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6.约瑟夫·海顿:《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

托马斯·比彻姆指挥,皇家爱乐乐团,Col.ML4453(1951年)

托马斯·比彻姆指挥,皇家爱乐乐团,日Angel EAC 30031(1957年)

卡洛·马里亚·朱里尼指挥,爱乐管弦乐团,Angel 35712(1958年)

卡尔·李希特指挥,柏林爱乐乐团,Gram.138782(1961年)

海顿写了太多交响曲,所以我常搞不清楚各个曲子之间的区别,唯独《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又名《惊愕》)这首曲子我记得很清楚。

比彻姆的这张唱片是单声道录音,六年后,也就是1957年,他还在皇家爱乐乐团担任指挥,又录制了立体声版本。朱里尼(Carlo Maria Giulini)与李希特(Karl Richter)的版本一样都是早期的立体声录音。

当时72岁的比彻姆指挥的《惊愕》给人以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旧时代英国绅士印象,就连第二乐章的惊吓方式也是稳健又高雅,这种程度的惊吓就连端着茶杯的妇女也不会吓到把红茶洒出来。或许有人觉得不够震撼,比彻姆可不在意批评,他忠于自己,以开朗愉快的风格指挥海顿的这首交响曲。如此一派悠闲的海顿也不错呢!感觉是个与“人生为何?”这种深奥问题无缘的世界。我也有重新录制的立体声Angel唱片,演奏风格依旧像是一场“阳光遍洒的沙龙演奏会”,只是乐声变成立体声。毕竟人不会变得那么快的。

只能说,当时44岁,正值壮年的朱里尼的演奏风格至少比比彻姆有力多了。他从第一乐章就开始积极进攻,紧接着第二乐章的“惊愕”还真的企图让听者吓一跳,根本不管台下是否有人被吓得打翻了红茶或者别的什么。总之,我觉得这场演奏可圈可点。比较两个英国乐团的演奏真的很有趣,看来英国人与海顿果然挺合拍的吧。

李希特的演奏风格依旧华美、高尚(让人不由得想端坐聆赏)。不过,与其说他指挥的曲子是海顿的作品,不如说更偏向莫扎特的风格,也说不定他就是从这一角度来诠释这首曲子的。听完比彻姆的版本,再听李希特的版本,总觉得好像听到两种结构不同的音乐。

我再介绍几张我家有的《惊愕》。一张是约胡姆(Eugen Jochum)指挥伦敦爱乐乐团的唱片(1973年),它也是英国交响乐团演奏的作品,风格正统、一丝不苟,是很有深度的演出。一张是克里普斯(Josef Krips)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1957年)的唱片,风格相当沉稳,展现出了优美维也纳风格的海顿。虽然都是高水平演奏,但还不到万中选一、非听不可的等级。

如果只能从中挑选一张的话,我应该会选让人听来“如沐春风”的比彻姆版本吧(单声道、立体声版本都不错,如果只能择一,我会选单声道)。如此悠扬风格深植我心。 4ui4SrS+6yfEaQs1JWVHQY9RuYU7JCv7qekRuLKljws7s78fqFZRbVeOdUdad3q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