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偶然乘车经过洪湖路,却被不经意间的发现所感动,原本的百无聊赖也陡然间不由精神一振。远远地,紧挨路边的洪湖公园一侧的一行挺拔的不知名树上,好像被一团柔柔的绿雾笼罩着,若有若无的样子,到得近前细看,才发觉原来是枯黄的树上正逐渐泛出新绿。车行很远了,心里还在琢磨这“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绝妙意境。
让我更为感动的,其实是那半树春色以外的另一半枯黄,那是来自北方故乡的颜色。一直以来,总认为树叶枯黄、凋落是北方故乡秋冬的固有颜色、自然现象。没想到在这遥远的南国再次见到了故乡的颜色,虽然只是洪湖公园这一小隅。事实上,深圳的植物,尤其是高大的乔木类,基本上都是长年常绿的,极目望去,远山近水都很难让人产生北方那样的残山瘦水感受。北人南渡,生活中周遭颜色的改变同样会有一个适应过程,故园之思,又何止于故乡的亲情、乡情、食物?如同晋时南人张季鹰的莼鲈之思,不是说江浙的莼鲈味道如何如何美,其中寄托的更是张季鹰的一片思乡之情。与之辞官南归相比,还是宋人苏东坡活得洒脱,一曲“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乘年华”,既倾出了作者的思乡情愫,又借煮茶这一生活雅事进一步显示作者超然物外、追求升华的心境,尽显一代文豪的豪迈与婉约。
借助深圳历来免费入园的惠民政策,此后几天,我又多次专程前往洪湖公园,守望着那一排的半树春色,看着那抹新绿日渐变深、变浓,最后铺满整个树冠,心里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喜悦的丰盈之感。和我一样,很多操着各地口音的老人、年轻人或结伴,或独行,徜徉在树下的步行道上,尽情舒展着自己的身心,一口口吞咽着这新春的气息,仿佛每一个人都想把这浓浓的春意贪婪地吸纳进自己的胸怀,然后再独自一个人慢慢品尝。而这满园的春色真的是可以吞咽的吗?抑或他们也正如同我一样,眷恋这半树春色大半是因为这独特的颜色勾起了记忆深处的往事吧。深圳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想来如我一般来自北方的人也不少。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吾等俗人,面对这清明时节勃发的春意,谁又能免得了思念遥远的故乡、亲人?
记得有一副对联,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春天来了,自然万象更新,正是人们播种希望的时候,所以人们才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的美丽永远只属于勤劳的人们。离开了春天的播种,夏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都会无从谈起,正如这眼前的半树春色,正是有了自身的沉淀和积累,才会最终孕育出今日的喷发和明日的盎然。就如同年轻的深圳特区,发轫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初期,因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短短三十年便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深圳速度”一时无两。但时至今日,全国又有多少地区在奋起直追,涌现出了多少个“深圳速度”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居安思危才会有新的跨越。大至一个国家、民族,小至一个地区、个人概莫能外,世事如此。
随着谷雨节气的到来,洪湖公园的半树春色不可避免地成了明日黄花,只能寂寞地存在于我那难以翻阅的相册中,但心中依然充满感激之情,滚滚红尘中的这一时间段曾有的人生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