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显露锋芒

陆逊成为孙权的侄女婿之后,孙权也就没有把他当作外人,开始频繁向他深度咨询,请他对眼下最为紧迫的政务提出建议。陆逊也不谦让推辞,立即把自己思考成熟的意见和盘托出。其中,被详细载入史册的第一项建议,可以称之为“围取山越”。《三国志·陆逊传》中,对此就有如下的档案记载:

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逊建议曰:“方今英雄棋峙,豺狼窥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权纳其策,以为帐下右部督。……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

大意是说,孙权把哥哥孙策的女儿,许配给陆逊为妻,并多次向他咨询政治事务问题。陆逊建议说:“当今豪强人物像棋盘上的棋子一样到处割据,凶恶的曹操则像豺狼窥视着我们江东;要想战胜敌人平定动乱,没有强大的军队就不能成功。而江东广大山区中一直作乱的叛匪,则依凭深险山地猖狂活动;这种心腹之患如果不去除,就难以谋取远方的地域:可以大规模部署军队,围取山区中的各类人口,挑选其中的精强力壮者充当士兵来扩大军队。”孙权采纳了他的计策,任命他为帐下营右部分队的指挥官,去完成这一重要任务。陆逊率军前往东面的丹杨郡、吴郡、会稽郡,部署军队围取山区的人口:其中强壮者充当士兵,瘦弱者补充为在册民户,一共得到了精兵多达几万人。

这段史实的文字虽然不长,但是记载的事件却非同小可,不仅是陆逊人生发展进程的关键一幕,而且也是此后江东局势发展进程的关键一幕。为何这样说呢?

自从孙策当初打下江东之后,孙氏政权的内政就面临一个潜在的严重问题,这就是山越的反抗日益激烈。两汉时期以来,在当时的扬州境内,现今浙江和安徽两省交界的万山丛中,分布有大量的山民,其中有一部分是古代越族的后裔,史书上笼统称之为“山越”。孙策攻占江东建立统治之时,曾经遭遇到山越的激烈反抗。一味崇尚武力的孙策,对部属下达严令,对于胆敢反抗的山越,一律实行武力镇压,格杀勿论。不料山越采取的是游击战或麻雀战的战法,史书称为“其战则蜂至,败则鸟窜”,意思是以深山为据点,打得赢就蜂拥而至,打不赢就作鸟兽散,消失在深山密林之中。面对这种战术,官兵的暴力镇压往往劳而无功,收效甚微。

孙策突然死亡之后,山越的反抗活动更加频繁。由于孙权一直忙于对外扩张领土空间,一时间还腾不出手来解决内部的山越问题,这就造成山越的活动愈演愈烈,已经从深山之中,蔓延到孙吴最为重要的东边三个郡,即丹杨郡、吴郡和会稽郡(当时治所分别在今安徽省宣州市、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绍兴市)。于是乎,如何彻底平定山越的反抗,就变成影响孙吴政权稳定的首要问题。上面记载中所谓的“数访世务”,是说孙权在将侄女许配给陆逊为妻之后,立即多次向陆逊征求重大政务的建议。而从陆逊的回答来看,如何解决山越问题,则是重大政务中孙权最为关心的焦点。

孙权向陆逊询问解决山越的问题,可以说是完全问对人了。一是因为问题出现的地区是在江东,而陆逊就是江东的土著,所以对此问题非常之熟悉,非常之了解,完全具有发言权。二是因为此前陆逊在基层的海昌县任职时,就已经亲自同当地的山区匪徒打过交道,后来又在鄱阳郡的山区,对付过山区的叛乱军队。在如何才能有效平定山区武装叛乱上,他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他对山越群体的人员组成、分布地区以及活动特点等诸多方面,早就进行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思考,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想法。现今面对孙权的询问,可谓正中其下怀,于是陆逊便从容把自己的方略一一道出。

陆逊首先是对山越群体的性质,重新进行认识。道理很简单,性质认识上的不同,就会导致处理手段上的不同。以往之所以会对山越采取残酷镇压和肉体消灭的手段,是因为这时的认识上,是将他们定性为毫无存在价值的凶恶匪徒所致。但是,陆逊的认识却明显不同,他把山越定性为一种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人力资源。其利用价值在哪里呢?用他的原话来表述,就是“强者为兵,羸者补户”。

所谓“强者为兵”,是把山越当中那些精强力壮的男性人丁,编入军队,充当上阵作战的士兵,这是在军事方面的重要利用价值。

至于“羸者补户”,则是把山越当中剩余下来那些体力较弱的人口,补充到官方严格管理的在册户口之中,这是在经济方面的重要利用价值。在当时,孙吴辖境之内的人口,按照是否严格纳入政府在册户口管理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两大类。纳入管理范围的人口,主要成分为从事农业的农民,是为政府提供赋税收入的主要支柱。没有纳入管理范围的人口,大多就像深山中的山越一样,完全不受政府的控制,当然也就不向官方缴纳赋税。因此,一旦山越之中那些体力较弱的人口,被强制纳入官方的严格管理之下,就会为孙吴提供一大笔极为可观的赋税收入,所以这是在经济方面的重要利用价值了。

陆逊的建议有什么高明之处呢?简单比较一下就会清楚:以往孙吴是把平定山越的“安内”,与抵抗外部强敌的“攘外”,两者完全分开处理,互不联系,这就会造成两者难以兼顾,一兼顾就要出现兵力分散、不敷分配的困窘。而陆逊的方略却能把两者有效地整合起来,他要通过“安内”来不断扩充前线军队的兵员,不断增加后方农业的劳动力,不断扩大政府的赋税收入,从而可以更加有力地进行“攘外”,收到更加满意的“攘外”效果。

孙权专注地听着,脸上渐渐浮现出欣喜和赞美的表情来。陆逊话音刚落,孙权一拍双手,由衷赞叹道:“伯言智计,果然不凡!”当场就提升陆逊为帐下右部督,全权负责处理丹杨、吴、会稽三郡山越反抗的事宜。

所谓的“帐下右部督”,乃是孙权特别设置的一种军职。当时孙权身边的直属警卫部队,称之为“帐下营”。而帐下营的右部分队,其指挥官就是帐下右部督。帐下营的主要任务原本是保卫孙权,但是孙权为了提高陆逊的身份,使他能够在地方上执行平定山越的任务时更加顺利,特别授予他这一军职,由此可见孙权对他的期望有多么殷切了。

话说陆逊受命,暂时告别娇妻之后,开始领兵进入山区,实施他平定山越的新方略。他的方略简而言之,即是把“攻杀”二字,改变为“围取”二字,完全把俘获山越的有生力量作为行动的目标。具体的步骤是:

第一步,先派遣间谍进山,侦察摸清山越的聚居状况,从而确定合适的目标点。

第二步,目标点确定之后,随即秘密派遣精兵,分别扼守目标点四周的交通孔道。一旦包围之势形成,负责围山的军队就逐渐向中心收缩。待到山越察觉动静时,已经陷入铁壁合围之中,无法向外逃脱了。

第三步,所俘获的山越,一律强迫迁徙出山。其中,精壮男丁编入军队,妇孺老弱则迁往山外的平原、丘陵,由当地政府严加管理,不准再逃亡回山。如此反复围取,深山之中的山越人口日益减少,被迁移出山的山越又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抗,局势自然趋于安定。在整个行动过程中,尽量不伤害山越居民的生命,因为这是极为宝贵的人力资源。

陆逊是一个行事非常稳重谨慎的角色。有了成熟的方略和步骤,他还要先进行试点,看看实践的效果如何,然后再来全面推广铺开。恰好在这时,一个现成的试验对象竟然自己送上门来,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在山越频繁活动的东面三郡,即丹杨郡、吴郡、会稽郡之中,位于西北方向的丹杨郡,其北部边境正好面临长江,对岸就是曹操控制的淮南地区。自从赤壁之战吃了孙吴的大亏之后,曹操一直在暗中布置,向对岸的孙吴渗透,发展反抗孙权的敌后武装,于是只有一江之隔的丹杨郡,就成为被渗透的重点地带。这时的丹杨郡,有一支武装的首领叫作费栈,因为接受了曹操的招安,得到曹操送来的官印,于是按照曹操的指示,大力煽动丹杨郡的山越群体,起兵反抗孙权,充当曹操的内应。

面对如此合适的试验对象,陆逊岂肯放过?他立即挥兵奔赴丹杨,按照自己既定的方略和步骤,进山对付费栈。经过细致侦察,他发现费栈的党羽较多,而自己的兵力较少,又临机应变,在既定方略和步骤之上,再加上一条疑兵之计。他命令部下在山林之中,大量竖立起鲜亮的军旗,四处分布士兵去敲击战鼓和吹响号角,造成官兵数量众多的假象来迷惑敌人。然后,在夜晚率军潜入山谷之中,悄悄接近敌方的巢穴,突然发起猛烈进攻。由于山越武装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普通山民,从来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所以面临正规军队组织有方的强劲攻击,毫无还手反击之力。这一场实战性质的试验,就以陆逊大获全胜而迅速告终。

信心大振的陆逊,乘胜向上述三郡范围内的深山老林进军,正式开始大规模的“围取山越”行动。从史书的记载可知,这一行动大约持续了一年左右,最后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果。

从政治上说,大批的山越民众被俘获后从深山迁移出来,从此在孙吴境内广袤的山区,动荡局面基本上被消除,社会秩序恢复到相对安宁稳定的状态,使得孙权能够在应对外部强敌时,不再有严重的后顾之忧。

从军事上说,被俘山越当中体质强壮的男性人丁,被输送到官方军队中去充当士兵,总数达到五六万人之多。深山之中减少了五六万人的武装游击队,而孙权手下却陡然补充了五六万人的生力军,这一消一长之后,江东政权的军事实力大为增强。

再从经济上说,被俘山越中没有编入军队的其他的人口,一律迁到缺乏农业劳动力的平原和丘陵地区,编入正式的户口登记册,从此成为接受官方有效行政管理的在册民户,专门从事农业生产,并向政府缴纳各种赋税。如果说,编入军队的精壮男丁都有五六万人之多,那么这批在册的农业人口,数量至少在二十万人以上。农业生产增加了这样众多的劳动力,经济上将会产生的促进和提高可想而知;这批人口从此开始向官府缴纳各种赋税,孙权在财政收入上的增加和改善同样可想而知。但是,如果从更大的历史视野来看,这方面的正面作用还不限于三国时期,而是对后世也有如下的深广影响。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即俗称的北方和南方,是我们古代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两大主要经济基地。就整体的情况而言,北方的经济发展较早,在两汉时期特别是西汉,已经成为皇朝经济上主要依靠的区域,全国经济重心的所在。但是,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方的经济开始逐渐赶上北方,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开始向南转移,从而在国家统一和民族生存两个方面,都发挥了极其巨大的正面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大格局中,属于头等重要的大事件之一。

但是,南方在经济上的迅速发展期,集中出现在繁华的六朝,即三国、东晋和南朝,又以三国为其开端。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广泛的,则要数孙吴在江东地区全面而深入的经济开发。

陆逊所倡导的“围取山越”,正是孙吴这种经济开发的核心组成部分。孙权将此确定为长期国策之一,后来继续不断施行,其中成绩最为突出者,当数年轻将领诸葛恪,即诸葛亮胞兄诸葛瑾之子。

这项长期国策施行之后,大量山越民众不断离开深山,变成了孙吴的屯田农民。他们主要的屯田区,多在都城建业所在的周边丘陵一带,所以新的行政管理机构不断在此产生。其中,郡一级的屯田机构有毗陵典农校尉,下辖毗陵、云阳、武进三个县级屯田区,分别在今江苏省常州市、丹阳市、镇江市;县一级的屯田机构有湖熟典农都尉、江乘典农都尉、溧阳屯田都尉等,分别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湖熟镇、句容市北、溧阳市西。至于新设置的郡一级行政机构,则有新都、吴兴这两个郡:新都郡下辖六个县,治所在始新县(今浙江省淳安县);吴兴郡下辖九个县,治所在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

不难看出,以上这一大批屯田区,都是后世江南在太湖流域的经济发达区。也就是说,正是因为孙吴在江东经济的开发上,有了一个势头很好的开局,才为后世锦绣江南长期的绮丽繁华和人文鼎盛,打下了坚实的前期基础。作为孙吴这一经济开发长期国策的成功先导者,同时作为土生土长的江东本地人士,陆逊堪称是功莫大焉了。

话说陆逊完成任务,将经过和成果详细报告与孙权。孙权得知后大为欣慰,对部下说道:“伯言不仅智计过人,而且庶事干练,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啊!”于是传令嘉奖陆逊,并且要求其他地方在处理山越的反抗时,也要参照陆逊的方略来办理执行。

不料就在此时,另一份公文也送到孙权手上。这是一封告状的信件,状告的对象不是他人,正是刚刚受到嘉奖的陆逊。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在当时的会稽郡,有一位做事非常较真的太守,名叫淳于式,“淳于”是比较罕见的复姓。淳于式认为,陆逊在会稽郡的境内“围取山越”之时,曾经把一些并不属于山越的在册自耕小农,也一并当作围取的对象来处置了,使得当地老实守法的自耕小农,受到不小的惊扰。用他在举报信件中的原话来表达,就是“枉取民人,愁扰所在”。作为当地的父母官,淳于式认为有责任替老百姓说话作主,于是一封举报信就把陆逊告了。

但是,孙权却把淳于式的信件压了下来,并未深入追究和处理。这件明确记载在史书的事情,究竟应该作何解读呢?

客观而论,淳于式既然敢于公开署名举报告发,必定手中握有真凭实据,而非捕风捉影的诬告。陆逊所围取的山越,总数有三十万人之多,涉及的地域又很广大,要想做到人人都能准确甄别其身份,这也非常之困难。因此,冤枉抓走了一些原本不应该抓走的自耕小农老百姓,这应当是实情。既然是实情,那么孙权又为何没有对陆逊加以追究呢?

一是因为,陆逊被举报的问题,是对被围取民众进行的身份甄别,没有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细致,其性质是工作方法的疏漏,而非造成人身重大伤亡的刑事犯罪,所以严厉问罪就不必了。

二是因为,这种工作方法上的问题,既容易纠正,也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为遭受冤枉的老百姓依然健在,只消将他们从屯田区释放回家,重新恢复其自由农民的身份就可以了。所以严厉问罪也不必了。

三是因为,淳于式所列举的蒙冤民众,其人数不会很多,与陆逊所取得的正面功劳相比较,负面的作用较小,将功补过还绰绰有余,所以严厉问罪也不必了。

然而更为重要的一点,还是陆逊本人对此事件的正确态度,得到了孙权的高度赞赏。工作上取得优异成绩却遭人举报,一般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最常见的反应,就是愤愤不平,然后赶紧为自己进行辩解,而且反反复复喋喋不休。等而下之者,则是以牙还牙,你敢举报我,我也来举报你,鸡蛋里挑骨头谁不会啊!但是陆逊不然,他依然平静如常,认真办理公务,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过这件事情一般。不仅如此,就在此后不久,他被孙权召回都城建业,进一步了解围取山越的情况之时,他还极度称赞淳于式是一位值得提拔重用的好官。

孙权考验性地问他:“淳于式曾经控告过您,而现今您却大力举荐他,这是为什么呢?”

陆逊平静地回答说:“淳于式的本意,是想爱护他所管理的民众,所以才会上告我。如果我现今再来诋毁他,对主公您的政治思虑造成干扰,此风绝对不可长啊!”

孙权听了大为感叹说:“这确实是有道德的人所做的事。不过别的人却难以做到呀!”对陆逊更加欣赏的孙权,还会对他严厉问罪吗?当然不会了。

纵观此后陆逊一生的为人处事,有一个显著的特色,那就是名将吕蒙对他的四个字评语:“意思深长。”说他面对问题能够从大局出发,做到深思熟虑,而且思考得非常深入和长远。平定山越,正是他在孙吴内政稳定的大局上,进行深思熟虑的结果。接下来,他还会在孙吴对外战略的大局上,进行一番深思熟虑,从而为自己最终步入孙吴全军杰出主帅的行列,走出关键性的一步。

陆逊完成平定山越的任务之后,孙权向他发出新的指令:率军前往长江南岸的芜湖县驻扎镇守。当时孙吴的北部边境,大体是以长江的沿江地带为界,直接面对曹魏的地盘。所以孙吴会在沿江的要害之处,设置军事据点,以保持进可攻而退可守的有利态势。陆逊所镇守的芜湖县,在今安徽省芜湖市,正是孙吴沿江防线的一处重要据点。孙权之所以会将他调到这里驻扎,是看中了陆逊的军事才能,所以要把他从维护内部局势稳定的内卫队伍,调往拓张外部空间的正规野战兵团,看看他在第一线的对敌战场上能否建立奇功,从而成为全军主帅的后备人选。换言之,这一调动的深层次背景,依然属于孙权对他的考验和观察,以及对他的一种培养。

陆逊来到芜湖,上任之后的一番忙碌,自不必说。忙碌之余,面对那一江春水,茫茫烟波,他又开始了新的深沉思考。从他的本职范围而论,他只消把芜湖这一处军事要塞的防务考虑好,考虑周全,就算是非常称职的驻军守将了。但是,这绝不是陆逊的风格。他所考虑的,乃是孙吴全军主帅应当思考的问题,也就是眼下外部军事方面的全局,特别是其中潜在的巨大威胁,以及对此威胁应当采取的有效对策等等。用现今的话来说就是,吃的是打工仔的饭,操的却是CEO的心。不过,要是不能操CEO的心,打工仔又怎么能够变成CEO呢?

陆逊的跨界性深沉思考,很快就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了。

这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一个风生水起而且波谲云诡的年头。当年正月,已经占领益州并且出兵北上争夺汉中的刘备,在定军山一战中,派遣虎将黄忠,斩杀了曹魏前线主帅夏侯渊。三月,曹操赶赴汉中增援,却未能扭转局面,只好在五月间全军撤退,将双方地域的分界线,后退到秦岭山脉一线。当年七月,大获全胜的刘备,在汉中自立为“汉中王”,将王爵的冠帽戴到自己头上。同月,为了给西边的刘备呈送一份厚重的贺礼,在东边镇守荆州的主帅关羽,从大本营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向北面曹魏的两个军事重镇,即樊城和襄阳(分别在今湖北省襄阳市的樊城区、襄城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一时间声势震动了曹魏朝野,弄得曹操甚至还产生了暂时迁都以避关羽锋芒的念头。

在此刘、曹两家恶战正酣之时,冷眼在旁看热闹的孙吴又有何反应呢?表面上看,江东一片祥和平静,然而暗中却在酝酿可怕的杀机。原来在这时,孙权正在策划一场历史大戏,戏文的内容可以浓缩成两个字,就是“杀虎”。

那时的江东,生态环境真是好得很,到处都有野生的老虎出没。这就养成了孙权一个特殊的爱好,就是骑马驰骋山林,猎杀凶猛老虎。就在上一年的十月间,他在前往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的视察途中,还顺便打了一回老虎来过瘾,差点被猛虎咬下马来。但是在眼下,他在这场大戏中要捕杀的“猛虎”,却是一个人,什么人呢?就是位列蜀汉五虎上将之首的虎将关羽关云长了。

大戏的剧本已经有了,领衔主演大戏的男一号也已经内定,是由孙吴镇守荆州的全军主帅吕蒙来担任。可是,却还缺少一名能够与吕蒙很好配合搭戏的男二号主演,孙权正在秘密物色之中。

当时吕蒙的驻地,是在上游汉昌郡的陆口。长江南岸有一条支流,叫作陆水,其汇入长江之处就是陆口,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的长江之滨,当时是一处重要的军事要塞。这一日,吕蒙对外声称自己患了重病,急需名医诊治调养。而在下游都城建业的孙权,随即公开发布指示,要求吕蒙回到都城来医治。然而在实际上,这是两人施放的障眼法,以便掩盖两人的秘密策划。

话说吕蒙离开陆口扬帆东下,途径芜湖。陆逊来到船上,拜望自己的上司。问候请安之后,陆逊就对吕蒙说道:“如今强敌关羽与我方上游接壤,将军您为何远离荆州来到下游呢?您离开之后,荆州的局面岂不是令人忧心吗?”吕蒙听了不禁心中一震,但他此时又不能泄露天机,就敷衍性回答说:“你的话说得很对,但我确实病得太重,不得不离开啊!”

陆逊接着又说:“关羽此人,骁雄自傲,气势凌人。他目前在襄阳建立了大功,更加骄傲放纵,只想往北面进攻,对我方却没有提防;一旦听到您又生病远离,他必定更加没有防备。如果出其不意动手,完全可以制服他!将军您到下游见到主公的时候,应当好好向主公计划一番呀!”表面上吕蒙没有多大的反应,心中却是欣喜万分,因为能够与他很好配合搭戏的对象,让他自己在无意之间亲自物色到了!

一回到建业,吕蒙就向孙权报告了自己与陆逊的谈话情况,然后建议说:“陆伯言思虑问题深入而长远,才能堪当重任。现时他的名声还没有传到远方,不会受到关羽的顾忌,正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如果让他来接替微臣的职位,应当要求他对外尽量收敛深沉,暗中却努力观察清楚对方的形势和要害,这样就能完成主公所希望的大事了!”

在孙权前半生的事业蓬勃发展时期,孙吴的政治生态具有两方面的优良风气:一是孙权本人能够慧眼识人,而且从善如流,所以能够实现君臣团结,同心同德;二是全军的主帅,不仅本人才能杰出,又能气度宽广,能够大力举荐贤才作为自己的接班人,绝对不嫉贤妒能,绝对不搞窝里斗。比如第一任主帅周瑜,临终前就举荐鲁肃接替自己,孙权欣然同意。鲁肃发现年轻的吕蒙在学问和见识上进步神速,由衷给予高度的赞美,并且留下“吴下阿蒙”的成语流传至今,这也为日后吕蒙接替鲁肃成为第三任主帅,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现今吕蒙对待陆逊,同样继承了这种大力举荐的优良风气,对陆逊早有考验和观察的孙权,当然立即同意批准。

于是孙权发布公开命令:提升陆逊的军阶,从中等的“校尉”一级,晋升到高等的“将军”一级,正式名称为“偏将军”,而且依然保有指挥直属警卫部队的“右部督”职务;至于具体的任务,则是前往陆口,接替因“病重”而离职的吕蒙,镇守上游的辖境。同时又秘密指示陆逊:按照吕蒙的既定方略,好好配合吕蒙,伺机对荆州的关羽,发动一场毁灭性的攻击。至此,陆逊就正式以配角的身份,开始登台上演一出鏖战荆州的“杀虎”好戏,从而开始走向他人生的辉煌时期。这正是:

鏖战荆州强敌日,人生走向辉煌时。

要想知道孙、刘两家为何会在荆州大打出手,陆逊又如何在双方的连续鏖战中一再建立奇功,创造人生的辉煌,请看下文分解。 Lpx5vnXWCHUMLTAZu7WwXLV3jg8OwNYSuYZXovPTQMPSA2DH6AoIBLlwQeKHWbC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