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七、共青垦殖场诞生

1958年3月17日,春风和煦,阳光透过初生的嫩叶,斑驳地洒在金湖乡人民公社那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新组建的垦殖场场务委员会成立仪式刚刚结束,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既庄重又兴奋的氛围。公社门前的空场上,几株老槐树轻摆枝条,仿佛也在倾听这群年轻人的热烈讨论。

这天,消息传来,德安县委已经同意,新组建的垦殖场正式成立场务委员会。

垦殖场开始叫金湖农场,随后改名为九江德星第一农场,是1957年12月以共青社为主体,融合中国青年社、上海青年社、八一社等其他上海青年垦荒队员共48人,和德安县下放机关干部一道筹建的。

垦殖场与金湖乡人民公社合署办公,都在同一栋楼房内。对于垦殖场的命名,县委的同志征求“共青社”垦荒队员的意见,共青社的队员们纷纷讨论。他们来到公社门前的空场上,指点着西北的九仙岭和东南的鄱阳湖湿地,激烈争论起来。

于观平与黄槐香夫妇身着简朴却干净的蓝布衣裳,衣襟上还残留着节日的喜庆。于观平的脸上洋溢着新婚的喜悦与对未来的憧憬,他眼神坚定,不时挥舞着手臂,对众人说:“‘共青’这个名字,是我们青春和汗水的见证,是咱们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共同的信念和追求!”他的声音铿锵有力,穿透了春日的微风。

周宇才与汤青梅夫妇并肩而立,周宇才一身灰色工装,腰间扎着宽腰带,显得干练而务实。他紧蹙眉头,但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补充道:“我同意观平的看法,我们不仅要在这片土地上种出粮食,更要种出希望,种出我们这一代青年的梦想和精神!”汤青梅在一旁点头附和,她的笑容温暖而鼓舞人心。

陈国兵与周美芹则站在一旁,陈国兵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胸前的勋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语气温和却充满力量:“‘共青’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它代表了我们不怕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我们应该让这份精神传承下去,成为激励后来者的灯塔。”周美芹,一位文静的女子,此刻眼中也闪烁着光芒,她轻轻点头,以示赞同。

他们四人以及其他几位垦荒队员,或站或坐,围成一个半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未来的无限向往和坚定信念。他们或激动比划,或低头沉思,时而相视一笑,时而争论得面红耳赤,但那份对“共青”二字的执着与热爱却是共通的。

随着讨论的深入,气氛愈发高涨。最终,他们一致决定,要向德安县委表达这个愿望——保留“共青”二字在垦殖场的名字中。这不仅是对他们过往努力的认可,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和承诺。

金色的阳光洒满了整个空场,这群青年人的身影被拉得长长的,定格为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决心,为这片土地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国营德安共青综合垦殖场的名字,也因此而更加响亮和有力。

4月21日,中共德安共青综合垦殖场委员会成立。吴先森任党委书记,闵礼今任主任委员。 9PxGDYSdmXphkvZ8UJe9s62Q7R7qYQ4Ac6wHgLsr2Dv8D6uuY7Ci1liEJdVSMU+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