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肝与胆

1.1.1 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

〔方名〕 急性肝炎汤

〔歌诀〕 急肝柴芩茵陈蒿,土茯凤尾草河车。

〔组成〕 柴胡 黄芩 茵陈 土茯苓 凤尾草 草河车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功能〕 疏肝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 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酶显著升高,症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方解〕 方中柴胡既能清解肝胆邪热,又能疏肝解郁,《本经》谓“主心腹胀,胃中结气,寒热邪聚,推陈致新。”黄芩《本经》谓“主治诸热黄疸”,清热利湿,故共为君药。茵陈功擅清热化湿、利胆退黄,为治疗黄疸之要药;土茯苓清热解毒,淡渗利湿,引邪毒由小便而解;凤尾草利水解毒,泻热凉血;草河车清热解毒功胜公英、地丁,且有消炎止痛之能,故共为柴胡、黄芩之佐。现代研究表明,方中柴胡有抗肝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促进机体免疫、利胆、保肝等作用;黄芩也有护肝、利胆的作用;茵陈利胆、保肝作用显著;草河车、凤尾草、土茯苓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毒作用,则为本方治疗病毒性肝炎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按语〕 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总以病邪为主,正邪斗争激烈,故应以祛邪为主。

1.1.2 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功能损害严重,转氨酶长期持续在高限

〔方名〕 迁慢肝炎汤

〔歌诀〕 迁慢肝炎转酶高,青木升草草河车。

〔组成〕 升麻 甘草 草河车 青皮 苏木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功能〕 清热活血,疏肝止痛。

〔主治〕 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功能损害严重,转氨酶长期持续在高限,中医辨证属于毒盛者。肝经郁热,两胁胀痛,心烦急躁,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等。

〔方解〕 胁痛是肝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正如《灵枢·五邪篇》所说:“邪在肝,则两胁中痛。”临床引起肝之为病的原因很多,根据《素问》“肝喜条达,又主藏血”及“肝热病者,……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等论述,并从长期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肝病发生的最主要病机是气不调达、血不和畅及肝经郁热。因此治疗当以清热解毒,理气活血为组方原则。急、慢性肝炎,治疗的药物亦很多,但能够较好地起到预防、治疗及防止复发作用的药物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在此方面,中医药有着较强的优势。草河车经临床验证,对改善肝功能,降低转氨酶,控制临床症状均有较好的作用。方中药物简单,但配伍严密,用量讲究。草河车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是为主药,用量亦重,常用30克。青皮辛散温通,苦泄下气,入肝胆经,可疏肝破气,清泄止痛。苏木入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本草纲目》云:“苏木阴经血分药,少用则和血,多用则破血”故在方中以用5克。

〔辨证加减〕

如热毒较甚,将草河车更为凤尾草;

有黄疸者加茵陈、栀子;

黄疸明显者加金钱草、赤芍;

在肝硬化早期可加山楂;

兼肝脾大者加鳖甲;

腹水较明显加郁金、槟榔;

伴见脾胃虚弱加茯苓、白术、党参;

湿热蕴结者,加黄连、大黄、滑石、蒲公英;

肝郁气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莪术,没药;

脾气虚者,加太子参、苍术、茯苓,炙甘草;

肝肾阴虚者,加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麦冬;

兼肝郁脾虚者加柴胡、白术;

气滞血瘀者加郁金、丹参;

气虚较显者加黄芪;

血虚者加当归;

兼肝胆湿热者加白花蛇舌草、炒栀子。

1.1.3 急、慢性乙型肝炎

〔方名〕 急慢性乙肝汤

〔歌诀〕 急慢乙肝归芍柴,苓蓝酱茵陈楝银;

公英甘草生姜枣,两胁隐隐或胀痛。

〔组成〕 当归 白芍 柴胡 茯苓 板蓝根 败酱草 茵陈 川楝子 银花 公英 甘草 生姜 红枣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晚分2次服。

〔功能〕 疏肝健脾,清热解毒。

〔主治〕 急、慢性乙型肝炎,或右胁肋疼痛隐隐,或两胁胀痛不舒。

〔方解〕 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是人体气机运行畅达的保证,若情志不遂,肝木失于条达,肝体失于柔和以致肝气横逆,胁痛等症随之而起。且肝木为病,易于横侮脾土,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中土受损,人体气机之升降逆乱,诸症蜂起。故本方使用疏肝解郁之品意即顺其条达之性,发其郁遏之气,正合《内经》“木郁达之”之旨。又伍健脾助运之味,实土以御木侮。且肝气有余,则肝血不足,所以肝郁易致血亏,虚则外邪侵入,恋于肝内,故更佐清肝解毒之剂,补肝体而和肝用,以消除外来之邪毒,如是则体用兼顾,肝脾并治,共奏祛邪扶正之效。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茯苓、甘草、生姜、红枣健脾和胃,此乃逍遥散抑肝健脾之意。板蓝根、败酱草清热解毒,抗菌谱较广,又兼有抗病毒作用,尤其对肝炎病毒有甘出较强的杀灭作用,并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变性。银花、公英清热解毒,对多种细菌、病毒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茵陈、川楝子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对多种病毒、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肝胆疾患所常用。以上诸药相伍,既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杀灭病菌等作用以祛邪,又可通过疏肝健脾而调动机体抗病力以扶正。

〔辨证加减〕

若两胁胀痛甚者,加青皮、佛手、川朴;

若右胁肋痛甚者,可加玄胡、郁金、丹参;

若纳差、腹胀者,可加焦三仙、鸡内金;

若肝脾肿大者,可加炙鳖甲、三棱、莪术、石见穿;

若转氨酶升高者,可加五味子、黄芩、半枝莲;

若体倦乏力者,可加太子参、黄芪;

脾气虚酌加党参、白术、黄芪;

肝郁气滞者加柴胡、枳壳;

肝血不足者加枸杞子、当归身;

肝血虚加当归、白芍;

血瘀络伤者加土鳖虫、三七;

失眠梦多者加酸枣仁、茯神;

腰膝疼痛者加秦艽、怀牛膝;

纳呆腹胀者去生地黄、白芍、加鸡内金、焦山楂;

梦遗滑泄者加山茱萸、煅龙骨、煅牡蛎;

齿衄、鼻衄者加墨旱莲、仙鹤草;

手足心发热者加牡丹皮、地骨皮;

黄疸指数在20单位以上者加虎杖、茵陈;

ALT在200单位以上者加白花蛇舌草、垂盆草;

无黄疸而ALT在100单位以下者加五味子;

肝区痛加川楝子、延胡索、佛手;

纳差腹胀加炒麦芽、炒莱菔子、陈皮;

腰膝酸软加木瓜、杜仲;

溲黄便干加茵陈、龙胆草、栀子;

五心烦热、舌红苔少加黄精、石斛、枸杞子、生地黄;

胁胀痛明显者加郁金、川楝子、佛手;

偏热者加黄芩、栀子、蒲公英;

兼血瘀者加牡丹皮、延胡索、山楂;

兼阴虚者加鲜石斛、沙参、女贞子;

肝郁气滞加醋柴胡、香附;

气火郁结加丹皮、山栀;

大便溏薄加山药、扁豆、车前子;

便溏苔腻者去生地黄、白芍,加焦苍术、陈皮、半夏;

偏湿者加佩兰、茯苓、法半夏;

舌苔厚腻加佩兰、藿香、白蔻仁;

湿热中阻加炒黄芩、厚朴;

肠腑湿热加凤尾草、败酱草;

湿热在下加炒苍术、黄柏;

湿热发黄加茵陈、山栀;

热毒偏重酌加龙胆草、大青叶、蒲公英;

湿浊偏重加煨草果、晚蚕沙;

血分瘀毒加白花蛇舌草、制大黄、营分郁热酌加水牛角片、丹皮、紫草;

肝郁血瘀酌加丹参、土鳖虫、桃仁;

肝肾阴虚加桑椹子、旱莲草;

阴虚有热加大生地、金钗石斛;

肾阳虚加仙灵脾、菟丝子。

1.1.4 早期肝硬化

〔方名〕 肝炎硬化汤

〔歌诀〕 肝炎硬化柴芩参,草夏姜鳖牡红茜。

〔组成〕 柴胡 黄芩 党参 炙甘草 半夏 生姜 鳖甲 牡蛎 红花 茜草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晚分2次服。

〔功能〕 疏通气血,软坚消痞。

〔主治〕 肝炎邪衰、气病及血,症见面色青黑不华,右胁作痛如针刺,尤以夜间为甚,或伴有腹胀,体乏无力,肝脾肿大,舌暗有瘀点或瘀斑,苔白,脉弦而涩者。亦可用治早期肝硬化。

〔方解〕 方中柴胡、黄芩疏肝解郁、清解余毒。党参、炙甘草健脾益气、培土抑木;半夏、生姜和胃健脾、消肿散结;茜草、红花活血通络;牡蛎化痰、软坚、散结;鳖甲《本经》谓“主心腹症瘕块积、寒热”,《大明》云:“去血气,破症结,恶血”,故为消症、散瘀、益阴之上品。诸药合用,共奏疏通气血、软坚消痞之功。

〔按语〕 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对于病毒性肝炎来说,尤其如此,即整个疾病过程中,“毒”和“虚”贯彻始终。因此,肝功正常、黄疸消退不能视为毒邪全除,此时只不过是以正气虚为主、毒邪衰为次而已。治疗的关键在于补虚软坚,同时勿忘解毒。方中参、草、姜、甲旨在扶正,柴胡、黄芩意在解毒;而牡蛎、茜草则是针对病理产物——症结(瘀血)软、化消解。解毒时勿伤正气,扶正时勿恋毒邪;并要分清毒和虚孰轻孰重,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方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1.1.5 慢性肝炎晚期,出现蛋白倒置;乙型肝炎“澳抗”阳性;亚急性肝坏死

〔方名〕 慢肝蛋白倒置汤

〔歌诀〕 慢肝蛋白倒置柴,鳖甲牡蛎沙麦冬;

生地丹皮白芍红,茜草土元晚期用。

〔组成〕 柴胡 鳖甲 牡蛎 沙参 麦冬 生地 丹皮 白芍 红花 茜草 土元

〔用法〕 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每日1剂。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混合一起,分两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功能〕 滋阴软坚,活血化瘀。

〔主治〕 慢性肝炎晚期,出现蛋白倒置;乙型肝炎“澳抗”阳性;亚急性肝坏死,而症见肝脾肿大疼痛,夜间加重,腹胀,口咽发干,面黑,或五心烦热,或低烧不退,舌红少苔、边有瘀斑,脉弦而细者。

〔方解〕 方中柴胡疏肝、调气、解毒;鳖甲、牡蛎软坚、散结、化症;沙参、麦冬、生地滋养肝阴;茜草、红花、土元活血化瘀;丹皮活血凉血;白芍养阴柔肝。诸药合用,共奏解毒、软坚、活血、化症之功。

〔按语〕 病至肝炎晚期,正气衰惫,毒邪式微,疾病的关键已不是毒邪,而是正虚(这里是指阴虚)和病理产物——瘀血症块。因此,治疗的重点已由解毒为主变为以扶正和软坚活血为主,正如仲景所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种灵活地因证而异的“柴胡解毒系列方药”的运用,不仅对诊治肝病极有价值,而且对指导其他疾病的治疗也有积极的意义。

1.1.6 肝炎后肝脂肪性变

〔方名〕 肝脂肪性变汤

〔歌诀〕 肝脂肪性变黛矾草,楂柴郁丹泽六一。

〔组成〕 青黛 明矾 草决明 生山楂 醋柴胡 郁金 丹参 泽兰 六一散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晚分2次服。

〔功能〕 祛湿化痰、疏肝利胆、活血化瘀。

〔主治〕 肝炎后肝脂肪性变。临床以肝炎恢复期由于过度强调营养所致短期内体重迅速增加,食欲亢进,仍极度疲乏,不耐劳作,大便不调(次数多、不成形、不畅通),舌质暗,苔白,脉沉滑为特征。

〔方解〕 方中青黛、明矾除湿、清肝、退黄;青黛配六一散专治暑热痰湿;明矾配郁金即“白金丸”擅祛风痰。又明矾味酸入肝,燥湿祛痰,早在汉代仲景就创“硝石矾石散”方治黑疸,取其消瘀痰除湿浊的作用。青黛入肝清热凉血,配合郁金、柴胡疏肝,更能加强利胆之功。草决明清肝热,生山楂祛瘀消积化脂。丹参与泽兰相配调肝脾化瘀血,寓养血于活血之中。诸药合用,共收化痰、活血、清利肝胆之效。

〔辨证加减〕

若见有肝热,头晕目眩(血压常波动或一直偏高者),属于实证者加苦丁茶、生槐米;

血压显著升高并伴有头痛者,加生石膏;

若属大肠湿热,大便黏滞不畅者,加川军、瓜蒌、白头翁、秦皮、焦四仙;

若见明显乏力,动则气短汗出,面肢浮肿,证属脾虚气弱者,加葛根、党参、苍术、玉米须、泽泻;

若见失眠,腰膝酸软,劳累后肝区疼痛加重,证属阴虚血亏者,加何首乌、黄精、枸杞子等。

〔按语〕 肝炎后肝脂肪性变,系肝炎后脂肪代谢紊乱、中性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而成。检查:肝脏可增大。血清胆固醇多数偏高,谷丙转氨酶和麝浊均呈轻度或中度增高。中医认为:“肥人多湿、多痰”,结合患者苔白腻,舌质暗,脉弦滑等痰湿阻络之征,认为本病证属湿热凝痰、痰阻血络,从“痰湿”论治。立论新颖,用药准确,故收效满意。

1.1.7 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方名〕 肝硬化汤

〔歌诀〕 肝硬(化)柴泻芩楝蒺,夏红寄皂姜仙菔。

〔组成〕 北柴胡 泽泻 炒黄芩 炒川楝 白蒺藜 制半夏 草红花 刘寄奴 皂角刺 姜黄 焦四仙 炒莱菔子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晚分2次服。

〔功能〕 调肝和胃,活血消痞。

〔主治〕 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所致较长时间具有右胁疼痛、腹部胀满、不思饮食、胁下痞块、倦怠乏力、小便发黄、大便欠爽或溏软、舌质红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弦或弦滑。也适用于慢性胆系感染而见上述病症者。

〔方解〕 方中柴胡升清阳,黄芩降浊阴,一升一降,能调转燮理阴阳升降之枢机,共为君药。半夏辛温善降中焦逆气而燥湿和胃健脾;白蒺藜苦辛而温,宣肺之滞,疏肝之郁,下气和血;川楝子苦寒入肝,清肝热、行肝气而止胁腹痛;红花辛温活血通经,并能和血调血,四药共为臣药。片姜黄辛苦性温,行血中气滞,治心腹结积、痞满胀痛;皂刺辛温,开结行滞,化痰祛瘀,破坚除积;刘寄奴苦温而辛,破瘀消积行血散肿;炒莱菔子辛甘性平,理气消胀,配焦四仙助消化而除胀满,运中焦而健脾胃,为佐药。泽泻入肝肾,能行在下之水,使之随清气而上升,复使在上之水随气通调而下泻,能泄肝肾水湿火热之邪,而助阴阳升降之机,为使药。

〔辨证加减〕

中湿不化,脘闷食少,舌苔白厚者加苍术、草蔻;

气血阻滞,胁痛明显者加元胡、枳壳、制乳没;

如血瘀明显者加茜草、海螵蛸、桂枝;

胃纳不佳、饮食少进者加谷芽、陈皮;

心悸失眠、健忘多梦者加珍珠母、远志、天竺黄、栀子;

下午低热者加生白芍、银柴胡、青蒿;

口苦、尿黄、目赤者加栀子、龙胆草;

肝脾肿大者加炙鳖甲、射干、三棱、莪术、元参;

有轻度腹水者加大腹皮、茯苓、冬瓜皮、水红花子、车前子;

情志不舒者加香附、合欢花;

呕逆便秘、舌苔不化者加代赭石、旋复花、生大黄、炒五灵脂;

谷丙转氨酶高者加五味子、芦芸;

腹部喜暖,遇凉隐痛者减黄芩、川楝子;

药后胁痛反剧者去皂刺、减片姜黄;

内热盛,口苦便秘者去黄芪,加虎杖,栀子;

里湿盛,便溏,腹满痛者,去女贞,加苍术、厚朴;

胁痛隐隐,痞闷不适者,加柴胡、郁金;

胁痛阵发如刺者,加川楝子、元胡;

阴分偏虚,口干、舌燥、虚烦、火升者,加玉竹、麦冬;

有腹水者,茯苓增量,加车前子、砂仁、茅根;

兼肝郁不舒者加郁金、苏梗;

兼有腹水、苔腻者去生地,加苡仁、茯苓、泽泻;

有牙宣鼻衄者加地榆、槐花;

尿赤口干加青蒿、石斛、麦冬;

大便不实者去首乌,加葛根、荷叶、山药;

便秘则加瓜蒌仁;

精神委顿加黄芪、当归:

肝功能不正常者加大青叶、晚蚕沙(包煎);

腹胀甚则加枳壳、槟榔。

〔按语〕 本方功擅理气、活血、消痞,对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确有良效,但须掌握其适应证,不可妄投。盖因本方总属消导之剂,每易伤气耗血,损伤肝脏,故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均非所宜。《金匮要略》有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于方中伍入生芪、白术、山药之属,收效更佳。

1.1.8 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

〔方名〕 病肝汤

〔歌诀〕 病肝柴茵板归丹,莪参术芪贞味苓。

〔组成〕 柴胡 茵陈 板蓝根 当归 丹参 莪术 党参 炒白术 黄芪 女贞子 五味子 茯苓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晚分2次服。

〔功能〕 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清解祛邪,培补脾肾。

〔主治〕 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

〔方解〕 湿热夹毒,邪毒流连,是各种病毒性肝炎致病的主要病因。正气虚损,免疫功能紊乱低下,是发病的重要病机;肝失调达,气滞血瘀,又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因此,本方组成采取解毒化湿、补虚、祛瘀三法合用的治疗原则,通治各种病毒性肝炎。方中以柴胡调达肝气;茵陈、板蓝根、茯苓等清热利湿,抑制病毒;当归、丹参、莪术等养血调肝,和血祛瘀,以扩张肝脏血管,增强肝内血液循环和增加肝脏血流量,从而起到改善肝脏营养及氧气供应,防止肝脏细胞损害、变性和纤维组织增生,以防肝病的发生发展,并促使肝病恢复;党参、白术、黄芪、女贞子、五味子等为扶正补虚之品,参、术、芪健脾益气,而有利于血浆蛋白的提高,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其中五味子酸收入肝,使转氨酶不致释放出来,从而起到降酶作用。上药配伍,全面兼顾,起到中药处方综合作用和整体调节作用,这是运用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一大优势。

〔辨证加减〕

有湿热证候或瘀胆现象的,方中茵陈可重用,以利于清利湿热,再加赤芍、栀子,是出于祛瘀利胆的目的;

虚羸不足严重的偏于阳虚酌加淫羊藿、仙茅、肉桂以温补肾阳;

偏于阴虚酌加生地、枸杞等以滋补肾阴;

对于肝硬化代偿失调,血脉瘀滞、阳虚不化所出现的腹水,根据“去菀陈垄”、温阳利水的治则,在重用补益脾肾和活血祛瘀之品的基础上,尚须酌加理气利水之品,如大腹皮、茯苓皮、泽泻、白茅根等,如此标本兼治,有利于腹水消除,恢复肝脏代偿功能。

〔按语〕 本方系茵陈蒿汤、四逆散、逍遥散、枳术丸、保元汤、当归补血汤等诸方之长加减化裁而成。

1.1.9 乙、丙型慢性肝炎

〔方名〕 乙丙肝炎汤

〔歌诀〕 乙丙肝炎生枣苓,麦菟知草茉莲枸。

〔组成〕 生酸枣仁 茯苓 生麦芽 菟丝子 知母 甘草 茉莉花干冲锔莲须 蕤仁肉 枸杞子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晚分2次服。

〔功能〕 清养肝阴,宁心和脾。

〔方解〕 慢性乙、丙型肝炎等疾患因病程长,特效手段少而难治。本方针对舌红瘦,脉弦细肝阴不足者,采用清养肝阴法治之。方中用菟丝子、莲须、枸杞子、蕤仁肉滋养肝阴,肝乃阴中之阳,故以知母清热;茉莉花疏肝达木;甘草甘缓肝急;茯苓培土益木,合麦芽兼能疏肝健脾开胃,使后天得健,肝体得养,君以酸枣仁清养肝阴,酸敛安魂。以上诸药相互协同可肝肾并养,水木同滋,效力更佳,又与麦芽为伍,能食能寐,则各种慢性病证自能日渐好转。

〔辨证加减〕

乙、丙型慢性肝炎据证可加蒲公英、糯根、桑寄生;

高血压可去茉莉花加草决明、石决明、钩藤;

虚劳之证加怀山药;

不寐可加龟甲。

〔按语〕 本方功在清养肝阴,宁心和脾。临证尚需按中医辨证而治,效果更佳。

1.1.10 肝硬化代偿失调所出现的水肿臌胀、肝脾肿大;肝腹水

1.1.10.1 肝硬化代偿失调所出现的水肿臌胀、肝脾肿大

〔方名〕 水肿臌胀汤

〔歌诀〕 水肿臌胀柴茵丹,莪党术耆淫羊藿;鳖甲五味大腹皮,泽泻茅根猪茯苓。

〔组成〕 柴胡 茵陈 丹参 莪术 党参 炒白术 炙黄耆 淫羊藿 醋鳖甲 五味子 大腹皮 猪茯苓 泽泻 白茅根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晚分2次服。

〔功能〕 扶正培本、补益脾肾。

〔主治〕 肝硬化代偿失调所出现的水肿臌胀、肝脾肿大。

〔辨证加减〕

肝病虚损严重,肝功障碍,絮浊试验、血清蛋白电泳试验异常,可加培补脾肾之品,白术可增至40克,另加仙茅20克、女贞子20克、鹿角胶9克(烊化)。

〔按语〕 经验证明,重用扶正培本、补益脾肾之品,证候和肝功化验、免疫指标都能得到相应改善,说明扶正补虚是降絮浊和提高血清蛋白的关键。当然,虚与瘀是互为因果的,肝病虚损严重、抵抗力低下、微循环障碍,又能因虚致瘀,导致肝脾肿大,形成症积肿块。故在扶正补虚的同时尚须重用活血袪瘀之品。对此我们一般是轻重药并重,加重丹参、赤芍、莪术等药之分量。补虚与袪瘀多是综合运用,不过有时有所侧重罢了。

1.1.10.2 肝腹水

〔方名〕 肝腹水汤

〔歌诀〕 肝腹水牡鳖珍丹,赤白芍桃川怀膝;术枳芪桂郁鸡金,橘络合并丝瓜络。

〔组成〕 生牡蛎 制鳖甲 珍珠母 丹参 赤白芍 川怀牛膝 桃仁 炒白术 麸炒枳壳 生黄芪肉桂 郁金 鸡内金 丝瓜络 橘络。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晚分2次服。

〔辨证加减〕

若偏于气滞者,加柴胡、青皮、佛手疏肝理气;

偏于寒湿者,加苍术、厚朴、茯苓温化寒湿;

偏于湿热者,加栀子、茵陈、龙胆草清化湿热;

偏于血瘀者,加三棱、莪术、土鳖虫化瘀软坚;

偏于阳虚者,加黄芪、党参、附片温补脾肾;

偏于阴虚者,加山萸肉、首乌、黄精滋补肝肾;

伴呕血,加代赭石、生大黄、白及降逆止血;

伴神昏,属热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辛凉开窍,属凉闭加服苏合香丸辛温开窍;

伴尿闭者,加二丑、甘遂、大戟峻下逐水;

伴肋痛者,加延胡索、莪术、青皮活血理气止痛;

湿热内蕴者可选加茵陈、山栀、茯苓、黄柏、龙胆草、垂盆草、平地木等;

脾虚气滞者可选加砂仁、陈皮、枳壳、藿香、苏梗等;

肝气郁滞者可选加柴胡、郁金、枳壳、青皮、木香、绿萼梅等;

肝络血瘀者可选加乳香、五灵脂、赤芍、红花、九香虫等;

肝经郁热者可选加生山栀、丹皮、连翘、龙胆草等;

肝肾阴虚者可选加生地、玄参、麦冬、石斛、女贞子、地骨皮等;

阴虚火旺者用上药再加龙胆草、白蒺藜、山栀等;

脾肾阳虚者可选加附子、桂枝、干姜、益智仁、砂仁等;

凡肝病见阳萎者不可壮阳,壮阳则相火动而伤肝阴,病愈重;

酒精性肝硬化加葛花;

肝炎后肝硬化加黄皮树叶;

门脉性肝硬化加炒山甲;

牙龈出血加紫珠草或仙鹤草;

阴虚无湿者去草薛,加山药、石斛;

若有黄疸者加茵陈、栀子、金钱草;

转氨酶高者加生山楂、垂盆草;

有肝掌蜘蛛痣者加鳖甲、土鳖虫;

两胁疼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

腹胀加大腹皮、厚朴;

HBsAg阳性者加山豆根、虎杖;

齿龈出血者减少丹参用量,加用仙鹤草、茜草;

腹水重者加冬瓜皮、泽泻、猪苓、车前草;

清蛋白、球蛋白倒置者加大黄芪、白术、党参用量;

胀满甚者,去熟附子、潞党参,加槟榔、郁李仁。

1.1.11 转氨酶

〔方名〕 转氨酶汤

〔歌诀〕 转氨酶茵栀芍胆,虚牡丹芍草山楂。

〔组成〕 茵陈 栀子 赤芍 龙胆草,虚证用牡蛎 丹参 白芍 甘草 山楂。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晚分2次服。

1.1.12 药物溶血黄疸

〔方名〕 药物溶血黄疸汤

〔歌诀〕 药物溶血黄疸汤,地锦墨旱前草荷。

〔组成〕 生地锦草 生墨旱莲 生车前草 生荷叶

〔用法〕 将上述4味生药洗净后捣烂用纱布包好手挤取其汁,每10毫升药汁中加冰糖1克待用。2岁以下每次服10毫升,2岁以上小儿每次服30~60毫升成人每次服120毫升每天服6次,每4小时服1次。

〔功能〕 养阴活血,凉血止血。

〔方解〕 药物性溶血皆因服用有关药,如磺胺类、安乃近等所引起的全身溶血性改,表现为肉眼血,血红蛋白,黏膜下出,进行性贫血等。治宜:凉血止血,养阴生津。四生汁中生地锦草性味辛平。该药又名血见,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亦有清热解毒之效;生荷叶善治吐血衄血崩漏便,产后血晕等各种出血;车前草利血通淋善治小便不通尿血;生墨旱莲药性寒凉,为养阴益,凉血止血之佳品。四味合用具有养阴活血凉血止血的作用,使血止而瘀血,除补血又不腻滞,用来治尿血疗效甚好。

〔按语〕 治疗期间查血红蛋白在6克以下者需配合输血发热及其他症状则行对症处理同时积极寻找致病药物并停止应用。

1.1.13 易疲劳

〔方名〕 疲劳汤

〔歌诀〕 疲劳一青二白苓,鸡血杜枸山于肉;红参丹皮绞股蓝,柴胡合入三仙汤。

〔组成〕 大青叶 白术 白芍 杜仲 鸡血藤 枸杞 山于肉 红参 丹皮 绞股蓝 茯苓 柴胡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晚分2次服。

〔按语〕 三仙汤:仙茅 仙灵脾 仙鹤草。仙鹤草,也叫脱力草,治疗神疲、怠惰、全身无力气。

1.1.14 心理压力大

〔方名〕 心理压力大汤

〔歌诀〕 心理压力大四逆散,再加半夏厚朴汤。

〔组成〕 柴胡 芍药 枳实 甘草 半夏 厚朴 茯苓 苏梗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晚分2次服。

1.1.15 梅核气

〔方名〕 天气汤

〔歌诀〕 天气芥桔草陈梅,柴胡半夏厚朴汤;再合四逆散栀子,枳壳连翘黄芩银。

〔组成〕 白芥子 桔梗 甘草 陈皮 乌梅 柴胡 半夏 厚朴 芍药 枳实 甘草 栀子 枳壳 连翘 黄芩 金银花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晚分2次服。

〔按语〕 “梅核气”,即咽喉有异物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按书本上学来的半夏厚朴汤很少取得疗效,而用白芥子、桔梗、甘草、陈皮、乌梅。利咽豁痰,剂量虽小,每每取效。

〔方名〕 梅核气汤

〔附方〕 梅核气汤香附枳,桃红四物柴桔甘。

〔组成〕 桃仁 红花 赤芍 当归 生地 生甘草 桔梗 柴胡 玄参 香附 枳壳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晚分2次服。

〔按语〕 为治咽疾良方。

〔方名〕 梅核汤

〔附方〕 梅核参麦藻布桃,香附柴银活血丹。

〔组成〕 元参 麦冬 海藻 昆布 桃仁 香附 柴胡 金银花 活血丹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晚分2次服。

1.1.16 重症肌无力

〔方名〕 肌无力汤

〔歌诀〕 肌无力芪太扁莲,谷知荷葛鸡梅升。

〔组成〕 黄芪 太子参 白扁豆 莲子 谷芽 知母 干荷叶 葛根 鸡内金 乌梅 升麻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晚分2次服。

〔功能〕 基本上这个方治疗很多毛病,关键是用麻黄升举阳气,包括重症肌无力。

〔辨证加减〕

若脾虚生湿,积食郁久化热,舌苔黄厚加胡黄连;

脾虚肝郁,食后腹痛,大便不消化,白眼发青加茯苓、白术、白芍;

胃火亢盛,善食易饥,食后腹,舌唇深红或口腔、牙龈糜烂加生石膏、竹叶、石斛、鲜芦根;胃火熏肺,干咳少痰加枇杷叶、麦冬、桑白皮、白茅根;

火灼津伤肠燥,大便干结加芦荟、火麻仁;

若阴亏明显者加制首乌、桑椹;

阳亢明显者加石决明、天麻、钩藤;

目疾加菊花、谷精草;

盗汗加煅牡蛎;

便结加草决明;

关节僵硬疼痛加木瓜、苡仁。

〔按语〕 治疗期间须避免过劳、躯体伤患、情绪波动、感染等并加强营养少食香燥之品。

1.1.17 急性胆囊炎

〔方名〕 胆囊炎汤

〔歌诀〕 胆囊炎汤柴军芍,枳芩夏郁加生姜。

〔组成〕 柴胡 大黄 白芍 枳实 黄芩 半夏 郁金 生姜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晚分2次服。

〔功能〕 疏肝利胆。

〔主治〕 急性胆囊炎证属肝胆湿热者。临床以胁痛、发热、厌油、恶心、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特征。

〔方解〕 方中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具轻清上升,宣透疏达之性,长于疏泄肝胆之邪热,与黄芩相伍能和解表里、清热利湿,与白芍同用,能柔肝舒肝止痛;半夏、生姜化湿和中,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府清热、利胆消炎;郁金辛开苦降,性寒泄热,入气分行气解郁,入血分凉血化瘀,为血中之气药,并有利胆之功。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清热利湿,通腑利胆之效。

〔按语〕 现代研究表明,柴胡有解热、抗菌、抗炎、利胆、护肝、镇痛等作用;大黄亦有很强的解热、抗菌、抗炎、利胆等作用;白芍有很好的镇痛、抗炎等作用;郁金、黄芩均有利胆、抗菌作用,故本方既能治“本”(抗菌、消炎),又能治“标”(止痛、退热),诚为一种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剂。由于本方多苦寒之品,故于脾胃虚弱,正气不足之急性胆囊炎不相宜。临证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可套用照搬,方能取得好的疗效。

〔方名〕 胆囊炎等肋痛汤

〔附方〕 胆囊炎等肋痛附,郁枳芍枇藕芎合。

〔组成〕 香附 郁金 枳壳 赤芍 枇杷叶 藕节 川芎 百合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晚分2次服。

〔功能〕 疏肝理气,行气活血。

〔主治〕 胆囊炎、急慢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肋间神经痛等。证属肝气郁结、肺气怫者。临床以胸胁闷痛或呼吸迫促等气机不得舒畅之症为特点。

〔方名〕 胆囊阴虚汤

〔附方〕 胆囊阴虚地首枸,茵虎军楂鸡内金。

〔组成〕 生地 首乌 枸杞 茵陈 虎杖 生大黄 生山楂 鸡内金 麦芽 玫瑰花 佛手 绿萼梅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晚分2次服。

〔功能〕 养肝柔肝,疏肝利胆。

〔主治〕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证属肝阴不足者。临床胁痛隐隐、体倦乏力,口干咽燥,头晕目涩,舌质红、体瘦小,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为特征。

1.1.18 肝胆结石,尿路结石

〔方名〕 胆尿结石肝肾炎汤

〔歌诀〕 胆尿结石肝肾炎,五金鱼脑玉米须。

〔组成〕 金钱草 海金砂 鸡内金 金铃子 川郁金 玉米须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晚分2次服。

〔主治〕 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辨证加减〕

肝胆结石,加枳壳、朴硝;

大便不通,加元明粉;

尿路结石,加石苇、猫须草;

有绞痛者,加元胡、生甘草,以缓解疼痛;

肝胆结石加枳壳、朴硝;

大使不通加元明粉;

尿路结石加石苇、猫须草;

有绞痛者加元胡、生甘草,以缓解疼痛。

〔方名〕 利胆排石汤

〔附方〕 利胆排石汤钱平,板枳柴芍军草矾。

〔组成〕 金钱草 平地木 板蓝根 枳壳 柴胡 赤白芍 生军 生甘草 硝矾丸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晚分2次服。

〔功能〕 疏肝清热,利胆排石。

〔主治〕 胆囊炎、胆石症证属肝胆湿热者,临床以胁痛、寒热、厌油口苦、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特征。

〔方名〕 清热化石汤

〔附方〕 清热化石汤金钱,柴枳芍草郁贼贝。

〔组成〕 金钱草 柴胡 枳实 白芍 炙甘草 郁金 乌贼骨 浙贝母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日服2次,早饭前,晚饭后30分钟温服。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功能〕 疏肝利胆,解郁镇痛,清热化石。

〔主治〕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辨证加减〕

若兼脘痛者,加公英、甘松、天仙藤;

若阴虚血热、烦躁、头昏头痛者,则去柴胡,加焦山栀、决明子、旱莲草;

若兼瘀血者,加川芎、当归、丹参或失笑散。

1.1.19 慢性胆胀病

〔方名〕 胆胀病汤

〔歌诀〕 胆胀病汤茵柴胡,马齿胡银川楝子。

〔组成〕 柴胡 茵陈 马齿苋 元胡 银花 川楝子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晚分2次服。

〔功能〕 疏肝理气,利胆解郁。

〔主治〕 适用于慢性胆胀病。症见胆区疼痛,并向右肩背放射,纳呆口苦,胁痛腹胀,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而数者。

〔方解〕 方中柴胡、川楝疏肝理气止痛;茵陈清利湿热;银花、马齿苋清热解毒;元胡理气活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疏利肝胆、理气止痛之功。

〔辨证加减〕

偏少阳证加黄芩、胆草、清半夏,并同服紫金锭;

偏湿热加木通、滑石、郁金、青皮,并送服紫金锭一锭;

见胆郁证者,减银花加砂仁壳、香橼,水煎服;

有绞痛者,加元胡、生甘草,以缓解疼痛。

〔按语〕 本方虽为慢性胆胀病而设,但从组成来看仍为一首祛邪之剂,故病虽为慢性,但证当属实,对于虚证胆胀,则不宜之。 11J44ZkBKCtdEuUXndG9fxWkvuz44xnASA5Z+vTCYSVKjM1UAOQJ3GX12LBRYXa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