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乡村文化建设内容及历史变迁

一、乡村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保护和引导乡村民俗文化

我们今天经常所说的民俗文化就是指民众的生活文化,那么乡村民俗文化当然就是指乡村的生活文化了,民俗文化主要就是乡村的风土人情、习俗等,它与民众所处的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紧密相关。农民的道德习俗、民族风俗和民间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勇敢、勤劳、生生不息、正义的民族精神。

优秀的民间风俗文化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优秀的民间风俗文化是社会主义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地方风俗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个地方的人的精神面貌,乡村文化建设在民俗方面的工作主要是两点:一是保护,就是要保护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具有地方风情的好的传统的民俗,这些要好好保护,不能让这些民俗在中华大地上消失;二是要引导,什么是引导民俗文化呢?就是我们国家的很多乡村里面还有很多不良的习俗、不良的生活习惯等,这些不良的习俗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而是在很长的时间里形成的,有些恶习我们有必要采取强制的规定废除,但是大部分的不良习惯还是不能够采取强制规定的手段来消除,而是应该正确引导,引导人们该怎么样做,怎么做是健康的,怎么做是文明的,时间长了,民众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而不会有太大的反弹,相反如果一概都采取强制性的措施的话,那么很多农民会不服气,改正的效果也不会很好,因此要正确地引导乡村民俗文化。

(二)加强和深化乡村教育文化

教育是全社会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千秋大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发展好,人民能否安居乐业,能否在世界上获得别人的尊重,很大程度上都与教育有关,因此教育在国家中的地位是如何强调都不会过分的。我国现在正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国家正在迈向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在现阶段,更加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建设好我们的祖国。而现在发展的重心已经开始由原来的重视工业、以农业补工业的发展方向,转向重视乡村农业的发展了,在这样的一个历史发展机遇期,中国广大的乡村能否在党的领导下,摆脱曾经的落后,走上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优秀的农业人才。

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乡村文化建设中,教育文化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也是非常紧迫的任务。根据实际,通过地方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乡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乡村教育现状,我们首先要加大乡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乡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重点抓教育经费挪用行为,有很多地方的教育经费挪用情况非常严重,一定要严加监管,同时发现问题后一定要严肃处理,本来乡村的教育经费就少,要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要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有的学校负有很多的债务,因为建校舍借了很多的钱,有类似情况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够减轻负担,轻松上路,一心一意地抓教学,不用想方设法赚钱。在教育领域,可以适当放宽私人投资办学,这样一是可以满足社会上有意教育的人的良好愿望,二是这样能够补充一下政府对教育投资的严重不足,但是对这些投资要专门建立一个机制进行监督,因为不能太多地私有化和商业化,那样的话就更加不利于教育的发展了,不能把教育资源大量地转到私人手中。还有就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把一定的管理权限下放给学校,增加学校一定的决策权,并为学校创造良好的办学环境。

对乡村教育问题中的教师问题,要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各种素质,加大师资力量,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教师队伍,对不合格的教师要坚决辞退,可以招收一些有高学历的人士回乡任教,像一些大学生等,提高教师的待遇,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当地政府应该把乡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在资源分配方面着重加大乡村教育的经费,为乡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他设施。

(三)加快和夯实乡村法制文化

第一,要增加与农民相关的立法,用法律来保护农民、保护农业的利益,从而达到农业和乡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第二,要规范执法,确保司法独立,确保司法不受行政权力的干扰。

第三,要让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当法律和道德、风俗发生冲突时,不能公式化地强调以法律来同化道德、风俗,而应当寻求法律与道德、风俗的妥协与合作。

第四,要加强法律宣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财政保障机制,充足的经费保障是加大乡村普法力度的重要条件。

(四)培养和提升乡村体育文化

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乡村体育取得了全面发展。我国广大乡村的体育场地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雪炭工程和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对于改善贫困地区体育场地设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体育社会化程度逐步提高,组织网络正在形成,乡村县、镇体育指导站增幅显著;乡村体育竞争和激励机制更趋完善,为表彰和鼓励乡村基层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乡村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从中央到基层运用竞争激励机制并逐步成为制度,形成一套表彰体系;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有效地增强了乡村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对于广大乡村居民形成良好生活方式和道德品质,远离不良恶习,产生了良好作用,而每两年评比表彰一批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为农民体育活动的开展起到很好的激励、示范和推动作用。亿万农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不仅减少了疾病,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体育对乡村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大。

(五)发展和落实乡村生态文化

乡村生态文化建设也是我国乡村文化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很多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还关系到我们的后代,他们是否能够有一个好的环境,要看我们现在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现在我国广大的乡村所遇到的生态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生态环境退化严重,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的以及不合理的利用造成的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功能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生产力下降、水土资源丧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现象非常严重。而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失调,恢复起来就非常困难,而且有些破坏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可以从如下几点着眼。

第一,强化科学管理,加强法制观念。

第二,积极引进研究和推广高新农业技术。

第三,综合规划、全面发展,走生态农业之路。

二、乡村文化建设的历史变迁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乡村文化发展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虽然一直在关心农业和乡村工作,但由于一些原因,乡村文化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前30年发展经历了许多曲折。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乡村经过经济体制改革,才大大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为乡村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农民收入的增加,为乡村文化建设和农民文化消费提供了经济保证。长期以来,农民收入不高是挫伤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的一个重要问题,特殊时期,农民一个劳动日的分值最少时甚至只有几分钱,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根本谈不上文化消费。抽样调查表明,一个家庭的人均年收入超过300元时,才有能力支付文化消费的费用。截至1992年底,我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已达到784元,用于文化消费方面的投入在5%左右。购买收音机、收录机、电视机已成为这一时期乡村的一种文化消费时尚,1988年全国乡村电视覆盖率已达到75.4%。大部分地区农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除了重大节日,有些地区的农民遇有红白喜事或孩子满月,都点戏或包电影请大伙“热闹热闹”,青年农民唱流行歌曲更不是什么新鲜事。在一些富裕乡村,农民甚至跳起了交谊舞、迪斯科,组建了铜管乐队等。

乡村乡镇文化建设初具规模。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文化部门曾两次提出建设乡镇文化站的要求,但进度缓慢。随着乡镇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集市贸易活跃,老集镇人口增多,建设规模扩大,新集镇不断形成。为适应集镇发展和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国务院于1981年确定了关于在集镇发展过程中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的方针,使乡村集镇文化建设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多数乡镇有了自己的文化阵地,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并初步具备了向乡村进行文化辐射的基础,如在各村巡回放映电影、巡回举办科技普及知识讲座等。

农民整体文化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由于经济和历史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口中15.5%的文盲、半文盲绝大部分集中在乡村,旧的封建残余等旧习负担仍在困扰着农民,可是农民追赶社会前进步伐的愿望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强烈,改变乡村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决心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大,他们迫切地要求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以开拓致富的门路、增强致富的本领,一股新“科技文化热”在乡村形成。全国每年参加各种科技知识培训班的农民近50万人,有些乡村从农业和乡镇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出发,甚至出资让大学代培科技人才。农民热衷于科学技术知识、热衷于进行智力投资,这是繁荣乡村经济文化,从根本上改变乡村落后面貌的可喜进步。

乡村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组织的变化有利于乡村的文化建设。1956年实行农业合作化以后,乡村文化组织一直依附于集体经济组织,不允许个人兴办文化事业。1980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除了原来依附集体经济的文化组织,乡镇企业和群众开始自办文化组织,有的农民还个人投资兴办文化事业。据统计,1984年,全国乡村文化经营户已达到24.2万个。1985年,农闲从事商业性演出的农民半职业剧团达到5798个,鼓乐班的数量更多。农民文艺社团也开始发展起来,198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乡”的就有45个。这类文化组织从数量上看不算多,层次也不算太高,然而都在体制、组织、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乡村文化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二)改革开放后乡村文化的发展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期,随着乡村政治、经济的历史性变革和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文化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走向是:

(1)乡村文化将稳步渐进地发展。从大的社会经济背景看,党和政府非常关心农业和乡村工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乡村工作的决定》、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等重要文件和讲话提出,要坚持把农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农业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乡村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出现了一批达到小康水平的乡村。这一切,为乡村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经济基础。从乡村文化工作的实践看,凡是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搞得好的乡村,农民在温饱问题解决以后,对精神消费的需求迫切,普遍在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定投资,有的村建立了图书室、文化室,有的建设了影剧院,更多的是建起了集文化、教育、科技等为一体的乡村文化大院或乡村文化俱乐部等。乡村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活跃了农民的业余生活,而且提高了农民的政治、文化素质,进一步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全面振兴,在乡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认识到新文化的传播同乡村生产、农民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逐步提高了搞好乡村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努力使乡村文化建设与本地经济的发展同步,呈现出稳步渐进的发展势头。

(2)不同区域间的乡村文化在发展中存在很大的差距,但这种差距将逐渐缩小。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可是由于国家幅员辽阔,各地域之间因地理环境、产业结构、生产技术水平、交通能源等条件的差异,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有些地区已提前达到了小康水平,有些地区经济仍相当落后,在全国1903个县中,还有520多个县需要国家财政扶持,特别是沿海地区与内地及边远地区的差距在迅速拉大,乡村文化和农民的文化生活也相应地出现了更大的差距。以东部较为发达的乡村为例,农民的人均年纯收入一般多在2000元左右,可是在西部乡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在200元以下的居多。农民收入的多寡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文化消费,东部地区部分经济收入很高的乡村文化设施齐全,农民的文化生活和城市居民已没有多大差别,浙江省华西村甚至建起了豪华的歌舞厅。在西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乡村,有些地方看戏、看电影难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文化生活相当贫乏。当然,这种差距不仅存在于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乡村之间,在同一个省、同一个县也有区别,如在经济最发达的广东省,粤西、粤北的一些乡村,至今有200万农民尚未脱贫。各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差距是正常的,但差距过大则会影响整个经济建设,国家在这方面采取调整措施,既不降低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又要大力发展中部、西部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随着全国乡村奔小康目标的实现,各区域之间乡村文化的差距将会逐渐缩小。

(3)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逐渐转向加强村一级文化建设。乡镇文化站(文化中心)使文化投资、文化设施相对集中,在活跃乡村文化生活、培养乡村新型人才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需要继续巩固。可是,从乡村生产发展和农民对文化知识与文化消费的需求看,又不能老是停留在乡镇文化站(文化中心)的建设上,因为较大的乡镇有八九万人,小的乡也有二三万人,每个乡一般纵横十几公里,占地一百多平方公里,单靠一个文化站(文化中心)显然不行,需要把村级文化组织的建设作为下一步乡村文化建设的重点。有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在这方面制定了发展规划,提出了具体要求。不少乡村正在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人才状况、文化传统和优势建立各种各样的文化组织,有些条件虽然比较简陋,却都在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4)多体制、多渠道、多层次成为乡村文化发展的主要形式。乡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必将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的建立,乡镇村办企业的迅速扩大,商业服务业的活跃等,改变了乡村原来单一的社会结构形式,也增加了集体和农民的经济收入,增强了广大农民对文化消费的欲望,激发了集体和农民个人自主兴办文化的积极性,各种文化机构、文化组织不断增多,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彩。这种可喜现象不仅解决了乡村文化长期以来单纯依靠国家投资的被动局面,而且进一步拓宽了多体制、多渠道兴办乡村文化事业的路子。尤其可喜的是,由于各类文化组织与文化活动的举办者或为了活跃农民生活,或为了树立企业或个人形象,或为了培养人才,或为了传播信息,或为了宣传产品,总要在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上突出自己的特色,总要考虑适应不同层次群众的欣赏要求,从而在客观上形成了乡村多重文化的新格局,构成一个多层次的乡村文化交流的大系统,使中国乡村文化形象完整地树立起来,跻身于世界现代文化的行列。 ejr5JE481XEEzh+OYb/s2du8MoCN7d1WB1C+xB8GokVS+FMCv0CIQVj2PtaPzGy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