不过三四十里即下寨安营。麾下将士不禁窃窃私议:此番随袁将军东下徐、兖,哪里像是出征打仗,倒如同是结队游春了!听了这些议论,袁绍暗自好笑。他也不作任何解释,依然不紧不慢向东进发。

原来,这一切都是袁绍、何进当初商量好了的计划。首先尽量拖延时间,然后再争取皇上改变出兵凉州的主意。拖而化之,就是这个意思了。

将近半月之后,袁绍的兵马才进入兖州的西境。他连黄巾军的影子都未看见,就接到了何进要他火速回师京城的手令。袁绍得令之后,立即率师西还。来时走了半个月之久的路程,回去时只用了五个昼夜。不知就里的兵士,不禁怀疑自己的指挥官是否有点神经不正常,少数老练明达的军官,则认定京城中出了大事。

京中确实出了大事。原来,年仅三十四岁的汉灵帝刘宏,因为长期荒淫无度,在四月初突然一病不起,行将就木了。

刘宏病势垂危,围绕着继承人选的问题,何进与蹇硕,也就是外戚与宦官的权力之争,立即进入你死我活的激烈阶段。

汉灵帝曾得到三个儿子,活下来的只有两人。长子刘辩,系何进妹妹何皇后所生,时年十四岁。次子刘协,系王美人所生,时年九岁。王美人是灵帝最为爱幸的妃嫔。何皇后生性嫉妒,恨王美人与之争宠,竟在其生子之后用药将其毒死,从此刘协便成为无母之儿。对于这两个儿子,汉灵帝刘宏爱憎不同。他不喜欢刘辩,因为此子举止轻佻,丝毫不能给人以帝王威仪之印象。他偏爱刘协,一是因为其母深得自己的欢心,且死于非命,爱母及于其子;二是因为刘协举止稳重,面貌又酷似自己。他之所以给次子取名为“协”,正是因其面容似父,“协”字乃符合之意,意谓此子与其父外表相符合也。

汉灵帝偏爱刘协,所以早有立次子为继承人之心。但是,按照礼制,作为嫡长子的刘辩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犹豫之中,太子册立的问题也就久拖不决,直到刘宏病入膏肓这一天。

临近死亡刘宏才下定决心,立次子刘协为太子,继承帝位。他知道此举必定引起何皇后和何进的不满,所以只把蹇硕等宦官叫到病榻之前,口授了立刘协为太子的遗诏。汉灵帝生前亲信宦官,临终又把宦官作为托孤辅政的依靠,汉家天下,焉有不乱之理?

皇上病危,立嗣问题自己却一无所知,作为刘辩舅父的大将军何进,立即意识到情况不妙。在此关键时刻,武力才是说话的本钱,所以他马上派出特使,急召袁绍领兵回京。

袁绍兵马赶回洛阳,何进心安胆壮,不免有几分麻痹轻敌之意。就在这短暂的大意当中,他差一点掉了脑袋。

四月十一日丙辰,汉灵帝死于汉宫之中的嘉德殿。临死时只有蹇硕等宦官在侧侍候。蹇硕等人密议之后,决定先在宫中设下埋伏,然后召何进入宫杀之,再按先帝遗诏立刘协为帝。何进不知是计,匆匆入得宫来。在途中,他忽见一人迎面走来,并一再以目光向自己示意。何进猛然警觉,立即转身出宫,上马抄近道驰还自己的大本营。原来,此人姓潘名隐,本是何进的旧交,时任蹇硕麾下的武官。他见何进自投罗网,急忙以无声之语言救下老友一命。

在袁绍等部将的簇拥护卫之下,何进随即点起属下精锐兵马,浩浩荡荡进驻城中,在招待天下州郡来京官员的宾馆中安营扎寨,以此向蹇硕等宫廷宦官显示武力。蹇硕见情势对自己不利,只得放弃拥立刘协为帝的打算。四月十三日戊午,刘辩在宦官的陪同之下,正式即位于汉宫之中,是为少帝。

十四岁的小皇帝不能亲理政事,其母何氏遂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至于具体政事之办理,则由辅政的大将军何进负责。至此,灵帝死后所造成的政治危机,似乎已经烟消云散了。

其实却不然。一场充满血腥味的激烈政治斗争,即将在东汉末期的历史舞台上开始演出。而在这场演出中,本书的主人公袁绍,将要扮演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这正是:

禁军统领风光短,血雨腥风在眼前。

要想知道袁绍将在一场甚么样的残酷政治斗争之中,又将扮演甚么样的关键角色,请看下文分解。 mpmgEJSO84bpMQbA9iiHwZiFbh+0QLmDhBhAOWBBZla0wa/OmP/T72MOD+Cc/i/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