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上海期货行业2023年发展报告

(一)行业发展情况

1.概述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金融面临的形势任务,期货市场以《期货和衍生品法》正式实施为契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制度基础不断完善、品种体系持续优化、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市场影响力有所增强,总体上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为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大局奠定有力基础。2023年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稳步增强,立足基本国情,聚焦农业强国、制造强国等战略目标,提供特色化专业化期货服务,期货公司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行业服务中小微企业成效进一步显现,期货行业支持乡村振兴模式进一步成熟。

2.国内期货市场主要交易情况

2023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约8501.32百万手,同比增长25.60%。按交易所来看,上海期货交易所(简称“上期所”)成交量约20.61亿手,同比增长13.02%,占全国市场成交量的比重为24.24%;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简称“上期能源”)累计成交量约1.66亿手,同比增长38.36%,占全国市场成交量的比重为1.96%;郑州商品交易所(简称“郑商所”)累计成交量约35.33亿手,同比增长47.35%,占全国市场成交量的比重为41.56%;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简称“中金所”)累计成交量约1.68亿手,同比增长10.85%,占全国市场成交量的比重为1.98%;大连商品交易所(简称“大商所”)累计成交量约25.08亿手,同比增长10.25%,占全国市场成交量的比重为29.51%;广州期货交易所(简称“广期所”)成交量约0.65亿手,同比增长33329.62%,占全国市场成交量的比重为0.76%。

图1 2023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

(资料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

2023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额约568.51万亿元,同比增长6.28%。按交易所来看,上期所累计成交额约151.30万亿元,同比增长7.11%,占全国市场成交额的比重为26.61%;上期能源累计成交额约35.91万亿元,同比下降10.32%,占全国市场成交额的比重为6.32%;郑商所累计成交额约128.41万亿元,同比增长32.58%,占全国市场成交额的比重为22.59%;中金所累计成交额约为133.17万亿元,同比增长0.10%,占全国市场成交额的比重为23.42%;大商所累计成交额约113.62万亿元,同比下降8.17%,占全国市场成交额的比重为19.99%;广期所成交额约6.09万亿元,同比增长38360.14%,占全国市场的1.07%。

3.上海地区期货机构发展情况概述

截至2023年底,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会员单位共289家,其中期货公司36家,期货分支机构194家,风险管理子公司47家,银行7家,软件公司5家。会员中期货公司数量占全国期货公司的24%,居各地区排名首位,整体综合实力全国领先。

图2 2023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额

(资料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

(二)行业发展主要成果

1.国内期货市场
(1)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期货交易所时强调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

11月2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上海期货交易所考察。他结合电子屏幕和重要上市品种交割品展示,听取交易所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等情况介绍,了解交易所日常资金管理和交割结算等事项。习近平强调,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目标正确、步伐稳健、前景光明,上海期货交易所要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为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作出更大贡献。

(2)品种注册制全面落地,期市全年上市19个期货和期权产品

2023年,国内期货市场产品供给显著提速,先后上市了19个期货和期权品种,至此,我国期货市场期货和期权品种数量总计122个,覆盖了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航运、金融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

(3)期交所多措并举稳妥化解极端行情风险

受地缘政治冲突、供应链危机等事件影响,2023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包括集运指数(欧线)、纯碱、碳酸锂、铁矿石等在内的期货品种价格出现连续单边甚至极端波动行情,国内期交所通过调整合约交易保证金、涨跌停板幅度、手续费、交易限额、交割仓(厂)库和发布风险警示函等一系列措施,及时稳定市场预期,稳妥化解了极端行情可能放大的风险,确保了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4)证监会发布《期货市场持仓管理暂行规定》

7月31日,证监会发布《期货市场持仓管理暂行规定》,重点对持仓限额、套期保值、大户持仓报告、持仓合并等基础制度的内涵、制定或调整原则、适用情形、各参与主体义务等作出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持仓管理是期货市场核心的监管手段和方式,涉及一系列制度安排。通过专门的制度文件对持仓管理进行规范,有利于系统性梳理持仓管理框架体系和各项制度工具,厘清各项制度工具间的逻辑关系,便于统筹安排,提升监管针对性。这标志着国内期货市场持仓管理迎来统一规范。

(5)首家外资新设全资期货公司成立

证监会5月26日发布消息,依法核准Morgan Stanley(摩根士丹利)在北京市设立摩根士丹利期货(中国)有限公司。随后,摩根士丹利期货(中国)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主要从事商品期货经纪。摩根士丹利期货(中国)有限公司是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之后,首家外资新设全资期货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

(6)期货和衍生品法配套规则密集审慎制定

期货和衍生品法配套规则制定加速推进。3月和4月,证监会先后就《衍生品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11月17日又就《衍生品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二次征求意见稿)》再次公开征求意见。此举体现了监管层将重点放在可操作性和可落实上,也是对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在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具体贯彻落实。

2.上海地区期货行业重要活动及工作成效

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简称公会)在上海证监局和上海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围绕“重实务、促协调、守自律、拓发展”宗旨,在促进行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方面做出积极努力。

(1)心系投资者,持续深化拓展投教保护工作的广度深度

一是不断丰富投教形式与内容。公会举办第十四届期货机构投资者年会,邀请权威专家及各行业机构投资者共同展望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全天吸引1600余人次现场参与。组织“3·15”“5·15”“防非宣传月”“金融消保月”等多项投教活动,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投教宣传900余场,涉及投资者总量78万余人次。同时分别与上期所、第一财经合作开展“松林杯”产业培训教案大赛,“全面注册制,改革向未来”投教内容征集与展播,组织会员单位参与《股东来了》竞赛等。公会与同济大学开展期货人才培训,与上外经贸开展期货知识进校园及郑商所杯宣讲,并首次尝试与大商所、会员单位联合举办“少先队走进金融”职业体验活动,推动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延伸。二是完善纠纷化解机制,全年受理投诉18件,办结16件,涉及金额248.18万元;受理调解18件,其中和解6件,和解金额61万元。积极参与中期协、中证法律服务中心等发起的实务交流培训活动。三是努力培育特色文化。努力培育“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公会联合期货日报推出“上海样本”系列报道,在举办“服务实体 上海力量”上海地区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案例评选活动基础上,形成“上海力量”案例集。“上海样本”“上海力量”汇编成册后,在第十四届年会上发放千余册,通过公会和期货日报宣传,进一步展示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与使命。

(2)聚焦合规风控,将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一是继续发挥联席会议功能,举办4次首席风险官联席会议,1次信息技术负责人联席会,不断优化监管与会员单位交流渠道;二是发挥自律作用,协助完成20家次期货公司及分支机构的现场检查,配合中期协完成3次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三是强化合规培训,举办上海期货行业新员工合规培训,吸引80余家期货经营机构共计1800余人次在线参加,联合郑商所举办“合规促发展、聚力助实体”专题培训班(上海),3200余人次线上参与;四是开展上海地区期货公司反洗钱工作调研,并联合人民银行等金融机构举办反洗钱宣传活动。

(3)激发服务动能,打造畅通高效的培训交流平台

一是举办各类专业培训座谈。公会联合举办各类培训交流近30场,覆盖从业人员9000余人次,包括举办“促进新时代非公有制期货公司健康发展研讨会”;围绕新品种上市与上期所、广期所举办4次培训;联合郑商所举办“基差贸易实务培训交流会”;与复旦大学相关学院合作开设线上课程;协助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举办第一届上海国际矿产业交流大会。二是加大走访调研与对外交流合作力度。公会联合重庆等各兄弟省市协会举办地区期货行业文化建设培训交流活动;分批组织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主要负责人开展“同心聚力 共促发展”走进交易所系列调研活动;拜访市委金融办及上海资产管理协会,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资管中心能级提升,同时接待财经媒体、律所、会员单位的调研,为更好发挥公会作用、共同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参与上海证监局、市委金融办、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各类年鉴供稿、调查问卷及“金洽会”相关工作,并获《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2022版)》“优秀编撰单位”称号;编制《上海地区期货经营机构2020—2022年度经营数据概述》及每季经营数据分析报告,帮助会员单位进一步了解市场与自身经营定位。

(4)组织行业竞赛

一是发动会员单位参与2023年度上海金融职工立功竞赛活动,最终获评各类集体、个人奖项36个,公会获主题立功竞赛案例奖一等奖;二是组织开展专项立功竞赛,经过征集预审、网络投票、综合评分、现场答辩等环节,评选出18个优秀案例;三是联合上海市证券同业公会举办“2023年上海市证券及期货业微课大赛”,作品涵盖廉洁、业务、合规、社会责任4个赛道,并评选出期货十佳及优秀作品13件,优秀组织单位5家;四是组织上海地区期货行业趣味运动会,提高从业人员的身体素质,增强团队凝聚力。

(三)期货行业未来发展展望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展望2024年,期货行业一是发展势头向好,业务创新步伐或迎提速;二是品种注册制全面落地,各大交易所上市新品种的时间将进一步缩短,上市品种将更加多样化;三是坚持完善监管体制机制,稳慎发展期货和衍生品市场,为整个期货市场乃至金融市场保驾护航;四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各大期货公司将纷纷加大对金融科技探索的力度,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科技助力金融发展,进而实现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期货,推动金融科技护航期货行业行稳致远;五是进一步与实体产业链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双赢格局,不断创新满足实体企业多样化需求,向常态化机制化迈进;六是创新服务、绿色发展,开展多元化业务,将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向纵深推进,进一步加大绿色发展投入,更好地为碳中和目标服务。

(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供稿) cpcrH2ElyvL6dIyRFghg+sRFoYtoD8JKPUl+Bv8moch5DuU0uBSwBQqqmN4cMdX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