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怎样观察水产

大部分水产的个体都比较大,外形特征用肉眼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结构既可以在宰杀、解剖等处理过程中观察,也可以在烹熟后食用过程中观察。有一些细微的结构,如鱼的鳞片、虾的足等,可以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由于水产涉及的动物类群很多,我们接下来介绍一下它们不同类群的结构特点,以便于观察。

1 硬骨鱼的结构

1.1 硬骨鱼的外观

通常意义上的鱼,包括圆口类、软骨鱼和硬骨鱼三大类。北京市场上的鱼,基本都属于硬骨鱼,七鳃鳗、盲鳗等圆口类和鲨鱼、鳐鱼等软骨鱼非常少见。硬骨鱼的身体包括头、躯干和尾三大部分,躯干和尾上生有鳍。

1.1.1 体形

拿到一条鱼后,我们可以先观察它的体形,种类不同的鱼,体形上也有很大区别,常见的体形有以下几类:

纺锤形: 身体头尾细、中间粗,一般略呈侧扁状,有利于在水中游泳,常见的鲤鱼、草鱼、黄鱼等均为此类体形。

纺锤形

侧扁形: 身体左右轴短,呈明显的侧扁状,常见的有鲳、鲽、鲆、舌鳎、带鱼等类群。其中鲽、鲆、舌鳎等泛称为比目鱼,成鱼身体侧扁,生活时一侧身体贴在水底,双目长在身体的另一侧。

侧扁形

扁平形: 身体背腹轴短,形状上下扁平状,生活时腹部贴在水底,游泳能力较弱,多生活于水体的中下层,常见的有鲇鱼、黄颡鱼、鮟鱇等。

扁平形

圆筒形: 身体细长如同圆筒,多生活在水体中下层,常见的有黄鳝、鳗鲡等。

圆筒形

1.1.2 头部

硬骨鱼的头部上生有成对的眼和鼻孔:眼具有视觉功能,没有真正的眼睑,不能闭眼;鼻孔只有嗅觉功能,不参与呼吸。头部后方两侧有鳃盖,不同种类的鱼,鳃盖的形状、位置也会有差别。硬骨鱼的口由上下颌组成,上颌是头骨的一部分,下颌为可活动的下颌骨。

硬骨鱼头部侧面

不同种类的鱼,口的位置也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上位、端位、下位3种,这与它们的生活习性相适应。有些鱼的上颌或下颌还生有触须,具有感觉功能。

口上位

口端位

口下位

1.1.3 躯干

绝大多数硬骨鱼的躯干上长有鳍,两侧有侧线,皮肤表面覆盖鳞片,并且可以分泌黏液。

鳍是它们主要的运动器官,鳍中有鳍条支撑,鳍条又分为硬质的棘和柔软的软鳍条两种。从数量上看,硬骨鱼的鳍分为偶鳍和奇鳍两类:偶鳍左右成对,包括胸鳍和腹鳍,分别对应其他脊椎动物的前肢和后肢;奇鳍包括背鳍、臀鳍和尾鳍,背鳍长在背部,臀鳍长在肛门后方,尾鳍长在尾部。背鳍和臀鳍的数量与鱼的种类有关,并不固定,而尾鳍只有一个。

硬骨鱼鳍示意图

侧线一般从鳃盖后缘一直延伸到尾部,是硬骨鱼的感觉器官,内部有感觉细胞和神经,帮助鱼类探知水流变化,这也是在水中徒手很难抓到鱼的主要原因。不同种类的鱼,侧线的数量、形状以及侧线上下的鳞片数量也会有所不同,有时可以作为鉴别依据。

鲫鱼的侧线

小黄鱼的侧线

鳞片是鱼类皮肤的衍生物,分为楯鳞、硬鳞、圆鳞、栉鳞四大类,其中楯鳞为软骨鱼特有,后3种是硬骨鱼的鳞片。不同种类的鳞片,外形特点和在皮肤中的着生方式都会有差别,我们可以在杀鱼或者吃鱼的时候仔细观察。

硬鳞是一些比较古老的硬骨鱼特有的鳞片,最常见的是鲟鱼,它们的鳞片呈板状、坚硬,形状为菱形,呈对角线排列在皮肤表面。

圆鳞的鳞片前端斜插在皮肤内部,后端凸出于体外,边缘圆滑,一般在皮肤表面呈覆瓦状排列,鲤鱼、鲫鱼、草鱼等鱼类的鳞就是圆鳞。

栉鳞与圆鳞在皮肤中的着生方式和结构相似,都是前端斜插在皮肤内,后端凸出,只不过边缘有一些锯齿状的凸起,鲈鱼、石斑鱼等鱼类的鳞都是栉鳞。

楯鳞

硬鳞

圆鳞

栉鳞

有一些种类的鱼,体表没有鳞片,如鲇鱼、黄颡鱼、泥鳅、黄鳝、带鱼等。还有一些鱼类,被人工培育出了无鳞或少鳞品种,如革鲤、镜鲤。北京民间有“病弱者不能吃无鳞鱼”的说法,实际并无科学依据。

1.1.4 尾

鱼类的尾可以分为原尾、歪尾和正尾三大类型。其中,原尾型为圆口类特有,尾部的骨骼、肌肉和尾鳍都是上下对称的;歪尾型见于软骨鱼和鲟鱼等硬鳞类硬骨鱼,尾部脊柱向上倾斜,延伸到尾鳍末端,尾鳍长在尾椎下侧;大部分硬骨鱼的尾都是正尾型,脊柱末端上翘,但仅仅延伸到尾鳍基部,尾鳍外形上下基本对称,形状随种类而异,也有多种类型。

几种常见的硬骨鱼尾鳍形状

1.1.5 体色

每种鱼类的身体各部分都有着一定的颜色,一般来说背部颜色较深,腹部颜色较浅,这是它们对于水生生活的适应特点,可以迷惑来自上方和下方的天敌。鱼类身体的颜色包括色素色和结构色两类:色素色来源于特定颜色的色素,它们一般都位于皮肤和鳞片中的色素细胞内,主要由黄色和黑色这两类色素混合出不同的色彩;而结构色主要来源于皮肤和鳞片中的虹彩细胞,这类细胞内含有鸟嘌呤类物质,鸟嘌呤晶体的形态和排列方式不同,反射出来的色彩也不同,如银色、虹彩色等。

1.2 硬骨鱼的内部结构

1.2.1 鳃、内脏和腹腔内壁

大多数鱼类,在烹饪之前都需要解剖,这时可以观察到鳃、内脏和腹腔内壁。

硬骨鱼的头部有6对鳃弓,其中,第一对演变成了下颌;第二对至第五对负责呼吸,上面布满鳃丝,一般是暗红色,内部布满细微的血管,可以在血液和水环境之间发生气体交换;第六对一般不用于呼吸,形态多样,如鲤鱼、草鱼等种类,就特化成了咽喉齿。掀开头部两侧的鳃盖后,能够看到的红色部分就是第二对至第五对鳃弓。鱼鳃的食用价值很低,一般都会被去除。

硬骨鱼鳃弓结构示意图

硬骨鱼的内脏主要包括食道、胃、肠、鳔、心脏、肾、脾、胆、肝胰腺、生殖腺和肛门等器官,日常解剖观察时,常常难以区分,可以参照下图辨认:

雌性鲫鱼内脏结构示意图

最容易观察到的器官是鳔和雌性生殖腺。鳔是一个位于消化道背面的白色薄囊,其中充满气体,作用是帮助鱼在水中调节浮沉和维持位置。雄鱼的生殖腺是精巢,俗称鱼白;雌鱼的生殖腺是卵巢,俗称鱼子。大多数硬骨鱼都是体外受精,一次产卵量很大,所以成熟雌鱼腹中的卵巢也占很大体积。另外,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器官是胆,鱼胆的体积不大,其中含有苦味的胆汁,剖鱼时如果不小心划破胆,胆汁流出,往往会让鱼肉也染上苦味。许多常见鱼类的胆汁有毒,如鲤鱼、鲫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其中的毒素是鲤醇硫酸酯钠,即便加热过后,毒性依然不会被破坏,人误食可能会中毒甚至死亡。

去除掉内脏后,我们可以看到,鱼的腹腔内壁上有一层薄膜,它的名字叫腹膜脏层。不同种类的鱼,腹膜脏层的颜色也不一样,有些是白色的,有些是银色的,也有些是黑色的。常有人误以为腹膜脏层黑色代表鱼受到了污染,其实不然,这只是正常的色素沉积现象。

1.2.2 骨骼和骨骼肌

我们在把鱼解剖完毕,去掉内脏之后,一般就要开始烹饪了,烹熟之后,可以比较清晰地观察到它们的骨骼和肌肉。

硬骨鱼的骨骼

硬骨鱼体内的骨骼系统主要由主轴骨骼和附肢骨骼两部分组成。主轴骨骼的主要部分包括头骨、脊柱、肋骨。

硬骨鱼的头骨两侧有鳃盖骨,可以保护鳃部。不同种类的鱼,头骨的特点也相差很大,比如有些肉食性的鱼,在上颌骨和下颌骨上都长有尖锐的牙齿,而青鱼以螺蛳为食,咽喉的位置具有厚重的咽喉齿,打磨后甚至可以做装饰品。大黄鱼、小黄鱼等石首鱼类的头颅内部有发达的耳石,帮助它们在水中保持平衡。头骨的这些结构,在吃鱼的时候可以拆解开来仔细观察。

硬骨鱼骨骼系统示意图

硬骨鱼的脊柱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由许多椎体连接而成,只不过它们的椎体是双凹形,也就是每一块椎体的前后两端都向内凹,这是和哺乳动物不同的特点。硬骨鱼的肋骨一般连接在脊柱前段的椎体左右两侧,呈弧形,起到支撑体腔和内脏器官的作用,也就是俗称的“大刺”。鲤鱼、鲫鱼、草鱼、青鱼、鲢鱼、鳙鱼等种类的鱼,在椎骨两侧的肌间隔中,往往还有许多分叉或不分叉的“小刺”,经常给吃鱼的人带来困扰,这种小刺叫作肌间刺或者肌间骨,是比较原始的演化特征,多见于鲤形目、鲱形目、鳗鲡目等类群,作用可能是支撑肌肉,辅助运动。

硬骨鱼的附肢骨骼包括肩带和腰带。肩带指胸鳍内部的骨骼,可以带动胸鳍运动,相当于人类的上肢骨。硬骨鱼的肩带由数块骨骼构成,不发达,位置很靠前,和头骨相连,这在脊椎动物中是一个原始而独特的特征,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肩带都和头骨不直接相连,这样可以加强前肢的活动性,也能让头部灵活转动,鱼类就做不到这两点。硬骨鱼的腰带对应人类的下肢骨,也不发达,不与脊柱直接相连,活动性一般较差。

躯干椎

尾椎

几种硬骨鱼的肌间骨

硬骨鱼的骨骼肌

硬骨鱼的骨骼肌按位置可以分为头肌和躯干肌两部分。头肌附着在头部骨骼上,负责眼睛、鳃盖、口咽、鳃弓等头部结构的活动。躯干肌包括体壁肌、鳍肌、鳃下肌三部分,其中体壁肌中的大侧肌最容易观察到,它由许多肌节组成,数量一般与脊柱的椎体数量相等,从前往后顺次排列,从侧面看上去像是一排横过来的“W”。硬骨鱼脊柱的两侧会延伸出水平的隔膜,把体侧的大侧肌分成上下两部分,也就是“W”形的两个“V”,其中,背部一侧的称为轴上肌,腹部一侧的称为轴下肌。北京民间说鳜鱼、大黄鱼、小黄鱼有“蒜瓣肉”,其实指的就是它们的轴上肌。

硬骨鱼骨骼肌结构示意图

硬骨鱼躯干骨骼肌横切示意图

如果根据肌肉的组成和结构来区分,硬骨鱼的骨骼肌又可以分成白肌和红肌两类,不管是生鱼还是烹熟的鱼,横切或者去掉皮肤后都可以观察到。大侧肌就属于白肌,它几乎不含肌红蛋白,颜色发白,收缩迅速,爆发力强,但是容易疲劳,黑鱼、比目鱼等伏击捕猎的种类,体内白肌发达。红肌主要位于轴上肌和轴下肌之间的隔膜位置,富含肌红蛋白,颜色发红,适于缓慢而持续的发力,金枪鱼等擅长长距离游泳的种类,红肌一般都比较发达。

像金枪鱼这种骨骼肌中肌红蛋白丰富的硬骨鱼,在餐饮界被称为红肉鱼,而那些骨骼肌中肌红蛋白含量不多的鱼,被称为白肉鱼。红肉鱼的肉在生的时候呈红色,加热烹熟后会变成灰色,类似于熟牛羊肉的颜色,这是因为肌红蛋白加热以后变色了。白肉鱼的肉不管生熟,都是白色。值得一提的是鲑鱼这一类,如三文鱼、大麻哈鱼等,它们的肉虽然看上去是橙红色,但这并非肌红蛋白的颜色,而是从食物中摄取的虾青素的颜色,它们的肉里肌红蛋白不多,但依然属于白肉鱼。

白肌烹熟后呈白色

红肌生时为红色 ACh/ZXmnM4KrwGepAzzneK6QIRVc6v28WtWVl7n4/1gMmij/RcFu4fPXcUPzni6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