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乱世名家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仲春二月的一个深夜,京城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处于一片死一般的静寂之中。

在南北主干道铜驼街以西不远的一座破败官邸内,主仆上下正在匆匆收拾行装,准备立刻离开洛阳。这座官邸的主人是谁?他们为何要匆匆出走?且听一一道来。

这座官邸的主人,复姓司马,名防,字建公,时任汉朝治书侍御史之职。司马防的祖籍,在京都东北的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西)孝敬里。温县司马氏乃是当地的名门世家。其先祖司马卬,在战国末期曾任赵国大将,后随项羽起兵攻秦,秦亡,被封为殷王,建都河内,从此子孙便在河内郡繁衍生息。司马卬的八代孙司马钧,曾任东汉征西将军。司马钧之子司马量,官拜豫章郡太守。司马量之子司马儁,则任颍川郡太守,而司马儁正是官邸主人司马防的父亲。

四十二岁的司马防子嗣众盛,膝下的公子有八个之多。长公子司马朗,字伯达,按照当时通用的虚岁来算,时年二十岁。二公子司马懿,字仲达,时年十二岁。以下六位依次是:司马孚,字叔达;司马馗,字季达;司马恂,字显达;司马进,字惠达;司马通,字雅达;司马敏,字幼达。这八位公子后来都成为有名之士,时人誉为“八达”之家。而“八达”之中,后来最有作为者,当然要数二公子司马懿了。

司马氏兄弟的飞黄腾达是以后的事。此时此刻的他们,却正处于艰难危苦之中。为什么呢?

原来,这“八达”生不逢时,不前不后、不早不晚正巧碰上了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董卓,字仲颖,本是凉州陇西郡临洮县(今甘肃省岷县)人氏。其人勇武粗暴,狡猾残忍,世间少比。凭着过人的膂力和能在马上左右开弓的本事,董卓在行伍中不断迁升,很快爬到了前将军兼并州牧的高位,成为称雄一方的大军阀。公元189年,汉灵帝刘宏驾崩,十四岁的皇子刘辩继位,是为少帝。这时,一批为非作歹的宦官,控制了京城精锐的禁卫军,企图进而把持朝政大权。大将军何进对这帮宦竖痛恨万分,便暗中策划,联络同志,以便在适当的时候把宦官一网打尽。为了加强自身的力量,何进竟然把希望寄托在董卓的身上,密令董卓引兵入京,从而恐吓宦官。早已觊觎着中央大权的董卓,得到了如此难得的机会,不禁高兴得连呼天助我也。于是他立即提兵南下,直奔洛阳。这边董卓撞上了好运,那边的何进却倒了大霉。原来何进此人出自屠夫之家,素无深谋远虑,密谋诛杀宦官这等生死攸关的大事,他竟然不注意保守机密,结果消息走漏,堂堂汉朝大将军反被先下手的宦官杀死在皇宫门口。在京城一片混乱之际,董卓率领精兵进入洛阳,把兵权全部抓到手中。强兵在握,董卓便开始为所欲为。他先是把看不顺眼的汉少帝刘辩废黜,改立刘辩九岁的二弟刘协,是为献帝。接着又自任相国,专断朝政。至于随意诛杀朝廷大臣,纵兵掠抢善良百姓,更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从他入京的八月起,到当年的十二月止,在短短的四个月中,董卓硬是把一座安乐繁华的京都,弄成了充满血雨腥风的恐怖世界。

董卓的胡作非为,给一批暗存逐鹿野心的豪强提供了起兵的最好借口。次年初,也就是初平元年(190年)的正月间,函谷关(今河南省新安县东)以东的十余名州郡长官联合起兵,声讨董卓。联军的盟主,是出自东汉第一等高门世家的渤海郡太守袁绍。而“乱世之英雄”曹操,正是联军当中的骨干成员。

面对着声势浩大的倒董浪潮,杀人不眨眼的混世魔王董卓也有几分畏惧。于是,他立即决定,把都城迁往洛阳以西八百里处的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二月间,董卓让汉献帝和文武百官先行一步,而他自己则在洛阳指挥将士焚烧皇宫、官府、街市、民居等一切眼睛能够见到的建筑,又挖掘帝王将相的墓葬,掠取其中的金银财宝,最后驱赶数以百万计的百姓出城西入长安,史称当时京都洛阳“二百里内,空屋荡尽,无复鸡犬”。这一场空前惨酷的大灾祸,就是所谓的“董卓之乱”。

自古以来,在社会大动乱、大崩溃面前,人人就平等了。不管你是天潢贵胄、公子王孙,还是平民百姓、贩夫走卒,都要经受苦难的煎熬。眼下的司马家兄弟正是如此。

自去年八月董卓入京以后,司马氏全家上下就一直处于担惊受怕之中。董卓的暴兵时时上门光顾,这都还是小事。最使他们忧心的,乃是一家之主司马防的个人安危。当时司马防官任治书侍御史。这治书侍御史乃是御史台的主要官员。东汉的御史台是中央的监察机构,其首脑是御史中丞,负责监察百官。御史中丞之下设治书侍御史二人,其职责是以法律决断疑难案件。董卓控制朝政,常以无谓的小事诛杀公卿大臣,根本不管你是否真正触犯了刑律。在这种情况下,负责以法定罪的治书侍御史就日子难过了。附和董卓,罗织罪名枉杀无辜,良心上和舆论上都难以忍受;抵制董卓,坚持公正执法,自己的性命也就难保。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司马防每次进宫到御史台去值班,家人们都觉得是过鬼门关,不知他这一脚跨出门去,以后还跨不跨得回来。

好容易熬过了旧岁,迎来了新春。一日,司马防匆匆归家,告诉家人们一个糟糕的消息:天子大驾不日即要西迁长安,自己作为近侍之臣,必须随同前往。考虑到此行吉凶难卜,他决定只身西上;而洛阳残破,已非居留之地,所以他要求妻儿一家在自己离开之后,立即回转老家温县避居一时。

司马防把一切做了交待,取了一点备用衣物,又匆匆赶回皇宫。登车之时,他回头望着那泪流满面的一家老小,真真是心如刀绞,肝肠寸断!但是,长子司马朗和次子司马懿脸上所显现出的那种坚毅的神色,又给了他一丝安慰。他知道,长子和次子年纪虽轻,为人却相当机敏沉着,颇有成人的风范。再说温县距离洛阳不远,只有五六十里路程,出京城向北渡过黄河,要不了一天即可到达。由他们带领全家回故乡,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三天之后,也就是初平元年(190年)二月十七日丁亥,汉献帝及文武百官动身西迁。当天晚上,司马氏一家便开始收拾行装,准备次日凌晨回转温县。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上文所述的一幕。

司马防不在,作为长子的司马朗即是一家之主了。在他的指挥之下,家用杂物该收的收,该弃的弃,不到子夜已把行装收拾停当。他松了一口气,正准备让大家稍事休息,忽然从远处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在寂静的深夜,这声音显得格外清脆和响亮。随着蹄声的不断临近,司马氏全家都开始紧张起来。他们在这段时间里,经常听到这种突如其来的马蹄声,那是董卓的特别行动队在街上驰骋时发出的死亡警报。特别行动队专门执行上司逮捕人犯的命令。一旦他们出现在你家门口,你就大祸临头了。

蹄声在司马家门口戛然而止,接着便是一阵猛烈的敲门声。此时此刻,司马朗反而镇静下来。他吩咐二弟司马懿回房去照看母亲和诸幼弟,自己则亲自前去开门迎客。

不速之客果然是董卓的特别行动队。他们问清楚司马朗的姓名和身份后立即宣布:以携带家属逃亡罪逮捕司马朗,其余人等就地听候处置,不得擅自离开。这晴天霹雳,使他的母亲老夫人当场就昏迷过去。

横祸是怎样飞来的呢?

原来,董卓的兵马进入洛阳之后,京畿地区的民众不堪其苦,便纷纷抛弃住宅产业,流亡他乡。为了防止居民逃离,董卓下达了严格的禁令,不准擅自迁移,违者重罚。司马家是官员的家眷,又是回返原籍,本不受此项限制。但是,一个司马防的仇家得知司马家将回温县的消息,即以携家逃亡罪向当局告发了司马朗。此时此刻的董卓,其精神正因被迫迁都而处于躁狂状态。他一听说有人竟然敢犯禁逃亡,也不问青红皂白,立即下令抓人来见。于是,短短三天之中,司马家就经受了两次生离死别的苦痛。

当时,董卓的残忍嗜杀天下闻名,凡被他的魔掌抓到即难以活命。所以司马朗临行之际,来不及长吁短叹,而是抓紧时间向二弟司马懿交待家事。但是,他想说的话还未说完,骑兵已经把他推拥出了大门。

大哥抓走,母亲病倒,年仅十二岁的司马懿成了临时的家长。这司马氏家族有一个突出的遗传性生理特征,那就是身材高大。司马懿的祖父司马儁,史称身“长八尺三寸,腰带十围,仪状魁岸,与众有异”。东汉时的一尺,约合今天的二十四厘米左右。八尺三寸的身高,也就是现今的一米九还多一点,算得上是高个子一类了。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十二岁时身材已如成人,以至于他在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童子考试时,监考官们都怀疑他隐瞒了岁数。虚岁才十二岁的司马懿,身高也接近成人,而接连出现的打击,又使他突然在言行上成熟了许多,所以猛然看来,他倒真有点一家之长的模样。

不过,司马懿的临时家长仅仅当了两天即告结束,因为其兄司马朗竟然毫发未损地安全回了家。回到家后,司马朗赶忙向大家叙述自己侥幸生还的经过。

原来,那董卓曾有一个儿子,素来宠爱无比。此儿恰巧和司马朗同岁,而且也长得高大魁梧,相貌堂堂。可惜他寿数短促,前两年竟一命呜呼,令董卓伤悼不已。那一天司马朗被押解到董卓面前,这个混世魔王问明了司马朗的姓名、年龄和家世后,总有一种亡儿复生的感觉,竟然破天荒地生了恻隐之心。加上司马朗的对答也非常之从容得体,董卓满心高兴,当场宣布释放司马朗不说,还留他在身边住了两天。

听了他的叙述,全家皆大欢喜。但是,司马朗却深怀忧虑。他已经感觉到:董卓想留自己在其身边当侍卫官员,甚至好像还有收自己为义子的意思。现今董卓是天下共讨的国贼,和他同流合污,绝对不会有好下场。为今之计,只有走为上策,即想办法尽快离开洛阳回转温县。

主意打定,司马朗一面以母病思乡为由,向董卓恳求回故里探望,一面又以重金贿赂董卓的亲信要员,让他们为自己说话。有钱使得鬼推磨,散尽家财的结果,是司马朗居然换来了董卓一道允准离开洛阳的口谕。于是,在当年的暮春时节,司马氏全家出京北去,经由孟津渡过黄河,回到故乡。

时值三月,春风骀荡,故园芳草,碧绿如茵。可惜的是,对此良辰美景,司马氏兄弟却无心欣赏。原来,司马朗一回到温县,就听到了关东讨董联军正在向西推进的消息,而董卓的防御重点,乃是洛阳以东百余里处的成皋(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这成皋在黄河南岸,与温县隔河相望。如果成皋一带变为两方决战的大战场,温县势必免不了遭受战火的摧残。忧心忡忡的司马朗,立刻对乡亲父老建议道:“此处行将成为四分五裂的战争之地,安全难保,不如趁现今道路尚通之际,结队迁移到东北四百里外的黎阳县(今河南省浚县东)。黎阳驻扎有一支强大的军队,统兵的官员赵威孙将军,既是我们温县同乡,又是敝家的姻亲,足以作我们的依靠。先在那里暂避一时,然后再见机行事,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安土重迁而且缺乏远见的人们,几乎都不以司马朗的话为然。只有一位姓赵名咨的乡亲,赞同司马朗的意见。司马朗也不再多说,略做准备后便与赵咨结伴携家登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司马氏一家离开温县后不久,数十万人马麕集在成皋一线。骄兵悍将,对附近居民烧杀抢掠,温县人口死亡了一半之多,其状惨不忍睹。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间,司马氏一家已在黎阳暂住了四年有余。这四年间,在姻亲的照拂之下,全家生活也还算安定无波。但是,相比之下,全国的政局却是波澜迭起,变动频繁。首先是董卓被刺杀于长安,由司徒王允掌握朝政。不久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又杀死王允,控制了京城。接下来李催与郭汜又相互攻杀,以争夺最高权力。关中地区经这几次大动乱,呈现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可怕景象。在函谷关以东,最初信誓旦旦且要同心扶助皇朝的联军将领们,不仅早已散伙,各归防地,而且又相互争夺地盘,大打出手,即史书描绘的“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以还相吞灭”。经过几年酣战,关东的逐鹿群雄中势力强大者,有兖州的曹操、徐州的吕布、冀州的袁绍、扬州的袁术、幽州的公孙瓒、荆州的刘表等人。当时上述各州的主要地域在今何处,请参看本系列《孙权:半生明主的长恨歌》之附录《三国知识窗·概况篇》。

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的四月间,曹操和吕布在兖州东郡的濮阳县(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南)一带,激战多日,军队缺粮,四出抢掠民户。而当年蝗灾大起,农家颗粒无收,曹操的部下抢粮无结果,竟至于以干燥的人肉充当军用食品。而司马氏一家避居的黎阳,与激战的中心濮阳相距不到百里。为了躲避战祸,司马氏一家又急急忙忙逃回温县故乡。

温县虽然相对平静,但是情景也相当可怕。大战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大饥荒。饿急了的人们,纷纷在死者身上取肉果腹。作为现职官员的司马防,多少还能照顾自己的妻室儿女,所以司马氏一家还没有出现饿死者。根据司马防的指示,司马朗严格督促诸弟勤奋读书,不以环境和生活的恶劣而放弃学业。

此时的司马懿年方十六岁。艰难时世,悲惨人生,使他养成了深沉坚毅的性格。同郡的杨俊见到他,赞叹说:“这位少年真不是平庸之辈!”另一位精于品评人物的名士,也就是后来成为曹操重要幕僚的清河郡(治所在今山东省临清市东)人氏崔琰,则对司马朗说道:“足下之贤二弟,聪明果断,英气过人,将来的成就恐怕足下本人也未必然比得上啊!”

司马朗本人素来以才学自负,而且在当时已经声誉传开,所以颇不以崔琰的话为然。

但是,此后发生的事情证实:司马朗虽然在时局的判断上不乏先见之明,却并不完全了解他朝夕相处的同胞老弟。这正是:

谁知一母亲生子,

老弟前程看不清。

要想知道此后的司马懿,其远大前程是从哪一步开始,为何又与曹操结下了不解之缘,请看下文分解。 Hp3c5hN0sWyV/rfqrh7loLJ08WxKfM6SKHZKq/CV+g2hmTGTSvPUNPO+v9a9Al8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