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对立的解释:工业社会还是资本主义?

我们应当如何解释“两次大革命”对世界工业化地区的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在社会学中,尽管已经提出了许多有关工业社会起源和特征的解释,但在这些不同的解释观点之间,我们也可以发现一条主要的界线,本章我要集中论述的正是这条界线。在前面,我使用了“工业社会”或“工业资本主义”的术语来描述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出现于西欧的社会形态。在本书的其余部分,我将继续援用这些术语,但是,在这里,我有必要阐明一下存在于这些术语之间的差别,它们对于我将要讨论到的问题或将要提出的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将要把我所说的 工业社会 理论与 资本主义社会 理论区别开来。这两个术语并不是单纯的标签,而是代表了社会思想家在理解现代世界变迁的本质时形成的两种对立途径。“工业社会”术语是19世纪初期由圣西门(Comte Henri de Saint-Simon)在其作品中提出的,他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后来被其他研究者所采用的普遍性理论准则。这些后来的研究者包括了涂尔干,这位对社会学的影响绝不仅仅体现在方法论上的思想家。涂尔干实际上并没有标榜“工业社会”这一术语,但他所做的一系列论述实际代表了我所说的这种立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社会理论在欧洲和美国的许多著名学者手中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的确,在那一时期,它已成为一种正统理论。

资本主义社会的观点首先是与卡尔·马克思联系在一起的,尽管马克思的主要观点也出自此前社会理论、哲学和经济学各种思想流派。马克思大部分重要著作完成于1840至1870年间,在他的有生之年(1818—1883),这些著作仅为数量相当有限的同事和追随者所熟知。但是,随着马克思主义政治运动和劳工运动在19世纪末期的几十年变得更加普遍和坚强有力,马克思的思想也成为许多讨论和争论的主题——迄今为止,依然如故。然而,自马克思以来,马克思思想也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今天,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一个存在着内在分歧的思想体系,在这本篇幅有限的小书里,我只想从这些汗牛充栋的文献中挑出少数重要论点加以讨论。在这里,我或许已经提出了一种先入之见。我想说的是,马克思的著作对社会学具有持续的影响,它们是对工业社会理论的某些假设进行批判的主要基础。同时,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也存在着挥之难去的明显弱点。 BzVS+UDhTFRP0yxMH6c/vJbEN2N/FOZCONA2z0xSsbrp6lzO8eXJZh3ruGArDBi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