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国家数据的发展与变迁

数据是进行各种统计、计算、科学研究或技术设计等所依据的数值。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古人便有了“结绳记事”的行为,《易九家言》中记载:“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之多少,随物众寡”,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及数量的不同使用不同的绳结。随着农耕文明的兴起,人们积累的数据开始增加,结绳记事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文字的发明解决了这一问题。随后,人口社会调查的需要进一步催生了国家数据的发展。大禹治水根据山川性质、人力和物力的多寡,将全国分为九州;殷周时代实行井田制,按人口分地,进行土地和户口的统计。明代编制了黄册(全国户口名册)与鱼鳞册(全国土地图籍),其中绘制了地形,有了现代化统计图表的性质。

亚里士多德时代,统计数字在卫生、贸易、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均有一定作用。这些都体现了早期国家数据的雏形。此时,国家数据还主要由管理层为施行管理,对人群进行统计调查等形成,其内容和范围都相对较小。从1604年起,伦敦教会于每周发布一次死亡公报,包括死亡和受洗者的名单以及具体死因。1865年,理查德·弥勒·文斯在他的商业轶事百科中提出了“商业智能”这一术语,描述了银行家亨利·福尼斯为取得竞争优势用结构化的方式收集和分析有关竞争对手的商业活动这一手段,这使国家数据的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拓展。1880年,美国人口调查局职员赫尔曼·霍尔瑞兹发明了用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穿孔卡片及机器,与手工处理相比,用时大幅缩短,这使他获得了“现代自动化计算之父”的地位。数据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迁。

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给国家数据的范围和内容带来了进一步变化。1965年,美国政府计划在世界首个数据中信的磁盘上存储7.42亿个纳税申报单和1.75亿个指纹;1970年,埃德加·科德博士开启了关系数据库时代,企业业务开始使用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系统,为大范围的企业数据产生奠定了基础。

1991年,万维网正式诞生,互联网的数据可以联通起来。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信息爆炸的时代来临了。数据的表达不再是简单的阿拉伯数字,而逐渐演变成二进制的byte字符、图片、文字或者声音,数据得到了极大的丰富。2013年大数据技术开始向商业、科技、医疗、政府、教育、经济、交通、物流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国家数据不再是过去简单的中央政府依靠统计工作收集的数据,也包含个人、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尽管这些数据可能具有较强的私有性质,但其同样具有国家属性。特别是大数据技术发展的今天,海量的个人数据、企业数据经过分析后可能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影响。2021年9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则对数据的跨境流动进行了严格说明,其可以视为对国家数据的保护,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数据的范畴。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据资源的不断扩大,国家数据将进一步扩大,政府统计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也将进一步丰富国家数据的内容。 XAqyfaj6gQh3ueuKP8LFYq2oaoBEY+GFCOXqRQpRg5yQ5UjBtQhDzdiCv9XKYcz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