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我知道,午门是过去杀人的地方,‘推出午门斩首’,大家都这么说。”
京京:“我才不信呢!我听说以前斩首是在菜市口,皇帝在这儿杀人也太残忍了,朋朋哥哥,我说得对吗?”
朋朋哥哥:“没错,皇帝并不会在这里斩首犯人,但是午门也真是曾经令人害怕的门,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午门高37.95米,相当于现在的10层楼房,看起来就很高大,大部分人站在午门前都需要仰视。而它的形制也很特殊,不像天安门与端门,在午门的两侧延伸出了两座雁翅楼。它们像是大雁的翅膀,也像两个长长的手臂,拥抱着每一个即将走进午门的人。可是这种拥抱却不是人人都喜欢的。想象一下,凹字形的午门的城楼上正站满兵丁,他们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你,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这正是午门起到的将皇家的威严展露无遗的作用。即使在今天,面对午门广场,站在正中间,你的前面、左面、右面,全部都是红色与黄色,一种压迫感和对皇宫与权力的敬畏感仍然会油然而生。
走进午门之前,我们可以先观察一下,从午门外能看见几个门洞;而走进午门之后,请你再看一看、数一数午门有几个门洞。
有没有感觉到奇怪,午门从外面看好像有3个门洞,而从里面数却有5个门洞。这是为什么呢?还记得午门两侧高大的雁翅楼吗?有人认为,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午门南面的空间显得比较局促,一下摆开5个门洞似乎有些困难。所以建造午门的人就把两个门洞藏在了东、西雁翅楼的下面。进入午门之后再回头看,没有了雁翅楼的遮挡,5个门洞也就都显露出来了。
在清朝时,每年的腊月初一,皇帝都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也就是把第二年的“日历”向全国的老百姓发布。除此之外,这里还会进行两项有点儿令人害怕的活动,它们是什么呢?
明朝时,午门是进行廷杖的地方。廷杖是一种处罚大臣的方式,通俗地说就是打屁股。但是你可不要小瞧了这种惩罚方式,根据史料的记载,立毙杖下是常有的事,也就是说受到廷杖的大臣有可能在午门被活活打死。而会受到这样的惩罚,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大臣犯了严重的罪行,而是他们的行为惹得皇帝不高兴了。比如在正德年间,一些官员劝说皇帝不要去南方游玩,要好好治理国家,便受到廷杖,146人接受惩罚,被打死的有11人之多。
另一项活动叫献俘,也就是皇帝登上午门,面对跪在地上的俘虏,当场宣布处理办法。有的俘虏会被处斩,有的会被关押到监狱接受后续的审判,有的会被当场赦免。在整个清朝,在午门前一共举行了5次这样的仪式。自清朝道光皇帝以后,这样的仪式就再也没有举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