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社会资本的现状和未来

林南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来宾,今天很高兴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人大和我关系蛮深的,很早以前我就来过,与郑老师和其他老师一起切磋。我两年前还来过一次,也是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这是第二次来讲了。

“社会资本的现状和未来”这个课题是我做了快60年的课题,大家听的时候,不要以为这个事情很简单,一下子就可以做出来。做任何学问都要慢慢搞慢慢磨,我也会告诉你们,我当初是怎么磨出来的。所以要靠长时间的累积。

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社会资本”这个概念很简单。

我们过去讲,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现在还有没有这个话,我不知道,但过去是有的。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不管在家也好,去社会闯荡也好,都一定要靠别人。为什么要靠别人呢?靠自己,自己有一套功夫,受教育之后学出来都很好,为什么还要靠别人呢?因为自己的能力是有范围的,是很小的、很有限的,一般人在人生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事情——情感上的、事业上的、工作上的,仅仅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是很困难的,一般来讲都要靠别人。靠别人什么呢?靠别人的资源或者是资本。所以社会资本这个概念是很简单的:我通过和别人的关系,不管是亲属关系还是一般朋友关系,抑或是其他关系,可以运用得到的资源,这就叫作社会资本。这是很简单的。

一、初探:地位取得的社会动机

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第一次想到这个问题。在美国有一个引起我注意的题目叫作地位取得。也就是在研究社会流动时,关注一个人怎么找到工作、找到好的工作、往上爬。这个过程中间,就有一个阶段叫作地位取得。我在20世纪70年代就发现地位取得有两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在60年代以前,不管是在方法上还是在思路上,学界都在思索这件事情发生的重要因素是什么。这样讲像只有一个因素。到60年代的时候,社会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家发现,一个因素是讲不清楚的,要用多因素的解释方式。所以,地位取得,在那个时候是一个比较领先的领域。那个时候,通过看一个人怎样获取了比较好的地位、比较高的工资或者是比较大的权力,发现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家庭背景,二是教育。家庭背景,一般我们进行衡量时,就是看他父亲和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职业、社会地位等。而教育,就是他自己的受教育程度。当初那个时候很简单,衡量教育就是看他上学上到什么程度,是初中毕业还是高中毕业抑或是大学毕业。现在当然分析得越来越细。

很简单的模式代表了两个很不同的因素。有什么不同呢?家庭背景是我们被赋予的,不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我们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家庭背景,这是我们被赋予的资本。教育是需要我们自己争取的。这两个因素,一个是被赋予的,另一个是需要自己争取的。把它们两个做对比,就很有意思了。这两个因素当然都是很有影响的,但在它们之间,哪个比较重要呢?研究这个就很重要了。

如果说在一个社会里面,家庭背景比较重要的话,那就表示这个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活动性不大,资源由你的父亲传给你,你再传给你的孩子,一辈一辈传下去。实际上,很多社会仍旧是这样的,家庭背景对地位取得起决定性作用。

还有一种社会,地位取得是后天的,是靠自己的力量达致的成果。这个很重要的研究是在美国做的,美国人做完以后就发现,教育影响比家庭背景影响来得大。得到这个结果,美国人觉得很高兴,觉得所有美国人都是靠自己的力量在社会上取得发展的。还有呢,美国的研究也发现家庭背景不但和地位取得有关系,还影响到教育。家庭背景好的人,通常都得到了较好的教育,教育里面有一部分代表了家庭背景的影响。这个在分析上比较复杂,我今天讲得比较简单。复杂的是什么呢?要想衡量教育的效果,必须从教育里面将家庭背景因素去除,才算是“净”的教育,所以在分析的时候,还是会稍微复杂一点。但在把家庭背景因素从教育中去掉之后,美国人研究的结果还是那样的,教育的影响还是更大一些。就这一点,他们也用美国社会50年代、60年代甚至40年代的资料进行了验证,看到了美国人靠自己奋斗获得地位的这样一个社会流动轨迹。

我那时候刚刚从学校毕业,念完博士,有兴趣的题目是社会网络,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看了这个研究之后,就把社会网络和地位取得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我就在想,社会网络在地位取得机制里面,有没有什么作用?怎样看它呢?这一点当初还没有其他人想到。

看东西的时候,不要急着创新,老师告诉你的、从书本上看到的,要先学。学到了以后,很重要的是什么呢?将看到的东西放到一起,需要自己的灵感。不是说任何两样东西放到一起都是有意义的,假如说抓得住灵感的话,就可能会有一个突破。我的意思就是说,念书不要求新立异。我做的这些东西都不是我自创的,地位取得这个模式是大家都知道的,社会网络研究也有一大群人在做。我在这两个领域里做研究,忽然发现这两个领域没有结合起来,就想:结合起来会有什么意义呢?

我这样考虑之后就想到,社会关系——因为我是研究社会网络的——对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取得应该是有一定作用的。如果有意义的话,那么社会网络和家庭背景、教育的关系是什么呢?社会网络和家庭背景有关系,一个人的亲戚朋友可能是一个类型的人,社会网络会受家庭背景的影响。社会网络当然和教育有关系,也就是互动的关系。但加起来之后就不是那么简单了,马上就把复杂性加了很多倍。从家庭背景到教育再到社会关系的环境,从社会关系到教育的关系再到家庭背景的关系,三者的关系,这个东西比较复杂。

若社会关系有影响的话,那么它的意义是什么呢?在原来的模式里面,只是既有的因素和取得的因素,社会关系代表什么呢?所以,理论上就更复杂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从70年代初开始搜集资料,做的研究也是很简单的。那个时候不像现在,那个时候的调查很简单,只能问几个问题。“请问您当初找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或者你找现在的工作的时候,有没有人帮你忙?”这个问题是不好问的,在一般社会里面,回答一般是“没有”“我没有人帮忙”“完全是我自己去考试、申请”,中国社会是这样,美国社会也是这样。因为人们总觉得用社会关系找工作,好像有点难为情、不大正常。而我现在的看法是,这个东西(社会关系)太重要了。当然在调查里面问它是很有技巧的,这个技巧有时间我再讲。

问调查对象有没有人帮忙,并且谁帮了忙。为什么我要看什么人帮了他的忙呢?这就牵扯到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个因素我之后会讲到。这个关系是很复杂的。假如他有三个朋友,这三个是什么样的朋友,是不一样的。如果不把握他们是什么样的朋友,我就不知道他们有什么样的资源。说到找人帮忙,帮忙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应用其他人的资源来帮我忙。而其他人的资源又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学过社会学就会知道,一个人在社会上有三种很重要的地位:一是权力,二是才能,三是社会声望。如果不问他是谁的话,这三个东西就了解不到。而这三个东西实际上是很重要的,资本主要是这三大类——当然还有其他的类。谁帮了你的忙?这个人是谁?他怎么帮你忙的?几个很简单的问题问下来之后,我们就有了一些资料,就可以把资料代入地位取得模式里面。最重要的是,在家庭背景和教育这两个因素之外,我们增加了一个因素——社会关系。通过这种设计,对地位取得就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看看社会关系是不是增值的因素,也看看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增值因素。

二、理论发展:社会关系、社会网络、社会资源、社会资本

我之后开始考虑怎样厘清社会关系,因为社会关系太笼统了。进一步把社会网络纳进来,社会网络里面的资源是什么东西呢?比方说我刚才提到一个人有三个朋友,这三个朋友的社会声望、才能、权力等等,就变成了资源。到最后我就用了社会资本这个词。

为什么用社会资本这个词呢?因为社会资本结合着其他不同的所谓资本理论,是一个大框架。有了这样的基础之后,今天我要讲的内容分了三块,那就是如何做理论推演,如何做计量、测量,然后如何做实证研究。一个理论的不同方面,都是不同人在做的。有的人专门搞理论研究,但是不搞实证研究;有的人计量技术很好,拿到理论,就想办法把理论给计量化;还有人专门做实证研究,我班里的学生很多是这样的,老师给他题目,他就去做,前面那两步,都是别人已经做好的。我是很幸运的,三个方面我都参加了,都有一些贡献。这是我要告诉大家的一个经验:我们做学问的,尤其是社会科学,不要分家。不要说我是搞理论研究的,我不搞实证研究,理论框架大得不得了,下面琐碎的事情由你们去做;不要说我只管计量;也不要说讲空话(理论研究)没用,我要做实证研究,我要收集大量的资料。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真正的社会学者应该三个方面都能做到。这真不容易,我已经做了60年。

关于社会资本,很重要的研究点有两个。一是所谓的资本储量。它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我有三个朋友,他们的资源情况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资源加起来,对我来讲就是社会资本的总和,这是资本储量的问题。二是资本动员。它又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我有一个行动,只能找一个或者两个朋友帮我忙,我该怎么选择呢?为什么会选这些人?他们的资源哪些能被我动员?为什么有人选得很好,有人选得不好?资本动员是很重要的。因为今天时间有限,我简单地解释一下。储量是结构方面的问题,每个网络里面资源都很多,把它们加起来,看一看可用的资源有多少,这是社会学所讲的结构性的问题,也就是怎样去找。动员是什么呢?动员是一个行动,也就是找人帮忙,这方面我们社会学是比较欠缺的。我们搞结构很有办法,但是搞行动不怎么有办法。有人因此批评我们社会学是一个结构性的学科,这完全是错的。其实在社会学里面,行动面是很大的,只不过我们过去比较少做而已。做个比喻,就好像一个缸,看它能装多少东西,装着什么东西,这是它的储量;当需要的时候,取用其中一部分,取用的过程就是动员。

每一个题目,在理论上都是有一些立意的。你们将来做研究也是这样的,不要急,假设说你比较全面地看,自然而然就会发现,三个方面都可以兼顾。

现在做社会资本研究,接触面太广了。社会资本的概念社会学家在用,政治学家在用,经济学家在用,商学家也在用,我也介绍一下。

三、定义与理论:什么叫社会资本

理论是什么呢?定义和理论又是两回事,是分开的。对一个东西我可以给它一个定义,但给一个定义并不代表我就有理论。理论隐含了因和果,因是什么,果是什么。对一个东西,除了定义之外,必须有一个可以解释的方式,它就叫理论。一般来讲的话,有时候混淆这两者,也是不好的。

先说说资本的定义。资本包括很多种,什么叫资本呢?资本是有价值的资源。价值是怎么认定的呢?谁来决定有没有价值呢?资源的价值是一种群体共识,是一种社会构建,是社会性的东西。大家认定某一种东西或者某一种象征有意义,那它就有意义。比如说,在有的社会里宗教很有意义,在有的社会里宗教没有意义;在有的社会里种族很有意义,在有的社会里种族没有意义。这是什么呢?是群体共识,是大家共同创造出来的东西。到一个社会里研究它的资本的时候,要找到当地共识里哪些资源有价值,不能把一个社会的共识直接套到另外一个社会上,这样会犯错。但是可以借鉴资本规律,如把资本划分为经济资本、政治资本、文化资本、人力资本等等。

资本的理论是什么呢?资本可以生产、再生产、累积,资本理论就是讲资本是怎样的。

社会资本也是这样的,社会资本的定义就是镶嵌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比如我有几个朋友,有哪些有价值的资源,这些都算社会资本。假设很容易,实际情况很复杂。每个人的朋友都不一样多,平均一个人差不多有多少个朋友呢?你们猜猜看。所谓朋友,第一可以是互相认识的。第二可以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一些接触的,没有接触的不算。对一般人来讲,他有多少个朋友?英国有一个学者做过这方面的调查,他调查的结果是300~400个。后来我想一想这是对的,太多了好像没办法保持联系。当然有人朋友很少,但大多数人的朋友个数是300~400个。我不知道在中国有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我还没有看到这方面的资料。

假设我和另外一个人是朋友关系,他的财富、政治力量、文化程度、爱好、各种社会活动,都是他的东西,但是我可以借用。在我借用这个人的这些东西的时候,这些东西就变成了我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我们借用的,不是我们自己的,人力资本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但是我们搞社会资本研究,不是说不看自己,也看自己,不过是借用别人的东西来看。我现在问你,你用自己资本的机会多,还是用别人资本的机会多呢?你可能会想,我都是用我自己的资本。但是你仔细想想看,一整天有多少事情和别人有关系呢?比重是很大的,惊人的大。年纪越大,这种事情越多,因为圈子大了。年纪小的时候,基本上只有家这个小圈子,没什么好谈的。长大之后,离开家,走上社会,在你的思维中,他人的观念越来越重要了。事实上,这是社会学基本理论,就是考虑别人怎么想我、别人怎么看我,怎么在社会关系中发展自己,社会资本因此也是很重要的。

理论很简单。我在联系的关系中进行投资,而投资是什么呢?比如说我和一个朋友的来往,相当于一个投资。不来往的话,他为什么要理我呢?如果想到了有一天他会帮我忙的话,这就是预期回收——实际上他不见得一定会帮我忙。这基本上就是理论的基础。

投资有两个环节,一是投资关系,二是投资渠道。这个听起来很可怕,让人觉得这样形成的关系一定是利害关系了。其实不一定。我们今天举的很多例子——你帮我忙或者找工作,用到的资源很多在成分上不是工具性的资源,而是情感资源。有的朋友,当你碰到一些挫折的时候,可以对他们讲一些真心话。如果我遇到挫折,有一个人可以讲真心话就很好了;要是一个人都没有,就有问题了。为什么?这样我就孤立了。孤立的人,不管多有财富,精神上出问题的概率都太大了。我们讲社会资本,除了工具性回收以外,还有情感上的回收。

关于社会资本的功能,它的功能有很多。比如,它可以提供我不知道的信息。我要找工作,不知道怎样和那边的公司联络,朋友要是认识人的话,可以帮忙。社会信用也很重要,在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可靠的时候,人家说,他是某某的朋友,如果被提到的那个某某很可靠的话,人们就会觉得这个人也很可靠,所以社会资本可以增加我们的信任。社会资本也能影响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而且会影响到社会整合。娱乐也是很重要的,生活并不是只有一天到晚地工作,很多时候需要出去玩,有一个很好的伴侣,这也是很重要的,伴侣不好,出去玩心情也不愉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交易,我帮他的忙,他也帮我的忙,这也是很重要的。

关于投资,一是社会连接的投资,二是借用资源的投资。实际上,投资我们一直都在做,只是我们可能注意不到。我举一个例子,收到微信——在美国的话就是邮件——之后,你要不要回,什么时候回?这是什么呢?这是应该选择的:对方对你来说很重要,那一定要回,马上就要回;稍微疏远一点,也许几天之后再说吧;再疏远的话,考虑一下,不回了。这是什么呢?这是做决定。做这个决定不是很轻易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经过价值思考的。

我们不要认为投资好像就是一种利害关系,不是的,因为我们精力有限。如果我们一天只能回20封信,那么四五十封信来了怎么办?我们只好选择,一定要选择。

四、计量:储量、动员

定义和理论讲完了,接下来讲计量。

关于储量,这个网络里面有多少资源,这是需要估计的。如何在朋友里面决定让哪个帮我做什么事情呢?这也是需要计量的。

就社会资本储量计量,我今天介绍两种方法,即定名法和定位法。

先让你列举三到五个最好的朋友,然后问他们是干什么的,他们和你是什么样的关系,这就是定名法,即先找三到五个人,然后再看他们的资源。这样问出来的都是关系很近的。社会学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理:关系越近的,来往越多的,资源越相似。这是社会学第一大立论,也就是同质性。因为同质性,所以用定名法问的话,问出来的东西是差不多的,这是很自然的。实际上若网可以撒开的话,有很多人和他是不一样的,但是你怎样抓呢?所以,要另外想方法。而这种方法就是定位法。实际上这也是我很偶然的发现,文章发表在1986年,事实上资料搜集是在1973年——我被它纠缠了十多年,才差不多把它梳理出来。

定位法的问题很简单:请问在你认识的人中间,他们有没有做下面这些工作(从最好的工作,到一般的工作,比如说律师、大学教授、工厂老板、警察、老师、清洁工等)的呢?这些工作是怎样定的呢?

举一个例子来说,给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作打分。打分的意思是,在社会里面职位的高低是可以打分的,很多国家都有,中国也有很多这样的表格。医生的最高分是78分,律师是73分,大公司的老板是70分,委员是69分,老师是60分,护士是54分,司机是31分,警卫是26分,清洁工是22分。我刚刚到中国来做调查的时候,情况基本上是可以吻合的。我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有一个中国人得分很高,他是个司机。那个时候私家车很少,都是公家车,谁开车谁就变成了很重要的资源,因为你要去借车。如果你认识那个司机的话,对他打分就可能比较高。

这样排列之后,你认识还是不认识他,他的性别,他是怎样和你认识的,他和你是什么样的关系……把关系就搞出来了,这是代表关系。职位代表什么呢?代表资源。对这个,问得很简单、很粗的话,就问做这个事情找什么人帮忙,就是很粗的。我当时做调查的时候,并不是对结果很有把握,因为我觉得问得太粗了,但是我又没有想到太好的方式,结果做得还是很理想的。

定位法代表什么呢?我将一个社会当作一个假想性的金字塔。这是什么意思呢?第一,地位越高的人人数越少,地位低的人人数多。第二,地位高的人虽然人数少,但是资源特别多。这是一个假想的模式,一般的社会,大多不是标准的金字塔。上面小,中间大,下面稍小,中国就是这样的。中国现在农民越来越少,中层阶层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基本原则也是一样的:位置越高的时候,人数基本上越来越少,但是资源越来越多。

之后就开始计量。第一,我看调查对象选了多少个。选得多表示什么呢?表示他接触面广。一个人认识很多大工厂的老板,还是只用一个指数来代表,为什么?因为我要把它拉开,不是看位置,而是看接触到整个结构的上下幅度。第二,就是看调查对象认识的地位最高的人,地位高到什么样的程度。第三,就是看最低的地位。当初就是看这很简单的三点,看这三点就够了。再问这些人和调查对象是什么样的关系,就可以把社会资本储量很简单地计算出来。

如果大家对这个方法有兴趣的话,在2008年我编的一本书中可以找到。这本书对用定位法做的资本研究的结果做了比较,也是蛮有意思的,大家可以看一下。到现在,用定位法的人越来越多了,欧洲有一批人,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中国人做研究,“关系”这个词是很特别的,和西方是不一样的,是特殊的关系。对这种关系,现在做了很多的研究,边燕杰是代表人物。他刚刚出了一本有关关系的书,很快就会翻译成英文。

这样一张表,去填不是很困难。困难的是什么呢?困难的是如何动员调查对象填好。你问工作上有没有找人帮忙,他说没有。大家都否认怎么办呢?动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有形之手,另一种是无形之手。

用有形之手能问得出来。我后来怎么问呢?我还是问工作上有没有找人帮忙,他说没有。过一阵子,我再问当初帮忙的人是谁,他有时候前面说没有,后面就冒出来了。所以,要有一点“阴谋诡计”。

无形之手也是很有趣的。讲起来真是没有,但是还是有影响的。这是怎么回事呢?现在有一批学者专门研究这种所谓的无形之手。你问工作上有没有找人帮忙,他说没有,他真的是没有。但是你问他,最近和哪些人在一起,他说和哪些人在一起。再问他工作的事情有没有在闲聊中提起来。结果发现,闲聊机会越多的话,就越有可能找到好工作。用其他的也没办法解释,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在闲聊中听到了什么地方有一个工作,他当场也许没有想到,但过一阵子再给那个人打电话,问上次提到的那个工作是不是还有、有没有认识的人——又回去把这个资源挖掘出来,运用起来,所以这个结果也是很有意思的。无形之手也是很重要的。

这种你是想象不到的。我在做协调工作的时候,人家介绍我说林南认识某某人,对方对我的估值就不一样了。知道了我有什么样的社会网络、什么样的关系,他对我的估值就不一样了。

再说说社会资本因果模式。一般社会资本研究的大模式是这样的,社会资本研究看重两方面,一是储量,二是动员。哪些东西影响到它们两个?比如在结构里面的位置,职业是什么,我的社会网络是什么样子的,我个人的资源,包括我家里的资源有哪些。我找社会资本是出于什么原因呢?是情感上的原因,还是工具上的原因?这些都会影响到怎么看待社会网络。社会网络的储量当然在某种程度上对动员是有影响的,比如说朋友多的话,我可能就能找到人帮上忙,但是这也不一定。如果储量差不多,但有的人很会选,选中间比较好的,能帮上忙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女性比较不会选,选不到好的。男性女性可能储量差不多,但是女性稍微选得不合适一些,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我在美国做研究时是这样的,在中国做研究时也是这样的。这是因为什么呢?是选择上的问题还是其他什么问题呢?结果我发现这是一个大的研究题目。第一,她觉得地位太高的不会帮她忙,找个稍微差不多的就可以了。第二,帮忙的人出的力气也不一样。找的那个人,一看她是一个女孩子,就想帮着找一个离家近一点的工作。第三,工作单位在用人的考虑上也有歧视。好几个方面结合起来,女性就吃了大亏。但是,女性占便宜的地方是什么呢?朋友中情感上的支持力量比较大。男性就不行了,不容易有共鸣。

社会资本研究范例太多了,我随便举几个例子:

社会资本与组织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都是商学院的东西。我举的例子是张闫龙,他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是我的学生,在搞这方面的研究。社会资本与社会志愿组织的关系研究,我有两个学生在做这个。还有一个大的方向——社会资本与健康,很多人也在研究,比如我的学生宋丽君。然后,还有很多的比较研究。社会资本与经济是个大题目,研究的人很多。

有一点是我必须澄清的。社会资本和其他的东西是什么样的关系?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信任、民间组织参与不是等同的。一是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本身并不代表社会资本,社会网络中可动员的那些资源储量,这才叫作资本。好多文献认为社会网络就代表社会资本,不尽然,也许中间有重叠,但是不完全等同。二是信任。很多人尤其是经济学家将信任当成社会资本。这是因为什么呢?在很多调查里面,会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认为其他人是不是可以被你信任?这个题目到处都是。但社会资本太复杂了,一个题目没办法代表。信任不见得是社会性的东西,有些人比较信任别人,有些人就是不信任。这不见得是社会资本的原因,也可能是社会心理的关系。信任和社会资本,这中间有重叠,但是不能互相取代。三是民间组织参与。用民间组织参与代表社会资本,这也是很多学者包括社会学者的做法。民间社会组织里面有不同的资源,如果不知道里面的资源是什么,只是问他有没有参加的话,结果是很不好的。因为很多民间社会组织里面的资源不见得很好,只问参不参加是不好的,需要更仔细一点。

2017年有一个全世界的比较研究,一共有40到50个国家参加,包括中国,中国参加的是人大的李路路老师。资料已经全部公开了,上网搜ISSP 2017,都是可以找到的,资料丰富得不得了,可以把数据下载下来。

将来的研究方向也很多,太多了。我就讲一个方向:给予与接受。

社会资本的应用一是给予,二是接受。但是过去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什么呢?接受。研究的对象是受益者,是接受好的资源的人。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要给予呢?接受当然是好的,有很多的好处,但是为什么要给予呢?奇怪了,我们过去很少注意到给予者,只注意到接受者。对给予的问题,有的时候有研究,但是研究得不是很仔细。我觉得这个方向很重要,可能有下面几种可切入的地方。

第一,自利。你给他,将来他还给你,这是一个互助的方式。交换是很简单的理论,我愿意帮你忙,希望下次你也可以帮我忙。帮忙这件事情,不一定需要地位相同。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银行家,他的办公室由一个清洁工负责清洁打扫。后来有一天这个清洁工就问银行家,她儿子刚刚从学校毕业,想到银行或者公司里面做一个普通的员工,他是否愿意帮忙。在这种情况下,只是以地位差距和交换基本原则来讲,银行家可以不必管,将来清洁工能给他什么呢?但是他可能还是会帮忙。为什么会帮忙呢?他交换的是什么呢?比如清洁工会把他的办公室打扫得更干净一点,也就是说还是会有回报的,原则上是可以的。

第二,声望提升。声望是什么呢?声望是社会地位。社会地位同经济地位有什么不同呢?经济地位很简单,通过银行有多少存款,开什么样的车,买不买得起飞机、船,是可以看得出来的。社会地位是怎样决定的呢?社会地位是大家的认识,比如某某是一个好人,某某很厉害。这个认识从哪里来呢?实际上是社会资本给予的结果。比如说人家来找我帮忙,我帮了忙,他也没有什么能回报的,但是有一点,他可以告诉他认识的人:某某是一个好人,帮了我这个或者那个忙。这个话在社会网络里面传开来,受益者是谁呢?就是给予的人。所以,人的社会声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在社会网络里面传播他的给予。讲起来也许很空虚,实际上一点也不空虚。比如说我们给某个人颁了一个奥斯卡金像奖。奥斯卡金像奖奖金多少钱呢?一般是没钱的,只有一个奖杯。但是这代表什么呢?代表地位的取得。我们说一部电影,平常票房不好,一得奥斯卡,大家都去看,就把它的地位给提高了,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声望实际上是社会性很强的,需要靠社会网络传递。

第三,团体利益。过去我们没有想到,可能还有团体利益因素。有的时候,给予不是说给予这一个人,而是给予整个团体。因为任何一个团体,都有不平等,那么如何缩小差距呢?可以用国家的力量或者是集体的力量增加底层的资源,这是一种方式。但是很多时候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资源比较多的人,照顾资源比较少的人,帮后者一把,也许前者没有想到帮一把实际上对减少不平等做出了一点贡献,也许到最后增加了团体利益。把这个题目抛出来,大家可以做研究了。

这个研究结果很有用。我们不能把社会资本当作个人的好处,因为给予和接受同样重要,所以它可能会影响到比较大的范围,有一种从自我到他人的概念。所以,我最近开始想,社会资本是怎样从个人推到社会的呢?

关于社区社会资本,文献已经有了,但是没有理论。如果把这个力量扩大的话,可能和整体就有关系了,理论就可以从个人推到整体。

当然,研究是很复杂的。不单单要看给予和接受、自利与他利重叠,因为我帮助人家,可能是出于互助或者声望,中间还有我们忽略的成分,就是团体利益,如果能把它从研究中找出来,这样就有意思了。鼓励对他利这种动机的研究。这样的话,我们就需要个人、社会网络、社区数据,这也是个很大的领域,需要慢慢挖掘。有人说社会资本研究都做遍了,没什么好做的了,我今天给你看一看,要做的太多了,我们知道得太少了,要慢慢搞。

《从个人走向社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这篇研究文章我在西安开会的时候,已经整理出来了,准备在《社会科学战线》上发表,大家可以注意一下。

谢谢! svP+iieqO0B6FT6L/bG45JJ3jK28+HQ7i2nnos08XA2SzuWuareWyiU4B+IHPi5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