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保护文件版权,添加水印成为提高受保护文件安全性的一种流行方式。为了测试所添加水印的质量,可以采用水印去除技术。在水印去除过程中,集成先验信息和跨通道相关性可以修复受损通道图像信息,而最小可觉察误差可以估计水印去除质量。考虑到以前存在的文档扫描和背光页面的问题,Boyle等利用已知片段词典检测水印和去水印,克服文件损坏的影响。为了增强水印去除效果,Yang等利用离散余弦变换域和基于密钥矩阵融合来去除可见水印。此外,Makbol等将熵和边缘熵作为人类视觉系统(Human Visual System, HVS)特征,以快速提取水印特征并将水印去除。为提高水印去除算法的泛化能力,Ansari等使用小波变换提取水印特征,并利用所获得的特征对奇异值进行修正,测试所获得的水印的鲁棒性。Huynh等调整了垂直细节系数HL和水平细节系数LH之间的块差异,自动选择小波系数,从而提高水印去除质量。此外,傅里叶变换对水印去除也很有效。例如,Fares等使用傅里叶变换域去除水印图像中的R、G和B水印,这是盲彩色图像水印去除的优秀工具。考虑到鲁棒性和不可感知性,研究人员确保了载体图像能够最大化嵌入强度的信噪比,从而在图像去水印过程中对鲁棒性和不可感知性进行权衡。虽然这些方法在水印去除方面表现良好,但存在如下缺点:①需要采用复杂的优化方法来增强水印去除效果;②为了提高水印去除性能,需要手动选择参数。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可以使用深度学习技术,特别是CNN来实现水印去除。
Chen等提出了用于水印去除的深度神经网络。为了提高水印去除质量,Sai等在深度CNN的中间层使用低维投影来表达水印去除中的图像内容。Haribabu等利用自动编码器处理具有两幅独立图像的水印图像。为了增强水印去除的鲁棒性,Chen等使用弹性权重合并和未标记数据增强自适应方法,从而更好地对水印进行表示。此外,粗略定位和水印分离技术也是完成图像去水印任务的有效工具。Lu等通过使用CNN、小波变换和残差正则化损失函数替代下采样与上采样操作,有效提升了水印图像的视觉质量。
尽管这些CNN在水印去除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如何用黑盒提取CNN的有效特征来更好地表示水印,从而实现更复杂的水印去除成为学者们关心的问题。为此,本节介绍一种增强型水印去除U-Net(Improved Watermark Removal U-Net, IWRU-Net)。
IWRU-Net是一种42层的增强型水印去除U-Net,其网络结构如图2-24所示。为增强所获得特征的鲁棒性,通过级联两个子网络来实现串行结构,获得有效信息,从而提高水印去除性能。为了解决长期依赖问题,在设计的串行结构中融合基于U-Net的简单组件,提取更明显的层次信息来处理水印去除问题。为提高IWRU-Net对现实世界的适应性,使用随机分布盲水印实现盲水印去除模型。可用式(2-11)来大致表述上述内容。
式中, I w 表示水印图像;IWRUnet表示IWRU-Net的函数; I c 表示清晰图像;Unet_Block表示U-Net块的函数。
图2-24 IWRU-Net的网络结构
为提高训练效率,使用最小绝对偏差(Least Absolute Deviation, LAD)训练用于图像去水印的IWRU-Net模型,即根据式(2-12)将水印图像和清晰图像引入IWRU-Net,以训练水印去除模型。
式中,
表示第
j
幅清晰图像;
t
表示水印图像的总数;
D
表示用于训练IWRU-Net模型的损失函数;
θ
表示参数。在训练过程中,使用Adam优化器对IWRU-Net的参数进行优化。
由于图像去水印是一项底层视觉任务,因此选择DnCNN、快速灵活去噪卷积神经网络(Fast and Flexible Denoising CNN, FFDNet)、U-Net、注意力引导去噪卷积神经网络(Attention-guided Denoising CNN, ADNet)和鲁棒变形去噪卷积神经网络(Robust Deformation Denoising CNN, RDDCNN)作为比较方法,以测试图像去水印方法在LVW和CLWD数据集上的定性与定量评估性能。为进行定性评估,首先,从LVW数据集中选择一幅图像,并使用1和0.5的透明度来测试IWRU-Net对图像去水印的影响,其PSNR如表2-6所示,对于图像去水印,IWRU-Net在透明度为1时获得了比在透明度为0.5时更高的PSNR。这也表明,当透明度较低时,IWRU-Net具有更好的水印去除效果。
表2-6 IWRU-Net在透明度为1和0.5时进行图像去水印的PSNR
其次,在LVW和CLWD数据集中随机选择100幅图像,从0.5、0.6、0.7到0.8调整透明度来测试IWRU-Net的去水印性能。在LVW和CLWD数据集上,不同方法的平均PSNR和SSIM分别如表2-7与表2-8所示。IWRU-Net在LVW和CLWD数据集上比其他方法获得更高的PSNR和SSIM,这表明IWRU-Net在图像去水印任务中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表2-7 不同方法在LVW数据集上的平均PSNR和SSIM
表2-8 不同方法在CLWD数据集上的平均PSNR和SSIM
续表
最后,在LVW数据集中尺寸为512×512的图像上测试不同图像去水印方法的复杂度,如表2-9所示。这些方法包括DnCNN、FFDNet、U-Net、RDDCNN、ADNet和IWRU-Net。复杂度评价指标包括参数量和浮点运算次数(Floating Point Operations, FLOPs)。此外,使用LVW数据集中尺寸为256×256、512×512和1024×1024的图像测试不同方法的运行时间,如表2-10所示,针对图像去水印的复杂度和运行时间,IWRU-Net也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IWRU-Net在图像去水印方面极具竞争力。
表2-9 不同图像去水印方法的复杂度
表2-10 不同方法在不同尺寸下的图像去水印运行时间
为进一步测试IWRU-Net的性能,使用定量评估方法进行以下实验。从LVW数据集中选择4幅图像,分别添加0.5、0.6、0.7和0.8的透明度,以测试IWRU-Net的视觉效果。此外,将DnCNN、FFDNet和U-Net作为比较方法,将放大的每幅预测视觉图像的一个选择区域作为观察区域,观察区域越清晰,相应方法在图像去水印方面的性能就越好。不同方法在透明度为0.5、0.6、0.7、0.8时的图像去水印效果如图2-25~图2-28所示,IWRU-Net的观察区域更清晰,说明IWRU-Net的图像去水印效果更好。图2-26表明IWRU-Net在图像去水印的定量评估方面更具优势。因此,可知IWRU-Net在定性和定量评估上都表现出色,非常适用于完成图像去水印任务。
图2-25 不同方法在透明度为0.5时的图像去水印效果
图2-26 不同方法在透明度为0.6时的图像去水印效果
图2-27 不同方法在透明度为0.7时的图像去水印效果
图2-27 不同方法在透明度为0.7时的图像去水印效果(续)
图2-28 不同方法在透明度为0.8时的图像去水印效果
IWRU-Net通过对U-Net架构进行改进,引入新颖的串行结构来提高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从而确保出色的水印去除效果。为了高效地对图像远距离像素的依赖关系进行建模,将U-Net设计为串行结构的基本单元,以捕获更多样的层次结构信息。此外,考虑到IWRU-Net在实际移动设备上的适用性,采用多种随机分布的水印对盲水印去除模型进行训练。与其他主流的图像去水印方法相比,IWRU-Net在定量和定性评估上都展现出优越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