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的服饰图案

公元4世纪至6世纪,中国处于混乱的南北朝时期。战争和民族大迁徙促进了胡汉杂居、南北交流,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域国家的异域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促使中国服饰图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魏晋时期的分裂和战乱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人们的衣着整体上以体现丰满、肥壮、飘逸为时尚。人们思维的单一和对佛教的虔诚,局限了装饰纹样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纹样题材多与佛教相关。

莲花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极其盛行的装饰花纹,成为时代的象征。它随着佛教的兴起而大量应用在石刻、彩画,以及陶瓷、金工、刺绣等工艺中。莲花,通称“荷花”,又名“芙蓉”“芙蕖”“水芝”“水华”“荷华”等。忍冬纹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流行的纹样。此种卷草格式,在我国汉代的铜镜外缘即已出现,当时称“卷云纹”,实为忍冬纹的前身;到了唐代,则演变为繁复的卷草,往往以牡丹为母题而更加华美;到明代称之为“缠枝花”;到了近代又称之为“香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忍冬纹多为波状组织,间以花或叶,有的是单向,有的是双向,花或叶一般呈三叉状,或三个花瓣或三个叶片与一个瓣或叶相对排列。

一、男子服饰

(一)裲裆

《释名·释衣服》中记载:“裲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其是北方民族的服饰,一般为前后两片,无袖且衣身较短,质地以布帛为主,肩部以皮制,褡袢连缀,腰间有皮带系扎,通常着于衫内或衫外。这种服装式样一直到唐宋以后仍十分流行。

图1-24 裲裆

(二)男子大袖衫

汉族男子的服装,主要是大袖衫为多,秦汉旧制的袍式仍作为礼节场所的法定式样。魏晋时期出现的“衫”与汉代的“袍”有着明显区别,袍以交领为主,衫则为直襟式;袍多为两层,或夹或棉,单层者称为“单衣”。衫有单夹两式。袍的袖端收敛,并装有祛口。衫则不用施祛,袖口宽敞,且多用白色,一般用作便服,亦可用作礼服。

二、女子服饰

这个时期妇女的服饰也受到北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比较明显的是服饰的式样由上长下短变为上俭下丰,由宽衣博带变为窄袖紧身,这是当时的风尚。当时的服饰特点是:对襟、束腰、衣袖宽大,袖口缀有一块不同颜色的贴边,下着间色条纹裙,衣裙之间有一围裳,以便束腰。晋人记载太子妃之裙,有绛纱色复裙、丹碧纱纹双裙等,可见这一时期女裙的制作精致有加,质料颜色各有不同。

图1-25 魏晋交领襦裙

魏晋服制规定:后夫人之服,魏初因袭秦汉旧制成。皇后谒庙服、皂上皂下;亲蚕则青上缥下,用以文绣。至晋元康六年,改皇后蚕服纯青,以为永制。三夫人、九嫔助蚕,服纯缥,皆深衣制。其首饰:三夫人太平髻,七蔽髻,黑玳瑁,又加簪珥。九嫔及公主、夫人五,世女三。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蚕衣为朝服。

南朝服制规定:皇后助祭,服袿裾大衣,谓之祎衣,其余服饰仍旧。

北齐服制规定:皇后助祭朝会以祎衣,祠郊谋以褕狄,小宴以阙狄,亲蚕以鞠衣,礼见皇帝以展衣,燕居以祿衣。首饰假髻、步摇、十二钿、八雀九华。内外命妇各有规矩。

北周服制规定:皇后主服有十二:翚衣、苍衣、青衣、朱衣、黄衣、素衣、玄衣等。诸公夫人九服,无翚衣、苍衣及青衣。

图1-26 顾恺之女史箴图卷(宋摹) PNZWlTxlY6srE0galvzmUJCyDrtrCmrjZE4EyRMS70um2MUyKzCQ+PT8eKlAlOU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