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一毕业就是一家“一人公司”,没有全职上过一天班,那么,为什么我认为自己不适合全职上班,到底是什么动机和方法促成我走向这条路的呢?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我是个喜欢新鲜感的人,但大多数人上班的模式都是成为公司的“螺丝钉”,需要长时间负责公司的某个板块,比较枯燥,这是我无法接受的事情。
更让我无法接受的是,这些工作不仅枯燥,收入天花板也相对较低。上班的商业模式是出售自己的时间去赚钱,想提高收入的话,要么需要提高专业度,要么就得加班。
但你会发现,专业度的提升空间非常有限,而且到了后期,提升难度就会呈现指数级的增加,甚至还会开始考验你的天赋和智力。所以,如果想靠上班让收入达到非常可观的水平,比较困难。至于靠加班带来更多收入,这个更不用说了,一天只有24小时,即使我多干几小时的活,也不会使收入水平发生质的改变。
如果你对自己当下的收入不满,或者对自己的上班模式感到厌倦,那么这本书绝对是你的首选,一定要坚持看下去。因为一人公司虽然也要求你提高专业度,甚至一开始也要加班,但这种商业模式却是通过增加销售量来扩大收入,也就是说这种模式的收入天花板相对比较高。
打个比方,你在看完一本书后,可以成立一个邀请社群成员共同读书的读书群,在群里面带领大家一起读同一本书,一起交流、做读书分享等。因为你付出了劳动和运营成本,你可以向每个人收一定的年费作为服务费,虽然一开始可能不多,但你会慢慢体会到这种模式所带来的收获。
比如,你在运营读书群的过程中会发现,要想让这个群一直健康地运行下去,需要做一些管理工作;要想吸引更多人进群,需要更多渠道;要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共读群做得不错,需要宣传……这时,相对上班模式下那种“老板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的被动思维,做读书群时,你的思维会更加主动,也会考虑得更加全面,时间久了,你的商业思维也就建立起来了。
不想上班,是开启一人公司的动机。那么,在能力上我们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呢?
对于一人公司来说,老板的时间和精力是最宝贵的,关于如何不浪费时间地高效工作,有很多时间管理方法,但这些治标不治本, 其实最核心的是一句话:做正确的选择!
一人公司的模式下,你是自己的老板,那么就需要你来把握整个公司的走向,判断当下哪件事情更值得做、更有价值,然后行动。那么,如何判断一件事的价值,怎么确定它是否值得做呢?
举个例子,一家公司想生存下去,刚开始最重要的是要有资金,怎样才能有足够的收入?答案是靠产品和客户,那么这就是你要重点去做的事情。但很快你会发现,做一个产品要投入很长时间,向客户完成交付也要花费很多精力,怎么办?
这时候就要思考判断:假设我先做产品,然后再找客户,手里的资金能不能支撑这家公司的日常流水?如果不能,我可不可以先不做产品,而是先获取客户、销售别人的产品,从而获取一定的收入,先让公司活下来呢?
对于一人公司而言,如果公司里的现有资金能支撑公司在三个月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还能活下来,那么老板就要优先选择做三个月以内能保证收入稳定的事情; 但当资金越来越充足,例如拥有让公司三年没有收入都可以活下来的现金流,那就适合好好花时间打磨产品,做出一款别人做不了的产品,以增加获取收入的渠道。
选择很重要,千万不要“只有三个月的现金流,却做了三年产品”。
在公司现金流充足的情况下,作为一人公司的老板,你需要进一步释放自己的精力,去做更加重要的事情。
这时候,对于公司里的基础事项、流程类事项、需要重复花时间的事项,可以外包给别人做。打个比方,请保洁阿姨打扫一小时的费用是50元,你不妨评估一下,自己花一小时创造的价值,是否大于50元?如果是,就购买服务进行外包,然后把这一小时用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只有心中拥有了这个概念,才能把更多时间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作为老板,千万不要太“勤奋”、事事都想亲力亲为。 如果一件事情你能做到80分,而外包出去的话,对方只能做到60分,却能节省你的很多时间,那我也觉得这是值得外包的。虽然大多数人一开始只能做到60分,但随着你的“放手”,他们的表现会越来越好,分数会越来越高,最终会有机会超越你的成绩。
当你把精力投入最有价值的事情之后,就要开始集中火力去做了。 巴菲特曾说,成功的秘诀是专注。 记得我一开始做自媒体的时候,前两年的时间基本上都集中在做公众号上,一直埋头做。后来公众号慢慢能够持续给我带来收益了,也有了一定成绩,我才开始慢慢去尝试做直播、拍视频等,每一个新的尝试我都花了1~3年的时间去集中攻克。
这里我想和大家说的是,千万不要三分钟热度,不要听别人说哪里是风口就往哪里跑,然后不停切换赛道、做不同的事情,成功需要沉淀。大多数失败的人,都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不断地追着各种风口,最后发现哪件事情也没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