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运肥料

即是外出装载。曾经宜兴十里牌化肥厂生产的氨水、碳酸氢铵都要生产队派出正劳动力去装载回来。更早的时候要到上海吴泾化肥厂装运氨水,在路上要10多天,这活我没有干过,但是听说过。运输工具是用手摇的木橹农用船,一般载重量为3吨木船,木船的后舱上有个一尺多高的盆盖(俗称乌龟蓬),三人就挤挤睡在后舱里,氨水用小口陶瓷坛装灌,小口坛便于加盖子,防止氨水挥发。轮到我外出装载,已经是用木橹手摇3吨水泥船了,氨水装在船舱的安全舱里,盖上船舱盖子,防止气味逸出。装运氨水(化肥)有3人合作,往往起得很早,5点要起床,不到6点就出发。我家到十里牌化肥厂水路有10多公里路程,正常情况要4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我家到宜兴城有8公里多的水路是沿着东氿从东到西行走,遇上顺风,可以扯篷省很多力气。

在行船过程中顺风可以扯篷行驶。出门不管有无风,扯篷的工具是常备的。船上前舱与中舱部位之间有个树立竹竿的专用位置(桅杆洞)。篷布是四边形,一边用多个铁圈(篷箍)与篷布相连,多个篷箍套在桅杆上。

扯篷时先竖起桅杆,并将篷箍、布整理好。

用撑船的丫杈竹篙或独钻头篙(俗称墙竿)将篷布的另一上端高高挺举起来,此时一定要(不遗余力)用足力气(俗话说要用上吃奶的力气),速度愈快愈好,力量愈大愈好,否则,会被阵风吹得摇摇晃晃扯不起来;此时带动桅杆上的铁圈也向上滑起,由于扯篷时的蓬角绳是松开的,那时的篷布在空中已经形成一个三角形。

将墙竿连在桅杆上。一般早就准备了一个麻绳圈套系在桅杆上,与墙竿相连接好。

另一人将篷布的第四个角上系的绳子(篷角绳)拉到船的后梢头,系在船舷上。四边形的篷布就完全撑开来了,就可以用风力行舟。

此时,仅有一人要用手按住木橹掌握方向,俗称掌舵。2人可以休息,戏称是神仙过的日子了,到时只要轮换掌舵。但在内河行舟,就不是这么简单的,遇到河面上有桥,要随时准备下墙竿和桅杆,当然,要先松开蓬角绳。过桥后再扯篷行驶。

没有顺风顺水就只能拼命用力摇船前进。在大河里行船一般不用撑篙的,1人休息,2人摇船,摇船又分扶橹、抽帮,换抽帮的人,原来抽帮的人去扶橹,依次循环轮换。抽帮要用大力,扶橹用力相对较小,只要拨正方向。

按照老规矩轮流换班。那时的规矩是按照岸上的参照物定的,到某个地段(标)就要自动换班。除非是新手,要其他人叫醒。其实,如果是新手也会自觉提问到啥时该换班,农村人都是守规矩的,难得有懒散的人,故意到时间不换班,说是睡着了,少摇一段路程。劳作的人到时会叫醒在船上休息的人,因为老规矩定的,自己也累了,要紧歇歇了。到十里牌化肥厂装运氨水、碳酸氢铵,正常的天气还好对付,遇上中途突发大风就要吃苦头了,顶风逆水行舟仅有顺风顺水行舟速度的2/3,回家的时间要晚好多。若碰到迷雾天,那更糟糕,因为在氿里行船看不到岸边的参照物,往往会迷失方向;我队也出现过怪事,在迷雾天气有过3人行舟3个多小时又回到原来出发地方的笑话故事。化肥装运回来后,还要搬运3吨化肥到生产队的仓库里。装运的氨水只要把船歇到家门口的河埠头。

70年代农村的扯篷船(来源于网络截图) 5qvBkrVpDhnG3h7o44N0pzPbiieI0G3/5b2G9FDHakPvsRDXygJYZySQogtocPC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