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九 有性格的王经理

抓捕王经理的过程并不顺利,此人当天并未上班,到他家中追捕的时候这位老兄从三楼上跳下试图逃走,动作如此猛烈,连楼下的一个石棉瓦小房都被砸穿了。

对于刑警4队而言,这算是相当罕见的情况。说到抓人,老太爷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宁可放弃抓捕机会,也绝不让自己的部下冒伤亡的危险。抓捕西直门枪案首犯陆世宏是如此,抓捕角门浮尸案主犯李志辉也是如此。老太爷有话,人这次不抓,下次还有机会,要是伤了人,我怎么跟孩子们的家属交待呢?

所以,对他来说,不熟的瓜不摘,尽量不多让部下冒险就成为一条行动选择。

因为这个,不知道老太爷少立了多少次功,也要承受不少压力——你们警察是干什么的,不是为民除害,舍生忘死的吗?

这话也对。

然而,一位担任缉毒警多年,功勋卓著的朋友听到此事,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跟着这样的领导,真好。”

就在他说这话之前,我正问他:“你经历过那么多生死瞬间,能给我讲讲这种时候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呢?”

他沉吟了一下,回答道:“那种时候啊,记得最清楚的就是血腥气,浓烈的血腥气充满我的鼻孔。”然后,他给我讲了一次缉毒抓捕行动的经历。

那一次,他们一个队的十名警察在滇南某地抓捕一伙毒枭。按照线报,这伙毒枭正在进行某所住宅内进行交易。最初的行动十分顺利,在毒枭住宅之外,他们上房压顶,控制窗口,并一个回合将门口的一名保镖制服。由于保镖身上没有带枪,而且说屋内的人也没有枪,让带队的指挥员放松了警觉。除了三名在外警戒的干警外,包括我的朋友在内的七名警察,在队长带队下持枪破门,冲入该宅实施抓捕行动。事后证明,对于保镖的过于轻信是导致这场枪战的一个重要原因。

宅内的毒枭并不是在交易,而是两个不同的团伙在“讲和”。

这种黑道上的谈判,双方说定都不带枪,但实际上除了门口摆样子的保镖外却没人遵守,几乎每个毒枭都带了武器,从制式左轮到霰弹枪应有尽有。

当警察们冲进房中的时候,双方的谈判正在关键时刻。由于警察是便衣,两伙神经紧张的毒枭都误以为是对方要黑吃黑,纷纷拔枪射击。于是,一场混乱的枪战就此打响。

在封闭的空间里每一声枪响都如同雷鸣,伴随着子弹穿透人体的“嗤嗤”声,变了调的喊叫声,几乎所有人都在极短的时间里丧失了理智。子弹打在墙壁上反弹回来,在人与人之间蹦跳。

“我只记得自己不断地开枪,直到把子弹打光。我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子弹打中了人,但我甚至没法确认打中的是敌人还是自己人……”

我的这位朋友身材较小,而且在第一时间滑进了沙发的下面,所以在枪战中得以全身而退。可能由于过度的紧张令人鼻腔血管充血,他当时最强烈的感受就是鼻孔中充满的血腥味。

当室内的枪声最终沉寂,在外警戒的几名警察冲进来接应时,我的朋友是屋里唯一能够站起来的人。

“最难受的是,把死伤的战友抬出来时,周围当地老百姓那种冷漠乃至敌视的目光。我明白,在他们眼里,我们是外地人,抓的,却是他们的乡亲……可是……”

这样说的时候这位缉毒警的表情平静,甚至眼神中没有一丝波动。这么多年,他早已习惯了。

因为匆忙行动引发这场枪战的那位刑警队长,并无需去面对死去和伤残部下的亲人。

队长在烈士名单中排在第一位。

我的这位朋友讲完这段经历,大家沉默良久,而后,我给他讲了赵老太爷的原则。

我想,他的那句感慨,并不是在责怪牺牲的战友,只是给了赵老太爷一个更高的评价——壮烈是值得钦仰的,但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对王经理的抓捕没有悬念,老太爷早有部署,虽然案犯一直跑到了对面的胡同里,还是被埋伏好的干警抓个正着。倒是他这种不顾一切的架势,让老太爷和他的部下们深感此人有大案在身,否则他犯不着这么跟我们玩命。

王经理孤身一人,没有出现家属拉着不让抓人这样的桥段。他的邻居们得知王经理是因为再次吸毒被抓的。在永兴酒店和王经理的住处,老太爷都留下了眼线,如有人试图与其联系,立即顺藤摸瓜进行追捕。

与此同时,二处方面的审查却很不顺利——那两个贴小广告的东拉西扯,就是不往防盗门案子上引。最后预审员点出了那起现场有“新桂米粉”的盗案,没想到分别被审的两人异口同声——这地方俺们刚踩了两次点,还没等第三次踩呢,别人就下手了……

调查结果是——纯属巧合。

得,白忙活一场,抓了俩小贼,连七处都不值得送,一切,还得从头干起。

刑警4队这边对王经理突审的过程也同样不甚顺利。此人闭口不言,矢口不谈那几个“白领”的情况。

赵老太爷不禁摇头。这人啊,真是性格即命运。看着也不是什么钢筋铁骨的人物,王经理这个人的性格呢,就是什么事儿都要杠一下,非得苦头吃过了,才肯就范。

让王经理低头的方法很简单,通过搜查,在他住处发现金蟾一个,戒指数枚,都能和防盗门大案失窃的报失清单对起来。

虽然证物很少,但却是跟防盗门大盗的案子确实可靠相关的,直接证明了没有抓错人。

令人意外的是,看到证物,这位忽刚忽柔的王经理不是乖乖地竹筒倒豆子,也不是继续硬挺,而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对着预审员纳头便拜。

我还没有开口问啊……

说起来预审员审人的经历不少,但这样显著前倨后恭的事儿,还是十分罕见,让人忍不住问一句——这哥们儿是什么性子啊? xFYRSV+SKbLBFXXnX+MWJ8MXBxnXCCoIo8OcLKLt13N334ojhRFOjXIOa8zaCeu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