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肺与大肠

1.4.1 慢支、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久咳、音哑咳嗽、老年性喘咳

1.4.1.1 气管炎

〔方名〕 气管炎汤

〔歌诀〕 气管炎旋二陈苏,枇佛桔杏鹳芥细;甘遂白芷延胡索,泡沫痰辛五味子。

〔组成〕 旋覆花 陈皮 苏子 法半夏 茯苓 炙甘草 枇杷叶 佛耳草 桔梗 杏仁 老鹳草 白芥子 细辛 甘遂 白芷 延胡索。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辨证加减〕

恶寒发热而胸满者,为风寒外束,肺气不宜,加麻黄,杏仁去皮炒后打碎,以散邪宣肺;

咳唾白色泡沫者,为水饮内停犯肺,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以温寒散饮,敛肺止咳;

喘者,为肺郁气逆,加厚朴,以利气平喘;

咳引胸胁痛者,乃肺郁气结,加桔梗,贝母,以开结化痰;

脉虚少气,肢乏力者为中气虚弱,加党参、白术,以补脾益气。

1.4.2 久咳

〔方名〕 久咳汤

〔歌诀〕 久咳麻附细五虫,枯桂姜草味梅智。

〔组成〕 蜜麻黄 附子 细辛 蜈蚣 蝉蜕 全蝎 地龙 炒僵蚕 白毛夏枯草 桂枝 干姜 五味子 乌梅 甘草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辨证加减〕

鼻流清涕量多加苍耳子、辛夷花、白芷等温肺开窍;

咽、腭、气道瘙痒不适,加鹅不食草祛风解表;

有泡沫痰加白芥子、葶苈子以化痰蠲饮;

大便溏加炒白术;

久病体弱者加党参;

若怕冷较著者加补骨脂、胡桃肉、淫羊藿、肉苁蓉等温补肾气而助肺气宣发;病久药效下降加山药、益智仁;

痰少而黏间加有少黄痰加入黄芩、桑白皮、金荞麦、老鹳草等以清肺化痰。

1.4.3 音哑咳嗽

〔方名〕 音哑咳嗽汤

〔歌诀〕 音哑咳嗽元斛冬,诃马甘桔黛蝉果;阴虚肺热芩杏部,咽喉不利效果显。

〔组成〕 元参 麦冬 连翘 诃子肉 菖蒲 桔梗 山豆根 川贝母 竹茹 蝉蜕 胖大海 甘草 藏青果六路通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功能〕 养阴润燥、清热祛风、利咽开窍。

〔按语〕 对声带疲劳,阴伤嘶哑,或微受风寒音哑者皆有捷效。

1.4.4 肺气肿

〔方名〕 肺气肿汤

〔歌诀〕 肺气肿蛤西红参,虫花贝车五味子。

〔组成〕 蛤蚧 西洋参 红参 冬虫夏草 西红花 贝母 紫河车 五味子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方名〕 咳喘痰汤

〔附方〕 咳喘痰英地淫归,麻桂芥鹿味桃皂。

〔组成〕 熟地 淫羊藿 当归 麻黄 紫石英 肉桂 白芥子 鹿角片 五味子 桃仁 皂角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辨证加减〕

阳虚及阴者,去肉桂,加山药、山茱萸;

寒痰化热者,去白芥子,加葶苈子、泽漆;

气急喘甚者,加苏子、沉香;

大便秘结者,加肉苁蓉、紫菀;

胃脘饱满,纳食不馨者,加砂仁、二芽;

痰浊消减者,去白芥子、皂角,加橘红、茯苓。

1.4.5 上感

〔方名〕 上感汤

〔歌诀〕 上感南北参银菊,薄荷杏仁清甘草。

〔组成〕 南北沙参 银花 菊花 薄荷 杏仁 清甘草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主治〕 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口干,喉痒咽痛,咳嗽或气急,舌质偏红,脉数。

〔辨证加减〕

咽喉肿痛者去杏仁,加元参、桔梗、蝉衣;

肺热偏盛、体温较高可加重沙参、银、菊用量,或改用野菊花、或加黄芩、蒲公英;

咳嗽较剧去薄荷加前胡、象贝;

气急较甚去薄荷、加枇杷叶(包)、地龙;

宿有痰饮去薄荷,加半夏、茯苓、芦根。

〔方名〕 外感咳咽气管炎汤

〔附方〕 外感咳咽气管炎,黛蛤参味辛炙草。

〔组成〕 青黛 海蛤粉 人参(或党参)五味子 细辛 炙甘草(小儿用量酌减)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功能〕 益气生津,清咽止咳。

〔主治〕 气阴虚咳嗽(外感后咳嗽、慢性咽喉炎、气管炎等)。

〔辨证加减〕

痰多而稀白、纳呆苔白者,加白术、陈皮、法夏;

咽红、扁桃体增大者,加射干、板蓝根、金银花;

其中兼便结者,再加胖大海;

素有喘咳(哮喘、痉支)气逆痰多者,加麻黄、桂枝、苏子、葶苈子;

若见阵发痉咳,状若百日咳者,加百部、马兜铃;

时有低热者,加青蒿、鳖甲;

自汗明显者,可加黄芪、防风;

咽痒甚者,加僵蚕、胆南星,细辛用量酌加;

血虚心悸、舌淡脉细者,酌加当归、熟地、丹参。

1.4.6 支气管哮喘

1.4.6.1 慢性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方名〕 平喘汤

〔歌诀〕 平喘地淫归麻桂,芥鹿味桃皂石英。

〔组成〕 熟地 淫羊藿 当归 麻黄 紫石英 肉桂 白芥子 鹿角片 五味子 桃仁 皂角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功能〕 温肾纳气,化痰调营。

〔主治〕 慢性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之属肾督虚冷,痰瘀凝滞而致咳喘经久不已者。

〔辨证加减〕

阳虚及阴者,去肉桂,加山药、山茱萸;

寒痰化热者,去白芥子,加葶苈子、泽漆;

气急喘甚者,加苏子、沉香(后下);

大便秘结者,加肉苁蓉、紫菀;

胃脘饱满,纳食不馨者,加砂仁、二芽各;

痰浊消减者,去白芥子、皂角,加橘红、茯苓。

〔按语〕 平喘汤为金峰老主任在长期咳喘病证诊治中,精炼而成之验方。紧扣久病入络,穷必归肾机理,在阳和汤基础上去炮姜、甘草中守之味,增补肾镇纳、化痰和营之品,寓泻实于补虚之中,辅通络于化痰之内;补虚泻实各得其宜,上下同疗互不杆格,在扶正祛邪之中,旨在恢复肺之气道能畅,络脉流运,俾治节宣肃复司,咳喘顽证虽不能彻底治愈,也可轻减过半矣。

1.4.6.2 慢支、肺气肿、支气管哮喘

〔方名〕 截喘汤

〔歌诀〕 截喘佛耳碧老鹳,旋瓜夏防五味子。

〔组成〕 佛耳草 碧桃干 老鹳草 旋覆花 全瓜蒌 姜半夏 防风 五味子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功能〕 降逆纳气,化痰截喘。

〔主治〕 咳嗽痰多,气逆喘促(慢支、肺气肿、支气管哮喘)。

〔辨证加减〕

气虚者加白参、黄芪;

肾虚者加苁蓉、巴戟天、补骨脂、亦可加蛤蚧;

阴虚有热者加黄柏、知母、元参、生地;

咳甚引起喘促无痰或痰不多者可加南天竹子、马勃、天浆壳;

热喘加石膏、知母、黄芩;

寒嘴加炮附片、肉桂、并加鹅管石或加服紫金丹;

痰多咯出不爽者加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胃家实便秘者加服调胃承气汤一剂;

喘止后常服河车大造丸、左归丸或右归丸。

1.4.6.3 哮喘,凡外感风寒或痰饮所致者

〔方名〕 解表化痰平喘汤

〔歌诀〕 解表化痰平喘汤,麻杏桂陈夏苏草。

〔组成〕 炙麻黄 杏仁 桂枝 陈皮 半夏 苏子 甘草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功能〕 温散解表,理气降逆,化痰平喘。

〔主治〕 哮喘,凡外感风寒或痰饮所致者。包括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辨证加减〕

内有痰火、微感外邪,症见微恶寒,身壮热,痰稠色黄,吐之不利,舌苔干燥或色黄,脉数或滑者,此乃寒束痰火之哮喘,本方减去桂枝、苏子,加知母、贝母、生石膏以清热利痰平喘;

如病程较长,损及于脾,健运失司,化生痰饮,上注于肺,阻塞气道,喉中痰鸣,舌苔白或腻,脉象缓弱,此乃脾虚痰湿所致,治疗宜遵李土材所说:“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本方应加党参、白术补中健脾;

寒甚加干姜温化痰湿,喘可自平;

年老病久,肾虚失纳,下元不固,动则即喘,登高加剧,此乃肾不纳气之虚喘,本方慎用,以免虚虚之虞,改服都气丸或麦味地黄丸;

肾阳虚者可服金匮肾气丸(病情需要也可改为汤剂),坚持长 期服用,缓缓图之。此类方药具有益肾气,固下元,壮水益火,治疗虚喘之作用。

1.4.6.4 哮喘急性发作期

〔方名〕 哮喘汤

〔歌诀〕 哮喘汤麻杏射桔,苏蝉僵夏陈草鹅;枳实胆星能降气,气管炎急性发作。

〔组成〕 净麻黄 杏仁 嫩射干 玉桔梗 杜苏子 净蝉衣 炒僵蚕 制半夏 广陈皮 生甘草 鹅管石 江枳实 制胆星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功能〕 宣肺化痰,降气定喘。

〔主治〕 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症见咳嗽痰多,咯吐不爽,胸闷气急,喉痒作呛有哮鸣音,夜间不得平卧,乳蛾肿胀,苔薄白腻,脉浮滑数。中医辨证为风寒客肺、痰浊内阻、肺气失于宣降者。

〔辨证加减〕

如有口渴烦躁、痰黏、舌红苔黄者,上方可去半夏、陈皮,加石膏、知母、贝母;如形寒肢冷无汗,痰白呈泡沫状,舌苔白滑者,可去蝉衣、僵蚕、桔梗,加桂枝、细辛、干姜;

如咽红乳蛾肿痛,痰稠,舌红脉数者,可去半夏、陈皮,加银花、连翘、炒牛蒡子,生麻黄改用水炙麻黄;

如溲黄便秘舌红者,可去桔梗、甘草,加黄芩、桑白皮;

如咳喘气逆,腹胀胁痛者,去桔梗、甘草,加莱菔子、白芥子;

如脘腹痞胀,口黏纳差,苔白腻者,去蝉衣、僵蚕,加厚朴、焦六曲;

如有头胀头痛、鼻塞多涕者,可去半夏、陈皮,加辛夷、苍耳子。

1.4.6.5 预防哮喘发作

〔方名〕 哮喘夏治汤

〔歌诀〕 哮喘夏治附参术,苓陈夏枇款甘草。

〔组成〕 制附子 党参 白术 茯苓 陈皮 半夏 炙枇杷叶 炙款冬花 甘草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功能〕 培补脾肾,化痰利肺。

〔主治〕 支气管哮喘及喘息性支气管炎缓解期,预防发作。

〔辨证加减〕

若恶寒发热、鼻塞流瓜蒌涕、表证明显者,可酌加荆芥、防风、紫苏叶等;

痰黏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贝母;

胸闷不舒者,加郁金;

如痰黄之咳喘者,可加条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等。

畏寒肢冷加肉桂;

咳嗽甚者加百部、前胡;

咳痰黄稠去沉香、生地,加黄芩、焦山栀;

咯痰不畅加竹沥、瓜蒌皮。

〔方名〕 止哮平喘汤

〔附方〕 止哮平喘僵蝎麻,术苓苏款蒡草行。

〔组成〕 全蝎 僵蚕 炙麻黄 炒白术 茯苓 紫苏子 款冬花 牛蒡子 甘草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辨证加减〕

兼有表寒,咳痰稀薄者,加荆芥、防风;

兼有表热,发热胸痛,痰黄者,加黄芩、天竺黄、金银花、鱼腥草;

吸短气促者,加五味子、党参、附子、麦冬;

食少,心悸浮肿,畏寒者,加红参、附子;

舌红少津脉细或涩者,加沙参、石斛;

偏肾阳虚者加熟附子、肉桂;

偏肾阴虚者加麦冬、石斛;

咳嗽痰多者加川贝粉冲服、射干、桔梗、杏仁;

纳差加白术、焦三仙;

畏寒肢冷,加肉桂;

咳嗽甚者,加百部、前胡;

咳痰黄稠去沉香、生地,加黄芩、焦山栀;

咯痰不畅,加竹沥、瓜蒌皮;

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表证明显者,可酌加荆芥、防风、紫苏叶等;

痰黏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贝母;

胸闷不舒者,加瓜蒌、郁金;

如痰黄之咳喘者,可加条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等;

如有口渴烦燥、痰黏、舌红苔黄者,上方可去半夏、陈皮,加石膏、知母、贝母;如形寒肢冷无汗、痰白呈泡沫状、舌苔白滑者,去蝉衣、僵蚕、桔梗,加桂枝、细辛、干姜;

如咽红乳蛾肿痛、痰稠、舌红脉数者,可去半夏、陈皮,加银花、连翘、炒牛蒡子、生麻黄改用水炙麻黄;

如溲黄便秘舌红者,可去桔梗、甘草,加黄芩、桑白皮;

如咳喘气逆、腹胀胁痛者,去桔梗、甘草,加莱菔子、白芥子;

如脘腹痞胀、口粘纳差、苔白腻者,去蝉衣、僵蚕,加厚朴、焦六曲;如有头胀头痛、鼻塞多涕者,可去半夏、陈皮,加辛夷、苍耳子。

1.4.6.6 哮喘除根

〔方名〕 哮喘除根汤

〔歌诀〕 哮喘除根紫蛤娃,贝蜈草桔陈冬灵。

〔组成〕 紫河车粉 蛤蚧 川贝母 蜈蚣 甘草 桔梗 陈皮 可酌加冬虫草或灵芝。

〔功能〕 消炎、平喘、祛痰、固本。对顽固性哮喘后期治疗特效,一般可根治。

1.4.6.7 老年喘咳

〔方名〕 老年喘咳汤

〔歌诀〕 老年喘咳麦味萸,紫地山丹苓泽桂。

〔组成〕 麦冬 五味子 山萸肉 紫石英(先煎)熟地 山药 丹皮 茯苓 泽泻 肉桂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功能〕 补肾纳气平喘。

〔主治〕 老年性喘咳。

〔方解〕 喘咳为临床常见病,而老年性肺肾两虚的喘咳多难速效。肺主肃降司呼吸,肾主封藏而纳气,有升有降,则病无所生。年高之人,阴阳并衰,咳喘病久,肺肾两虚。故本方药用麦冬滋阴润肺,清热止咳;五味子补肾固精,收敛肺气;紫石英温补肾阳;肉桂引火归元,纳气归肾,与六味地黄丸相配,既能收敛肺气,又能双补肾之阴阳。以此纳气平喘之法,每获良效。在临床,治疗多例老年喘咳患者,病史多在二三十年之上,用清肺化痰、平喘止咳之常法屡不见效者,以本方从肺肾入手,纳气平喘,疗效甚佳。

〔按语〕 肾主纳气,故久病喘咳,根源在于肾虚。本方以麦味地黄汤补肾阴;以肉桂微微生火,冀水中求火;紫石英纳气定喘。补而不腻,温而不燥,故于肾气亏虚之喘咳有良效。

1.4.6.8 冬令咳喘

〔方名〕 冬令咳喘膏

〔歌诀〕 冬令咳喘膏党芪,术风地萸山天麦;味附桂苓草麻黄,苏杏姜辛智砂陈;沉银胡晒参蛤蚧,温肾纳气驴皮胶。

〔组成〕 潞党参 炙黄芪 焦白术 青防风 大熟地 山萸肉 淮山药 天麦冬 五味子 黑附块桂枝 茯苓 炙甘草 净麻黄 紫苏子 杏仁 干姜 北细辛 益智仁 砂仁 陈皮 沉香 银杏肉 胡桃肉 生晒参 蛤蚧 驴皮胶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功能〕 温肾纳气,健脾化湿,益肺固卫,散寒涤饮。

〔主治〕 老人虚喘,慢性气管炎伴有肺气肿及哮喘病恢复期属于气虚阳虚型。

〔方解〕 咳喘和哮病多发于秋冬之交,气候转变季节。发作时每因外感寒邪触动内阴而成。初病属实,用药重点温肺散寒,化痰定喘以攻实为主;久病属虚,在未发作时,乃属脾肾阳虚,肺气不足,痰湿内生所致,用药重点温补脾肾、益气固卫、宣化痰湿以补虚为尚。本方为老人咳喘和哮病恢复期证属气虚阳虚患者而设。方用生晒参、潞党参、黑附块温肾调脾以培元气;炙黄芪、焦白术、青防风益气固卫以御外寒;熟地、萸肉、山药、天麦冬滋肾润肺以养阴津;桂枝、干姜、茯苓、甘草温中散寒以化痰饮;紫苏子、苦杏仁降气消痰止咳平喘;益智仁、五味子温肾益肺,纳气定喘;麻黄辛温,宣肺散寒,治痰哮气喘;细辛辛温,温肺散寒化饮;沉香温中行气平喘;砂仁调胃消滞;陈皮健脾理气化痰;银杏肉益肺化痰,定哮平喘;胡桃肉补肾温肺,疗虚寒喘嗽;蛤蚧咸温,补肺肾,益精气,定喘止嗽;冰糖甘温,润肺气,补脾胃,消痰止咳;再加驴皮胶,润肺滋肾,补阴养血。方取参附、六味,生脉、玉屏风、苓桂术甘、杏苏、小青龙、人参、蛤蚧等方加减,合诸方于一炉,肺脾肾三经兼顾,温补脾肾为主,宣肺散寒为辅,标本同治,符合病机,冬令进膏调治,每多获得预期疗效。

〔按语〕 本方堪称大方,但大而不杂,有法有度,又以膏剂缓图,故收效颇著。老年虚喘,可自配备用。服膏期内忌食虾、蟹、海味、萝卜、红茶、牛羊肉及一切酸辣食物。

1.4.6.9 心性咳喘

〔方名〕 心性咳喘汤

〔歌诀〕 心性咳喘汤黄芪,附子葶苈紫苏子。

〔组成〕 黄芪 制附子先煎 葶苈子 紫苏子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方解〕 心性咳喘无论是心病久而累及于肺,抑或肺病久而累及于心,中医多认为属心肾阳虚,肺气耗损,肾不纳气,水饮凌心射肺,肺失肃降,痰浊壅肺,以致上实下虚。三子一芪汤以附子温心肾,壮元阳而纳气,黄芪补肺益气升阳,使肺得以肃降,紫苏子、葶苈子泻肺止咳平喘而利水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附子、黄芪、葶苈子都具有强心功能,前二者又有扩张动脉和冠状动脉血管,改善心肌缺血之功效,诸药相伍,相得益彰。

〔辨证加减〕

肺源性心脏病所致者加五味子、连翘、生姜;

风湿性心脏病所致者加郁金、枳壳、甘草、生姜为引;

高血压性心脏病所致者加五味子、三七。

〔按语〕 治疗避免受寒,忌烟戒酒,忌食生冷易发之物。患者卧床休息。

1.4.7 肺间质纤维化

〔方名〕 肺间质纤维化汤

〔歌诀〕 肺间质纤维化姜,味苑冬花白果草;桂枝赤芍肾四味(枸杞子、酒泡菟丝子、盐水补骨脂、仙灵脾)停与本病有关药。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1.4.8 支气管扩张咯血、肺结核咯血(“肺痨”)

〔方名〕 支扩汤

〔歌诀〕 支扩赭地太百及,桑阿侧藕河沙麦;浮石白及田诃贝,胸痛牡蛎和丹参。

〔组成〕 赭石 生地黄 太子参 百合 白及 桑白皮 吴茱萸 阿胶烊化 侧柏炭 藕节 紫河车 沙参 麦冬 海浮石 田七 诃子 川贝母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辨证加减〕

痰多加川贝母;

胸痛加牡蛎、丹参;

发热加金银花、连翘;

低热加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咯血多加白参;

若外邪犯肺加桑叶、菊花;

痰火蕴肺加川贝母、黄芩;

肺郁化火加合欢皮、牡丹皮;

肾精不足加山茱萸、枸杞子;

咯血反复发作加炙黄芪、太子参。

〔按语〕 治疗期间忌烟戒酒,忌食辛辣、易发之物。

1.4.9 肺结核

〔方名〕 肺痨汤

〔歌诀〕 肺痨侧柏茅根丹,棕榈血余二蓟炭;茜草大黄花蕊石,黄精白及部黄芩。

〔组成〕 侧柏炭 白茅根炭 牡丹皮炭 棕榈炭 血余炭 二蓟炭 茜草炭 大黄炭 花蕊石 黄精

(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白及粉 百部 黄芩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方解〕 肺结核中医认为多由痨虫侵袭,肺阴不足,酒色,劳倦,七情饮食所伤,使机体精血亏损,肾阴耗伤,肺肾阴虚,水不制火,心火上炎,水不涵木,则肝火亢盛,二火上炽灼伤肺络,常可导致咯血,如兼外感,热结阳明,腑气不通,气火交斥,亦可咯血不止,或兼暴怒,肝气横逆,血随气乱,错经妄行,晚期则肺气阴两虚,气不摄血,血无所主而外溢。《景岳全书·血证》云:“动者多由于火,火行则迫血妄行。损者多由于气,气伤则血无以存。”故本病治宜清火凉血,化瘀止血。方中侧柏炭、白茅根炭、牡丹皮炭清热凉血;棕榈炭收涩止血;血余炭止血散瘀;二蓟炭凉血止血;大黄炭清热凉血;茜草炭凉血止血,行血祛瘀,配以花蕊石止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养阴凉血,化瘀止血之功效。加用西药垂体后叶素收缩血管,中西合璧,相得益彰。全方具有作用快,疗程短,效果好的优点。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卧床休息,加强全身营养,忌服生冷硬及腥辣之食物。

1.4.10 矽肺、硅沉着病

〔方名〕 矽肺汤

〔歌诀〕 矽肺白及虎合贝,菊参丹参女贞子。

〔组成〕 白及 虎杖 百合 川贝母 菊参 女贞子 丹参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方解〕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肺、肾虚,外邪易于侵入,导致症状复发加重,肺进一步受到损害而进行性发展。本方中菊参为我国西部地区从海拔2~500米的高山上采集来的滋补新中药,该药具有温补肾阳,止咳祛痰,抗缺氧等功效,女贞子补肾阴,配以甘凉之品百合、川贝母补肺,润肺止咳;白及性味甘凉,有补敛肺气,抗矽止咳之功;虎杖为苦寒之品,有清热解毒,控制肺部感染,加强止咳的作用;丹参活血祛瘀,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诸药合用,标本兼治,以达到消除症状,延长生命之目的。

〔按语〕 治疗期间忌烟戒酒绝房事,注意保暖。

1.4.11 渗出性胸膜炎

〔方名〕 悬饮汤

〔歌诀〕 悬饮三仁二根旋,丝苓滑桔枳柴通;

白芥子而葶苈子,痛甚延胡川楝子。

〔组成〕 冬瓜仁 薏苡仁 白茅根 芦根 旋覆花 丝瓜络 赤茯苓 飞滑石 桔梗 杏仁 枳壳 柴胡 通草 白芥子 葶苈子 旋覆花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辨证加减〕

痛甚加郁金、牛蒡子;

热甚加黄芩;

咳甚加贝母、杏仁;

痛甚加延胡索、川楝子;

便结加大黄。

〔按语〕 服药同时配合支持疗法,抗结核治疗。对大量胸腔积液,气喘甚者,抽胸腔积液1~2次。患病期间忌房事,戒烟酒。

1.4.12 肠炎

1.4.12.1 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泄泻”)

〔方名〕 结肠久泻汤

〔歌诀〕 结肠久泻干毛胶,旱归连术木防草。

〔组成〕 干姜 毛姜 阿胶 旱莲草 当归 黄连 白术 木香 防风 炙甘草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功能〕 燮理阴阳,祛邪厚肠止泻。

〔主治〕 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等)。症见腹泻经久反复不已,大便溏薄,日二三次,夹赤白黏液,腹痛隐绵,按之不减,形 体消瘦,四末不温,神疲倦怠,纳谷不馨,脘腹不适,口干黏或苦,不甚喜饮,舌质淡红或暗红,多细裂纹,苔薄白微腻,脉虚濡或细弦略数。

〔方解〕 慢性腹泻,机因复杂。因其经久不已,阴阳亏虚,精血不足自不待言;气血郁滞,寒热湿浊壅遏不化更为习见。肠腑既失阳气阴精之温煦滋养,又遭内蕴结邪之侵扰,彼此互为因果,虚实两极分化,传导失职,变化不及,腹痛便泻有增无减。本方以干姜、白术、炙草温中健脾益气,合补肾温阳,暖土止泻之毛姜温补脾肾,煦养肠腑;阿胶、旱莲、当归滋阴清热养血,其中阿胶必不可少。中医认为:“阿胶乃大肠之要药,有热毒留滞者,则能疏导,无热毒留滞者,则能平安。”阴精耗伤之慢性腹泻,非此无以滋填厚肠,如斯阴阳燮理,益气养血,虚损肠腑始有补益之望。毛姜、当归尚能活血行血,与行气止痛之木香为伍,可使郁滞日久之肠腔脉络流畅,气血通运;黄连清热泻火,燥湿厚肠,与辛热之干姜同用,久结之寒热可得清散,内困之湿浊亦能于苦辛通降中消化;更佐风中润药之防风,升散调运于胃肠间,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结者能散,郁者能达,醒脾悦胃,活泼气血,若此气血两调,寒温并投,壅遏之客邪可消。

〔辨证加减〕

湿热偏盛者,加马齿苋;

便血或赤冻多者,加地榆、鸦胆子(每服15粒,去壳吞服,日2次);

阴虚偏甚,泻下量多者,加乌梅。

〔按语〕 本方为治疗慢性结肠炎之效方,从大量病历反复验证筛选中得出。凡慢性腹泻属上述机理者,投之无不奏效。然效方之效全在紧扣病机,随证化裁,如只按图索骥,胶柱鼓瑟,效方未必即效也。临床运用应掌握其辨证要点:以病程久远,形体消瘦,面容憔悴,腹痛隐顿,按之不减,畏寒肢冷,唇红口干,不甚喜饮,便泻鹜溏为主症。

〔方名〕 结肠炎汤

〔附方〕 结肠炎汤参芪苍,木蔻附骨荜酱蛇。

〔组成〕 党参 黄芪 苍术 木香 肉豆蔻 制附子 骨碎补 荜拔 败酱草 白花蛇舌草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功能〕 益气健脾,温肾清肠。

〔主治〕 慢性结肠炎、久泻虚实夹杂者。

〔辨证加减〕

湿重者去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加川朴、槟榔;

肾阳不振者加仙茅;

纳谷不馨加炒谷芽;

血便者加仙鹤草;

气虚者加黄芪;

脾阳虚加干姜;

肾阳虚加补骨脂;

腹痛甚加白芍;

气滞加木香;

食滞加山楂;

滑泻不止加赤石脂、禹余粮;

血便甚者加参三七、地榆炭;

纳呆加焦山楂、炒麦芽。

〔按语〕 治疗期间忌生、冷、酸、辣,硬性食物,戒烟酒,免精神刺激。

〔方名〕 结肠炎溃疡汤

〔附方〕 结肠炎溃疡芩丹,二芍桃苡瓜齿酱。

〔组成〕 小条芩 赤白芍 粉丹皮 桃仁 生苡仁 冬瓜子 马齿苋 败酱草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功能〕 清肠燥湿,除积导滞,解毒消炎。

〔主治〕 湿热停渍大肠而引起的大便次频,中带粘垢,便后有不尽感,或见肛门下坠、疼痛等证,在现代医学多认为系结肠炎或结肠溃疡。

〔辨证加减〕

后重甚者,加木香、槟榔以导滞行气;

热象明显者,加川黄连,以清热燥湿消炎;

病延日久,加肉桂以厚肠化湿;

下腹胀满,加炒莱菔子以下气宽膨。

1.4.12.2 非特异性结肠炎

〔方名〕 非特异性结肠炎汤

〔歌诀〕 非特异性结肠炎,梅酱连木归芍枳;术苓葛草太子参,长期腹泻便黏滞。

〔组成〕 乌梅 败酱草 黄连 木香 当归 炒白芍 炒枳实 太子参 炒白术 茯苓 葛根 炙甘草 〔功能〕 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益肝。

〔主治〕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大便黏滞或带脓血,腹痛坠胀,或里急后重,脘腹痞闷,纳少乏力,面色黄白,舌质暗滞,苔腻,脉弦缓滑。

〔用法〕 (1)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2)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按原方比例配匀,烘干研末装入胶囊。每服生药1.5克,每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方解〕 方中白术、太子参、茯苓、炙甘草四君健脾益气,使脾健而行其运化水湿之职,不止泻而泻止;乌梅、白芍柔肝,缓急止痛,乌梅擅涩肠止泻;木香、黄连擅治泻痢;当归养血和血:败酱草辛、苦、微寒,功擅解毒排脓;葛根升阳止泻:枳实抑肝理气。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抑肝、清热、利湿之功。

〔辨证加减〕

大便脓血,口苦急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热盛邪实者,减太子参、白术等健脾益气药,加白头翁、秦皮、大黄炭、炒榔片等清肠导滞之品;

胃脘痞闷,舌苔白腻,湿阻气滞者,酌加苡米、白蔻。

〔按语〕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缠绵难愈,易于复发,临床治疗颇为棘手。其病理,既有湿毒滞肠的一面,又有久病入络脾虚的一面。故治疗既应扶正,又当祛邪。本方即为扶正祛邪并施的代表方剂,故用于临床多获效验。

1.4.12.3 久泻久病之湿热部结,虚实交错证(过敏性结肠炎,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方名〕 久泻断下汤

〔歌诀〕 久泻断下椿茯连,姜榴防木米壳元。

〔组成〕 炙椿皮 土茯苓 川黄连 炒干姜 石榴皮 防风 木香 炙米壳 元胡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功能〕 燥湿开结。寒热并调,理气理肠。

〔主治〕 久泻久病之湿热部结,虚实交错证(过敏性结肠炎,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见长期油便,余有整液,或形似病疾,先便黏液然血,继下类便,左下腹瘤,或兼见里急后重,时轻时重。

〔方解〕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发病原因,现代医学虽有多种学说,但都难以证实、此病在中医则属于久泻、久痢范围。痢之急性发作,多为饮食不节、不洁。积滞于中,或湿热、移浊、热毒侵犯胃肠的邪实证;或痢之日久缠绵,既可因急生期限治、实治而迁延不愈,更多属肝部摔虚,能聚雕热,邪部肠通,久则入络额肠所致,临床上多呈寒热,应实交错之证。“气断卜场”是活系辛热同用,开重筑理开举之方,方中以椿皮、土茯苓、黄连操爆滑热治病因:以干姜之辛热配黄连之苦寒解励之热部结;鸟丽、水壳做励止与以固其本;复以本否、元明理气活血,纳风胜湿升清,共复其用。话约相合,则湿恐酒,觚结解,费病期,肠气和而功能复。是治疗久泻、久病的一个通用效方。

〔辨证加减〕

热感者,加薏仁。

1.4.12.4 结肠炎

〔方名〕 便秘腹泻交替作汤

〔歌诀〕 便秘腹泻交替作,栝蒌薤白乌梅丸。

〔组成〕 栝蒌 薤白 乌梅 细辛 蜀椒 黄连 黄柏 桂枝 当归 干姜 附子 人参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按语〕 主要表现是便秘与腹泻交替,用两个方,第一个是乌梅丸,第二个就是栝蒌薤白半夏汤,交替应用。假如便秘的时候,栝蒌可以用30克,假如腹泻栝蒌量小一点,10克,薤白可以15-30克,一定要放酒。

1.4.13 菌痢

1.4.13.1 慢性菌痢、阿米巴痢

〔方名〕 菌痢汤

〔歌诀〕 菌痢仙鹤桔梅炭,白槿术木芍槟草。

〔组成〕 仙鹤草 桔梗 乌梅炭 白槿花 炒白术 木香 生白芍 炒槟榔 甘草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功能〕 补脾敛阴,清化湿热。

〔主治〕 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及慢性结肠炎,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休,作则腹痛、腹胀,大便溏薄,夹有黏液,间见少许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方解〕 凡慢性痢疾,迭治不愈,缠绵难解者,往往既有脾虚气弱的一面,又有湿热稽留的存在,呈现虚实夹杂之象。因此,在治疗立法上,既要补脾敛阴,又需清化湿热,方能奏效。方中仙鹤草除善止血外,并有治痢、强壮之功,《滇南本草》载“仙鹤草治赤白痢下”,因此,本品不但可治痢下赤白,还能促进肠吸收功能的恢复,对慢性泄泻亦有效。桔梗《别录》载:能“利五脏肠胃,补血气……温中消谷”;《大明》载:桔梗“养血排脓”;《本草备要》载:桔梗治“下痢腹痛”。因此,本方用桔梗不是取其升提之功,而是取其排脓治痢之效,凡泄痢大便夹杂黏冻者,取桔梗甚效。白术、木香健脾而调气;白芍、乌梅、甘草酸甘敛阴,善疗泻痢而缓解腹痛;白槿花味甘性平无毒,能清热利湿凉血,常用于肠风泻血、血痢、带下,用治痢疾,有一定疗效,其不仅能迅速控制症状,且长于退热;槟榔本为散结破滞,下泄杀虫之物,若用小剂量则善于行气消胀,故对痢疾、泄泻而腹胀较甚者,颇有功效。诸药合之,共奏补脾敛阴、清化湿热之功。

〔辨证加减〕

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时,应另加鸦胆子14粒,去壳分两次吞服;

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肝郁脾滞征象较著者,去槟榔,加柴胡、萆薢、秦艽;

腹痛甚者,应加重白芍与甘草用量:白芍、甘草;

泄泻日久,体虚气弱,腹胀不显者,去木香、槟榔,加炙升麻、党参、炙芪。

〔按语〕 凡久泻证属脾肾阳虚或为肾阳不振者,则非本方适应证,当以附子理中或四神丸治之。

〔方名〕 固肠汤

〔附方〕 固肠汤参术草木,连秦乌梅炮干姜。

〔组成〕 党参 炒白术 炙甘草 木香 黄连 炮干姜 秦皮 乌梅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功能〕 补脾健胃,止泻固肠,促进脾胃运化功能, 〔主治〕 用于慢性腹泻(肠炎)、慢性痢疾。症见脾胃虚弱,时溏时泻,脘闷腹胀腹痛,肢倦神疲等。

〔辨证加减〕

如因久坐泻痢,气虚下陷,导致脱肛者,可加黄芪、升麻;

若兼见晨起则泻,泻而后安,或脐下时痛作泻,下肢不温,舌淡苔白,脾肾阳气不足者,加补骨脂补命门火,辅吴萸、肉豆蔻暖肾温脾,五味子涩肠止泻;

如年老体衰,气虚于下久泻不止,加诃子;

因气郁诱作痛泻,症见胸胁痞闷者,加枳壳、白芍、防风以泄肝益脾。

1.4.13.2 阿米巴痢疾

〔方名〕 阿米巴痢疾汤

〔歌诀〕 阿米巴痢疾鸦胆,乌梅食盐赤石脂。

〔组成〕 鸦胆子 赤石脂 乌梅 食盐 陈米饭适量

〔用法〕 将鸦胆子去油打碎去壳用吸水纸反复将油质吸干,乌梅去核用温水泡胀即可去核打烂备用。赤石脂研成细末,陈米饭适量。将上药共拌均匀,加陈米饭共捣如泥状,制成绿豆大小丸粒。成人每次15~20丸,日服2次,饭后温开水送服。小孩5~10丸。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方解〕 阿米巴痢疾是阿米巴原虫侵入大肠所致的肠道寄生虫病,病变多在右侧结肠易演变为慢性,且易复发。中医学将其归属于“久痢”“赤痢”“休息痢”之范畴。治疗常无理想之方药。本方鸦胆子性味苦寒,始载于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为治冷痢久泻的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鸦胆子能杀灭阿米巴原虫,疟原虫及阴道滴虫等,又能驱鞭虫、蛔虫、绦虫等肠道寄生虫;赤石脂酸涩收敛,有涩肠止泻之效,药理研究证实赤石脂有吸收作用能吸附消化道内有毒物质,并保护消化道黏膜,止胃肠道出血;乌梅味酸,功在涩肠止泻食盐味咸,具有收敛之效。

《本草纲目》记载:“食盐主治肠胃结热喘逆,胸中病、令人吐除风邪、吐下来恶物,杀虫,去皮肤风毒,调和脏腑,消宿物,令人壮健。解毒、凉血润燥,定痛止痒,吐一切时气风热,痰饮关格诸病。”陈米饭《本草纲目》记载:“寒食饭,主治伤寒食复,用此饭烧研,米饮服二三钱。效。”全方合用,具有杀虫解毒,涩肠止泻等功用。

1.4.14 便秘

1.4.14.1 老年人习惯性便秘

〔方名〕 老人便秘汤

〔歌诀〕 老人便秘耆银花,威芍麻苁朴归军。

〔组成〕 黄耆 银花 威灵仙 白芍 麻仁 肉苁蓉 厚朴 当归 酒大黄

〔用法〕 水煎服,1日1剂,酒大黄不后下,此方可连服,俟大便调顺再停药。

〔辨证加减〕

大便连日得畅,可减免酒大黄;

便燥严重,加元明粉冲入;

气虚重,加党参;

腹胀重,加木香;

腰腿酸软,加杜仲、牛膝;

阴虚者加麦冬、女贞子;

有虚火上炎者再加黄柏;

气虚者加黄芪、太子参;

血虚者加当归、酸枣仁;

阳虚者加干姜、肉桂;

血虚者加当归;

肾虚者加黄精;

燥热便秘,加大黄、生地;

气滞型便秘,加木香、沉香,去麻子仁;

气虚型便秘,加党参、黄芪、陈皮,去麻子仁;

血虚型便秘,加当归、桃仁;

肾虚型便秘加牛膝、熟地,去麻子仁;

阴虚便秘加生地、丹皮、泽泻,去麻子仁和首乌。

1.4.14.2 便秘

〔方名〕 便秘汤

〔歌诀〕 便秘朴实槟蒌梗,归芍地柏虎三仁。

〔组成〕 厚朴 枳实 槟榔 全瓜蒌 桔梗 当归 赤芍 生地 黄柏 虎杖 三仁(杏、郁李、火麻)。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1.4.14.3 肾虚津亏肠中燥

〔方名〕 济川煎

〔歌诀〕 济川(煎)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宋。

〔组成〕 当归 牛膝 肉苁蓉 泽泻 升麻 枳壳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QVoClV60YsNmF04807JvkRtqzDSm5fTCTzeENnQA06yaPG7Q4wZi1V+O/U1gkbK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