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主动表达爱和感恩,让伴侣更加爱你

在制订今年的感恩计划时,我认为第一个需要积极改变的领域就是我的婚姻。从理论上说,有很多理由值得我对家里的一切感恩。我的丈夫帅气、聪明,而且愿意洗碗;我有两个优秀的孩子——扎克和马特;我在康涅狄格州有一栋美丽的乡间小屋。我们都很健康,且彼此相爱。我们一起欢笑,去山上远足,在沙滩欣赏夕阳。我的生活美好到简直可以拍成宣传片。

但我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如此,所以很难一直保持积极的态度。心理学家把这叫作习惯化。我们会习惯某些东西,比如丈夫、房子或一辆闪亮的新车,然后忘记我们最初为什么觉得他们如此特别。大脑扫描图像显示,我们第十次看到某样东西时的心理变化,会和第一次看到时大不相同。

法国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说过:“真正的探索之旅,并不在于发现新的景色,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我意识到,是时候用新的眼光看待那个和我同床共枕、和我说笑、和我拥有联名账户的男人了。

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在接下来几天的感恩日记中写一写我的婚姻,每天晚上至少写两个对丈夫感恩的理由。但如果真的想要进一步深化我们夫妻之间的关系,光在日记中表达感激之情还远远不够。

在那项关于感恩的全国性调查中,我们调查过男性对婚姻的看法。

77%的男性表示,如果妻子可以主动表达爱和情感,他们会非常感恩。

The Gratitude Diaries

男性对爱的渴望大大超越了其他事情,包括丰盛的晚餐、美好的假期,或是不做家务。然而,对我来说,相比告诉丈夫我感谢他,我更擅长做烤鸡。相信我并不是特例。调查发现,只有不足50%的女性会定期对丈夫说“谢谢”。

表达感激之情是基本礼貌,但我们很少对最爱的人这样做。调查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约9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对高级餐厅服务生说“谢谢”,5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对机场工作人员说“谢谢”,但对伴侣说“谢谢”的人少得多,只有48%的女性表示她们会对丈夫说“谢谢”。这些数据听起来有些反常,但是我明白其中的缘由。如果一名服务生为我们送来一篮面包,而且清楚记得哪个人点的芝士汉堡需要多加一片培根,那我们就会对他的服务很满意,并准备好感谢他。但我们对伴侣的期待更高,多加一片培根只是个开始。我们期待伴侣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富有激情的爱人、周末的玩伴、照顾孩子的家长、有趣的约会对象、慢跑的伙伴、忠实的支持者、专业的建议者。噢,还有一条——灵魂伴侣。

所以,当你刚想感谢伴侣为你做了某件事时,会突然联想到他还有一大堆没完成的“任务”。比如,虽然他是你最好的朋友,但作为爱人,他不够富有激情,于是你开始有一点不满意;或是,他确实是很棒的父亲,但你留意到邻居似乎比他赚得更多一些。 aHHGKueCqtk9i/KRbyj2cPKH2RN4dYGipHjWhEe96BmtocdxxPo9kBv84+I9E58H



不虚伪、不抱怨,感谢原原本本

婚恋与情感专家埃丝特·佩瑞尔曾用挑衅的口吻提问:“我们会只想要已经拥有的东西吗?”这是一个价值百万美元的问题。佩瑞尔担心我们会对伴侣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我们想要安全感和舒适,还想要兴奋感,想去冒险。我们期待能有一个人同时满足这些一整个村庄的人都不见得能满足的要求。

在佩瑞尔看来,我们一直在向伴侣呼唤:“给我安慰,同时让我占上风;给我新鲜感,也跟我更亲密;让我了解你更多,同时让我感到惊喜。”说到底就是两个字:给我。

婚姻给了我们向伴侣提出要求的权利。仿佛结婚之后,我们就不应该不快乐,不应该孤独,不应该为基本的生存危机感到痛苦。而且,不可避免地,如果我们没有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无疑是我们伴侣的错。

当你期待拥有一切时,就很难对任何事情心怀感恩。所以,我决定先把不可能被满足的期待放到一边,转而感激我拥有的这位丈夫,而不是幻想嫁给了一个兼具布拉德·皮特和比尔·盖茨特质且永远记得把那双沾满污泥的靴子脱在门口的人。

好点子很容易消失不见,所以我把这个计划写了下来。 我计划在这个月里,每天至少找两个感激丈夫的理由。不虚伪,也不假装,我会搁置抱怨,放下那些“我调教他”的念头,欣赏那个原原本本的他。相比让丈夫的美德变成生活的背景板,我决定把它们放在舞台中央,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

第二天早上6点,我就醒了,一睁眼就看到罗恩正在房间的另一头换衣服——他要上班去了。罗恩是一名医生,工作繁忙。以前,我可能会不太高兴,质问他为什么非要这么早出门,或是干脆闭上眼睛,再争分夺秒地多睡几分钟。而那天,我盯着眼前这位身穿修身灰色长裤、洁白衬衣,打着蓝色丝质领带的男人看了许久。

“你看起来真帅气,”我对他说,声音因为刚睡醒而有些沙哑,“一醒来就能看见有个帅哥在我房间,真好。”

罗恩听到声音后惊讶地转头看我,然后微笑着走过来吻了我一下。“你还没戴上隐形眼镜呢,根本看不清我的样子。”他开玩笑说。

“模模糊糊的你也帅。”我一边说一边用胳膊搂着他。

我们的对话不足30秒,而且罗恩在离开家时可能已经忘记我们说过什么了。但这让我能够积极地度过接下来的一整天。表示感恩和被感恩一样让人感觉很棒。

在生活中,每一对夫妻都有不同的分工。从那天开始,我对罗恩平时一直在做但不会特别提起的事情表达感谢,比如算账、修水龙头,以及在午夜派对之后开车送我们回家。

“谢谢你冒着大雪送我回家。”罗恩把车开进车库时,我对他说。

“一直都是我开车啊。”罗恩有些惊讶。

“但我依然想感谢你做的这些,特别是那么晚了,大家都那么累了。我刚刚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幸运,每次都有你送我。”

我们没有继续聊下去,但罗恩似乎感受到我们的关系正在发生某种变化。第二天晚上,罗恩感谢我做了一家人的晚餐,尽管一直以来晚餐都是我在做。我耸了耸肩,但是罗恩的赞美依然让我感觉很棒。不论我们做了什么,得到认可都会让人高兴。

刚开始的那些天,我需要有意识地让自己停下来才能想到去感恩罗恩。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涌上心头的阵阵暖意开始自然地一直流淌下去。同时,对罗恩表达感谢让我变得更加积极。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决定向布兰特·阿特金森博士咨询。 aHHGKueCqtk9i/KRbyj2cPKH2RN4dYGipHjWhEe96BmtocdxxPo9kBv84+I9E58H



感恩可以重塑大脑,强化爱的本能

阿特金森博士是北伊利诺伊大学婚姻与家庭治疗学系名誉教授,也是伊利诺伊州一家夫妻关系诊所和研究所所长。他表示,有充足的神经学证据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刺激大脑,创造出更强大的与伴侣的联结感。通过改变大脑的自动反应,也就是重塑大脑结构,阿特金森博士开发出一种改善夫妻关系的新方法。我问他,是不是我的感恩练习影响了我的神经回路。他激动地回答“是”。

阿特金森博士说:“我们发现,只要让大脑重复做同一件事,它就会慢慢地擅长这件事。如果你通过感恩练习创造出积极的精神状态,就相当于在强化神经回路,就可以创造出更多积极的感觉。你可以把感恩当成一种让大脑保持积极的心理练习。”

阿特金森博士向我保证,已经有研究证明,“慈悲静坐”真的可以改变参与情绪反应的大脑区域和回路。慈悲静坐时,人们可以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仁慈和爱的感觉上。

在治疗病人时,阿特金森博士会运用一个类似的技巧,即建议病人每天静坐5分钟,细想他们和伴侣共度的快乐时光或在一起时的美好感觉。“研究表明,这些简单的心理练习可以加强大脑中产生联结感的神经回路。”

如果思考可以改变神经回路,我会很乐意坚持思考下去,而且很显然,我确实需要这么做。阿特金森博士把这个过程比喻成是哑铃健身:只做几次,肌肉是不会改变的。但坚持定期做肱二头肌弯举,累积下来的效果就会非常明显。类似的,阿特金森博士发现,伴侣之间的关系每周只在诊所调整一次远远不够。在诊所里,伴侣可能会忽然明白彼此相爱,在那一瞬间,你心里会甜滋滋的,但这种美好的感觉往往撑不到一周就会消失。

阿特金森博士建议,伴侣在家里也可以刺激这些积极的神经回路。但并非人人都愿意这么做。“我们都知道自己是爱伴侣的,但每天专门花5分钟关注他们似乎又太浪费了!”他大笑着对我说。

对于那些愿意一试的人来说,阿特金森博士建议每天给伴侣发送一封哪怕只有两句话的邮件。

第一句:我很感谢你最近做的一件事……

第二句:当你……的时候,会让我感觉特别棒,特别美好。

每天早上,阿特金森博士都会给同是婚姻咨询师的妻子莉萨发送这样一封邮件。我很好奇阿特金森博士会在邮件里写什么。他大方地和我分享了当天早上邮件的内容,同时也想以邮件为例告诉我,日常的感谢不需要惊天动地。

邮件里的第一句话是,他感谢莉萨前一天一直跑来跑去处理家里的各种杂事。第二句话是,前一天晚上,当他听到莉萨和女儿一起开怀大笑时,他感觉莉萨特别棒,特别正能量。阿特金森博士很惊讶莉萨可以和女儿相处得这么好,这让他感觉温馨极了。但他为什么不当时就表达感激呢?好吧,当时阿特金森博士正在专心吃饭,然后电话响了,再然后……“表达感激的机会往往就这样被琐事冲走。那就是为什么每天发一封感谢邮件会那么重要。”

我把那天晚上感谢罗恩开车送我们回家,还有第二天他感谢我做饭的事情告诉了博士。

“太棒了!”阿特金森博士说 ,“当人们互相分享积极的情感时,他们的大脑会同步跟随,显示出同样积极的活动,于是你‘爱’的本能将被强化。”

阿特金森博士鼓励我坚持下去,并把这叫作“不懈地感受正能量”。继续表达感激和欣赏会让我的丈夫感觉很好,也会让我感觉很好。许多研究显示,表达感恩的那个人将会获益最大。感恩之心会让给予比获得更加美好。告别的时候,我对阿特金森博士提出的宝贵建议表示感谢。从这次咨询中,我获得的价值远高于它的价格。 aHHGKueCqtk9i/KRbyj2cPKH2RN4dYGipHjWhEe96BmtocdxxPo9kBv84+I9E58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