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江东新主

十九岁的江东新主孙权,字仲谋。他与孙策虽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但是两人的外貌、性格和才干却有明显的不同。从外貌上看,孙策姿容俊美,肤白唇朱,是那种略带一点女性美的男子,所以当时江东称之为“孙郎”。而孙权则是碧绿眼睛、紫色胡须,面颊方正、口型宽大,是典型的奇伟丈夫。同样的父母,孙策的眼睛颜色很正常,而孙权的眼睛颜色极为特别,这也是一件令人感到惊奇的事,难怪后来曹操骂他是“碧眼儿”。当时有人认为孙权的五官有大贵大寿之相。在性格上,孙策豁达而诙谐,孙权则沉稳而善断。至于二人的突出才干,孙策擅长担任将帅,冲锋陷阵,势不可当,孙权则适于担任君主,择人任事,考虑周到。孙策在江东创业之时,孙权一直随从其兄转战南北。每有大事商议之时,孙权往往能够提出好主意。孙策非常器重弟弟的才能,认为在这一方面自己不如孙权。于是,他开始有意树立孙权的威信。每次宴请宾客,他都要把孙权介绍给大家,然后对孙权说:“在座的诸君,将来都会是你的部下啊。”可见孙策早已经想把弟弟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了。

孙权虽是一个沉稳善断的人,不过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时,他还只有十九岁,年纪轻轻突然遭到如此沉重的打击,仍然感到不知所措。就在他刚刚接受了兄长权位的初始期间,他整日以泪洗面,无心处理政事。文臣中的首席元老张昭,看到这种情景,心内焦急万分,便向孙权进言说:“主公啊,现今哪里是悲伤痛哭的时候呀!想当初周公制定礼仪,明确要求子女要为死去的父母服丧居哀三年。可是,当徐戎起来作乱之时,周公的儿子伯禽服丧三年期限未满,依然抑制了悲哀,亲自率军出征。伯禽是故意违犯父亲订立的规矩么?实在是形势所迫,无法按照规矩遵守礼制啊。现今江东的局势动荡,人心惴惴不安,而敌人却正在等待机会,要对我们实施突然袭击,你却痛哭不止。老实说,这简直是开门揖盗,并不能算是对兄长的真正敬爱呀!”

说完之后,张昭就指挥众人,把孙权身上的丧服脱下,换上了办理公务所穿的官服。然后又把孙权扶上马,让他出去巡视检阅军队。孙权在马上看到那一张张疑虑不安的面孔,陡然意识到父兄创业之艰难,以及自己肩上责任之重大。他这才振作精神,认真动手处理江东政务。俗话说:“看人挑担不觉重。”一旦孙权亲自治军理政,他才意识到自己面临着一个多么严重而复杂的局面!

先来看孙权所面临的外部形势。小霸王孙策攻占江东的五六年间,中原的割据群雄经过一番恶战,最后主要剩下曹操和袁绍两大势力。建安四年(199年),袁绍出动精兵十万,南下进攻曹操,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一带与曹操相持了两个年头。孙策恰好在这双雄对峙而无暇南顾的难得机会之中,奠定了自己的江东基业。可是,孙策死后仅仅几个月,曹操火烧袁绍储存在乌巢(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的粮草仓库,获得大胜。袁绍刚一失势,曹操的视线就转到了江东这一块肥肉上,准备趁孙策新亡的机会攻打江东。只不过碍于袁绍的势力还未彻底清除,曹操才没有立即付诸行动。但是,曹操并没有完全放过孙权,而是耍了一个巧妙的政治花招。他亲自表奏汉献帝,正式任命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太守。此举的用意有二:一是提醒孙权,你依然是东汉皇帝的臣僚,实际上也就是曹操自己的臣僚,所以你要老老实实听从我的命令。二是警告孙权,你所能管辖的地盘,仅仅限于会稽这一个郡,至于你对会稽郡以外几个郡广大地区的占领,全部都属于非法,到时候要请你交出来,你就得乖乖地交出来,否则看我怎样收拾你!可见今后孙权要想不受曹操的任意支配,早晚总要承受其犀利的兵锋,你以为曹操给你的官是那么好当的吗?

除了北方的曹操之外,西面的仇敌黄祖,实力也不可小觑。盘踞在长江上游的黄祖,当初大败于孙策之后,在刘表的强力支持之下,迅速恢复元气。他发誓要踏平江东,以解胸中之恨。孙策身死的消息刚一传出,黄祖立即调发水军顺流而下,进攻孙吴的军事重镇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气势咄咄逼人。总之,就外部形势而言,孙权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

孙权面临的内部局势,同样也不容乐观。此时孙吴内政有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这就是山越的反抗日益激烈,造成局势动荡,当局穷于应付。两汉以来,在现今浙江和安徽两省交界的万山丛中,居住着大量的山民,史籍统统称之为“山越”。孙策攻占江东建立统治,遇到山越的激烈反抗。尚武的孙策下令部属,对反抗的山越一律实行武力镇压,格杀勿论。他却没有想到,山越采取的应对措施,就好比后世的游击战或麻雀战。他们以深山为据点,史书形容是“其战则蜂至,败则鸟窜”,打得赢就蜂拥而至,打不赢就作鸟兽散,消失在深山密林之中。官兵的暴力镇压往往劳而无功,收效甚微。孙策一死,山越活动更加频繁。由于山越的人数众多,活动的地域广大,所在地区又迫近吴、会稽两个郡(治所分别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绍兴市),而这两个郡正是孙吴统治区的心腹地带。因此,能否有效清除山越的反抗,已成为关系到孙吴政权稳定的重大内政问题。

外有强敌夹攻,内有山越反抗,新主人又是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年轻后生,在这种情况下,孙吴统治集团的内部,不免出现了人心浮动的情况。

这一天下午,孙权正在处理公事。侍从来报,说是派往长江北岸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省潜山县)去的使者已经回来,同时呈上庐江郡太守李术的回信一封。孙权接过书信打开一看,不禁大怒,猛地一掌把信拍到案头上,左右侍从吓了一大跳。原来,这李术在孙策死后,不肯服事新主孙权。他把大批从孙权军队中逃亡的军人收罗在自己帐下,等待时机一成熟,就要公开打出独立的旗号。孙权听到此事,就以上司的身份写信给李术,命令他交还这批逃亡者。李术的回信之中,只有短短三句话:“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意思是说,这些逃亡者前来归顺我,是因为我有仁德嘛;而他们背叛你,是因为你没有仁德啊,所以我不应当把他们交还给你。这几句话把孙权贬损到了极点,难怪生性沉稳的他也忍不住胸中的怒火了。

然而令人头痛的事情又接踵而来。两天后,镇守长江边防的军队送来一份报告,说是截获了庐陵郡(治所在今江西省吉水县东北)太守孙辅送给曹操的一封密信,请孙权过目。那孙辅字国仪,乃是孙权同祖的堂兄。孙策死后,他估计孙权没有能力保全江东,就预先安排自己的退路。他见曹操势力强大,是一个好靠山,就修书一封,命心腹送呈曹操,表示效忠归顺之心。不料信使向北来到长江边准备偷渡之时,却被巡逻水军拿获。孙权看罢报告和密信,真是说不出的愤恨。心想:李术是外姓人,背叛我尚可理解;你孙辅与我是同祖兄弟,具有血缘之亲,再说我父兄待你素来不薄,你怎么能在这种关键时刻拆我的台呢?

这时,在上游巴丘(今江西省峡江县)镇守的周瑜,因孙策之死而星夜赶回赴丧,孙权便请他和张昭来商议当前的对策。

经过彻夜的密谈,对于孙辅和李术的处理已经有了明确的意见。孙辅暗通敌国,其罪当诛。但是念及他在攻占江东的过程中出过大力,决定免其死罪,撤职监禁终身,立即执行。李术不服节度,企图自立,此风决不可长,应当马上举兵镇压,以儆效尤。讨伐行动由周瑜全权负责指挥。但是,在如何应付北面和西面的外部威胁以及如何应对山越反抗这两点上,三人一时间都没有想出良策。

数日之后,周瑜率领大军进剿长江对岸的庐江。临行之前他与孙权告别,说道:“主公,李术叛逆乃癣疥小患,不足为虑。为臣此去,不日内定要踏平庐江,取术首级来献。为臣所忧心的,依然在于如何确立当前内外大政的方针,以图长治久安。近日内为臣猛然想起一人,此人姓鲁名肃,乃为臣好友。其人识度高远,足智多谋。主公若能虚心接见,他必能贡献高见良策,望主公留意!”说完出来,飞身上马,率军直扑庐江去了。一月之后,周瑜果然攻破庐江郡的郡治皖县,杀死李术,俘获军民人口三万人众回转江东。李术之死和孙辅被囚,使那些心怀二志的人,从此不敢乱说乱动,人心开始稳定,这都是后话。

周瑜一走,孙权就准备派人请鲁肃来见面。可是自己对鲁肃完全不了解,于是先遣心腹之人去打听有关情况。经过这番调查,孙权这才弄清楚了鲁肃的生平和来历。

鲁肃字子敬,乃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人氏。他出生不久父亲突然去世,只有祖母与他相伴。这鲁家是一个豪富,家财钜万。鲁肃成人之后,长得相貌堂堂,身材魁伟。他见天下动乱,认为在干戈扰攘之际,死守家财乃是愚不可及的行为。于是,他大散金帛,广交朋友,经常供养数百游侠少年,打猎习武。同乡父老见他败坏家业,都说:“鲁家大概注定要衰败了,怎么生了这么一个轻狂的小子啊!”周瑜有一次率领数百人经过东城,途中缺粮,听说鲁肃有仗义疏财之美名,就去向鲁肃商借。鲁肃虽然从来不认识周瑜,仍然爽快地答应了周瑜的要求。当时鲁家存有两大仓库的稻米,每一仓足足有三千石之多。鲁肃把周瑜领到其中一个仓库前,轻松随便地说道:“公瑾兄远来难得,这一仓米小弟奉送与兄,还望笑纳。”周瑜一见鲁肃视财物如粪土,就知道他是一个很有志节的奇士,当下二人就结为好友。孙策攻取江东时,鲁肃曾随周瑜前往。但是,鲁肃并未得到孙策的特别器重,所以正要准备动身离开江东,到北方去另投新主,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

孙权得知鲁肃这几年受到兄长孙策的冷落,马上就意识到,自己绝对不能随随便便地把鲁肃叫来问话。不然,鲁肃必将托词拒绝前来;即便不得已来见面,也必定不愿畅所欲言。经过一番缜密的考虑,他终于有了主意。

不久,重阳佳节来临,孙权在自己的府邸中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孙权手下的重要文武官员,还有鲁肃,都应邀出席。席间,孙权特别命人把鲁肃的座位安放在突出的位置。宾主酬答,觥筹交错,自不必细说。待到酒阑人散之时,孙权站起来对大家说:“诸位请回府休息。子敬先生就不必回去了,今晚我还要就大政方针好好向你请教一番啊!”几句话使得全场贵宾都不禁把目光投向鲁肃,要看一看这位得到主公如此尊重的无名之辈是何等的人物。鲁肃受此殊荣,心中大受感动,回想这几年自己一直在坐冷板凳的遭遇,差一点就要落下泪来。

当下众人散去,孙权将鲁肃请入内室,命人重新摆上酒肴,还特别吩咐要设置“合榻”,即将自己的坐榻,与鲁肃的坐榻并合在一起。当时的人还流行跪坐,即双脚先在柔软的坐榻上跪下来,然后把臀部放在弯曲后的双脚上。这种“合榻”的设置,是当时主人对客人显示极度谦虚尊敬的特殊举措。合榻之后,孙权便与鲁肃对饮起来。

酒过三巡,孙权恭恭敬敬、诚诚恳恳地问道:“现今汉室倾危,天下动荡,我继承父兄留下的基业,想建立如同齐桓公、晋文公扶持周室那样的功业。子敬先生远来关注江东,不知有何良策见教?”

鲁肃此前已经听到好友周瑜说过,新主孙权如何礼贤下士,今日的目睹又证实了耳闻。心想:今日有幸遇此明主,还不显露我的才识更待何时呢?于是略一思索,然后从容回答道:“当初的高祖(指汉高祖刘邦),一心想尊事义帝而未能成功的原因,就在于项羽造成了重大的障碍。现今的曹操,就像当年的项羽,将军你要想扶持汉室又怎么可能呢?据我个人的预测,汉室的复兴已经没有希望,而曹操的势力在短时间内也是铲除不了的。”

这一番总结当前形势的开场白,简短扼要,把当时的形势分析得十分透彻。以往孙权手下的重要谋臣,如张昭、张纮之流,总是要孙权打起兴复汉室的旗帜。可是东汉献帝现今被曹操紧紧挟持着,曹操假天子之名以令诸侯,你听命还是不听命呢?听命则受制于曹操,不听命则是违抗天子,这就是“兴复汉室”政治口号带来的尴尬局面。如今鲁肃直率提出兴复汉室无望,至少今后在实际行动上就不再受这个框框的约束,将会自由得多了。孙权不禁心想,这鲁肃果然见识不凡,便又再往鲁肃身边移近了一点。

鲁肃见孙权听得极为专注,就继续说出自己为孙权所考虑的对外发展战略总设计:“将军为今之计,只有以江东为基础,伺机向外发展。目前北方的曹操,正忙于消灭敌对势力,暂时还无暇南顾,这是向外发展的大好机会,绝对不能错过呀!至于发展的方向,先应当向西拓展:第一步是剿除江夏郡的黄祖,把势力扩展到汉水一带;第二步则要攻灭荆州的刘表,从而完全占领整个长江中游;到时候就可以自立为皇帝,向北进攻以统一天下了!”

孙权听了鲁肃提出的战略总设计,有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可是,他毕竟是一个性格沉稳而又当了领袖的人,不愿过早表露他有帝王之想。因此,尽管他心中非常高兴和佩服,回答却非常低调:“我现今立脚江东,还是要想辅佐汉室,至于帝王之业么,是不敢想的。”

这一次的君臣对谈,后世称为“合榻密计”或“合榻密对”。与此密切相关的问题,值得好好说一说。

一是此番对谈,对孙权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虽然回答得非常低调,但他拒绝的只是自立为皇帝,而不是向西拓展的战略设计。这一设计,使他明确了今后对外发展的正确方向。事实上,此后孙吴政权的向外发展,就是按照鲁肃的既定设计进行的。所以这一设计,其作用就犹如诸葛亮为刘备所作的隆中对策一般,影响非常深远。

二是孙权还由此看到了广揽贤能的重要性。他原来以为,手下的张昭等人已是第一流的谋士了,谁知鲁肃却更胜他们一筹。所以此后孙权更加留意礼贤下士,集思广益。至于鲁肃,孙权自然是格外器重,优礼有加。鲁肃也就安下心来为孙权效力了。谁知张昭器量狭窄,他见鲁肃受到孙权青睐,不免心生忌妒,便极力诋毁鲁肃,说此人年少轻狂,不可重用。孙权也不驳斥张昭,只是派人送给鲁肃更多的金帛财物以示信任。张昭见自己的话不起作用,只好作罢算了。

三是在当时群雄竞争的态势中,有没有正确的战略总设计,乃是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性要素。孙权有了鲁肃的“合榻密计”,刘备有了诸葛亮的“隆中对策”,曹操有了谋臣毛玠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最后都取得了事业的成功。相反,根本没有正确战略总设计的,比如吕布,有了正确战略总设计却不认真执行的,比如袁绍,最后都遭到彻底的失败。政权是如此,个人也是如此。在竞争激烈的当今,这是对我们颇有价值的历史借鉴。

四是鲁肃的总设计最后得以成功,是因为他把孙权向外发展的方向,选择到了容易拓展的上游荆州。荆州当时的占领者刘表,乃是一个眼光短浅而才能低下的角色,全力向荆州拓展,远比向北与曹操竞争要容易得多。将发展方向选择在容易发展的地方,这是鲁肃“合榻密计”和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共同特点,也是值得现今的我们借鉴的经验。

五是鲁肃其人,在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了一个老实可欺的低智商角色,这完全不符合历史的真实记载。《三国演义》所刻画的第一正面主角,乃是蜀汉丞相诸葛亮。把鲁肃写得老实可欺,这是为了衬托孔明先生的智慧超卓;又把周瑜写成胸襟狭隘,这是为了衬托孔明先生的容量宽广。《三国演义》仅仅是文学小说,并非可靠的史书,读者诸君万万不能被书中的描写忽悠了。

最后第六点,是鲁肃和诸葛亮的战略总设计不约而同地把荆州作为向外拓展的首要空间。双方都想占有荆州,而且无法退让,这就为后来双方的兵戎相见、大动干戈埋下了难以调和的种子。

孙权明确了对外拓展的战略方针之后,接下来又着手解决内政的关键,即山越武装反抗问题。他深知,内部不稳定,对外战略是无法实现的,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是也。这一日,他又会见鲁肃,就山越问题询问意见。鲁肃沉吟一时,才缓缓说道:“主公,我本是江北人,对江南的山越没有深入的了解,不敢妄加论议。此事应向熟悉本地情况的土著人士垂询才好,主公何不召见陆伯言呢?”一席话便把孙权点醒,不久他就轻车简从,亲赴陆府去了。

鲁肃所推荐的这位人物,姓陆名逊,字伯言。按照古代礼仪,称呼他人要称其字,以示尊敬,直呼其名是失礼的行为。所以刘备称呼诸葛亮,是“诸葛孔明”。陆逊出自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陆氏,这吴郡陆氏乃是当时江东著名的世家大族,自东汉以来世代官宦不绝。陆逊其人,虽然外表如同柔弱书生,但是胸藏韬略,智计无穷。孙权统领江东之后,陆逊被任命为部属。他看到当时孙权的手下,多是当初孙策从江北带来的人士,而且随从孙氏多年,自己则是初来乍到的本地土著,于是抱定静以待时的宗旨。孙权的突然造访,并不令他感到意外,他隐隐约约有一种预感:自己在政治上崭露头角的时刻就要来到了。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江东的土著世家大族,并不止吴县陆氏这一家。单就吴县的范围而论,就还有顾氏、朱氏、张氏,他们与陆氏合称为“吴县四姓”。在吴县以外,会稽郡的行政中心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也有虞、魏、孔、贺四大家族。以上两地的八大家族,连同其他郡县的若干大家族,形成了当时江东土著家族的主要力量,今后会在孙吴时期以及后来的东晋南朝时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其中的详情,请参考拙著《魏晋南朝江东世家大族述论》一书。

当下陆逊把孙权迎入中堂,二人坐定寒暄之后,孙权说道:“伯言,自我统事以来,机务繁猥,一直无暇与你畅叙。今日前来,是想就山越之事恭听高见,尚望不吝赐教!”

陆逊一听,心中暗想:果然不出我的预料。原来,足智多谋的陆逊,早已看到山越反抗是孙吴内政中的最大难题,又深知孙权的得力部下如张昭、张纮、周瑜、鲁肃等人,都是来自江北,对江东当地的民情了解不深,孙权早晚都要就此事向自己垂询方略。于是,他事先进行了一番周密的调查,想出了一种有效的应对办法。今日孙权一问,当然正中下怀,便从从容容地把自己筹思多时的办法和盘托出。

孙权专注地听着,脸上渐渐现出欣喜和赞美的表情。陆逊话音刚落,孙权一拍双手,笑叹道:“伯言智计,果然不凡!”当场就提升陆逊为帐下右部督,统领一支精兵,全权负责处理丹杨、吴、会稽三郡山越的反抗事宜。陆逊受命,立即领兵入山去了。

陆逊入山之后,便按自己的方略行事,很快就见到成效。一年左右,迫近江东腹地的三郡山越反抗,即已大体平定。捷报传来,孙权大为欣慰,对部下说道:“伯言不仅智计过人,而且办事干练,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于是立即传令嘉奖陆逊,并且要求其他地方在处理山越反抗时要参照陆逊的方略。

陆逊的方略,简而言之,即是把“攻杀”二字,改为“围取”二字。上文已经说过,以往孙氏政权对山越的武装反抗,一直采取的是攻杀政策。凡有山越武装出现,一律派兵迎头痛击,格杀勿论。然而山越依山阻险,来去飘忽,这种办法无法将其反抗彻底根除。陆逊的围取方略,则是以俘获山越的有生力量为目标,与残酷攻杀山越的有生力量完全不同。他的具体办法是:第一步,先派遣间谍进入深山,侦察摸清山越的聚居状况,以确定合适的目标点。第二步,目标点确定之后,随即秘密派遣精兵,分别扼守目标点四周的交通孔道。一旦包围之势形成,即命令各路军队逐渐向中心压缩。等到山越察觉动静,已经陷入了铁壁合围之中。第三步,在整个行动过程中,以俘获对方的人员为基本原则,尽量不伤害山越居民的生命。而所俘获的山越,一律强迫迁徙出山。其中的精壮男丁编入军队,妇孺老幼则定居在平原之上,进行生产以养活自己,并且由当地政府严加管理,不准逃亡回山。如此反复围取,深山之中的山越日益减少,被迁移出山的山越又无法组织反抗,所以局势就日渐平静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统计,单是陆逊在丹杨、吴、会稽三郡围取的山越,被编入孙氏政权军队的精壮男丁,即有五六万人之多。深山之中减少了五六万人的武装游击队,孙权手下却陡然补充了五六万人的生力军,经过这一消一长,江东政权的内部局势还能不稳定下来么?何况还没有加上其他地区的数字统计呢。

魏晋时期长江下游江南地区经济的长足发展,逐渐造成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移动,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西晋皇朝灭亡后,北方再度陷入巨大战乱,东晋皇朝之所以能够在江东建立,就是因为江东有了此前打下的经济基础。而长江下游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总趋势,最初就是从孙权时期的围取山越开始的,所以其意义绝对不可忽视。

十九岁的江东新主孙权,就这样度过了他刚刚统事之时面临的严重危机。江东的基础巩固之后,他便要抓紧时机向外拓张和发展了。这正是:

年方十九江东主,施政开场奏凯歌。

要想知道接下来的年轻孙权,将会怎样对外大展拳脚,请看下文分解。 FqNXhsF7n4X5dwgRjAmR1uVk7ByU7RdY+ldOFB7U8UXd3hd8mbzFnuAnPFtgnpk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