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宋代的服饰图案

宋代是中国封建制度转向衰落的时期。唐代的“安史之乱”引发了潜藏已久的社会危机,导致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迁,土地国有制——均田制崩溃,庶族地主经济与小自耕农经济迅速发展,占据了社会经济的主体地位。中国文化从相对开放外向、色调热烈的唐文化,转向相对封闭、内向、色调淡雅的宋文化。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

宋代服饰虽然拘谨保守,但图案比较丰富,当时有一年景、婴戏纹等流行纹样,还有万字纹、曲水纹、锁子纹几何图案。

一、男子服装

宋代官服是以“存天理”为借口而拟订的,它依然体现出中国古代官服一贯的等级性,且在形式上仍然显得奢华、铺张。宋代建国后,承袭前代制度,制定了上至皇帝、太子、诸王及各级品官,下至吏庶等的各类服装。就其官服的类别来说,可分为祭服、朝服、公服、时服、戎服以及丧服等。

(一)祭服

宋代是崇尚礼制的时代,对祭服的重视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多次颁订,又多次修改。从二十四史的《舆服制》或《礼仪制》中可看出,宋代的冠服制度最为繁缛,其中祭服占的比重很大,其种类恢复到先秦时期的六冕之制,具体形制大体承袭唐代并参酌汉代以后的各代沿革而制定。

(二)朝服

朝堂议会时穿着。宋代朝服与前朝区别不大,主要是绯色罗袍和裙,内衬为白色花萝,腰部有大腰带,配饰玉佩、锦绶等。

(三)公服

宋代的公服用颜色来区分官职等级,三品以上用紫,五品以上用朱,七品以上用绿,九品以上用青。到元丰年间服色略有更改:四、六、九品以上分别用紫、绯、绿,庶人白袍。

(四)佩鱼制度

凡是服色用紫或绯者,都加佩鱼袋。在唐代鱼袋内盛鱼符,鱼符上刻职官姓名以作出入合符之用。到宋代则在袋上用金、银饰为鱼形而佩在公服上,系挂在革带间而垂之于后,用于区别贵贱。在宋代,赐金紫或银绯,是颇引以为荣的,每年政府都有所颁赐。所谓赐金紫,就是佩金饰的鱼袋和着紫色的公服,凡是被赐佩金、银鱼袋的服装又称之为“章服”。

(五)时服

时服是季节性的官服,从唐代的按季节赐发官臣衣服的制度传承而来。官服的图案主要是鸟兽图,不同的官职纹样和装饰有区别。

二、女子服装

宋代女子服装与男子相比,显得稍艳一些。特别是命妇服装形美质贵,头戴龙凤晕翟(一种五彩羽毛长尾野鸡)冠,发髻高大,上饰多种簪钗珠玉,身穿锦绣衣,长裙曳地。服装外形除北宋时曾一度时兴大袖衫、襦和肥阔的裙、裤之外,其总的倾向可用“窄、瘦、长、奇”四个字来概括。这可以从女子常服的襦袄、衫、背子及裙、裤等服装上反映出来。

(一)襦袄

襦与袄是一种相近似的短衣。《急就篇》注曰:“短衣为祸,自膝以上,一曰短而施腰者裙。”袄为夹衣,或内里填有棉絮的,也称“旋袄”,对襟,侧缝下摆开衩。另一种说法,襦有两式,单者近衫,复者为袄。但不论怎么说,襦袄均为上衣,服饰较短,色调清淡,以质朴、清秀为雅。

贵妇的襦袄色彩以红、紫为主,以锦、罗或加刺绣制成。庞元英《老妇吟》描绘说:“紫襦叶叶绣重重,金雀银凤各一丛,汗湿时装行渐困,横塘水影同春送。”而民妇襦袄只得用白色、褐色等。

(二)衫

衫为短袖单衣。贵妇之衫质地轻薄,大多用罗、纱、绫、缣等轻软面料制成,色泽浅淡,多在夏季服用。宋人诗文中时有“轻衫罩体秀罗碧”“轻衫不碍琼肤白”“轻衫粉红”等的描写。但这种轻柔透明的衫一般劳动妇女是无法享用的,无论是经济地位、还是劳作方式,都决定了她们只能穿着一些粗糙、制作简单、紧身窄小的衣衫。宋代画家文同诗云:“三日不住织,一匹才可剪,织处畏风日,剪时谨刀尺,皆言边幅好,自爱经纬密”(《织妇怨》)。他写出了广大织妇终日不停织造的情景,但她们自己却不能享有一丝一缕。这是多么强烈的反差!

(三)褙子

褙子又称“背子”,融前代中单和半臂发展而成。其形式为直领、对襟,中间不施衿纽。两襟用刺绣的宽带镶边,叫“旋襟”(或“领袜”),现代戏曲旦角行头也有这种“旋襟”的装饰。袖有宽、窄二式,居家用窄,腋下11~13厘米处开衩(古称“契”)。这种褙子在宋代,是权贵士庶都可以穿着的一种装束。

官员穿着只可衬里,不能作正服,但妇女却可作次一等的礼服或作常服穿着。如命妇在花衩翟衣之外,喜欢用褙子。皇后受封后谒见家庙时也穿褙子。其他如参加庆典时,到第三杯酒后也要换褙子。可见褙子在命妇中是被当作常服看待的。皇后、皇太后穿黄褙子,太妃则穿红褙子。一般妇女将褙子当作礼服穿着,如民间说媒、迎酒节等活动都是以褙子作为盛饰的。

图2-1 宋裤 lG3IWlA1H0GFRaQgaF+jtNuPG/3239PLHpIDRNkDr3xivy4c0pTXbtZpSDyeL0U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