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显示是数字时代信息展示的载体和人机交互的窗口,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关键环节,是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是我国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对显示技术提出了空间三维、可交互、节能、轻薄、柔性、超大尺寸等要求,从材料、装备、器件到制造技术,整个技术和产业链正在进行一次全新的革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领域都是我国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聚焦的重点领域。当前,全球显示产业正在加速向我国转移,“一芯一屏”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关键产业。与芯片产业一样,我国在新型显示材料、器件、加工技术等方面均面临多种挑战,同时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对教育工作的部署,以民族复兴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根据北京大学的“显示技术概论”“显示技术前沿”等课程的教学实践对教材的需求,我们编写了本书,旨在为信息显示关键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帮助。本书从我国显示产业的现状出发,介绍各项关键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进展及基础知识,让学生对我国的显示产业有深入的了解,建立自信心,投身国家需要的关键领域中,施展才华。
北京大学的康佳昊负责本书的编写工作。北京大学的刘迪、何可、龚雨佳、郑安绮、李铁铮、张佳兴,湘潭大学的欧阳成岚,北京华大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大九天)的邹兰榕,甬江实验室的袁泽,山西北大碳基薄膜电子研究院的张玉婷等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工作。本书的编写分工如下:第1章由李铁铮、欧阳成岚编写;第2章由郑安绮编写;第3章由刘迪编写;第4章由张佳兴、康佳昊编写;第5章由康佳昊编写;第6章由张佳兴、刘迪编写;第7章由何可编写;第8章由何可、袁泽编写;第9章由康佳昊、何可、刘迪编写;第10章由龚雨佳编写;第11章由欧阳成岚编写;第12章由何可编写;第13章由邹兰榕编写。全书的后期统稿和修改工作主要由康佳昊、刘迪、何可、张玉婷负责。华大九天的郭兵、王梓轩、芮洲,清华大学的任天令,北京大学的梁学磊、卢奕鹏,天马微电子的陈龙,Counter Point Research的王学军,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s(DSCC)的Rita Li对本书的内容提出了宝贵意见,华大九天的余涵、梁艳,电子工业出版社的魏子钧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可作为电子信息、光电子、集成电路、计算机等相关专业高等学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以及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本书在内容上注重广度和深度,由浅入深,可针对不同阶段和专业的课程使用。结合显示产业的特点,本书提供了设计仿真方面的实践内容,包括器件建模、电路仿真、版图设计等,让相关专业的学生对实际工程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从事显示领域的研究或就业提供了准备性训练。本书的内容已经应用在北京大学的“显示技术概论”“显示技术前沿”等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显示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由于作者知识水平有限,书中谬误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康佳昊博士,北京大学电子学院碳基电子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国际信息显示学会中国区青年领袖。曾获清华大学微电子学学士学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理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新型显示技术与低维电子器件,曾实现了首个夹层石墨烯片上电感技术,该技术被《福布斯》等媒体报道为“打破超小型化电子的最后壁垒”。康佳昊博士投身我国显示产业,带领团队研发了弹性显示技术,该技术被国内外数百家媒体报道,被新华网评价为“中国可拉伸弹力柔性屏重大突破”。康佳昊博士于2021年加入北京大学,结合国内外工业界和学术界的跨界经验,针对我国显示领域人才培养的需求,开设了研究生“显示技术前沿”、本科生“显示技术概论”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