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相信“男儿有泪不轻弹”,还是相信“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这两种说法其实都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诉求。
朋友的孩子是个特别爱哭的小孩。不论是输是赢,还是做错事,他的眼泪总是会轻易地流下来。甚至在别人提高嗓门和他说话时,他的声音也会立刻带上哭腔。这个孩子似乎很难被安慰,询问他只会让他哭得更厉害。孩子的母亲告诉我,她家孩子是“泪失禁体质”。
我上网搜索后发现,“泪失禁体质”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尽管我在系统的心理学书籍中没有找到这个术语,但我认为它描述的是一种人格特征。这种类型的人通常心思细腻,缺乏安全感,想象力丰富,且情绪感知能力较强。他们不仅对外界的人和事非常敏感,自己内在的情绪也容易波动。因此,他们的言行更多地被情绪所操控,而非理智和逻辑。
“泪失禁体质”是否有害,是否需要改变,我认为这取决于具体情况。在某些领域,如艺术创作,这种体质可能是一种得天独厚的天赋。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他们能够学会用语言表达负面情绪,而不仅仅通过哭泣来表达,那将是一种成长。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泪失禁”现象频繁发生,那么他们可能需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出口,警惕抑郁等心理问题。
“男儿有泪不轻弹”表达了社会对男性哭泣的传统看法,认为男性应该坚强、不轻易流泪。然而,对于所有人来说,哭泣都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达方式,不应该被抑制或歧视。“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暗示了哭泣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获取关注或满足需求的方式,但过度依赖哭泣来表达需求或获取关注可能不利于个体的长期发展。对于“泪失禁体质”的孩子来说,学会用语言表达需求可能更为有益。
那么,你打算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