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性别木头人

上海市第十中学 宋孝玲

【驱动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正向看待自身的性别特质?

【基本信息】

适用学段:六年级

准备道具:学案纸、带磁贴的词条

【设计思路】

六年级学生刚刚迈入青春期,身心快速发展,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明显的性别意识。对于性别议题,很多学生会好奇男女之间的差异,包括除了生理结构之外的其他不同。因此,在这一阶段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性别观念,对于学生塑造良好的性别角色尤为重要。

本节课主要围绕悦纳性别、性别认同,以及互相欣赏展开,从标签线索入手,帮助学生初步意识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再将木头人的形象引入课堂,对性别特质展开讨论,随后从现实情境切入,引发思考和讨论,最后介绍“性别马赛克”概念,让学生感悟每个人都可以描画出各自独特的色彩,引导学生消除性别刻板印象,正向看待自身已有的特质。本节课既有对自我的发现,同样也有对人际关系的讨论。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识别两性特质,尊重性别多元表达。

2.认知目标:认识性别刻板印象及其影响,理解个体差异。

3.行为目标:培养双性化特质,发展和完善自我形象。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5分钟)

老师:一看这个课题,大家就知道今天要讨论关于性别的话题了,但是木头人是干什么的呢?先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这个木头人,根据下面几条标签线索,同学们能够判断木头人的性别吗?

老师追问不同立场的学生,并请学生给出选择的根据。

标签线索 [1]

①喜欢玩竞技类游戏。

②放学后喜欢在操场踢足球。

③最喜欢粉红色。

④看到虫子立刻就尖叫起来。

⑤喝奶茶要点全糖。

学生思考并投票选择立场——男生、女生、弃权,说明选择理由。

教师小结: 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猜测。人们对某一性别的性格特征、外貌、行为、角色的普遍看法,可能会变成一种刻板印象 [2] 。大家根据上面这些标签线索会做出自己的判断,这个判断便符合性别刻板印象。有时候,我们对事物固有的认识可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简单,更高效,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或许会成为某种限制,变成难以摆脱的标签。

设计意图: 通过“猜一猜”活动帮助学生体会男女性别差异带来的影响,也让学生初步体会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

二、性别木头人(10分钟)

老师:生理构造决定了我们是男还是女,但木头人没有生殖器官,所以无从判断其性别,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运用木头人自由地创造理想化的男性或女性形象。在意识到刻板印象的影响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创造一个理想的男士木头人或女士木头人,在学案纸上写出其静态的外貌和性格特质、动态的语言和行动特质。完成后,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

每个小组抽取一张男士木头人或女士木头人学案纸。小组成员自由提出男士和女士的理想特质,与木头人是相同性别的小组成员用黑笔书写,反之则用蓝笔书写。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有意识地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异性(针对木头人的性别而言),形成对班级内理想男士木头人与女士木头人形象的描述,并询问大家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思考,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 通过理想特质的书写,我们进一步察觉到,我们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不一样。但在现实中,有些人可能和我们期望的形象不符,此时我们该怎么与他们相处呢?

设计意图: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引导学生感受不同视角下的性别差异。

三、性别马赛克(22分钟)
(一)性别的烦恼

教师分享案例“小欣和雯雯的烦恼”[3]。

小欣:我的一些喜好和别的男生不一样,比如我对艺术和化妆品感兴趣,我很担心别人会嘲笑我。

雯雯:有点矮、有点黑的女生总是会被评论,女孩子好不好看就这么重要吗?

老师:你怎么看他们的烦恼?如果你是他们的同学,你会怎么看待他们?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老师:可能有些同学也曾有过和他们一样的烦恼,或许毛戈平和张伟丽两个人的事例可以帮助大家。(教师自行在网上搜索毛戈平和张伟丽的事例,并向学生讲解)大家觉得性别在这两个人成功的道路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老师:其实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也听到过他人对他们性别的质疑。但当他们足够强大时,他人的言论便无法阻碍他们前进的脚步了,他们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性别不会成为一种限制。那么不同的性别到底意味着什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科学研究的结果。

(二)特质对对碰

教师播放视频《性别马赛克》(截取自NHK纪录片《社会性别科学(一)男女性别差异的真相》)。

视频简介:研究人员通过核磁共振发现,男性的大脑和女性的大脑在某些领域存在差异,但当聚焦到个体身上时,只有10%的人呈现出所谓的男性脑或女性脑,而剩下90%的人都是混合的马赛克脑。

老师展示班级学生通过课前问卷得出的性别马赛克的结果:没有一个同学完全符合视频中提到的男性脑或女性脑,每个人的结果都是不同的。对照性别量表 [4] (见表1-1。此表在原量表基础上有删减,课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调查学生此前青春期课程的情况、学习的途径、对青春期的态度及联想、存在的疑惑),你是不是也兼有男性化特质与女性化特质呢?

表1-1 性别量表

学生根据性别木头人学案纸书写,寻找男士木头人与女士木头人身上是否存在男性化特质与女性化特质。

老师:如果我们将理想化的男士木头人与女士木头人身上的特质相互交换,将会发生什么呢?你会怎么看待这个新的木头人?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 即便做了交换,特质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放在了不同性别的个体身上,对方身上好的特质依然是值得我们欣赏的,性别不分优劣。

设计意图: 通过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不存在男生或女生必须做的事情,性别不应该成为一种限制。将“性别马赛克”概念引入课堂,让学生认识到男女之间虽然存在性别差异,但个体是不应该被定义的。进而引导学生对照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感悟到每个人都可以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色彩。

四、课堂总结(3分钟)

老师:经过这节课的分享与讨论,希望大家在未来的生活中也能够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多看见每个个体,去尊重每一种表达。(将木头人周围的标签撕去)要知道,性别不应该成为一种限制。性别是与生俱来的,没有优劣之分。有研究发现,具有积极的双性化特征的个体在心理上更健康、更快乐,一些异性特质同样值得我们欣赏、学习 [5]

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异性身上有值得欣赏和学习的地方。

【课程迭代】

本节课在《初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试验本)》(上海市统一心理教材)的基础上做了几次修改,最开始的版本基本延续了之前的框架,只是将“最棒的异性形象”换成了“理想木头人”。也设计了相关课前调查,以了解学生对性别的看法和困惑,让教学内容更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但是在实际授课时发现,大家在讨论男性化和女性化特质时还是比较空洞的,没有抓手。恰巧笔者看到了日本人拍摄的关于马赛克大脑的纪录片,通过非常直观的色彩来呈现性别大脑,又有科学实证,作为课堂素材再合适不过了。性别马赛克使整节课趋于丰满。

在实际授课后,笔者也对这节课做了很多改动。与之前版本相比,最令人头疼的部分就是案例,因为性别刻板印象并不那么容易打破。针对之前所选的案例,学生的回答浮于表面,但是换成毛戈平和张伟丽的案例后,学生的感受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当一个人的特质和成就足够耀眼时,我们会用“优秀的人”而非“优秀的男人/女人”去形容他,当然,仅靠一节课无法消除性别刻板印象,但可以减弱性别刻板印象对学生的影响。不设限、不嘲笑、不否定,就是接纳的开始。

【教学反思】

其实性别刻板印象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在第一个环节结束后,学生就会开始有意识地觉察,并不断地辨别周围存在的刻板印象。关于性别的讨论贯穿始终,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探索自我的过程。

本节课趣味性强,案例贴近现实生活,学生能够紧紧跟随课堂,投入对当下问题的讨论中。本节课将理论渗透在课程中,以“实践—理论—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分组时需要调整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其次,本节课的内容安排较多,在某些环节要控制学生的发言。最后,在特质交换环节,可能有些学生无法接受交换特质后的木头人,这时候需要老师加以引导,让同学认识到,即便他人与我们不同,我们也应对他人保持应有的尊重和礼貌,不取笑、不否定。

【专家点评】

这节课的题目很吸引人,“性别木头人”这一话题会激发学生探索“性别”这一概念的好奇心,让学生从另一个视角去看自己的性别。教师在课堂结构上层层递进,让学生先从给“性别木头人”贴标签开始,探索对不同性别的刻板印象,帮助学生撕下木头人的标签;再利用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性别刻板印象带来的烦恼,结合视频《性别马赛克》、对照性别量表等进行探索,让学生感受到特质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放在了不同性别的个体身上,好的特质依然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

使用“性别木头人”这一工具,同时将“性别马赛克”的知识引入课堂,增加趣味性与互动性,尤其将班级同学的性别马赛克表呈现在幻灯片上,能够非常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性别给大脑带来的差异在个体身上并不明显。

在课堂设计上,本节课逻辑清晰,有讨论,有视频,所以课堂效果令人满意;在内容呈现上,有小测试,有案例,也有关于不同性别大脑没有太大差异的研究数据,紧贴当下学生常遇到的问题。总体来说,这是一节有思考、见深度的好课。

(点评嘉宾:周厚蓉,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高级教师)执教教师曾因该专题系列课程获第三届上海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活动“教学资源制作能手”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

[1]方刚.中学性教育教案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 Office of the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Gender stereotyping OHCHR and women's human rights and gender equality [EB/OL]. [2024-3-14].

[3]吴增强,张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4] 钱铭怡,张光健,罗珊红,等.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0,32(1):6.

[5] 李方强,郑寒芳.双性化人格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2002(4):6.

【学案纸】
性别木头人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_

男士/女士木头人
静态特质

外貌上:__________

性格上:__________

动态特质

语言上:__________

行动上:__________ uVD1TBRB8rOxhM9d5T3EVfXZRjGkFYXrwt0czgI+2TMSHoQJ6xclExRvm6tttDb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