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成功驯养一种动物有多难?

因为疫情,我们对野生动物交易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管制,结果一个关于能不能吃狗的老话题又被提出来,爱狗人士和食客展开了一场论战。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人类每年大约要吃掉620亿只鸡、15亿头猪、3亿头牛、5亿只羊。 这些数据是大型牲畜加工厂统计出来的大致数据,民间村头的牲畜养殖没有算在内,其他的鱼、虾等也是多到无法统计。这些动物失去生命的时候可没有什么庄重的仪式,只有和流水线一样的标准化生产屠宰过程。一些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这些动物同样拥有自我意识。然而,不管它们进入屠宰场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情,你会为了照顾动物的心情而放弃吃肉吗?毕竟,我们人类摄入的蛋白质以及很多维生素、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这些大中型动物的肉。

根据以上数据,按照全世界80亿人50年后预期寿命100岁来算,我们每个人一生要吃掉差不多800只鸡、19头猪、6只羊、4头牛。再考虑一些吃不上肉拉低平均值的贫困国家和地区,在繁华都市里生活的你估计消耗量还要增加2~3倍。野生动物变成家畜,是因为它们对我们人类有用,和谷物、蔬菜一样是人类几万年来驯化而来的。在当前各种机械运作之下,人类已经不需要畜力了,牲畜的主要用途就是从它们的身上获得我们需要的能量。

狗也和其他牲畜一样,成为宠物是为了满足人类自己的需要。养宠物的行为也是为了人的快乐,而不是为了宠物。毕竟很多宠物因为人的喜好已经变得非常不适合生存,甚至很多狗已经被培育成了畸形,一生都非常痛苦。某些人为了保证所谓的纯种,让它们近亲繁殖,强行并快速改变它们的繁衍方向。所以,这些人所谓的爱护动物,宠物是人类的伴侣,实际上爱护的是他们自己,或者说是他们的心情。

Ⅲ 畜牧业为什么是从亚欧大陆开始的?

如果一个地方的人类只驯化了品种单一的作物,比如只驯化了小麦或水稻,那么这一地区的人为了农业生产定居下来,很快就会因淀粉摄入过多而营养不良。要知道,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里,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各种脂类一样都不能少。我们演化了几百万年,历尽艰险好不容易爬到食物链的顶端,结果聪明过头吃得太凶,成为各个大陆的入侵物种,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而过去近百万年吃肉的习惯,导致我们的身体不能像大多数动物一样合成营养元素。比较突出的是维生素B 12 。维生素B 12 是帮助大脑神经形成的重要催化剂,是动物胃肠里的细菌发酵生成的,而人类的肠道菌虽然可以发酵产生维生素B 12 ,但因为发酵处位于大肠,可以吸收这种维生素的是小肠,所以人类虽能自产却不能“自销”。这也是演化过程中食物品质上升,以及为了应对大脑增大而选择精简消化道的结果。

其他动物都能合成维生素B 12 为己所用,而人类不能,这就是有些素食者长期情绪不稳定、抑郁的原因。肉里类似的营养物质还有很多,人类捕猎效率提高以后,身体在演化过程中就放弃了很多合成营养素的功能,现在不得不自己种蔬菜吃,可是吃蔬菜没法像吃动物肉一样补充足够种类的营养。前文中也讲到,吃肉是大脑功能增强和维持的基础,人类必须吃肉。

打猎的生活和耕种的生活一般是不能兼容的。因为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气候都呈现出季节性,所以大多数草食动物会根据雨水和植物生长情况进行迁徙,而以狩猎它们为生的打猎者就要跟着迁徙,但农业生产要求定居生活,所以要种地就不能迁徙、打猎。

当亚欧大陆打猎的回报越来越少以后,人们就开始自己种植粮食。 最初的几个农业发源地都种植有谷物、豆类、蔬菜,以保证一方人的营养摄入,营养不全面的地方就不会出现规模化的农业。可是既然植物能生产,那动物肉呢?毕竟很多营养还是从动物肉上获取更高效,肉类、植物结合才能达到人类在狩猎采集时代的营养摄入标准,毕竟人类的身体是在这套标准下构造的。所以农业率先在中东的新月沃地和中国长江、黄河流域出现,而大约1 000年后,人类对大型牲畜的驯化也就开始了。

其实人类在还未进入农业社会的时候就驯化了狗。可以想象,智人和狼群以前都作为顶级猎食者,都有长途奔袭能力,具有社会性的两个种群可能经常在捕猎过程中相遇,也可能存在过或爆发过冲突,但由于智人超强的交流能力使人类的捕猎效率更高,这时智人是否会分出来一些食物防止饥饿的狼群尾随呢?这种关系经历几万年的发展就足以让部分狼演化出对人的依赖感,而生物的逐利本性也不会让人类纵容狼的寄生,所以部分狼演化成了狗,成为人类预警以及捕猎的帮手和生产工具,现在又成了宠物。

当然,狗对人类的整体发展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真正起作用的大型哺乳动物主要是猪、牛、羊、马。这些动物的肉是人类所需蛋白质、矿物质以及油脂的来源;它们消化植物的纤维素产生粪肥滋养我们的庄稼,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还给我们提供了陆上运输服务;它们的皮毛被制成皮革、衣服,此外还是军事行动中的机动力量以及突击手段。

其他的小动物,比如鸡、鸭、鹅、兔子,甚至蜜蜂、蚕蛾,都被人类加以利用。这些小动物均可以被替代,但大型牲畜的作用却不可替代,因为大型畜力可以做到很多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这也是古代开凿和建设水利、风力工程的先决条件,而建立这些工程的组织,很可能是国家出现的原因。如果对大型牲畜的驯化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这也相当于一次“工业”革命。只是在学界,这一事件的光辉被发生在稍早前的农业革命所掩盖。

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几乎所有大型牲畜的驯化都发生在欧亚大陆。在大航海发生之前,南北美洲、大洋洲以及除北非之外的非洲,这些大陆没有出现任何起决定性作用的大型牲畜。

补充强调一下,因为撒哈拉沙漠的存在,北非与剩下的非洲有着很大的地理障碍,而北非与欧洲南部却同属地中海文明,与欧亚大陆的文明有着紧密来往。历史上有著名的迦太基和古埃及这样的大型文明群落,所以我在这里是将北非算进亚欧大陆文明的。

为什么新大陆多少有些农业,却几乎没有畜牧业呢?非洲和美洲的野生动物也不少呀,尤其是非洲有成群的斑马、羚羊、水牛,却只驯化了少量的珍珠鸡和豚鼠用来吃;整个美洲最后也只有少数地区驯化了羊驼用来玩,而且由于地理原因羊驼也没广泛传播。当前这两个大陆以及大洋洲的牲畜都是全球化以后从亚欧大陆引进的,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里有“安娜·卡列尼娜原则”这样的说法: 可驯化的动物都是可以驯化的;不可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不可驯化之处。类比人类找对象结婚,就是“幸福的家庭都是幸福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句话的意思是,幸福的婚姻必须在许多不同的方面都得是合宜的。比如,双方是否相互吸引,三观是否一致,对待子女的方式是否合适,性格是否合拍,与家庭其他成员关系是否融洽等。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点出现问题,都能让双方的关系破裂。

那么关于驯化动物的条件,其实和找对象一样。想要驯化大型动物,首先生存环境里要有大型动物。把成年体重超过45千克不吃肉或者不主要吃肉的动物列为可能驯化的对象,体量,也就是大型与否,决定了它能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对于吃肉的动物,如果要养,我们先把危险性放在一边,来计算另一个问题:

在食物链上,生物量的转化一般在10%,也就是用100吨植物饲料饲养草食动物最多能获得10吨肉,再用这10吨肉饲养肉食动物只能从肉食动物身上获得1吨肉。

这何必呢?饲养肉食动物经济价值非常低。所以,不考虑驯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狗肉没有成为大众食物的原因之一,因为这是奢侈品。

这样算下来,亚欧大陆符合基本标准的有72种动物,成功驯化的有13种;非洲有51种,但没有1种被驯化;美洲在人类踏足后只剩下24种,成功驯化了1种,就是羊驼;大洋洲只有袋鼠达标,还驯化失败了。如果以亚欧大陆为样本,驯化率似乎是18%,大洋洲出于特殊原因还说得过去,但是以非洲和美洲的动物基数来看,驯化率不应该如此低呀!

我最开始认为和驯化植物一样,非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因为野生动物资源相对丰富且稳定而没有驯化意愿,可以直接抓现成的,干吗还要辛苦找东西把动物喂大再吃?归结到上文的说法也就是,根本不想找对象,当然就没对象了。但是,我认为这只是原因之一。

因为大航海或者更早到达欧亚大陆的旅行者,将动物带到非洲和新大陆以后,很多原始采集部落很快开始驯养动物变成了牧民,有了从牲畜身上获得的稳定生活来源之后,牧民很快征服或吞并了周围的部落。游牧民族是跳过种植业直接进入畜牧业的农业社会的。

这里说的是能改变人类社会的大型且温顺的牲畜,小动物甚至豺狼、虎豹在非洲、美洲都有不同程度的饲养,只是经济利益不大。所以主要问题不是出在人身上。当前世界上148种可以用来驯化的候补大型动物必定都被人类试验一遍了,在大航海以后,又被出去的欧洲人试了一遍,但可驯化的牲畜还是那几种。

动物没能被成功驯化或者被费力驯养了一段时间又放弃的原因都在一些小细节上。首先是生活习惯问题。比如,大象就是因为在圈养情况下无法交配而没能被驯化,战象和马戏团的大象是从野外抓来驯服的,而不是驯化的。其次是一些动物领地意识强或者仅在发情期有领地意识,导致不能圈养,多数的鹿就这样被淘汰了。最后是防御意识。欧亚大陆的驴和马都能被驯服,但非洲的斑马会咬住人不松口,野猪、水牛、羚羊、河马、犀牛等,同样有攻击人或者特别怕人的倾向。估计是因为百万年和人一起演化,它们对人进化出了防御意识。这些原因就导致它们不能被圈养,甚至会遭到捕杀。还有些动物虽然群居且温顺,但是没有社会性。我们常说“领头羊”,这个概念就是有些群居动物会自发服从于一个领导者。牧民只需控制住领头羊就能控制羊群,在游牧迁徙的时候不用过度担心羊群跑丢——有经验的牧民还会通过一些方式让自己成为畜群的领头者,方便放牧。

所以,结果可能就是这样: 可以被驯化的动物的存在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所谓符合驯化条件并不是随机概率事件,而是无规 律事件。 因为各种限制条件,让这个无规律事件就在备选动物基数最大的亚欧大陆出现了,但这对亚欧大陆来说算是幸运吗?

Ⅲ 传染病的暴发与驯化动物有关吗?

病毒和细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它们生存同样需要物质基础。动植物富含大量有机物,就成了细菌与病毒生存的理想场所。但是直接强行索取动植物的营养物质会造成宿主的反抗或者宿主的死亡,所以破坏性的寄生关系不会长久存在。于是在亿万年自然选择原理的作用下,它们大多数与动植物演化出了共生关系。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什么动物携带了什么病原体,只是这些病原体大部分情况下对宿主是无害的,一旦这些微生物出现基因突变改变生活方式,就会破坏共生关系无法生存了。但是,不同的病毒或细菌与不同的宿主生物形成的共生方式是不同的,相同的生命活动产生的代谢废物对一种动物可能无害,但对另一种动物来说可能就是毒素。

人类驯养动物之前,各种动物种群都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保持着合适的距离,有亲密接触的不同物种也早已交换了身上的微生物群落。这使得微生物们在寄生的动物身上达成了生态平衡,可以与动物和谐共生。可人类突然要驯化别的动物,强行与之亲近的操作没有给自然选择留出足够的时间,于是家畜身上的万亿种因为基因突变本来要灭亡的微生物通过各种途径来到人类身上。在这万亿个发生突变的微生物种类当中,总有一些突变出了能与人体表面蛋白结合的受体,使得这种微生物得以在人类身上生存,而它原来的生活方式可能让人体无法适应。此时,感染就发生了,入侵的微生物成了病原体。而对于病原体来说,只要人足够多、足够密集,能实现在宿主死掉之前传播到更多的其他宿主身上,那么病原体就能稳定存在。

咳嗽、打喷嚏、持续腹泻都能传播病原体,至于宿主是否痛苦、是否会死,这些病原体不在乎,这是传播繁衍的附带结果。

麻疹、肺结核、天花的直接传染源是牛,流感来自猪和禽类,疟疾来源于各种家禽。 啮齿类动物涌入人口聚集区,它们身上共生的鼠疫杆菌传播到人身上以后,也在历史上造成了多次空前的灾难——霍乱。人畜混居使人们生存环境的卫生情况变差,动物粪便污染水源,很可能是疾病暴发的原因。历史上的几次重大疾病几乎都是这样暴发的。

不过,对于短期可以快速传播,又给宿主造成灾难的病原体,长期来看它们也会因为缺少宿主而灭亡。当时间线拉长以后,自然选择的磨合作用又会显现出来。亚欧大陆的人类也逐渐和最初来自牲畜身上的病原体演化出了共生关系,导致这些病原体虽然在人体内感染,但不会让人发病。 每个新出现的病原体在千百年以后,要么被灭掉,要么就失去了毒性,甚至成为益生菌。

在欧洲大航海之前,因为两大洋的阻隔,没有互相交流,亚欧大陆来自牲畜的疾病从未感染到美洲。可自15世纪开始,本来两大洋组成的免疫屏障被欧洲的远洋航行技术突破,寄生在欧洲人身上的多种疾病开始同时在这两个大洲蔓延,也就是在欧洲铁质刀枪以及势不可当的骑兵造成大屠杀之前,侵略者带来的疾病早已屠戮了大半印第安人。再加上很多印第安大型帝国的行政管理体系被摧毁,后来欧洲才会轻而易举地征服这里。而美洲没有驯化多少动物,没有相类似的疾病可以挡住侵略者,加上欧洲农业文明带来压倒性的技术优势转化而来的军事优势,结果可想而知。

了解到这些以后,我有一个思考,美洲和非洲一样都是文明起步晚导致落后,但结局似乎不太相同。首先,在大航海时代,非洲土著没有因为欧洲疾病入侵暴发瘟疫人口锐减,现在非洲人口主体还是原住民。我根据一些知识和自己的推理梳理了一些还算合理的原因。

第一点仍是之前提到的,美洲尤其是北美与欧洲在同一纬度,气候环境和欧洲差异不大,所以欧洲人更倾向于在北美洲殖民。而酷热的非洲,纬度虽然没有那么低,但自然环境适宜,且出现了钻石,殖民者就有兴趣了。同样的道理,欧洲对南美洲的争夺就没有在北美那么激烈,以至于南美主要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和英、法争夺的北美相比显然存在感有点低。

第二点是关于疾病,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虽然与亚欧大陆文明有一定脱节,但是人种间病原体的传播可能仅仅由极个别人就能完成。撒哈拉沙漠显然不像两大洋一样能绝对隔开人的交流,所以非洲在遭受欧亚大陆持续性的疾病袭击之后,也在近千年时间和亚欧大陆一起完成了所谓的群体免疫。因此,殖民时期欧洲的疾病没有对非洲造成巨大的影响,反而是来源于非洲猴子身上的黄热病和各种热带疾病打消了欧洲人殖民的念头。

现如今,地理的劣势被科技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之后,全球化让文明交流没有了空间上的阻碍,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非洲成了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联合国预计,到2050年非洲的新增人口将占到全球新增人口的一半,也就是地球上每两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是非洲人。 人口增速加快有文化思想的原因,也少不了生活条件改善的加持,整个非洲欠发达地区将是未来的重要市场,忽略它将是巨大的战略错误,这就是我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各种合作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但要明确,每个国家绝不欢迎一无是处的外国人来本国定居,没有贡献只会稀释本国人民的利益。之前新闻报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引起了风波,但我认为这种条例限定了外国人旅居中国的条件,达到条件的拿证,没达到条件的就有了依法驱逐的根据,让有贡献的国际人才得到更多的法律保障。大量第三世界国家学者来中国交流学习,吸收中国知识思想和价值观,这样更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回过头再看一下驯化动物对人类的影响。亚欧大陆确实因为运气好,一开局就获得了几乎全部可驯化的大型牲畜。畜力和食物给这里的人带来了进步,可接下来人类又因此遇到了最可怕的敌人——疫病,几度陷入毁灭性的危机之中。但灾难过后,这里的人类获得了相应的免疫能力,让疫病成为自己征服掠夺殖民的最具杀伤性的武器。而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牲畜更大规模繁殖,又让当今世界成为变种病原体传播的乐土,造成全球性危机。 5N5IxDEnr40feVvPT/DN6Q7J/o9GwJP8YHOvVtgWEPPTDp9Jj04/uxzblspbu8k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