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最闪亮的星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 李亦欣

【驱动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树立多元价值观并找到自身的价值?

【基本信息】

适用学段:初中二年级

准备道具:星星灯、星星卡纸、星星形状的便利贴、A4卡纸

【设计思路】

自我价值是个体在生活中肯定自己时产生的体验,当人的自我价值感很高时,会表现出自我完善的欲望,表现出向上和向善的本性 [1]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我价值,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了冰山模型来描述其构成要素 [2] ,将自我价值分成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个性特征、价值观、动机等。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自我价值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对社会需求和实现自我价值 [3]

进入初中后,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不断增强,他们对自己的认知与评价也逐渐形成,开始关注自我价值问题。研究发现,青少年时期的自我价值主要受到同龄人评价和学校表现的影响 [4] 。因此,本节课从“肯定的话语”切入,帮助学生唤起自我价值体验,并归纳出组成自我价值的六个方面,最后通过为星星代言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价值观辨析,找到自我价值中最重要的部分,获得勇气与信心,活成自己心目中最闪亮的样子。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增强实现自我价值的勇气与信心。

2.认知目标:通过来自他人及自己的肯定看见和认识自我的价值。

3.行为目标:学会为实现自我价值付诸行动。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一、点亮星之灯:看见星(5分钟)

老师:欢迎同学们来到今天的心理课。大家是不是对自己手上的这颗小星星感到好奇?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仔细听我的描述,如果你觉得自己符合描述,就请你点亮手中的星星。

指令1:男生请亮灯。

指令2:女生请亮灯。

指令3:爱吃西瓜的同学请亮灯。

指令4:爱学习的同学请亮灯。

指令5:爱上心理课的同学请亮灯。

学生根据指令选择亮灯或不亮灯。

老师:很好,看来大家的星星都可以发光,接下来我们换一种方式,如果曾经有人对你说过以下话语,那么就请点亮手中的星星,注意在这个过程中,一旦你的星星亮了,就要一直亮着,直至游戏结束。

指令1:你学习很认真,最近进步很大。

指令2:你的乐观感染了我。

指令3:这件事情你做得很好。

指令4:和你在一起很开心。

指令5:恭喜你,获得了×××。

学生根据指令选择亮灯或不亮灯。

老师:在游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小结: 看到同学们手中的星星慢慢地亮起来,老师真的很高兴。我们的教室也因此而闪闪发光,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聊一聊你们的“星星”,最闪亮的星——自我价值探索。

设计意图: 通过简单的亮灯活动,学生对自我价值有初步的体验,为后续环节做铺垫。

二、绘制星之图:探寻星(15分钟)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把星星灯关上并放在一边。每个人都有最闪耀的部分或时候,可能是当我们获得他人肯定时,也可能是在我们完成一件事后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张星星形状的便利贴,在上面书写或绘制自己的闪光时刻。大家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并将自己的便利贴贴在星星卡纸上,形成小组的闪光图。请注意以下两点:

· 每个人至少写下或绘制一个闪光时刻,想不出的可以请组内同学帮忙寻找,限时4分钟;

· 完成的同学可以在组内交流和分享,4分钟后每组推荐一人作为代表上台分享。

学生分组讨论、汇总后派代表上台分享讨论成果。在小组代表分享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追问那一刻成为闪光时刻的原因,一边澄清一边在黑板上贴上星星卡纸,一张星星卡纸代表自我价值的一个来源,并在星星卡纸上书写其含义。

教师小结: 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的价值来源都不同,可能是兴趣、成就、人际、性格、努力、能力等。非常感谢同学们的分享,我们看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星星,闪耀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设计意图: 以小组互相帮助的形式绘制星之图,让学生对自我价值有更直观的感受;通过分享让同学们看到自我价值存在不同的维度。

三、为星星代言:追随星(15分钟)

老师:黑板上的这些星星聚集在一起,汇聚成了6颗更闪亮的星,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你认为哪颗星的光芒最闪亮?

星星1:代表成就的光,是无数人的追求和向往,非常绚烂。

星星2:代表兴趣和热爱的光,兴趣、热爱才是一切能量的源泉。

星星3:代表能力的光,无论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习得的,能力都很重要。

星星4:代表人际的光,多颗星星聚集在一起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星星5:代表努力的光,能力有限,努力无限,努力的过程自然就会发光。

星星6:代表性格的光,性格是闪光的底色。

学生举手发言。

老师:接下来,觉得自己符合相应星星的同学成为一组,之后大家在组内讨论,说出你们认为这颗星星最闪亮的原因,为星星代言。

学生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星星并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

老师:在激烈的代言活动中,你的选择是否发生改变?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小结: 看来每颗星星都很重要,哪颗星星最闪亮没有标准答案,我们都在努力成为心目中最亮的那颗星。

设计意图: 通过自由选择为星星代言活动,引导学生辨析自我价值中最重要的部分,感受每一个维度的重要性。

四、最闪亮的星:成为星(5分钟)

老师:在我们的校园里、我们的身边,我也看到了我认为最闪耀的一些品质,老师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些时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老师播放幻灯片,内容为学校生活的瞬间,如学校后勤人员辛勤工作、老师为学生呐喊助威、家长接送学生、学生在舞台上表演、学生在教室打扫卫生、学生获奖的时刻等。)

老师:看完视频,你对“最闪亮的星”有什么新的认识和看法吗?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小结: 只要我们想,人人都可以成为最闪亮的星。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会成为最闪亮的星,就像大家现在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在老师眼里,你们就很闪亮。每一颗星星都有自己的闪亮时刻,有的像流星转瞬即逝,但可以迸发出耀眼的光;有的像恒星一直坚守在原地,几十年如一日地散发着光芒。但无论如何,那颗星都是我们的引路标。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请同学们一起伴随着美妙的旋律,拿起桌面上的星星灯,一起点亮心中最亮的那颗星。老师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活出自己心目中最闪亮的模样。

设计意图: 总结课堂,加深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知,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课程迭代】

从最开始的构思到最后呈现在本书中的内容,本节课经历了八个版本的修改。2021年12月,笔者偶然间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一束光,闪耀着2021,点亮着即将到来的2022”,于是设计了一节名叫《追光》的心理课,希望帮助学生拥有直面挑战的勇气。然而“光”较为抽象,在课程优化迭代中,笔者将“光”的概念具象为会发光的星星灯。同时,又进一步聚焦了本节课的目标“帮助学生提升自我价值”。为了使本节课区别于“找优点”“培养自信心”等课程的内容,笔者与其他同行重新研讨了自我价值的定义,然而“如何引导学生找到自我价值中最重要的部分”一直令我们很苦恼,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有人提出了“辨析”的思路,于是便有了本节课的重点环节“为星星代言”,这个活动为本节课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教学反思】

青春期的学生逐渐产生自我意识,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价值观也逐渐从依附他人到独立,与客观存在的优点和缺点相比,对自我价值的探索更能深入学生的内心。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常常把自我价值感与某种标准下的成功、他人的期待等外在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自我价值的来源多样,因此帮助学生树立多元的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本节课值得称赞的地方有很多。例如,将自我价值比喻成星星,整节课的设计紧紧围绕星星,逻辑清晰,环节流畅;使用的道具星星灯,将找到自我价值形象化为点亮星星的过程,首尾呼应,给学生充分的积极心理暗示;在最后的幻灯片中,教师将日常校园生活中的点滴呈现给大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每个人都能发光发亮,为学生赋能。

在实际教学中,本节课依旧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一是需要教师对课堂有很强的驾驭能力,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需要将学生的讨论、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并升华;二是本节课主要停留在认知层面,如何引导学生对自我价值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在课后付诸实践是本节课后续需要思考的问题。

【专家点评】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个体在初中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自我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因此,本节课的设计符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初中生自我统一性的发展,也为他们的人生设计和职业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纵观《最闪亮的星》这节课,从热身、催化、互动到共振的渐进过程,李亦欣老师始终坚持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很好地帮学生体验“集体智慧和认知”。在与他人互动时,学生能自然地理解一些概念,通过在共同参与和讨论中所蕴藏的相同思维架构,产生朋辈间的相互作用,推动学生认识自我。具体来说,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生成,不重预设。李亦欣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用心感受课堂的当下,很好地理解和把握心理课“主体性”这一根本特征,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拥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在教学现场和教学过程中,随处可见具有生命活力和生活气息的资源。

2.重体验,不重认知。李亦欣老师通过简单易行的活动环节,促使学生在团体的助力下审视自己的内心,对自我成长进行反思,思考自我与外界的关系,推动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在真诚、透明、开放的团体氛围中,学生的个人内部经验和感受成了认知改变、强化及迁移的动力,这是因为李亦欣老师将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三个核心——真诚、共情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很好地运用到了团体心理辅导中。

3.重引导,不重教导。团体心理辅导是一个心理过程而非逻辑过程,虽然这个过程需要认知的参与,需要教师必要的指导和点拨,但李亦欣老师很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的作用是陪伴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所以在讨论过程中,她积极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得出结论;即便是师生之间的问答,也是为了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

(点评嘉宾:陆怡汝,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教育研究院中小学心理研究员)该课曾获浙江省杭州市心理教师技能大赛(初中组)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杨雄.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8,(04):289292+382.

[2] MC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14.

[3] SPENCER L M,SPENCER S M. 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1993.

[4] 李丽霞.初中生心理控制源、自我价值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18.

【学案纸】

最闪亮的星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_

我的闪光时刻 LttBiwB/c0WXgr8DmXRj/CjJOXbyNdMr20c2nq58pHrMa9508rkO6At78N+HfC4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