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苦儿春梦

步出现今四川省成都市的南门,经过横跨锦江、著称千载的万里桥,西行约二里许,即到了一处著名古迹之所在。只见红墙之内,幽竹密密,古柏森森,显露出一种在闹市之中罕见的静谧气象。在那匝地浓荫之中,巍然耸立着一座帝王陵冢,高约 12 米,周围约 180 米。这座陵冢虽不如汉唐和明清帝陵之宏大雄伟,却也形势不凡,令人心生几分敬畏。陵前之寝殿两侧,有名家书写的楹联一副,系八分书体,联文云:

一抔(音pōu)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联文贬抑曹操,尊崇蜀汉。细心的游人,看了联文已可猜知幕主的身份了。从寝殿旁侧的小门进入陵园,举目一望,一通高大的墓碑,掩映在萋萋芳草之中,碑上赫然大书七字:汉昭烈皇帝之陵。

这位“汉昭烈皇帝”不是别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蜀汉开国皇帝刘备。这座静谧肃穆的墓园,则是刘备与其皇后甘氏、吴氏的合葬墓冢,史书称之为“惠陵”。

欲知刘备如何从东汉末年的割据群雄中崛起,以草莽匹夫开创蜀汉皇朝的辉煌基业,南面称尊,又如何抱恨而死,长眠于玉垒浮云之下和锦江春色之中,且听本书一一从头说起。

距今一千八百余年的东汉桓帝年间,天下分为司隶、豫、冀、兖、徐、青、荆、扬、益、凉、并、交、幽这十三个州部。幽州之下,又有涿、广阳、代、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玄菟、乐浪、辽东属国等共十一个郡。那幽州涿郡的属下,有一个涿县,乃是郡治所在的首县,其故地即在今河北省的涿州市。

当时涿县城东南约二十里,有一偏僻穷困的小村落,后世称为大树楼桑村。这里作为刘备故里,现今依然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游赏。汉桓帝延熹四年(161 年)的一个晚上,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从村里传出来。次日清晨,有户刘姓人家喜得儿子的消息便全村皆知了。这个新生的婴儿,就是后来的蜀汉开国皇帝刘备。

本村风俗淳厚,乡亲们纷纷来到刘家道喜,免不了一番欢声笑语。可是,贺客散尽之后,刘家却笼罩上一片忧愁的气氛。

添丁进口,本来是大喜之事,可是,眼下的刘家却高兴不起来。是新生儿的身体有问题吗?不是,小家伙正常得很,一双肉嘟嘟的大耳朵特别可爱。那又是为什么呢?一个字,穷。说到这里,你会有疑问了,不是说刘备是皇帝的叔父吗?那可是真资格的皇亲国戚呀,难道还会愁吃又愁喝吗?

其实,说汉献帝亲自把刘备认作自己的叔父一辈,纯粹是罗贯中《三国演义》为了美化刘备的“高大上”形象,玩出的戏法。书中第二十回描绘说,刘备与汉献帝见面时,汉献帝令人查阅皇家宗族的族谱,发现刘备果真是刘氏皇族的后裔,从西汉景帝本人算起,一代一代传下来,传到第十九代就是刘备;这样一排辈分,汉献帝发现刘备比自己还要高出一辈,属于本家的叔父,便与刘备重新以叔侄的关系行礼如仪。于是,刘备就正儿八经地当起“刘皇叔”来了。

说刘备是西汉景帝刘启的后裔,这倒确实不假。关于刘备的先世,陈寿《三国志·先主传》就有如下的确凿记载:“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也。”说是西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中,有一个被封为中山靖王的刘胜,而刘备就是刘胜的后代。但是,根据这段史料,只能判定刘备是西汉皇族亲王刘胜的后代,至于他究竟是刘胜的多少代子孙,史书中都没有明确的交代,后世的人们也就无从考查和得知了。

那么《三国演义》中说刘备是西汉景帝的十九代孙,而且其各代先世,个个皆有名字,人人得以封侯,这样一个堂堂皇家提供的族谱,难道会是假的吗?

笔者的回答是,确实是假的,而且假得有点离谱,为什么呢?

首先,这个族谱,完全没有可靠的史料根据,属于文学性的虚构。

更为重要的是,汉献帝刘协本人,倒真的是有一个由确凿史料提供的族谱。把刘协这个族谱,拿来与上面刘备那个族谱进行比对,立马就会显现出刘备族谱的真相来。南朝刘宋范晔撰写的《后汉书》,是流传至今最重要的纪传体正史之一,书中记载了东汉一朝的历史。其中的《献帝纪》说,献帝刘协,是灵帝刘宏的次子;灵帝刘宏,《灵帝纪》说是章帝刘炟的玄孙,即第五代孙;章帝刘炟,《章帝纪》说是明帝刘庄的第五子;明帝刘庄,《明帝纪》说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而光武帝刘秀,《光武帝纪》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第九代孙,也就是西汉景帝的第七代孙。按照当时的规矩,计算后代的辈数是从起始祖先本人算起,如此一来,献帝刘协的先世,就可以得到如下的清楚而确凿的族谱:

第一代:西汉景帝刘启→第二代:长沙王刘发→第三代:舂陵侯刘买→第四代:郁林郡太守刘外→第五代:钜鹿郡都尉刘回→第六代:南顿县令刘钦→第七代:东汉光武帝刘秀→第八代:明帝刘庄→第九代:章帝刘炟→第十代:河间王刘开→第十一代:解渎亭侯刘淑→第十二代:解渎亭侯刘苌→第十三代:灵帝刘宏→第十四代:献帝刘协。

结论很明确,汉献帝刘协乃是西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代孙。这样一个可靠的族谱,与《三国演义》中那个虚构的刘备族谱一对比,号称西汉景帝第十九代孙的刘备,反而要比汉献帝刘协低了四辈之多!献帝叫他一声“皇叔”,完全是搞乱了辈分,而是应当叫他为“皇玄孙”才正确。由此可见,《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族谱,完全属于虚构而非真实,这才会造成如此荒唐的结果来。总之,刘备的“皇叔”身份是假的。

刘备的先世,虽然确确实实是西汉景帝儿子刘胜的后代,但是从汉景帝到刘备出生,时间已经过去 300 年之久,中间发生的沧桑变化,那就太大了。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个儿子中,这个叫作刘胜的儿子,生前封在冀州中山郡(治所在今河北省定州市),死后得到一个“靖”字的谥号,所以称为中山靖王。他的墓葬就在现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20 世纪被发现。他穿的那件光彩夺目的金缕玉衣,也从墓葬中发掘出来,现今陈列在博物馆中供游客观赏。刘胜是酒鬼,也是色鬼,儿子多达 120 多个。其中有一个叫刘贞,封为涿县的陆城亭侯。当时的侯爵,按封地的大小,有县侯、乡侯、亭侯之分。刘贞的封爵属于亭侯,封地本来就小,还加上运气不好,碰上汉武帝动手削弱诸侯的势力,把侯爵的封号丢掉了。从此,刘贞和他的子孙,都变成了平头百姓,在涿县定居下来。也就是说,仅仅才传到汉景帝的第三代刘贞,刘贞就变成了掉光羽毛的凤凰,连鸡都不如了。

又再过了许多辈,到了刘备这一代,除了一个完全没有含金量的皇族“刘”字姓氏标签外,别的什么也没有。刘备的爷爷刘雄、老爸刘弘,倒是在官场混过一阵子,然而官都不大。刘雄当到县令,刘弘是地方政府的小办事员,而且都还是过去的事。眼下全家的生计,全靠刘备的母亲贩卖一些鞋子,编织一些草席,换一点微薄的收入来勉强维持。此时此刻,一个小婴儿又加进来凑热闹,而且还严重影响了母亲干活,你说这刘家还高兴得起来吗?

发愁归发愁,孩子的名字总还要起的。刘弘有些文化,为儿子确定的大名是一个“备”字,也就是具备的意思。要儿子具备什么东西呢?就是为他取的表字“玄德”。“玄德”的意思,是潜在的品德,内在的品德。刘备的爷爷刘雄,曾经因为品德出众,有幸被涿郡的太守举荐为孝廉,从此进入官场,最后做到县令。显然,刘家夫妇非常希望儿子今后也能够像他爷爷那样,从培养品德入手,然后进入仕途,为家门增添光彩。

为何刘备有了名,又还有字,不是多此一举吗?其实,这不是多事,而是一种文化上的表现。在中国古代,出生要取名,是为了彼此相区别;但是取字的目的完全不同,那是为了男性在成年之后进入社交场合时,能够充分展示礼仪修养。怎样展示呢?大体的规矩是:称呼对方,要称字,以示尊重;称呼自己,则要称名,以示谦卑。比如后来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就称之为“诸葛孔明”,这是尊重;而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奏《出师表》,就用“臣亮言”三个字开头,这是谦卑。

儿子有了好名字,刘家妈妈也似乎有了指望,从此起早贪黑,更加勤快地贩鞋子、编席子,虽然十分辛苦,却辛苦而快乐着。

光阴荏苒,转眼将近十五年过去,刘备成长为一位英俊少年。这时,刘弘已经去世,刘备与母亲相依为命,勤俭度日。每逢母亲劳作之时,刘备总要在一旁帮忙。到了上集市出售鞋子和席子之日,他又要争着搬运货品。刘妈妈见儿子如此懂事,自然大感欣慰。

这一日,刘备随母亲到涿县城中的集市去卖鞋,恰好碰上涿郡太守出城巡视下属各县,他便站在道旁观看热闹。东汉时期,按照九品分等的官制尚未产生,官员的等级,按月俸粮食的多少,分为大将军及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比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比二百石、百石、斗食、佐史十七个等级。而郡太守属于刚刚进入前三的二千石这一级,地位颇高。太守出巡,按规矩是由带剑的骑吏四人,手执棨戟为先导;其后则紧随近百人的仪仗队和鼓乐队;再后,是以三辆兵车为首的警卫队伍,警卫队官员全副武装,挺立于兵车之上,身后的骑兵服饰鲜明,器械精新;警卫队伍的后面,便是郡太守的座车了。座车由两匹驾辕的服马,外加一匹处于服马右侧的骈马牵引。座车两侧车轮之上的挡泥板,漆成引人注目的朱红色。车顶上方,高悬着一只皂黑色的大车盖。车盖之下那位安然端坐的角色,即是一郡之中的最高行政长官——太守了。太守座车之后,又有两辆随从车辆,以及若干警卫骑兵。这一行车马长龙,威威风风,浩浩荡荡,花了将近半个时辰方才过完,把站在路旁看热闹的山村少年刘备,看得目瞪口呆,半天回不过神来。

围观的人群散去之后,刘备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随母亲走向集市。一路上,兴奋未已的人们仍然在不停议论。有的说,郡太守座车上加了黑色车盖,显得特别神气。马上就有那以见多识广自傲的人反驳道,郡太守的皂黑色车盖算什么!京城洛阳皇上乘坐的金根车,车盖是用黄色丝罗外加翠绿色的鸟羽毛做成,名字叫作“羽葆盖”,吊挂在车的上方,流光溢彩,那才是最最神气的装饰哩!一旁的刘备,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这一天,他真的是大开了眼界。

数日之后,刘备与十来个同村少年在家门口嬉戏。这刘家门前竹篱笆的东南角,有一棵百年大桑树。树大合抱,高度五丈有余,数里之外遥望,其枝叶宛如贵人座车的车盖一般。玩得正在兴头上的刘备,不知是要表明自己的志向,还是要向同伴炫耀他的见多识广,突然指着大桑树高叫道:“我长大了,一定要坐有这样高大的羽葆盖车!”

这一伙农村少年,最多不过知道骑骑竹马,爬爬牛背,哪里知道“羽葆盖车”是什么玩意儿!他们正要请这位见多识广的伙伴解释一番,却不料从刘备家门内跑出一个大人,匆匆忙忙把正要开口的刘备拉进了家门。

刘备抬头一看,原来是叔父刘子敬。这刘子敬早年曾随兄长,也就是刘备的父亲刘弘,走南闯北,真正算是见过一些世面。刚才他到刘备家看望寡嫂,正在谈话间,忽然听到侄儿高叫将来要坐羽葆盖车,不禁大吃一惊。须知这羽葆盖车乃皇上御用之物,平民百姓要乘此车无异于谋反,属于大逆不道之罪,按照刑律应当诛杀三族。所谓的“三族”是哪三族?在当时是指罪犯的父母、妻室儿女和同胞的兄弟姐妹,等于是全家杀绝一个不留!当下刘子敬急忙起身,几步跑出门去,一把将这得意洋洋的侄儿拉进家门,低声严厉申斥道:“你不准再张口乱说,不然我们姓刘的都要被抓去砍头!”

算是这个大耳朵娃娃有福气,到了鬼门关口,又被叔父拉了回来。而这件事也白纸黑字,被正史《三国志》记录在案。同样的年龄同样的梦,曹操没有做过,孙权也没有做过。因此,刘备算是他们当中最早做皇帝大梦的人了。

对于这件事,有学者认为是后来蜀汉皇朝的人士,为了神化其君主刘备,故意编造出来拍马屁的虚假故事。但是笔者的看法不同,理由有二。

首先,编造这种故事来拍马屁,从而捞取政治上的好处,只有在蜀汉政权存在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然而陈寿完成他的《三国志》,已经是公元 280 年西晋皇朝统一天下之后的事了。这时,刘备早已经死了至少 57 年,蜀汉皇朝也灭亡了至少 17 年。此时的陈寿,再用编造的故事去给刘备拍马屁,又有什么实质上的好处呢?换言之,他根本没有“作案”的动机嘛。

更要紧的是,陈寿原本就是蜀汉的臣僚,蜀汉灭亡后,被西晋皇朝宽大处理,安排到专门编撰史书的机构中,担任不重要的文职。他的处境不好,受到北方高门权贵的轻视和排挤。如果他再用编造的故事去给刘备脸上贴金,那就正好为政敌创造机会,可以对他进行上纲上线,说他依然心怀故国,以此表示对晋朝的不满了。丢官事小,辛辛苦苦撰写的《三国志》被销毁事大,陈寿会做这种傻事吗?显然不可能。所以我的结论是,这件事并非故意编造出来的。

刘备看见叔父一向和蔼的脸上充满怒容,就知道事情很严重,只好低头站立,默然无语。刘子敬素来喜欢这个侄儿,不愿意让他再这样与村中顽童厮混下去,招惹事端。于是对刘备的母亲说:“嫂嫂,备儿今年将满十五岁,他天资聪明,恐怕还是要想法送他去读书才好。”

刘备的母亲也正有此意,立即应允,并且托付刘子敬去物色一位好老师。

两汉时期的官办学校,以京城长安、洛阳两处太学为盛。至于地方郡县两级官府兴办的学校,则尚未构成完善的教育系统。因此,模仿孔子进行私人的传经授业,就成为地方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如果当地无人设帐招徒,要想求学就很困难,除非远走他方。也是事有凑巧,刘子敬起心送侄儿求学之际,恰好有一位先生在涿县开馆招生,而且这位先生还是名满天下的大学问家,他就是涿郡涿县的卢植。

卢植,字子干,其人身高八尺二寸。当时的一尺,约合今二十四公分,八尺二寸就几乎是两米的高度了。这位巨人声音洪亮,志趣高远。他年少时师从东汉的经学泰斗扶风马融,尽得马融的真传。这马融乃是东汉皇室的外戚,家境富有。史书说他在讲学授业之际,常常要叫一班舞女在讲堂之下歌舞助兴,以此锻炼学生们不受外界干扰的定力。卢植从师听讲数年,从未转头注视过舞女一次,这种专心学业之精神,连他的老师马融也很惊讶。学成之后,卢植开始进入仕途,官至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省凤阳县西南)的太守。其后因病,他弃官回到涿县老家疗养,同时设馆授徒。消息传开,涿县人纷纷把子弟送到卢植这位名师的门下。

刘子敬打听到这个好消息,立即来告诉寡嫂。刘备的母亲开始也很高兴,但转念一想,拜师谢师要钱,儿子寄宿老师家,衣食书籍也需要钱,而自己家徒四壁,这钱又如何筹措呢?她又愁又急,不知如何是好。

也是天无绝人之路。刘备无钱求学的消息在村内传开之后,即有一个同宗的亲戚名叫刘元起,慨然表示愿意资助一切。原来,这刘元起不仅家境宽裕,而且性格豪爽。他早就看出,在同宗的后辈少年之中,只有刘备最为聪颖,将来或许会成大器。因此,他一口答应资助刘备,同时又决定把自己的儿子刘德然,也一起送去求学。于是,涿县城中的卢家学馆之内,不久就增加了两名姓刘的新学生。

那时候,发蒙的少年开始读书,大体要经过三个教育阶段。第一阶段是识字,课本大都采用李斯《仓颉篇》、司马相如《凡将篇》、史游《急就篇》等识字的课本。第二阶段则开始学习内容较为浅显的儒家经典著作,主要是《论语》和《孝经》。第三阶段才学习《周易》《诗经》《春秋》《尚书》《礼》等儒家五经的内容。

刘备入学之后,先过识字关,每日捧着识字课本,哇啦哇啦念个不停,倒也认真刻苦。可是,待到识字关一过,开始学习《论语》,他的学习热情就日益减退下来。每天背诵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类的圣人遗训,竟然觉得味同嚼蜡。原来,他这时交上了一位无心读书的密友。

这个密友,复姓公孙,名瓒,字伯珪,辽西郡令支县(今河北省迁安市西)人氏。公孙瓒其人外貌英俊,声音洪亮。他在辽西郡(治所在今辽宁省义县西)的郡太守府中任书记官时,受到太守的青睐,遂招他为女婿,并且派他到卢植门下求学深造。然而公孙瓒却不是一个专心读书之人。他见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世事日非,不愿意做一个皓首穷经的迂腐书生,而想交结英豪,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宏大事业。刘备入学不久,公孙瓒即看出这位学弟志趣不凡,值得与之深交,遂有意接近刘备。刘备通过交谈,对这位暗藏远志的学兄也产生了倾慕之心。于是,二人不久就成为金兰之友,寝则同榻,食则共案,其情谊犹如同胞的兄弟一般。自从结识了公孙瓒,刘备才认清了自己当初打算当一个硕学通儒的志向,是何等迂阔可笑。在此干戈扰攘之时,满口“子曰”“诗云”的书生,真可谓百无一用,大不能救百姓于水火,小不能免家庭于贫穷。当然,书还是要读的,但是读书的目的是要通古今之变,为将来做一番大事业进行思想上的准备。主意既定,他在读书时便只注意要义深旨,在字句背诵等方面就不再多下功夫了。

自从走出偏僻闭塞的小乡村,刘备眼前出现了全新的外部世界。结识新朋友,接收新信息,也才得知现实社会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此时的在位天子,是东汉皇朝最为糟糕的汉灵帝。有多糟糕?只说两点:他把专权的宦官头头,即中常侍张让、赵忠,当作干爹、干妈,经常说“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他又公开卖官,上至朝廷的顶级高官,下至中低级官职,明码标价,一律都卖。为了促销,品德好的,资历老的,还可打五折、三折;贫穷的还可赊账,到任就职把老百姓搜刮够之后再补交,但钱款要加倍。面对政局黑暗,腐败蔓延,灾荒不断,民怨沸腾,社会很可能发生巨大变动的残酷社会现实,刘备认识到,继续走爷爷的老路,当一个饱学的文弱书生,已经非常不合时宜。那么该做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现实呢?

对了,榜样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恩师卢先生啊!说文的,儒家经典融会贯通,那是一个了不得;说武的,能够指挥兵马,驰骋疆场,迅速平定九江郡发生的大叛乱,更是一个不得了。能文能武,文武全才,什么样的场合都能从容应对,不就是自己最好的榜样吗?文武两手都要抓,尤其是武的一手,还必须加紧“补课”。主意打定之后,一到课余的时间,刘同学就不再用来认真啃书本了。用来干什么?用现今的话来说,就是搞军训。《三国志·先主传》上有记载:“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对于早年刘备的这段描述很短,但很全面,总结起来是“一个不太喜欢,四个喜欢”。一个不太喜欢,是不太喜欢读书,厌学。四个喜欢,一是喜欢骑马遛狗,也就是打猎;二是喜欢流行音乐;三是喜欢漂亮衣服;四是喜欢交往社会上那些举止放纵、崇尚侠义的年轻人,而且年轻人还争着追随他,把他看作是龙头大哥。

为何要广交社会青少年,充当他们的大哥呢?那是为了培养自己组织和指挥军队的本事。为何要骑马打猎呢?那是为了锻炼自己驰骋疆场的武功。至于喜欢流行音乐和漂亮衣服,那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到自己身边,不然的话,怎么能够顺利拉起一支队伍,从而充当他们的指挥官?

总之,新的外部世界,新的师生朋友,新的社会信息,把刘备的大脑彻底清了一遍。志向变了,所作所为也就变了。一个单纯的乡村少年,变成了一个有心成为文武双全、能够应对社会剧变的非凡人物。所以在卢家学馆求学的经历,堪称是刘备人生成长历程中的第一个关键点。

如是一年有余。一日,朝廷下了诏书,又任命卢植出任南方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的太守。卢植此时病体已经康复,遂解散学馆,束装启程。师生依依惜别之际,少不了有一番祝愿与叮咛。送走恩师,公孙瓒与刘备在涿县城中又停留了多日。两人伙同一批豪侠少年,白日里纵马驰骋于郊野,晚上煮酒高论于馆舍,好不快活惬意!两月之后,辽西郡太守来信,召唤公孙瓒回郡任职。一场痛饮,数行热泪,刘备与义兄在长亭外的古道上又分了手。

师友远去,刘备带着怅然若失的心情回到楼桑村。不久,刘备的母亲因病不治,瞑目长逝,这一来他就完全陷入孤独之中。好不容易熬到居丧期满,刘备立即又开始呼朋结友。由于他见多识广,家中又无父母约束,所以当地豪侠少年都愿意到他家聚会,他自然也就成为这班少年的首领人物。楼桑村的人,看到刘备整日里率领一批毛头小伙子,东游西荡,狂赌豪饮,无不大摇其头,不知道从前还是本本分分的后生,为何就变成了这样一个不务正业的浪子。说来也怪,村中之人不赏识刘备,却有外乡人看得起他。

这一日,一伙贩卖马匹的商人来到楼桑村暂住,准备在此收购幽州的良马,转至南边的冀州去出售。这伙商人来自冀州的中山郡(治所在今河北省定州市),领头的两人名叫张世平和苏双。张、苏二人家境富足,财逾千金,更兼性格豪放,喜欢交结各路英雄。他们到楼桑村不久,即注意到刘备这个豪侠少年的头领。几次接触之后,张、苏二人认定刘备将来会是一个大有作为的人物,便赠送了一笔可观的金钱给刘备。钱能聚人,刘备有了金钱作后盾,更加努力结纳各路英豪。

此时的他,已经长成堂堂成年男子汉。他的外表和个性,《三国志·先主传》也有简练生动的记录:“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

外表是什么样?三个字:“高、长、大。”高是身材高,当时的七尺五寸,相当于现今的 1 米 8;长是手臂长,站直了手臂垂下来会超过膝盖;大是耳朵大,拉下耳垂时,自己的眼睛都能看得到。

性格又怎么样?也是三个字:“少、善、深”。少是少言寡语,善是善于尊重别人,深是内心深沉,喜怒不露于形色。

“高、长、大”再加上“少、善、深”,这就是做好准备,即将开始自己 40 年漫长创业生涯的刘备刘玄德。这正是:

何人乱世生春梦?竟是乡村苦少年。

要想知道刘备如何迈出他创业生涯的开篇第一步,他这第一步又如何遭受到严重的挫折,请看下文分解。 VHzQcD0o8HlE1hlKTB+F+H+7gFIa6PLL2eq0sefks3HkKMo81wRsNr8SOXtSKX5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