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莫扎特:《C大调第二十五号钢琴协奏曲》(K.503)

卡尔·西曼(Pf)、弗利兹·雷曼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Gram.16014(1952年)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Pf)、奥托·克伦佩勒指挥,新爱乐管弦乐团,Angel S36536(1968年)

弗里德里希·古尔达(Pf)、克劳迪奥·阿巴多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日Gram.30MG0165/6(1975年)

默里·佩拉希亚(Pf与)指挥,英国室内管弦乐团,Col.37267(1982年)

在聆赏这张唱片之前,我只略略耳闻西曼(Carl Seemann)这位钢琴家,从没实际听过他的演奏。后来我在德国的二手唱片行发现这张10英寸 的老唱片,一听就被他那真切面对音乐的态度深深打动。耳中的乐音琅琅鸣响,没错,我就是想听这样的莫扎特啊!不但钢琴演奏精彩绝伦,乐团的表现也很出色,着实没话说。连细节都充满莫扎特的C大调乐音,能够邂逅这样的音乐,真是无比幸福。

邂逅西曼这张唱片之前,我最爱聆赏的是年轻时的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当时他26岁)与克伦佩勒(Otto Klemperer)指挥新爱乐管弦乐团共演的《第二十五号》。我绝对不是钢琴家巴伦博伊姆的粉丝,但与老练的克伦佩勒携手合作,录制贝多芬与莫扎特的协奏曲等“Angel Record”时期的他散发出难以言喻的清新典雅气质,精湛地诠释了莫扎特的《第二十五号》。这般清新脱俗感与克伦佩勒略显浓郁、厚实的乐音融为一体,酝酿出“恰到好处”的莫扎特乐音,华彩部分也令人惊艳。琴艺成熟后的巴伦博伊姆确实是名家,但我总觉得没了年轻时的清新本质。当然,这部分的评价因人而异。

听完巴伦博伊姆的版本,我又听了一次古尔达(Friedrich Gulda)的演奏,心想:“嗯,这个人果然是维也纳人。”(拍了一下大腿)说到古尔达,他一向给人一种“略显乖张”的印象。但凝神静听这张唱片,你会产生一种在大阪乌龙面店吃清汤乌龙面般不可思议的安心感。那不带任何企图,也没加什么多余的料,带着些许清丽感的演奏,泰然自若地呈现出了最自然的莫扎特,何况还是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共演,即便称不上“青史留名的演奏”,也让人无可挑剔。

佩拉希亚(Murray Perahia)是当今乐坛我很喜欢的钢琴家之一,我平常就喜爱聆赏他弹奏莫扎特与舒伯特的作品。他称不上是“鬼才”或“天才”,但至少是一位追求乐风丰富、中庸,不会让人失望的演奏家。他把莫扎特与舒伯特的音乐诠释得很美,这首由他兼任演奏与指挥的《第二十五号》也是,稳稳地运用扎实的技巧,构筑满溢亲昵慈爱的音乐世界,虽没有多少华丽感,却有着些许温暖。毕竟,要是世上尽是“鬼才”“天才”,那也挺无趣吧。 7LlRwLBaJvB6ezp83WMb412pdfnrLLrsSjC285Y5JXCh2YjVEmdZFuMmK4zDTgw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