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晚上你到家时,整个屋子一片漆黑。客厅桌子上的一张便条告诉你:你妻子跟另一个男人走了。
一开始,你呆若木鸡地瞪着纸条,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然后,混合着恐惧、痛苦、愤怒和悲伤的情绪浪潮席卷了你。你跌坐在身边的椅子里,大声地咒骂。这时,尽管你努力控制自己,咒骂还是变成了怪异的狂笑。你发现,在你大笑的同时,泪水却不知怎的从你的脸颊滑落。
发生了什么事?
a.你接受到一个动机刺激。
即那张便条,它指出你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变化。
b.事态的变化导致你心理状态发生变化。
你的情绪平衡和内心宁静被打破了。本来受到压抑和控制的感情,在突如其来的混乱面前挣脱了束缚。
c.感觉表现为看得见的反应。
你跌坐在椅子里,你咒骂,狂笑,哭泣。
这就是情感模式,是一种在读者心中制造感觉,然后帮助他们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的机制。
秘密在于你呈现素材的顺序……严格的时间顺序,按照发生的时间点,一件事情紧接着另一件事情出现。关于哪个元素先出现,或者哪个是因哪个是果,没有任何疑问。
为此,你假装一次只能发生一件事情:你的桥牌搭档研究自己的一手牌, 然后 看看明手, 然后 他的目光落在对手身上, 然后 他皱了皱眉, 然后 他扯了扯自己的耳垂, 然后 他在椅子里不安地扭来扭去, 然后 他喷出一口香烟, 然后 他露出嘲讽的笑容, 然后 他说:“觉得自己很聪明?” 然后 他打出一张A。
实际上,所有这些事情可能都发生在一瞬间。
我承认这里有一定程度的夸张。你完全可以这样写:“他皱了皱眉,在椅子里不安地扭来扭去”,或者“他喷出一口香烟,迅速地扫了一眼史蒂夫的牌”,但是通常你要避免所有事情同时发生的暗示。
这种做法的根源在于写作这种沟通形式的性质。因为在写作中,都是一个词 跟在 另一个词后面,而不是在同一个位置重叠起来。在纸面上真实地重现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呼吸、出汗、皱眉和消化他的晚餐,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另外,任何表现同时性而不是顺序的尝试都注定让读者感到困惑。
为什么?因为同时性使因果关系和刺激—反应关系变得模糊不清,而正是因为这些关系,故事对读者才有意义。
(你也可以 说 事情是同时发生的。但是实际上你强调的是顺序,比如时间顺序:“然后所有的事情都在同一时间发生。汉斯抡起酒瓶,梅尔维尔往后跳开,拔出了刀子。在房间另一头,斯卡恩砍断了系着吊灯的绳子。下一个瞬间,灯架掉了下来”,等等。)
重复一遍,你要严格按照时间顺序,一件事情接着另一件地呈现你的素材。在构造一个刺激—反应单元时,顺序是这样的:
a.动机刺激。
b.人物反应。
(1)感觉。
(2)行动。
(3)语言。
下一个问题:你刺激的是 谁 ? 谁 会作出反应?
当然,答案又让我们回到焦点人物身上。他是聚光灯照射下的人物,他是行动所围绕着的人物,他是为我们指明方向的人物,他的感觉为小说框架内发生的事件赋予了意义。你故事中的一切都与他有关,尤其是情感模式。
这种模式本身并不难掌握,需要牢记的重点在于刺激 总是 先于反应。如果老师先跳起来大叫, 然后 才坐在大头针上,我们的世界可真要乱套了。更糟糕的是,让刺激跟在反应之后,意味着邀请读者对反应作出自己的解释,他会拒绝相信你指出的动机。即使他接受了,这种对正常顺序的颠覆至少也会令他感到困惑。“遥远的山坡上传来一声枪响,约翰的身体僵住了。”看起来还不错。“约翰的身体僵住了,遥远的山坡上传来一声枪响。”糟透了。
如果这种细微的干扰太多,读者会对你的作品隐约产生一种不满。可能他的评价只是“有点混乱”,但是你已经失去他了。
回到反应。反应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感觉、行动和语言。
这三个部分的顺序也是固定的。感觉在行动之前,行动在语言之前,因为感觉为另外两个部分提供驱动力。没有这种内在的动力,没有这种冲动的来源,焦点人物的心理状态就不会通过表面行动表现出来。
还应该指出,感觉与思想不同。一辆汽车在你面前鸣喇叭,无须经过有意识的心理过程,你的心脏就会剧烈跳动起来。
一句话,你有 感觉 。
事实上,你还可能吓得跳起来。这就是 行动 ,这种行动是一个不由自主的、几乎是下意识的过程。然后,你可能诉诸语言,对按喇叭的司机大吼大叫。但是首先是感觉,然后才是行动。
这种先后顺序背后的事实是,感觉是超越个人控制能力的。你无法 决定 怎样产生某种特定的感觉,你只是感觉到了。
反过来,行动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至于语言,几乎绝对是可以控制的。
因为语言需要有意识的思考,需要一定量的组织。行动需要的少一些,更接近本能:一位老朋友不期而至,你高兴得语无伦次,拥抱了他;一辆汽车撞倒了你的孩子,你赶忙飞奔过去,惊慌失措,连叫都叫不出来。
或者,你走进一间办公室参加面试。你很在意这次面试,所以你已经有了感觉——不舒服的感觉、负面的感觉、怨恨的感觉,你觉得自己像只显微镜下被观察的草履虫。但是人力资源经理丝毫没有意识到你的不安,也没有让你坐下,他只是靠在椅背上,一言不发地用冷酷、轻蔑的目光注视着你。
“你是谁?”最后他突然问道。
他的语气——以及整个场面——构成一个刺激单元。无论你怎样做,恐慌都席卷了你。恐慌是一种感觉。
就像着了道一样,你的手心满是汗,腋下也被汗浸湿了,汗水顺着你的后背流下来。忽然间,你感到领子太紧,衣服太小。你不安地扭动身体,感觉快要窒息了。
所有这些都是行动。
与此同时,你还在绝望地寻觅着语言——可就是想不起来应该说什么。
“我——我——”你咕哝着。
“年轻人,我问你的名字……”
我们是否可以相信,无论如何我们已经明确了感觉在行动之前,行动在语言之前——更广义地说,动机刺激在人物反应之前?
还有几个问题必须说明:每一次,反应的三个部分——感觉、行动和语言——都缺一不可吗?
当然不是,几乎任何谈话的片段都能说明这一点。下面的例子中,吉尔是焦点人物。
“你好,吉尔!”他说,“最近怎么样?”
“还不错,谢谢。”
“ 你好,吉尔!”他说,“最近怎么样? ”是动机刺激。吉尔的反应,按照顺序一一详细说明,应该是这样:
感觉: 吉尔感到他的友善带来一股暖意。
行动: 她微笑了。
语言: “还不错,谢谢。”她说。
不过,因为这些太明显了,作家觉得没有必要详细说明感觉和行动,所以只有语言。或者也可以省略行动,保留感觉和语言:
动机刺激: “你好,吉尔!”他说,“最近怎么样?”
人物反应:
感觉: 吉尔感到他的友善带来一股暖意。
行动: (未说明)
语言: “还不错,谢谢。”
还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省略反应的一个或两个部分有没有特定的危险?首先,存在让读者感到困惑的危险……尤其是当你省略感觉的部分时。要弄清楚一种特定行动或语言所包含的意义,通常只有通过感觉来解释。 他转过身 是行动,可以适用的感觉从厌烦到无助、从全神贯注到不屑一顾、从受伤到愤怒,不一而足。“吻我,亲爱的!”可以反映热情、痛苦、温柔、轻蔑,或者其他感觉。
不过别误会,我不是建议你每次都使用完整的三个部分,而是希望你培养一种敏感,从而以娴熟的技巧和高超的鉴别力,清晰、平衡、简明地运用手中的素材。
动机和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应该有多长?
当你要打喷嚏时,你 立刻 就会伸手去拿手帕,不是明天,更不是下个星期。
同样,可以认为,焦点人物受到的每一个刺激都需要 立刻 采取行动。不要汇总,把几十个或者上百个刺激—反应单元归集到一起,把它们分解成单个独立的元素。
你打算这样写:“他起床了”?或许这个句子正是你需要的。但是话说回来,如果你这样写或许会更好:“一个人孤零零地飘浮在一个黑暗、朦胧的世界中。忽然间,一阵尖锐、刺耳的巨大声响划破了周围的宁静,吵得他的脑袋都要裂开了。他奋力挣扎,摇摇晃晃地冲出黑暗和迷雾,来到一个脏兮兮、灰蒙蒙的地方:他自己的房间,床头的闹钟正铃声大作。”
依此类推。记住,任何刺激和反应都能被分解细化,通常在作品中运用最细小的片段能够增强现实感。这就像魔术师用硬币变戏法,整个表演一气呵成,看起来像个不可思议的奇迹,但是如果你用慢动作一次一个步骤来做,魔术就变成了完全可以理解的纯熟手法的展示。
以同样的方式,你的作品应该沿袭现实,结果紧跟着原因,就像被烫伤的手指立刻远离火炉一样。即使反应只是目瞪口呆,它也应该从现在开始,而不是刺激已经过去五分钟之后。二者之间不应该有时间间隔。如果有,很可能你省略了本应包括的其他刺激—反应单元,从而打断了叙事的流畅。
每一个刺激—反应单元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独立?
完全不用。诚然,结构完善的单元可以从上下文中抽取出来,像文中这样进行分析,但这只是为了学习的目的。在任何实际的故事中,焦点人物的反应——他感到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都要与他的外部世界保持联系。有时候是直接联系,一种逆向反应:比卡姆开了一枪,他的对手开枪还击。有时候只是在等待进一步的外部变化:比卡姆向前挪动了一小步,继续窥视着。恐龙似乎没有发现他,朝他这边靠近了一点。或者当你试图通过延缓行动来增强悬念时,可能连外部变化也没有:比卡姆仔细观察远处的山坡,那里仍然没有生命的迹象。
***
故事是一连串的刺激—反应单元,它们连接在一起形成的链条就是情感模式。
作为学习如何成功打造这样一个链条的重要一步,更深入地挖掘动机刺激的性质是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