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九、关怀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1955年的初冬已悄然降临。11月29日,阳光温和地洒在江西九仙岭下,这一天,对于刚刚进驻此地仅40天的98名青年垦荒队员而言,注定是难以忘怀的一天。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耀邦,带着对青年的深切关怀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满腔热情,乘坐一辆缓缓驶来的铁路压道车,抵达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九仙岭下,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映入眼帘。胡耀邦书记没有丝毫架子,他身着朴素,脚步轻快,首先来到了垦荒队员们简陋却温馨的茅舍前。他端详着这些用茅草和竹片搭建而成的临时住所,眼中满是对青年们艰苦奋斗精神的赞许。随后,他又走进了队员们自办的图书室、简朴的食堂、整洁的猪圈和牛棚,每到一处,都详细询问队员们的生活起居、工作情况以及学习进展。

“大家住得还习惯吗?”“粮食够吃吗?”“学习上有什么困难?”胡耀邦的话语温暖而有力,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照进了每位队员的心田。面对胡耀邦的关心,队员们激动不已,有的队员甚至激动地高喊:“茅棚万岁!”胡耀邦听后,微笑着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茅棚啊,它虽是我们暂时的家,但终究只是临时的。我们要有更大的梦想,未来要让这里变得像上海一样繁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才是我们的目标!”

随后,胡耀邦与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共同研究来年的生产计划。当听到队员们计划明年每人收入200元时,他眉头微蹙,语重心长地说:“这收入确实不高,我替你们担心。但你们不怕吃苦的精神令人敬佩。记住,开荒就是搞社会主义,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大家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你们不仅要勇敢,要敢于面对困难,更要动脑筋,想办法,多积肥,多搞副业,让收入再上一个台阶。”

应队员们的热情邀请,胡耀邦欣然为垦荒队取名,并亲自题写了“共青社”三个大字。他拿起于观平找来的小山竹,夹上薛永安护士细心准备的药棉,一笔一划,力透纸背,不仅写下了名字,更寄托了对青年们的无限期望。

胡耀邦了解到队伍中有一位年龄最小的垦荒队员,名叫汤青梅,当时她年仅16岁。胡耀邦对她特别关爱,并对她说“你最小,你先来”,然后为她写下了“做祖国的好儿女”的题词。这不仅是对汤青梅个人的鼓励,也是对所有垦荒队员的期望和鞭策。

随后,胡耀邦还为其他垦荒队员如于观平、程家水等分别题写了“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努力作社会主义的积极分子”等字样。这些题字不仅体现了胡耀邦对垦荒队员们的关怀和支持,更激发了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热情。

晚餐时分,胡耀邦没有享受任何特殊待遇,而是与队员们同吃一锅盐豆稀饭,边吃边聊,气氛温馨而融洽。临别之际,他再次勉励队员们:“面对困难,要勇往直前,多想办法,把共青社办得越来越好!”

回到北京后,胡耀邦的心仍牵挂着这片土地和这群青年。他不仅亲自回信,还寄来了书籍、乐器、篮球和闹钟等物品,字里行间满是对青年成长的关心与鼓励:“用稿费为你们添置了几件乐器,希望你们在劳动之余也能享受文化生活的乐趣;书籍是知识的海洋,愿你们遨游其中,不断进步;闹钟则是提醒你们珍惜时间,与时光赛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每一位垦荒队员都倍感温暖,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示,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献给祖国,垦荒精神永存”的崇高信念。 cWByTaCgj1LqpgY16x82rP4huZpOnCb4r5pRErOntQIEuqBlkcuhYE0dUTUGvzz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