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如何了解孩子的体质特点

在中医诊断学中,有一个基本的原理叫作“以常衡变”,其意思就是通过客观地观察事物的规律,来发现事物比较异常的状态,这里所说的事物范围很广,比如医者可以通过面诊,观察孩子脸色的黄白,来判断近期是否有生病的可能,也可以是医者通过嗅觉闻到孩子身上的气味,来判断脾胃是否有异常的情况,而我在这里所提到的,是小朋友正常生长发育的规律以及该年龄易发疾病的种类都有哪些。

掌握了该年龄易发的疾病,就等于给焦虑的父母吃上了一颗定心丸,起到了“先知”的作用。我曾在诊室看到过一个四五岁的小朋友,长期受到便秘的困扰,从五个月添加辅食起,就服用益生菌并使用开塞露。后来父母听邻居说火龙果能通便,孩子每每便秘就喂他吃火龙果,半年之后不仅火龙果不起效了,孩子还开始起口疮,中药、西药都给孩子试了,一点效果都没有,这让家长十分焦急。同时,孩子的身高和体重也一直处于低水平,来诊时瘦得皮包骨头不为夸张,面色黑黄,而且毫无光泽,两只眼睛也没有神采,学习时总是开小差,幼儿园的老师总是说孩子拖拖拉拉,做什么都“慢半拍”。

这种“慢半拍”的孩子,在中医理论上,一般是偏为气虚或者是阳虚的体质,不是说孩子都是纯阳之体吗,为什么还会有气虚的情况呢?在刚才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在五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已经受到了错误的治疗,俗称“医源性伤害”(医过)和“药源性伤害”(药邪)。孩子在第四或者第五个月开始厌奶,主要以喂乳时,头总是转向另外一侧为主要特征,甚至有些小婴儿会在妈妈亲喂时,身体反转成一个大大的字母“C”。

一般出现上述表现,就预示着应该给孩子添加辅食了。开始添加辅食,或者混合喂养时,孩子则会出现“攒肚”(攒肚是俗语,且为生理性)的表现,那是由于1岁以内的小儿处于猛长期,脾的生理特点和功能无法满足其对营养的日益需求,“脾常虚,主运化”,换句话说这时的需求是“大车”,小婴儿的脾是“小马”。在拉不动的时候就会请其他脏腑来帮忙了,比如大肠,吃进去的食物在脾和大肠的运化中重复吸收并输送于全身,使本身可能每天都是吃完了排,排完了吃的小婴儿,看似“便秘”了,甚至有些5~7天不大便,家长开始焦虑,因此使用了错误的治疗方式,过分使用物理性手段促排便,导致肛门肌肉过于松弛,加上喂养一些寒性的水果,久而久之则会出现“虚象”。

那很多家长朋友会问,孩子这么多天不排便,真的没有问题吗?我们知道这是孩子生理性的特点,那就可以从脾和大肠两个脏腑下手;知道是运化的问题,那我们就用“清补”疗法,用清补大肠和清补脾作为主要推拿穴位。当然孩子如果除了不排便,还伴随着腹胀、恶心、有口气等症状,我们还需要在原穴上加减,通常可以使用大四横纹来帮助孩子消胀散结,这些属于积滞的范畴,家长朋友们可以耐心往后阅读,进一步学习。

由此,我们知道了孩子长期便秘的原因,那在治则治法和取穴上心里便有数了,便秘的孩子不是一味地“清”就管用的,有时候也要“补”或者“清补”,继而加助气行气地推拿穴位(参考本书下篇中便秘的治疗方法)。

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高发病症

孩子如果在一个阶段总生病或反复得一种病,父母就要思考孩子所处的年龄段是否为该病的好发年龄。比如,12~18个月的幼儿急疹,有可能伴随着麻腮风疫苗注射出疹子,如果孩子在这个月龄,每隔一个月就发一次烧,有可能就是要出幼儿急疹;一个3岁的马上就要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春夏交替的时候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半是过敏性体质引起的过敏性咳嗽,家长要对孩子的体质进行调理,引起重视,否则入园后容易生病。

下面是小儿生长发育的七个时期。

(1)胎儿期——“种什么样的种子,开什么样的花”

胎儿在孕妈体内,从受精卵开始,到37周,称为足月。在这一时期胎儿虽然没有脱离母体生存,但受孕母情绪、药物、营养、卫生条件的影响,会导致先天疾病或早产。《素问·奇病论篇》关于“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为胎病”的论述,是先天因素致病的最早记载,也是养胎护胎学说的发源。我时常发现有很多家长抱怨“受孕期间我不忌口,孩子出生以后一样白白胖胖的”或是“受孕怎么还有胎毒呢?我受孕还怀出毒来了呢”。其实如果孕母体质本身湿热,平素又好吃辛辣之物,那胎儿在出生后大概率会出现湿疹或者湿热型黄疸;若孕母本身体虚,抑或过敏性体质,若在孕期贪凉,那胎儿在出生后,便会由于小肠虚寒无法充分吸收蛋白质,从而导致过敏性腹泻。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孕期或者孕前进行中医调理从而避免。

(2)新生儿期——“大命换小命”

孩子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新生儿刚刚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存,需要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环境,但由于生理调节功能较弱和适应能力不成熟,故发病率较高。在这一时期很容易出现吐乳、溢乳、母乳性腹泻、湿热型黄疸等情况,但总体来说新生儿时期的孩子是“天使宝宝”,除了吃就是睡,除了睡就是排便,很少有身体不适的情况,若有不适,需要立马到医院就诊,先排除器官发育病变,如幽门梗阻、肠闭锁或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或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窒息、脑缺氧、斜颈、吸入性肺炎等。

注:对于这一时期的宝宝,日常可以多给他们做抚触被动操,顺时针抹腹进行日常保健,但在新生儿时期孩子突然发热或者出现哭闹异常、便血、尿血、喷射性呕吐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

(3)婴儿期——“一生中生长最快的一年”

28天~1周岁,这一时期孩子的生长发育特别迅速,进入“猛长期”。“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九立周会走”是这一时期的发展阶段。孩子处于乳类喂养并逐渐添加辅食的时期,机体发育快、营养需求高,但孩子身上受之于母体的免疫能力逐渐消失,因此脾胃系和肺系疾病容易多发。因此大多数小朋友第一次生病基本上在8个月前后,8个月也是发现生长发育问题的绝佳时期。

一定让孩子爬的周期足够长,这样才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大脑反应能力、四肢协调能力,促进前庭的发育。有很多父母让孩子过早地站立,很有可能导致感统失调,出现长大后“逢坑必踩”“逢角必磕”的情况;另外,坐立和爬行也可以很好地判断出孩子是否有五迟五软或者脑瘫癫痫等先兆,从而掌握疾病调理的先机。

注:这一时期的孩子日常可以用二人上马、清补脾来进行日常保健,二人上马属于大补肾气的穴位,通过刺激可以增高益智,清补脾来加强孩子脾的运化能力,能有效地避免孩子在辅食添加过程中,出现的伤食、积食等情况。

(4)幼儿期——“升级打怪”阶段,增强保健意识

1~3岁,这一时期生长速度较婴儿期减慢。接触外界的机会增多,智力发育、语言、思维和感知、运动能力增加。处于断乳后食物品种转换的过渡阶段,容易产生喂养不当、饮食失调等脾系病症。同时孩子的活动增多,接触面扩大,传染病发病率增高,识别危险意识较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易发生意外事故。

注:这一时期的孩子接触面较广,正在建立自己的规则,“可怕的两岁”开始,孩子会通过拒绝、扔东西、打人等行为,来证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思想意识逐渐形成,但这种情况如果顺应,孩子内心得到满足后,不会超过二岁半,若孩子长时间脾气急躁,性格外强内弱,晚上睡眠质量差,那就要考虑是不是身体受累引起的了。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推拿平肝穴来进行调理,平肝穴有“逍遥散”之称,有和气生血,开郁解瘀的作用,在临床上我们观察发现,推拿平肝穴时,孩子心情相对平和,甚至舒适到想要睡觉,那说明这个穴位推的渗透力比较强。

(5)学龄前期(幼童期)——早期教育开始

3~7岁是小儿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应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开展早期教育,在临床上见到很多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他们非常叛逆,也不服从管教,有可能是由于学龄前期性格养成时家长没有注意,过分干预了孩子某些探索行为,导致孩子在上学后性情急躁,抑或家庭氛围不和谐,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和自控力,这些日积月累的情绪,都有可能给后期步入学龄期的儿童埋下“多动”“抽动”的伏笔。幼童期的孩子还容易发生溺水、烫伤、误服药物以致中毒等,应注意防护。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也要注意该年龄易发的疾病,如小儿水肿、肾炎、风湿热、痹症等。

(6)学龄期——青春期的预热

从7岁开始至青春期(女12岁,男13岁)前,在此期间,孩子的乳牙会脱落并换为恒牙,脑的形态进一步发育,逐渐与成人相同,在此阶段孩子需要预防近视、性早熟和肥胖。

(7)青春期——关注孩子的性格发育

女孩从11~12岁开始,至17~18岁结束;男孩13~14岁开始,至18~20岁结束,第二性特征明显。“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合”,此时孩子的五脏六腑发育均完善,体质特征更加明显,受情志影响因素较多,若孩子小时候的情绪和性格发育没有被父母关注到,这一时期会出现叛逆心理,无法与大人沟通。

小儿推拿对孩子健康发育的益处

因此,小儿推拿可谓伴随孩子一生,这里不仅仅指身体,还有脑力和心理。孩子从出生开始,身体各项机能处于不断发育和完善的阶段,每个年龄都有多发的问题和疾病,并不是像父母想的那样,孩子长大就好了,而是一直处于“升级打怪”的阶段。孩子身体不舒服,一家人束手无策,也会身心受累。若能提前了解小儿推拿的好处,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做出明智之举。

从宝宝出生的那一刻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按摩”,对于顺产的孩子来说,产道就是孩子最早接触按摩的地方,这预示着孩子未来的张力和韧性。孩子出生后,每日需要进行全身的抚触按摩,这时的小儿推拿更像是妈妈般的爱抚,通过末梢神经刺激大脑发育,直到5个月,由于断乳或辅食的添加,孩子身体的常见不适症状渐渐显示出来,如积食、呕吐、便秘、泄泻、睡眠差或不爱吃饭等。孩子在1周岁时,由于疫苗的接种,可能会引起第一次发热和呼吸道疾病;2周岁刚开始与社会接触,接触面广泛,传染源多,生病概率大大增加;3岁入园参加集体生活,交叉感染成了家常便饭,孩子少生病,家长才能更有工作的动力;4岁性格开始养成,有平和的体质,才有稳定的情绪;5~6岁重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如果反复生病,学习效率降低,身体受累,影响终身。

在小学前,一个强健的体魄,才是弯道超车的根本。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上学之后不好管教,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家庭辅导培训班,其实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早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形成。家长管得多,孩子精神时刻处于紧张状态,探索欲被克制,生怕做错事会让爸爸妈妈大发雷霆,这种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大多缺乏自主意识和独立性,性格胆小,害怕失败。若家长管得少,孩子时刻“散养”,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社会性会得到充分体现,比如性格合群、有集体意识和主观决策力,但相比而言,自我约束力不强。

家长和孩子的相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更像是弓与箭,需要不断地磨合。但对于家长而言,需要保证的是不会让孩子因为身体的不适,而影响体力和脑力的发育。

选择小儿推拿,是给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小儿推拿的终极目标,不是治病,也不是预防,而是提高自愈能力。如今病毒在不断地更新迭代,若孩子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跟不上,即便有再好的医疗条件也无济于事。从小给孩子做推拿,他们的脏腑灵敏、气血经脉通畅、体质平和,也能少受一些医源性、药源性伤害,即使生病也可快速痊愈,病程较短,疾病也易于除根。

学会辨别9种体质是防治疾病的关键

孩子的体质会随着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发生改变,脾虚体质的孩子好食甜物,不爱吃酸的食物,因此脾阳虚的孩子甜食吃多了以后,也会出现不咳嗽,但痰多的情况;阴虚体质的孩子往往好食酸物,那是由于酸味食物有生津开胃的作用,嗜酸的孩子往往身材瘦长。

因此,有的孩子生病会引发急性中耳炎,有的会引起腹痛绵绵,还有的会出现肌肉痉挛甚至丧失意识,这可能都与体质有关。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饮食习惯和表现出的症状来判断、了解孩子的体质,以便进行后期的疾病预判。

以下是9种体质类型,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多种特征进行多维度参考判断。

A型——平和质

总体特征: 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 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 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味觉正常,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 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 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 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即使生病也能自主恢复,病期较短,不易留病根。

B型——气虚质

总体特征: 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 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 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发病倾向: 易患感冒、内脏下垂、遗尿、疝气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 不耐受风、寒、暑、湿邪,特别是容易受风受寒后加重。

C型——阳虚质

总体特征: 阳气不足,以畏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 多形体白胖,肌肉不壮。

常见表现: 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发病倾向: 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 耐夏不耐冬;怕冷;易感风、寒、湿邪;痛觉感知能力强,性情敏感,害怕失败,怕生,无法面对一些挑战。

D型——阴虚质

总体特征: 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 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 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发病倾向: 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 耐冬不耐夏;怕热;不耐受暑、热、燥邪;情绪调节能力差,容易心烦,多动,易与周边的人发生争执。

E型——痰湿质

总体特征: 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 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 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发病倾向: 易患抽动症。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 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F型——湿热质

总体特征: 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 形体偏胖或苍瘦。

常见表现: 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发病倾向: 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 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G型——血瘀质

总体特征: 血行不畅,以肤色晦暗、舌质紫暗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 胖瘦均见,瘦人居多。

常见表现: 肤色晦暗,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暗淡,舌暗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暗或增粗,脉涩。

发病倾向: 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 不耐受寒邪。

H型——气郁质

总体特征: 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 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 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 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 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 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I型——特禀质

总体特征: 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 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 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 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 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孩子越大,小毛病越多的原因

小儿咳嗽是每个家庭几乎都会经历的,而且这个病可以从婴儿期贯穿到学龄期,反反复复,病程延绵。为什么孩子越大,小毛病越多,可以理解为,孩子越大,体质特征越明显,从而使发病更加容易。在中医看病的理论上,无外乎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方面。

外因:冷、热、疫病可预防

外因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其一,预防六淫之邪,即风、寒、暑、湿、燥、火,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又寒温不知自调,家长常常护养不周,因而外邪易犯、小儿多罹,所以在季节交替时,根据自然界的节律变化,适度增加或减少孩子穿的衣物,在玩耍出汗后注意避风,那么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外因的发生。其二,预防疫疠之邪,疫疠之邪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其性峻烈、迅猛,易于流行,其发病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从口、鼻、肌肤而入。其发病急骤、进展迅速、症状相似,即某种疫疠之邪会专门侵犯某脏腑经络或某一部位而发某病,某种疫疠之邪只能引起某一种疫病,其病如暑温、痄腮、顿咳、疫毒痢及麻疹等发疹性疫病,这些疾病现在也有很好的疫苗和防控,只要定期接种就可以。

内因:推拿结合饮食调

以小儿咳嗽的治疗举例,单纯的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在2岁以内比较常见,通常治疗周期只需要1~3天,但2岁以后,内因的成分就显示出来了,除了五脏六腑阴阳不调外,结合体质的形成,便有了“外内合邪”,所以逐步形成了慢性咳嗽、过敏性咳嗽、喘息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其实这些疾病在中医里都属于“久咳”“虚咳”的范畴,单纯的疏风解表止咳或者是清热化痰止咳效果不明显,需要扶正气结合饮食调护,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一点需要医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所以有一句话“推拿不忌口,推坏医家手”,此句不无道理,家长出钱、出时间,医者出力,孩子的饮食调护跟不上,还是无法起到治愈的效果。但凡能影响五脏六腑阴阳平衡的原因,都是内因。 那么内因具体有哪些呢?

1.乳食因素

具体包括乳食不节、乳食不洁,该因素在小儿病因中占有重要地位。

乳食因素的致病机理有很多种。

①饮食损伤脾胃:喂养方法不当,饮食性质不适宜,饮食量或质的过度,均可损伤脾胃,导致脾气受损、肠胃不和,使腐熟、运化、泌别、传导功能失健或失司,发为呕吐、积滞、泄泻、厌食、疳证等病症。

②饮食不足伤正:由于饮食量少、质次等引起水谷精微摄入量不足,使脏腑失养,造成阴阳、脏腑、气血虚弱,发为厌食、疳证、血虚等病症。

③饮食营养不均:由于小儿幼稚不能自调饮食、挑食、偏食、嗜食,造成营养成分不均衡,致使阴阳、脏腑、气血失衡,一方面偏盛,另一方面虚弱,使原就比成人强弱不均的阴阳、脏腑、气血更加强弱不均,是造成小儿体质不平和,某些病症好发的内在基础和条件。如过寒伤阳、过热伤阴、过辛伤肺、甘腻伤脾等,发为厌食、泄泻、哮喘、湿疹等病症。

④引入其他病邪:小儿缺乏卫生知识,若乳食被邪气污染,则病邪随乳食而入,感染小儿,发生呕吐、腹痛、湿热泻、痢疾、肠道虫病等病症。

2.情志因素

很多专家多年前在讲解儿科病的时候,都会说小儿病因单纯,少有七情六欲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成员对小儿越来越重视,以及小儿内心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角度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而导致小儿也有发病的情志因素,但与成人有着一定的区别。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以及教育不得法、责打凌辱,或环境改变,家庭结构及主要看护人的变更,都有可能因情志抑郁成疾。七情中,婴幼儿因惊致病更为多见,可形成夜啼、心悸、惊惕、惊风等病症,威胁小儿的身心健康。所欲不遂,或食则责骂,思虑伤脾是小儿情志致病的又一常见形式,其发病有厌食、积滞、腹痛、腹胀等。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学习负担过重、干预过多等都易于引发精神行为障碍类疾病。

3.先天因素(胎产因素)

指小儿出生前已形成的病因。上代双亲的身体状况对子代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妊母的健康与否,对胎儿的影响更为突出,包括禀赋因素、体质相传、病症相传等,还有父系遗传性疾病基因,或者妊娠期间母病、母弱、母血不壮,以及孕母患病治疗用药不当、起居失常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胎儿宫内发育不良,使小儿先天禀赋薄弱,阴阳不足、气血未充,出现五脏六腑、肢体筋骨、五官九窍发育不良等情况,形成胎弱、胎怯、胎惊、胎痫、痴呆,出现各种先天性畸形、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不内外因:外界致病因素多

由于小儿智识未开,活动范围增大,且缺乏生活经验和自理能力,对外界一切危险事物和潜在的危险因素缺乏识别和防范,加之生性好奇,以及保育人员的一时失误,有外界因素致病的可能性大幅增加。环境污染、食品污染或农药残留激素超标等,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放射性物质因素。放射性物质损伤,包括对胎儿和儿童的伤害,已引起广泛关注,医源性损害,包括诊断失误、用药不当、护理不当、院内感染等,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需引起儿科工作者的重视。

人之初生,犹花木之嫩芽,其脆弱根干,殊难培植,故萌动之花木,时有枯萎。初生之幼童,亦不时夭折,皆系气血不充体格脆弱,乘隙而入风邪不堪之气,所侵扰也。夫人乃秉天地阴阳造化之气,阴阳顺行则体格壮健,阴阳逆行则诸疾横生,凡小儿初生,胃肠脆弱,易饥易饱,发育不全,时有乍寒暴热,故外邪易于发生。一经有病,为父母者,调摄不得其宜,疑神疑鬼,乃至病重,束手无策,始闻医则聘,小儿又不能频服药饵,甚至日聘数医,冰炭不容,腹为战场,将无辜之幼童,损其脏腑,甚至有倾生者,良可慨也。自小儿出生至十二三岁皆为小儿,所有病症种类繁多,尽推拿之原理,以顺气调血平寒热,运脾胃,脾壮而心肝肾肺即能兼而生之,以促进发育能力,内强而外固,外邪不侵,内邪不生,何病之有?此非医药家草菅人命者所可以比也。噫!责任哉其为民父母也;凡我同胞患有儿童病者,来舍乞问,所知无不敬告,或来舍互相研究育婴之法者,均受欢迎。

这段文字源于民国时期的一张宣传单页,标题和内容为“推拿小儿专家王嶧山问世,寓青岛胶州路61号永益里,门诊一元,出诊二元,道远另议,贫苦免费”,现收录于李德修中医博物馆。这张宣传单页流传到我手的时候,我反复看了几次里面的内容,感慨很多,古人的智慧就是擅长把看似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容易解决,这是世世代代人努力的结果。小儿推拿从民间技艺升华到成熟理论,代表作品为《补要袖珍小儿方论》(明·庄应祺编撰),至今已经有400余年的历史,清代徐谦光撰写的《推拿三字经》是小儿推拿从业人员日渐繁多的表现,也是一个儿子对母亲尽孝的表现。因此,传承和发扬小儿推拿,不仅造福于儿童,还是民族自信、中医药文化自信建立的有效手段。

当前,在我的临床接诊中,至少有2/3的孩子,都了解常用穴位的定位和名称,临床老师也不厌其烦地告知家长我们的治疗原理,治疗经过和预期结果,我们的效果并不比现代医学来得慢,那些华而不实的、看似高大上的“糖衣炮弹”也正随着一波又一波的感染不攻自破,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相信我们,“信者医之,不信者不医”(扁鹊),“调理之法,不专在医,唯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使脾胃无伤,则根本常固矣”(万全)。现代人大都谈理念,但我认为信念才是最重要的,这个世界上“我相信”是最值钱的,无论是求医还是学习,先有了相信,才会有改变。 N+11+jD3l38et+JLQoyvgVcY9HqprmUdg1WAsjv5MeM0YmBWmh/9a5uesExicJz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