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方言,是一个区域或地方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社会活动中所使用带有地方特色的独特发音,口头相传的特殊语言。俗称地方话、家乡话、土话。

方言的形成,在一定的地域内,人们为了生活的方便,生产劳动和交往中需要或特殊要求,根据事物与情况的不同特点创造出来的话语。开始只在少数人之间流传使用。在流传当中,逐步扩散,逐渐被别人认同和使用,于是就形成了这个地区的方言。

人群的迁徙、族群的分化以及原族群与异族群的隔阂,也会形成与原来居住地不同的新的方言。

方言带有地域性,只能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使用交流,没有普通话的广泛普及。方言的使用是受局限的。

方言对外来人,或一个方言区的人到另外一个地方,讲当地的方言,使外地来人和到的外地人听起来不知所云,难解其意。有些方言,在一个方言区内也存在着差异和不同,使用范围更为偏狭,只是凭口头传递,听声,知其意。形成文字千差万别。从文字的表面,就一定是其表达真正意义。

方言脱离了所在地区语言环境、氛围,交流使用起来较为困难。

河南方言,按方言区划,属北方话。河南大部分地区讲的是中原官话。按语言特征,河南方言也存在较大差异。豫南信阳,潢川,临湖北,省内划分为黄孝片,讲江淮话。豫北安阳,新乡,焦作三市在太行,话语既带有山西晋语,又有河北邯郸,磁彰片的口音。所以林州话就有了不同于山西的晋话,又像新邯彰片的邯郸话的山区方言。所以有人讲:听林州话似听天书。

因方言存在的差异,留下不少误会笑话,略举几例:

李白拜师

李白一次历游来中原,要坐船过河。船匠见李白气度不凡,便问道:“请问客官尊姓大名?”

李白赶忙施礼答曰:“不敢,姓李,名白是也。”

船匠惊讶:“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诗仙,大学问家。今日相见,三生有幸。”

李白回说:“老人家谬赞了。”

船匠接着又说道:“我老汉大字不识一个,睁眼瞎子。但我有一爱好,平时兴致来了,爱哼几句顺口溜,哼过后也就忘掉了。今天见您,又来了兴致,哼来你听听。请给用笔记下来,留个念想。”

李白拿出笔砚纸张。坐到船头,让老人说出来。

船匠不慌不忙地念道:“火巴(pià)月照高楼。”

李白听后,仰面望着船匠,下不了笔。

船匠见状问:“你咋不记呀?”

李白说“火巴(pià)不知怎么写。”

老汉说:“不会的就划个圈代替。”

李白记下:“〇月照高楼。”

老汉接着念:“揉风打浪头。”

李白停笔又望着老汉,下不了笔。

船匠见李白下不去笔,就又说:“还画圈呀。”

李白写下:“〇风打浪头。”

船匠又念:“船行日儿日儿叫。”

李白写下:“船行〇〇叫。”

船匠接着念道:“咂咂过九州。”

李白又忙写下:“〇〇过九州。”

李白记下最后一句,连忙站起身,弯腰行礼:“老人家,我拜你为师。”

日巴歘(chuā)

日巴歘(chuā),流行巩义一带,意为糟糕,差劲,不好,不怎么样。

原为巩县,早先居开封地区,巩县产煤,境内有煤矿。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实行计划经济,煤炭也是按计划供应调拨。当时,开封地区东部一个县为感谢巩县计划外的煤炭支援。浱县剧团到巩县一煤矿慰问演出。第一天晚上夜场演出,剧团领导想听一听观众对演出的反映,在台下走到观众当中听情况。刚站下,就听到一个观众问另一个观众:“戏唱得咋样?”

回答说:“唱得有点日巴歘”。

剧团领导听到,不知是什么意思,来到戏台前招待席座的煤矿领导问:“刚才我在观众当中听到,说我们的戏唱得肥歘,什么意思?”

煤矿领导不好正面回答,就应付说:“好的意思吧。”

演出结束谢幕时,剧团领导在台上对观众表示说:“感谢大家对我们团的称赞,说戏唱得肥歘,明天晚上我们更日巴歘。”

台下听后,哄然大笑。

“兑”

“兑”,流行于舞阳,为多意动作词。有如搞、弄、做、吃、干、买、打、睡等。搞、弄、做、干,就说你兑。吃个馍,叫兑个馍,兑碗饭,睡,兑一觉等。

有两个舞阳县人到近邻的一个市里出差,在理发店理发,理发店来人较多,要排队等,等到他们两人理发时,是个女理发员,两人相互谦让,排在前边的给后面的说:“你兑(理)。”

后边的说:“你兑。”

前边又说:“你先兑。”

后边的也说:“你先兑。”

女理发员不高兴了,将理发披单朝理发椅上一扔,说:“流氓。”走开了。

刚好,此时一位男理发员给一个人理完发,看到情况,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说:“还兑不兑?兑跑了吧,还是我兑你俩吧。”

河南方言区域内差别,天快黑时,叫傍晚。濮阳、周口、驻马店、上蔡、汝南叫落黑。固始、舞阳叫待黑,太康称挨黑。南阳新野称厌黑。还有些地方叫擦黑、傍黑、煞黑、临黑等。

蝉,商丘叫吉鸟子。许昌叫麻鸡了儿。周口、漯河称知了猴。信阳商城叫鸡蚰子。焦作一带叫蚂唧里。

方言产生于当地,来源于生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乡土气息,接地气,充满生活趣味,生动,形象,简单,直爽,便流传。

每种方言都代表着一个地域文化,相当时间里,对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和影响。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人们科学知识的提高和普及,人们流动性的频繁,空间扩大,使用方言的机会越来越少,但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完全彻底消失。因为,在一个地区使用惯了方言的人们还不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原来使用语言的习惯,一些方言还会继续使用,为民服务。

方言作为一个地区语言文化,对研究一个地方的发展、民风民俗、社会风貌等,是很好的丰富资料。

在文艺作品创作中,有时会使用一些方言,能使作品更加贴近观察,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好地反映人和事物的典型性,更加鲜活。

从某种意义上讲,方言还有一定的存在价值。

《方言俗语》(中原),是本人在家乡生活和工作之后所到省内各地,记得听到耳熟能详者记述编著。囿于知识水平有限,少不了遗漏和错误,欢迎批注指正。 GmtR7vuHa26fqroDeC5PUT3P6OG7kVjICnbecywx1r9TBXFVbgEGj3p0gLvzsg5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