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相关概念阐释

概念的界定是学术研究的起点。总结阐释学术界对党建、高校党建、党建质量、全媒体等概念的界定是进行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一)党建、高校党建的概念梳理

1.党建的含义及主要任务

党建即党的建设的简称,党建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内涵十分丰富,包含了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党建内涵是我们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的前提。

《现代汉语词典》对“党建”进行了专门定义:“党建即党的建设,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众多学者结合党建的发展过程、研究背景及研究过程,给“党的建设”也下了不同定义。总的来说,党建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包含了党建理论和党建实践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既包含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又包含以党建理论为指导的具体实践。总之,党建是党建理论和党建实践的统一体。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从来就是党的建设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党的建设,并致力于回答和解决好这一问题,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党的建设内涵不断拓展、丰富,其主要任务也得以不断充实。

2.高校党建的内涵及主要目标

高校党建主要包括高校党建理论和高校党建工作实践两个方面,也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的具体实践。高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策源地,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历程,高校党建的内涵也日益丰富。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党建的内涵更加丰富充实,不仅包含了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内容,还体现了党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在高校的基本框架。

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筹引领高校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重要作用的根基工程。“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新时代高校党建的初心和使命。根据这一初心使命,高校党建的主要目标可定位为: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形成落实党的领导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工作格局,承担好教育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重要使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持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挥好高校党建的引领、保障、推动作用;落实高校党委、纪委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高校健康持续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构建新时代高校党建责任体系,加快融合发展,形成党建引领、深度融合、推动发展的新时代高校党建新格局。

(二)质量、党建质量、高校党建质量的概念及衡量标准

1.质量的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质量”进行了专门定义:“表示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 质量的内涵十分丰富,学术界代表性的观点有如下几种: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从用户角度提出,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用户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就是适用,产品适用性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质量的内涵;美国的质量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质量就是满足需要;全面质量控制的创始人菲根堡姆认为,产品或服务质量是指营销、设计、制造、维修中各种特性的综合体。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005年颁布的ISO 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以上内容说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演进,质量内涵不断丰富、完善,人们对质量内涵的认识逐步深化。

2.党建质量的含义与衡量标准

《现代汉语词典》还没有对“党建质量”进行专门定义。党建质量的正式提出是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党的建设长期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历程,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重要论断,并把其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党的十九大总结实践经验、顺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的重大课题……是着眼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来的,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努力达到的要求”。党建质量命题提出后,专家学者也曾给“党建质量”进行不同的定义:方世南、尤西虎认为,党建质量的科学命题将传统的质量概念引入党的建设之中,使质量这样一种用来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有了浓郁的政治人文色彩,使之成为一个展示党的建设深刻内涵和显示党建成效与优良品质的重要概念。 李喆认为,党的建设质量是党的建设本身的优劣程度以及通过党的建设达到的党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程度。 段治文、郑玥认为,党建质量内涵体系应包括全面系统的党建内容体系、科学准确的党建目标体系、完整有效的党建制度体系、严密健全的党建效果体系、科学完善的党建质量评价体系等“五位一体”的内涵构成。 总之,党的建设质量决定党的建设成效,关乎党的生命,当前须以质量为导向,明确党建质量标准,构建确保党的建设质量提升的体制机制、党建模式、方法手段等,打造优质的党的建设质量工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其中“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总目标和总要求,后面的表述是在总目标和要求下需达到的具体目的,也是党建质量是否提高的重要衡量标准。

3.高校党建质量的含义与衡量标准

笔者在中国期刊网检索和在百度搜索有关高校党建方面的书籍、论文、论述,其中明确提出高校党建质量定义和内涵的并不多。学者由于视角不同、认知差异,对“高校党建质量”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张修良认为,高校党建质量的内涵包含了党在决策、组织、协调高校各项事业中的准确性和正确性,领导、参与、渗透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先进性,在组织生活、制度建设方面的创新、实效以及组织发展方面的科学性和自身建设方面的廉洁性。 张东军、洪海燕、赵竹村等认为,从严格政治标准、强化政治效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继承创新、全方位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把握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质量的丰富内涵。

关于高校党建质量的衡量标准,学者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苏文锦(2008)借鉴ISO 9001质量管理标准对高校党建质量进行规定;张修良(2019)从内涵式发展指标的确定和指标的“量”的规定两方面,对高校党建质量标准进行探析;冯身洪(2019)则从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工作平台、工作模式等方面提出高校党建质量的标准。为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总目标,2018 年5月教育部党组出台了《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文件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章党规党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是新时代高校党建质量的“标准”,对照标准,高校党委要做到“四个过硬”、院(系)党组织做到“五个到位”、基层党支部做到“七个有力”,这标志着高校党建对标争先计划正式全面实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以及“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培育创建工作全面展开并有序推进,高校党建质量提升进入科学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三)全媒体、全媒体时代的概念与特点

1.全媒体的含义及特点

全媒体概念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从跨媒体、新媒体、融媒体等概念逐步衍生出来的。实际上,“全媒体”并不是“舶来品”,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风格的概念。“全媒体”也一直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不仅已经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而且其含义还在不断地演进,这就导致不同时期、不同角度或者不同领域的“全媒体”概念内涵与外延不尽相同。王庚年(2012)认为,全媒体是在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条件下,各种新旧媒介形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借助文字、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各种表现手段,进行深度融合,产生的一种新的、开放的、不断兼容并蓄的媒介传播形态和运营模式。 丁姗、钟静(2012)认为,全媒体即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表现形式的综合利用,通过各类传播方式表达传播内容。 董伟、胡燕(2016)指出,“全媒体”是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5W)。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学者们由于视角不同、认知差异,对全媒体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是也可以看出,学术界对全媒体的定义日趋丰富和发展。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全媒体在传播功能、传播模式、媒介发展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在信息传递和传媒模式上产生聚变和集群的效应。其比较突出的特点有:全媒体是人类现在掌握的信息流手段的最大化的集成者;全媒体不只是媒体间的简单连接,而是全方位的融合;全媒体针对受众个体表现为超细分服务;等等。

2.全媒体时代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媒介方式的增多,信息传播普遍以全媒体方式运作,并将人们置于跨时空、数字化、互动与多功能一体化的媒介环境中,可以说我们进入了全媒体时代。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集体学习,这标志着全媒体时代正式在中央层面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这里的“四全”媒体是一个全新提法,是对全媒体时代所做的更深层次的阐释,“全程、全息、全员、全效”也可以说是全媒体时代的基本特征。由于信息传播量加大,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使得全媒体时代具有开放性、共存性的共性特点,同时也表现出动静结合、深浅互补、全时在线、即时传输、实时终端、交互联动等具体特点。 j6G4v7A0wQso7vEFEDYw4y8sTPSr9sMXzMzCaSKK166slTYyuO0RBt6SPwo4zOO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