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帝曹髦死后,司马昭进入殿中,召集群臣讨论这件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处理意见,几乎所有大臣都来了,唯独尚书左仆射陈泰(司空陈群之子)不来,这么一个关键的人物不来,处理的结果多少有些不服众,为此,司马昭特意让陈泰之舅尚书荀顗去叫他。
见到荀顗,陈泰一脸鄙视地说:“人们议论说我陈泰可以和您相比,今天看来您不如我陈泰。”这意思很明显,我不想参与这件事,所以不想去。
但这事儿毕竟不是陈泰一人说了算,陈家子孙里里外外都跟着进来了,逼迫陈泰去见司马昭。
陈泰这才不得已而入了宫,见到司马昭,悲恸欲绝,司马昭也对着他流泪,说:“玄伯(陈泰字玄伯),天下人当怎么看我?”
陈泰说:“这个好办,只要斩杀贾充,就能以谢天下”。
司马昭多少有些不愿意,想了想说:“你再考虑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
陈泰摇了摇头说:“我说的只能是这些,不知其详。”司马昭就不再说话了。
见司马昭如此,陈泰长叹了一声,不再多言,最终因过于悲恸,不久吐血而死。
曹魏大臣王经出身并不高,史料记载他是妥妥的农家出身,因同乡崔林的赏识,被提拔做了官。
起初被任命为郡守(郡的长官,主一郡之政事,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级别),官有点大,他的母亲有些担心地对他说:“你是农家子弟,今天做到俸禄二千石的官,就可以到此为止了。”
王经没有听从母亲的劝阻,继续在曹魏发光发热。
曹魏第四任皇帝曹髦继位后,对王经颇为重视,但凡朝政大事都喜欢找王经商议。
王经的官也越做越大,一路做到了尚书级别。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魏帝曹髦召见尚书王经、侍中王沈、散常骑侍王业开了一场密会,曹髦神情激动地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这话的意思是说我,现在司马昭的用心,连路人都知道了,我再这么等下去,只怕司马昭就要逼迫自己禅位,今天我想让三位爱卿跟着我一同讨伐司马昭。
这个计划多少有些儿戏,而且很冒险。
所以王经表示了反对,他对曹髦说:“今权在其门,为日久矣,朝廷四方皆为之致死,不顾逆顺之理,非一日也。且宿韂(chàn)空阙,兵甲寡弱,陛下何所资用,而一旦如此,无乃欲除疾而更深之邪!祸殆不测,宜见重详。”(曹魏大权旁落并不是从你就有的,一直如此,如今朝廷四方将领唯司马家马首是瞻,宫中宿卫的兵士空缺,陛下拿什么去讨伐司马昭呢)
可以说王经的意见是非常正确的,这个时候的曹髦要做的是忍耐,收揽人心,让四方将领为己所用,但曹髦年轻气盛,没有听取这个正确的意见,执意要拼命一搏。
这个不成熟的计划,一旦实施操作,其结果可想而知了,三人当中王沈、王业担心事情败露连累自己,会议开完后,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司马昭告密去了,得知消息的王经破口大骂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尔等怎敢怀有二心?”
王沈、王业二人并不理睬,拂袖而出。
甘露五年五月初七(公元260年6月2日),太子舍人成济用长矛刺杀曹髦,把他弑杀于车下。曹髦死时尚不满20岁。
曹髦死后,司马昭立马组织人马找到王经算总账,让人逮捕王经及其家属,交付廷尉。
王经知道大势已去,向他母亲谢罪,他母亲脸色不变,笑着回答说:“人谁能不死,只恐怕死的不得其所。为此事大家同死,还有什么遗恨!”
到王经被诛杀的那天,故吏向雄为之痛哭,悲哀之情感动了整个街市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