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社会工作的西方传统与中国语境

何雪松

我在讲座开始之前,要特别向郑杭生先生致敬。郑老师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我们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对我本人也非常关心,从我做讲师的时候就是如此,这是老一辈学者提携后进的大家风范。我们学院副院长杨发祥教授的博士生合作导师是郑老师,所以我们其实跟郑老师有非常多的来往。我也借此机会向郑老师致敬,我们非常怀念他。从郑老师的文章和著作里我受益良多,这样的受益,不单单是对社会学的指引性、方向性的启示,也是对社会工作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今天我要讲的是一个稍微大一点的题目,即《社会工作的西方传统与中国语境》。社会工作从西方传入中国,进入中国的语境之后,我们需要进行什么样的考虑?我认为,在这样的反思过程中,我们可以去寻找中国社会工作的路向,而现在正是进行新一轮思考的一个很好的时机。现在向各位汇报我的一些基本思考,总的来说还是希望能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社会工作系、社会工作专业和社会工作硕士(MSW)的培养等过去几年发展非常快,让我们共同努力!

我们知道,社会工作跟其他很多现代职业、社会科学学科如社会学一样,都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社会工作传入中国的路径不像社会学那样多经由日本传入中国,而是比较直接地从美国传入中国。无论是作为一个职业还是一个学科,社会工作要在中国扎根并且发展起来的确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就是怎么跟中国的语境、中国的脉络进行结合。当然,一般我们可能认为这是一个本土化的问题,过去几年社会学界也在讨论本土化,大家有很多争论,在很多方面都没有达成共识。但是社会工作有一个共识,就是它一定要做实践,一定要进入基层、进入老百姓的生活之中,它必定要跟中国的语境结合才能扎根。这是社会工作领域的老师、学生以及从业人员一开始就会遇到的问题。你学完社会工作,进入中国现实的语境,就要反思:我学习的这些东西真的可以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吗?这是一个学用思三结合的问题。

进一步的思考是,中国的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既是一个实然的问题,也是一个应然的问题。它到底应该怎么发展,其实学界对此有很多反思,大家研讨的时候有很多不一样的观点,我认为这些反思、这些讨论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a+DS+NTRXluU+3nSGhCw1oYoKAWLURJyhLn7XC3AcyWR6zn7h0QSVu+H2eW9fJ9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