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出征吐谷浑时,太上皇李渊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太宗为了守丧,吩咐太子李承乾暂时打理朝政,准备一年后再重新上朝。
不料半年之后,长孙皇后得了重病,病情一天比一天重。太子李承乾请求大赦天下、做佛事为她祈福消灾,长孙皇后呵斥太子说:“生死有命,不是人力可以挽回的。如果祈福真能延长寿命,那我平生并没有作恶,还用他们作法吗?况且大赦令关系到国家法典,佛、道都是远方的宗教,都是皇上所反对的,怎么能因为我而乱了天下的法度呢?你千万不要乱来!”
太子这才罢休,只把这件事转告了房玄龄。房玄龄对太宗说起这件事,太宗赞叹不止。
长孙皇后病入膏肓 时,哭着跟太宗诀别:“房玄龄侍奉陛下多年,小心缜密,不愧是忠良之臣,如果没有大的变故,千万不要疏远他。我家本没什么功劳,因为我嫁给陛下,我的家人才得到高官厚禄,无功受禄最容易惹祸,陛下就不要再对我的家人委以重任了。我一生没做什么贡献,死后不要厚葬,这样才不至于增添妾的罪过。希望陛下千万别忘了!”
说到这里,长孙皇后喘息了好一会儿,握住太宗的手说:“此后,陛下处理朝政,一定要亲君子远小人,节省劳役,减少游猎,妾也就死而无憾了。”
太宗听到这里不禁泪如雨下,说不出话来,只是向皇后点头。长孙皇后怕太宗过于伤心,也不再说话,第二天便与世长辞,享年三十六岁。
长孙皇后生性仁厚,后宫的妃嫔特别爱戴她。
长孙皇后的大哥长孙无忌和太宗关系很好,太宗因为他立过很多功劳,封他为尚书仆射。长孙皇后反而闷闷不乐,私下里让哥哥辞官。长孙无忌于是一再请求辞官,太宗不得已准奏,皇后这才高兴起来。
有一天,太宗散朝后回到后宫,对皇后说:“朕一定要杀了魏徵这个种田出身的家伙!他一天到晚絮絮叨叨,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让朕下不来台,只有杀了他才能解朕心头之恨。”皇后听完就退了出去,不一会儿穿着朝服进来下拜,并说:“妾听说,君主圣明大臣才正直,现在朝廷上有正直的大臣,正说明陛下圣明啊。”太宗这才转怒为喜,还像往常一样对待魏徵。
长孙皇后共生了三个儿子,一个是太子李承乾,一个是魏王李泰,还有一个是晋王李治,李治就是后来的唐高宗。太宗怀念皇后,因而特别钟爱他们。
长孙皇后经常训诫儿子要谦虚俭朴。太子的乳娘曾经请求增加东宫的物资供应,皇后生气地说:“太子所担心的应该是自己无德无名,怎么能请求增加用度呢?”
长孙皇后去世后,太宗经常站在高楼上遥望长孙皇后的陵墓,潸然泪下。
贞观十一年(637年)七月,连降大雨,洛河泛滥,许多百姓被淹死。太宗下诏赈灾,命令百官上奏指出朝政过失。大臣们纷纷上疏,针砭时弊 。魏徵上了一份《十思疏》,劝太宗择善而从之。第二年又遭大旱,魏徵再上《十渐疏》,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太宗内政外交上的种种过失,言辞非常恳切。太宗接受了这两份奏疏中的建议,并特别奖励了魏徵。
后来魏王李泰有意争夺太子之位,于是四处召集文士著书立说,并写成了一本地理志呈献给太宗。太宗见这本书写得翔实、准确,非常高兴,重赏了李泰。
当时魏徵已经年龄大了,经常患病,多数时间都在家里,却仍然不忘尽忠上谏。谏议大夫褚遂良 上奏太宗,提到了太子的种种劣迹,建议对太子严加管教。太宗说:“群臣中最忠心正直的就是魏徵,朕准备让他当太子的老师,教太子修身治国之道。”魏徵推辞不过,勉强接受,无奈年迈力衰,不久就去世了。
太宗赐魏徵陪葬昭陵,又赏赐了大量的陪葬物品。魏徵的妻子裴氏说:“魏徵一生俭朴,现在丧葬用品过于豪华,恐怕不是魏徵的心愿。”于是拒不接受陪葬物品。魏徵下葬那天,文武百官都来送葬,太宗扶着魏徵的棺椁失声痛哭,亲自为他撰写了碑文。
太宗曾经对大臣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一死,朕就像丢了一面镜子啊!”魏徵死后,太宗一直对他惦念不已。太宗又想起从前的功臣,就命令画师画了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李靖等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魏徵虽然忠心耿耿,却忽略了太宗的一个大毛病——好色。太宗生性好色,看见美貌女子便不肯放过,后宫妃嫔无数。太宗却仍然不满足,还想选一些美人入宫。上天特地生出了一个绝世佳人,让她来搅乱唐宫。这人是谁呢?她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则天。
武则天是并州文水人,十四岁时已经艳名远扬。太宗听说有这么个美人,便派人去召她入宫。武则天跪拜接旨,她的母亲杨氏为此不禁伤心流泪。武则天却谈笑自若,并且劝母亲:“女儿能进宫见天子是好事啊,母亲哭什么呢?”杨氏这才擦干眼泪,送女儿上路。
武则天到了京师,进宫拜见太宗,竟然一点儿也不慌张,言谈举止非常得体。太宗见她风情万种,当晚就召她侍寝了。太宗越瞧她越喜欢,就赐给她一个名字,叫作媚娘。第二天太宗上朝以后,当即下诏册封武媚娘为才人,让她住在福绥宫。
从此,太宗就开始宠爱武媚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