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军功家世

这是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的春天,一个月明风清之夜,荆州襄阳县(今湖北省襄阳市)城南岘山的崎岖山道之上,一位年约四十岁的中年将军,正率领指挥一支骑兵,催马穷追败逃的敌军。清脆的得得马蹄声,在寂静的山林中显得分外响亮。突然间,道旁的竹木深丛之中,齐刷刷地飞出了一支支强弓射出的利箭,其中的一支,不偏不倚正中这位将军的太阳穴。他只惨叫了一声,随就仰面落马而亡。这位将军不是别人,乃是大名鼎鼎的破虏将军兼豫州刺史孙坚。

九年之后,类似的悲剧再一次重演。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初夏的一天,草长风柔,在扬州丹徒县(今江苏省镇江市东)城北长江边的沙洲之上,一名二十多岁的青年英俊将军正在捕猎。他的坐骑是一匹纯白色的宝马,跑起来四蹄生风,遥遥领先于手下的将士。就在他兴高采烈之际,冷不防从一座沙丘之后站起三名射手,一齐向他开弓发箭。其中一箭洞穿了青年将军的面颊,几天之后他就不治身死。这位死者也不是别人,竟然就是孙坚的长子,讨逆将军兼会稽郡太守孙策。

这两支无情的利箭,收取了孙家父子的性命,而无形之中却把孙氏家族中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推上了历史的大舞台,使他得以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做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宏大事业。这位政治人物,即是孙坚的次子孙权。

要想知道孙权做出了怎样的一番宏大事业,不可不先简略介绍他的家世。

在现今皖、浙两省交界地区的万山丛中,有一条迄今依然无比秀丽澄澈的江水向东流出,这就是闻名天下的富春江。富春江到了杭州之后,又名钱塘江。这条江水到达杭州前所流经的最后一个县,在东汉时的名字叫作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这富春县的所在,端的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孙权的祖籍即在这里。

根据2005年当地文物工作者何春慰先生发表的调查报告,现今富阳区的地域之内,分布有孙氏宗族的众多后代,共有六个分支,人口总数超过了一万人。他们完整保存着多部孙氏宗族的珍贵家谱,包括总谱和分谱;还留下了许多古老的文化遗存,包括宗祠、家庙、厅堂、牌楼等建筑,以及碑刻和画像等。其中,场口镇的竹化村,全村居民都姓孙,珍藏的明代家谱一大箱,共有57大册,每册高38厘米,宽27厘米,华贵大气,被认为是难得一见的家谱范本。村中的孙氏宗祠“敦睦堂”,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保持原貌,被列为富阳区文物保护单位。同样被列为富阳区文物保护单位的,还有下塘村的孙氏家庙,建筑宏伟精细,中堂高悬“东吴遗泽”的大匾,气象不凡。不过,人数最多的还要数龙门村,全村2 000多户,6 000多人,姓孙的人数多达5 700多人,超过了90%。村中保留有大小厅堂30多座,家族成员世系辈分清楚。龙门村现今称为龙门古镇,以“孙权故里”的文化品牌,每年吸引了大量游人来此考察观光。

陈寿的《三国志》中说,富春孙氏,自称是春秋时吴国大军事家孙武子之后代。但是,因为年代久远,考查无由,已经难以确定孙权父子,究竟是孙武子的多少代子孙了。即便富春孙氏的确是孙武子之后裔,到了东汉之时,也是世泽断绝,无复昔日的荣光。史书《宋书·符瑞志》上说,孙坚的祖父名叫孙钟,已经变成普通的农民,以种瓜为主业。民间流传着下面的奇葩故事,说是有一天,有三名少年到瓜园来向孙钟要瓜吃。孙钟为人忠厚,让三人大饱口福一顿。这三名少年临走时向孙钟说:“此处山坡下有一处好墓地,入葬后儿孙中将有人做天子!”说完三人一起乘白鹤飞去。孙钟死前,如言吩咐家人将自己安葬在那里。结果,墓地上常有五色祥云升起。人们惊奇不已,都说孙氏后人将要兴旺发达了。后来,孙钟的妻子怀上了孙坚。一夜,她梦见自己的肠子从腹部滑出来,绕上城门足足有一圈。邻居一位老太婆听说之后,对她连连恭喜,说这是将生贵子的吉祥征兆。不久,一个容貌非凡的婴儿就降临到了人间。

传说虽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孙坚的少年时代,其实是在贫寒的苦日子中熬过来的,这一点与蜀汉的刘备非常之相似。不过,这位心怀大志的年轻小伙孙坚,并不以生活的困窘为意。他勤练武艺,广交朋友,决意通过军功途径,挥舞利刀来建立功业,从而振兴自己的家族。

十七岁时,孙坚随父亲乘船外出。途中,碰到一伙强盗抢劫商船。许多船只都不敢再向前进。孙坚站在船头仔细观察了一番,然后对父亲说道:“这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并不可怕,我要给他们一点厉害尝尝!”于是,他抽刀上岸,逼近强盗。同时,又大声向远处发出命令,用手东指西划,好像是在指挥一支军队,即将发动进攻一般。那伙强盗以为真有官兵前来围捕,慌忙丢下财物奔逃。孙坚追了上去,手起刀落,将跑在最后的一名强盗砍倒在地。孙坚的勇敢和机智,使人们大吃一惊。富春县的县令听说此事,立即任命孙坚为代理县尉,相当于现今的代理公安局局长,统领一支军队维持地方治安。从此,孙坚就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孙坚虚岁满了三十。他虽然已在官场中混了十多年,但因为没有强大的靠山,家庭出身又低微,所以至今仍然只是一个辅佐县令的县丞小官。就在这一年,黄巾军三十六方同时大举起事,天下为之震动,朝廷为之恐慌。于是,孙坚建立军功、改变处境的大好时机就来到了。

那时候,东汉朝廷派了两员名将率领大军进攻黄巾军,一人是车骑将军皇甫嵩,另一人是中郎将朱儁。那朱儁乃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省上虞市)人氏,与孙坚可谓大同乡。他深知对付黄巾军非有一批干将不可,又早已听说孙坚其人胆略出众,于是上表朝廷,任命孙坚为佐军司马。孙坚就职之后,果然不负所望。他随即招募一批精兵,配合朱儁的主力发起攻势。汝南和颍川两郡(治所分别在今河南省平舆县西北、禹州市)一带的黄巾军招架不住,只好退守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字读音同“渊”)城池。孙坚兵临城下,亲率敢死健儿登城而入,宛县遂被攻克。事后,朱儁又保举孙坚为别部司马,东汉朝廷也开始注意到这个英勇善战的将领。

几年之后,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省长沙市)内又发生大动乱,当地官员束手无策。东汉朝廷忽然想起了孙坚是可用的人选,立即升任他为长沙郡太守。这郡太守乃是主持一郡行政公务的中级官员,对于孙坚来说,可以说是荣登显位了,他到任后自然分外卖力。首先,派出得力的心腹干员,暗中前往民间查访当地动乱的症结;其次,又命令有关官员,务必妥善安置流散逃难的百姓;最后,亲自调集精兵强将,突然偷袭乱军的头领。结果,不到一月,长沙郡的社会动乱就完全平定下来。东汉朝廷为了嘉奖孙坚,便封他为乌程县侯。素来贫寒的孙家,忽然间出了一位享有一县封地的侯爷,真是有点兴旺的气象了。

孙坚封侯之后不到两年,京城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从西北领兵入朝并控制朝政的军事强人董卓,废除了继承灵帝之位的少帝刘辩,改立刘辩的大弟刘协为献帝。在中国古代,臣下擅自废立皇帝是一种大逆不道的罪恶行为。而董卓专断朝政后,又使其他热衷政治权力的人难以染指。于是乎,全国各地的豪杰英雄,纷纷以“匡复汉室”为由,起兵讨伐董卓。孙坚闻讯之后,也迅速兴兵北赴洛阳。这一日,孙坚兵马来到距离洛阳还有三百里的鲁阳县(今河南省鲁山县)。部下来报,说是后将军兼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太守袁术,已在此恭候多时了。孙坚闻报大喜,立刻更衣,赶至袁术府邸与之相见。

孙坚为何如此急于会见袁术?袁术又为何在此恭候孙坚?用一句话来点明,这就是彼此相互利用之需要。那袁术字公路,乃豫州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周口市东南)人氏。汝南袁氏是当时天下数一数二的名门大族,四代人中竟然有五个人登上了朝廷三公的第一等高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在起兵讨伐董卓的各路英豪中,就数袁术与其异母兄袁绍二人声望最高,实力最强。孙坚深知目前自己的羽翼尚未丰满,必须结交强大的外援,方能立脚和发展,而就近的袁术正是一个理想的对象。至于袁术,他暗中蓄有取汉朝皇帝而代之的政治野心,正在八方网罗人马,骁勇善战的孙坚,自然成为他着意争取的目标。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袁术上奏汉朝,任命孙坚为破虏将军,兼任豫州(主要地域在今河南省)的州刺史,又供给孙坚大量军事物资。作为交换的条件,孙坚军队将会听从袁术的调遣和指挥。说白了,就是孙坚投靠袁术,当了别人的部下。

这鲁阳县位于东汉首都洛阳的南面,直线距离不过200里左右。孙坚虽然投靠了袁术,但是对于东汉朝廷却依然怀有忠诚之心,于是就以鲁阳县城池为根据地,多次向北出兵,与控制洛阳的董卓发生激战,取得了两次辉煌的战果。

第一次战果是阳人大捷。这“阳人”是一个地名,在今河南省汝州市的西北,属于董卓军队布置在洛阳南面100里左右的重要军事据点。孙坚杀到阳人,此处的守将是董卓手下担任都督的骁将华雄。双方相遇,孙坚勇不可当,当场将华雄杀下马来,斩下首级。后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把斩杀华雄的功勋,进行了移花接木式的文学移植,放到了关羽关云长的身上,这并非历史的真实,而是文学的虚构。

第二次战果是攻进洛阳。阳人大捷后,孙坚乘胜继续向北进军,逼近洛阳城池。董卓抵挡不住,于是在初平元年(190年)二月,放火焚烧洛阳皇宫,然后挟持九岁的小皇帝刘协,向西逃亡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孙坚指挥军队进入洛阳之后,首先来到皇家的太庙,打扫清洁,向庙中供奉的诸帝神位,敬献最高级的礼品;然后又指挥将士,把被董卓军队粗暴发掘、掠夺殉葬珍宝的皇帝陵墓,逐一运土回填,修复原来面貌。以上两项事情完成后,孙坚依旧带领军队,回到鲁阳驻扎。他的举动,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称赞,这也无需细说。

但是,在此期间发生的一件有趣史事,却值得为读者诸君好好说一说。原来孙坚得到了当时一件历代相传的国宝,名叫“传国玺”。

根据陈寿《三国志》、范晔《后汉书》等史书的记载,这件传国玉玺,为秦始皇所制,以蓝田县(今陕西省蓝田县)出产的美玉,镌以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玉玺周边见方一寸,约合现今的2.4厘米,故而当时称为“方寸玺”或“传国玺”。秦朝灭亡后,此玺被汉高祖刘邦得到,经常佩带在身上。后来西汉诸帝代代相传,最后经过王莽、赤眉军之手,又被东汉光武帝得到,作为象征国家政权的国宝,传给后世东汉诸帝佩用。

孙坚进入洛阳,在城南安营扎寨。驻地有一口水井,早上兵士到井边取水时,发现井中冒出了五色斑斓的水气,兵士非常惊恐,赶紧报告孙坚。孙坚命令把人吊下水井,探寻井底的情况,结果发现了这件汉家皇朝的“传国玺”。原来,此前皇宫中的宦官作乱,汉献帝的侍从官员四散奔逃,掌管这件玉玺的官员在慌乱中,就把玉玺丢入井里,算是暂时存放。孙坚得到宝贝的消息,很快被他的上司袁术得知。后来袁术想要称帝,就把孙坚的吴夫人扣押为人质,强行从孙坚手中夺过了这枚玉玺。袁术病死之后,有一位名叫徐璆的官员,又得到玉玺,亲自赶往当时东汉朝廷的临时首都许县(今河南省许昌市),将玉玺进献给曹操控制的东汉朝廷,算是重归故主汉家皇朝了。

东汉皇朝灭亡后,传国玺相继为曹魏、西晋皇朝保有。西晋末年大乱,又曾落入割据政权首领刘聪、石勒、冉闵之手。东晋穆帝永和八年(352年)八月,冉闵之子冉智归降东晋,传国玺又为东晋王朝所得。经过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代,辗转归于隋、唐两个皇朝。到了武则天时,皇帝所有的用玺,包括传国玺在内,一律改“玺”称“宝”。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传国宝”又改称“承天大宝”。在此之后,竟然就不知所终。说不定将来有一天,这件国宝又会现身人间,那就真的是盛世重光了。

关于传国玺上所刻的八个字,各种史书所载并不相同。有的说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有的说是“受命于天,既寿且康”;有的说是“受天之命,皇帝寿昌”;有的又说是“受天之命,皇帝寿昌”。笔者曾经撰写专文考证,认为最后一种说法更为可信。

镌文虽有歧异,其宗旨则在标明“君权神授”或“君权天授”,从而使得君权获得充分的合法性和崇高的神圣性。因此,传国玺虽然不在日常皇帝发布诏书文告中使用,诏书文告将用另外的相应玺印加盖之,但它作为君权的特殊象征,却格外受到历代皇朝的珍视和看重。

秦汉、三国的玺印,从皇帝所用到平民所用,其正规尺寸的大小,通常为当时长度单位的见方一寸,即现今的2.4厘米。后世考古出土的当时玺印,大多都是如此,只有很少的例外。现今以秦汉三国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官印弄得有娃娃头颅那么大,这是属于不知当时制度的胡乱夸张,并非历史的真实。

到了初平二年(191年),袁术又命令孙坚率军南下荆州(主要地域在今湖北、湖南、河南省),前去进攻反对袁术的荆州军政长官,即荆州牧刘表。刘表早已听说孙坚的英勇善战,连忙派遣手下第一员骁将黄祖率军前往抵挡。两支军队在襄阳城郊的旷野上展开一场恶战,从天色刚明直杀到傍晚时分。那黄祖见势不妙,虚晃一矛,回转马头向南逃奔。孙坚哪里肯放过黄祖,大喝一声:“黄祖休走!”立即带领精锐骑兵追了上去。到了夜半之时,孙坚一行已经追到襄阳城南的岘山。这时,一轮圆月高悬碧空,照得大地如同白昼。孙坚望着前面黄祖越来越近的身影,心中暗自得意起来。殊不知这岘山乃是襄阳城南的军事要地,荆州牧刘表平时就派遣了一支精兵驻守在山上,以便从南面拱卫荆州当时的军政中心襄阳城池。黄祖当然知道这一切,所以拍马直奔岘山求救。岘山上巡夜的兵士听到急促的马蹄声,连忙弯弓搭箭观察动静。在皎洁的月光下,他们一下就认出前面骑马狂奔的将领,乃是自家军队中的黄祖将军,那么后面的追兵定然就是敌军无疑。于是,兵士们一齐举弓搭箭,瞄准敌军马队最前面的统兵官发射。弓弦响处,便发生了本章开头所描绘的那一幕。

按照当时以虚岁计算年龄的惯例,孙坚死时才只有三十七岁。死者倒是一了百了,丢下的孤儿寡母却陷入艰难的困境之中。

孙坚的夫人吴氏,本是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的大家闺秀。年轻时不仅生得十分美貌,而且性情娴淑,做事又极其果断。父母双亡之后,吴氏遂与幼弟吴景,移居到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去投靠吴家的亲戚。孙坚那时候正当青年,听说吴家有一个前来投靠的孤女,才貌相当出众,就兴冲冲地来到吴府求亲。谁知道吴家亲戚认为,孙家的门第卑微,孙坚本人又整天舞刀弄剑,呼朋唤友,不像是温良正派之辈,就断然拒绝了孙坚的要求。孙坚眼看好事化为泡影,又是羞愧,又是愤恨。不料吴氏小姐却独具慧眼,暗中看上了这个不安分的青年。原来,吴氏小姐是一位很有见识的女子,她眼见东汉末年天下动乱,自己与幼弟又没有父母的呵护关照,因而一心想要寻找一位有英雄气概的青年,作为自己的终生依靠。她早已听人议论过孙坚,都说此人虽然是一名低级的军官,但是为人正派,胸有大志,并非一般的市井无赖少年可比,所以柔情早有所钟了。不过,这一切心事都不便与本家的亲戚长辈明说,只好采用一个小小的计谋。

于是,她见到本家长辈,缓缓说道:“小女听说长辈回绝了孙家的求婚,长辈这片爱护之心,小女没齿不忘!可是孙坚勇武异常,现在又在官府当中任职,还结交了一大批游侠少年。如果拒绝他的要求,他一定会寻找机会前来报复,那时候不但小女和幼弟性命难保,长辈们也不免要遭到祸害,不如就答应他的要求为好。今后万一我生活遭遇不幸,那也是命中注定的啊!”这一番话说得长辈心生恐惧,便立时应允。不久,孙坚就和吴小姐缔结良缘。

孙坚得此贤内助后,满心欢喜。他三十岁时参加朱儁大军进攻黄巾军,因舍不得娇妻弱子,故而把家眷接到寿春县城(今安徽省寿县),在自己军队的驻地中生活。后来,他那将要成年的大儿子孙策,又把家庭迁移到了附近的舒县。当孙坚阵亡的噩耗传来时,住在舒县的吴氏夫人,以及其四儿一女,全都痛哭失声。

料理完丧事之后,这个不幸的家庭便不得不考虑此后的生计问题。孙坚为官比较廉洁,生前积蓄不多。袁术其人又薄情寡义,见孙坚已死,对其家属的态度亦由热转冷,毫不关心。眼见吴氏母子就要陷入绝境,却有一位出了名的帅哥站出来大力相助,这就是后来在赤壁鏖兵中“雄姿英发”的周瑜周公瑾。

周瑜,字公瑾,乃扬州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氏。庐江周氏也是海内名门,世代公卿不绝。周瑜身为贵公子,非但外表英俊漂亮,加之又能仗义疏财,所以自然成为当地社会的头号明星。当初孙坚把家庭迁到寿县之后,孙坚的长子孙策,字伯符,很快就结识了周瑜。这两人都是宦门子弟,性情志趣又非常投合,更为凑巧的是,他们还是同岁,孙策只比周瑜大一个月,于是这一对十多岁的总角少年,便结成了莫逆之交。同时,周瑜又劝孙策,把家迁移到自己所在的舒县,以便就近照顾。当时,周瑜的父母已经去世,偌大的家业完全由他自己支配。他马上吩咐下人把大道南边一处宽敞的住宅整饰一新,然后亲自率人把孙策全家接到新宅居住。安顿妥当后,又在家中举行宴会欢迎贵客。席间,周瑜把孙策的母亲请到高堂之上,先行了跪拜之大礼,然后说:“伯母大人,瑜儿不幸,早失双亲。伯符兄既然与我情同手足,伯母大人也就是我的母亲。从今以后,我们两家即是一家,自然有无通共,不分你我,望母亲大人万勿见外啊!”吴氏夫人一听,不禁感动得热泪长流,只叫了一声:“公瑾呀,你是我的好儿子!”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孙坚不幸去世,十七岁的周郎,全力帮助十七岁的孙郎料理丧事,又大力资助孙家的生活费用,使孙家顺利渡过难关。周瑜刚刚把孙家的事处理好,忽然接到叔父周尚从丹杨郡(治所在今安徽省宣城市)寄来的一封信。这周尚是周瑜仅有的至亲长辈,正在丹杨郡任太守,因突然感染重病,所以带信叫侄儿去照顾探望。周瑜得信后,只好与孙氏全家暂时洒泪分别,匆匆赶至位于江南的丹杨郡去了。

周瑜走后,孙策开始静下心来,认真考虑自己今后的前途。杀父之仇当然是要报的,此外,自己还应当做一番事业。不过,无论报仇雪恨还是建功立业,都要有实力和基础为凭借,自己又怎样着手呢?

就在孙策彷徨之际,碰到了一个能够为他指点迷津的人。此人姓张名纮,字子纲,乃广陵郡(治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人氏。张纮素有高名,见识不凡。孙策听说之后,便虚心登门求教。张纮虽比孙策年长二十多岁,却十分赏识这一志向不凡的后生,于是向孙策建议道:“贤郎的祖籍在江东,令尊生前又以骁武著称,如果聚集武力回到江东家乡去创业,一定可以迅速取得江南的荆、扬二州。届时不仅深仇可报,而且还能建立匡复汉室之大功,不知郎君是否有意为之呢?方今中原多难,若郎君果真平定了南方,我和我的好友们都愿到南方来为郎君之事业助一臂之力!”这一番话令孙策茅塞顿开,连说:“受教!受教!”告辞张纮之后,孙策立即开始动手组织自己的武装力量。

那么当时常说的“江东”究竟是指哪里呢?原来,长江自现今安徽省芜湖市以下,直到江苏省南京市之间,其流向大致是从西南流向东北,所以当时习称这段江岸的东岸地区为“江东”,西岸地区为“江西”。所以当时的“江东”,大体上相当于现今所说的“江南”。

当时,孙策的舅父吴景,已经在丹杨郡接任了太守之职,于是孙策首先赶到丹杨,借助舅父的影响,招募到数百兵丁,组成一支最初的队伍。接下来,他又到寿春去见袁术,请求袁术把父亲孙坚的旧部拨还给自己。袁术实在抝不过情面,勉强把一部分孙坚的旧部给了孙策。就这样,孙策终于凑成了一支不过千把人的队伍,开始走出他创业生涯的第一步。

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寒冬十二月,二十一岁的孙策率众自寿春出发,取道历阳县(今安徽省和县),准备从这里的乌江渡,也就是当初楚霸王项羽自刎的地方,渡过长江去攻取江东。在当时,这乌江渡是长江下游北岸的一处繁忙的渡口,江对面的南岸,则是著名的牛渚渡和采石矶。

为了瞒过袁术,孙策一直说是要为袁术去平定江东的诸郡。而袁术则认为,年轻的孙策只靠千余人的兵力,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便放心让孙策南去。殊不知袁术完全小瞧了孙郎的手段,不久他就要后悔不及了。

孙策从寿春出发时,步兵约有一千人,另有骑兵数十人。兵力虽然单薄,但孙策却很乐观。因为在他周围,还有上百位得力的心腹和宾客。其中,论文才,有张昭、张纮等;论武勇,有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钦等。古话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如今有上百人同心,何患无成!就在这种昂扬的气氛中,孙策的兵马来到了长江北岸边的历阳县(今安徽省和县)城外。

孙策正在整顿队伍,准备进城休息。突然间,历阳城头鼓角齐鸣,城门大开,浩浩荡荡开出一支四五千人的大队伍来。为首一员青年将军,身材颀长,姿容俊美。只见他驱马来到孙策近前,下马拜见道:“伯符仁兄别来无恙?小弟已经在此恭候多日了!”孙策定睛一看,来者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时时挂念的至交好友周瑜,不禁高兴得大叫了一声:“公瑾贤弟,有你相助,为兄的大事就能成功了!”

原来,周瑜自从到丹杨郡省亲,因叔父病势沉重,一直未敢离开。孙策决心攻取江东开创大业之后,立即写了一封密书告知周瑜。周瑜得信,迅速派人回转舒县老家,变卖家产,筹集了一笔可观的经费。他用这笔巨资,在历阳县一带招兵买马,建立起一支精兵;同时,又在历阳城东的乌江渡口备办了一批船只。一切准备完成之后,他就静静等候孙策的到来。

二人相见,一番畅叙自不必说。两下合兵,孙策的部队已有五六千人,实力大增。三天之后,孙策挥兵自乌江渡口上船,南渡长江,指向对岸的牛渚渡口前进。只见他的船队兵器精新,旗帜鲜明,士气高涨。行至长江中流,孙策站在大船船头,回望自己的船队,暗想:“当年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西渡长江,开创了称霸天下的大业;而今我率六千江北子弟东渡创业,也必然能够平定江东,打开新局面!”

事情的发展果然与他的希望相符。江东本是孙氏故乡,这里早已慑服于孙坚、孙策父子的威名,加之孙策的军队确实剽悍异常,所以渡江之后,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胜利并未使孙策冲昏头脑,他一再严明军纪,不准部下扰动百姓;同时又努力争取当地人才,使之为自己尽心效力。这样一来,人心归服,地方安靖。两三年间,孙策不仅取得了江东的丹杨、吴、会稽三郡(治所分别在今安徽省宣城市、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绍兴市),还向西攻占了豫章、庐陵和庐江三郡(治所分别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吉水县东北、安徽省潜山县)。到了这时,孙策拥兵数万,占地千里,俨然是一个江东小霸王的模样了。

孙策刚刚在江东站住脚跟,袁术就派使者送来了一封公函。野心勃勃的袁术,自以为出身高贵,又占据了从淮南到江东的大片地区,急欲取代汉室称帝,故而要求孙策出面支持。他以为孙策年轻单纯,又多少受过自己的资助,必定会给自己一点面子。那知道孙策羽翼已丰,再也不肯接受袁术的挟制和指挥;再说孙策还想借机会取得汉朝的好感,以便使自己割据江东的既成事实得到汉朝的承认。所以孙策立刻请大手笔张纮,写了一封义正词严的长信,把袁术着实数落了一番,并且断然宣布:从此与僭逆的袁术断绝关系,不再来往!袁术得到回信,气得暴跳如雷,但是却拿孙策无可奈何。

脱离了袁术,孙策就动手准备收拾仇人黄祖了。那时候,黄祖的上司荆州牧刘表,同样也想拥众自立,不服从汉朝的节制,所以孙策进攻黄祖,虽然意在报自己的家仇,然而表面上却以讨伐汉室叛臣为由,以示光明正当。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孙策西攻黄祖于沙羡(今湖北省武汉市西南),大破黄祖水军,俘获黄祖妻子儿女及战船上千艘,黄祖本人侥幸逃生。事后,孙策遣使向汉朝报捷,又呈送大量的贡品,以此表示忠诚之心。控制汉朝皇帝的曹操,为了笼络孙策,就表请汉献帝,正式任命孙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县的侯爵。至此,孙策割据江东的行为终于得到汉朝的正式承认,算是名正言顺了。孙氏家族又出了第二个侯爷,这兴旺景象较之以往显然更胜一筹。

其间,孙策还有一件美事。一日,吴氏夫人把孙策和周瑜召至内室,说道:“策儿和瑜儿啊,你们都已经二十有余,也该娶妻成家了。我为你们都访求到了佳偶,就是桥公的两个妙龄女儿,不知你们的意下如何?”二人一听,不禁大喜过望。原来,当时皖县(今安徽省潜山县)的社会名流桥公,避乱南渡长江移居江东。这桥公有两个宝贝女儿,初长成人,均为国色天香,美丽无比。能娶桥公之女为妻,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于是,在吴氏夫人的主持之下,两家迅速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大喜那天,孙策和桥大小姐配对,周瑜和桥二小姐成双,新郎有潘安之容,新娘有西施之貌,观礼的来宾无不赞美这是两对天生的金玉良缘!

值得指出的是,江东这一对姊妹花的姓氏,史书《三国志·周瑜传》明确记载是桥梁的“桥”,还称呼两姊妹为“大桥”“小桥”。但是,后世却误传为乔木的“乔”,“大乔”“小乔”的称呼广为流传,这真是典型的谬种流传了。

事业有成,娇妻在室,令孙郎好不得意。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叱咤风云的孙策,竟然被几个刺客夺去了性命。

原来,当初孙策渡江攻取江东,吴郡太守许贡曾发兵抵抗,事败被杀。许贡生前养有一批忠心耿耿的门客,许贡死后,门客们发誓要为主人报仇。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他们发现孙策性好射猎,射猎时又往往匹马当先,不带随从,便决定在孙策出猎之时,伺机行刺。前面说到,孙策在丹徒城北长江边的沙洲上逐猎,不幸突然遇刺,而刺客正是许贡的小儿子和门客。

孙策受伤回府,部属大为震惊,孙策全家上下更是惶惶不安。由于箭头有剧毒,所以群医束手无策。孙策自知伤势严重,求生无望,便开始考虑后事。

后事中最主要的自然是江东基业的继承人选问题。按照通常的父子传承原则,便应确立孙策之子孙绍为继承人。但是,当时的孙绍,还只是一个襁褓中的小儿,立他为嗣如何镇得住江东?难免不发生动乱。考虑再三,孙策决定传弟不传子,将大事交付给自己十九岁的大弟孙权。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四日丙午,孙策把孙权召至病榻之前,命人把自己的讨逆将军印绶,佩带到孙权的身上,然后嘱咐说:“大弟,率领江东的军队与敌人作战,争雄天下,你确实不如我;但是选用贤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却不如你。望你千万好自为之啊!”当晚,二十六岁的孙策就离开了人世间。

于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孙权,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五十三年的表演生涯。这正是:

宿敌飞来追命箭,孙权就此上台来。

要想知道年纪轻轻的孙权匆匆登上政治舞台之后,能否有效应对眼前的复杂局面,请看下文分解。 QI8WkXuKNuxsH/LCacjagbF3vCvwXWw4V8XD1BxdgukJt4SL3MADEhxv2Dv+CHU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