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作者彼得·莱文博士是体感疗愈(somatic experiencing,SE)的创始人,他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教授他自创的这种疗法。自2017年开始学习体感疗愈之后,我开始在工作中加入使用这种疗法,一下子就看到其疗效。在我的个人体验中,它也让我在个人成长上受益良多。
在组织北京和上海的体感疗愈培训时,我越来越惊讶于在短短30年不到的时间里,这个培训已经遍布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主要城市。我不断地向不同的培训授课老师和资深的助教老师问:“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基本得到了一致的回答:因为彼得·莱文博士发现并整合了一些非常符合现实的方法,并把这些方法巧妙地运用到了治疗实践中,使得其实用性和有效性非常强。而且这些实践方法是在人的神经系统层面去工作,是跨文化的,所以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传统的助人职业者使用起来都不会有什么困难。
几年前,在第一次将有关体感疗愈的书引入国内时,我们采用了“somatic experiencing”的直译,也就是“身体体验疗法”。随着我们对这种疗法的认识加深,“体感疗愈”成了一个更加贴切的翻译。因为“体验”是体感疗愈中的一个主要方式,而“疗愈”是其带来的成果。同时,体感疗愈不像认知行为疗法(CBT)和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MDR),有一个相对标准化的治疗步骤,体感疗愈更像是教给治疗师很多原理和招式,治疗师可以自由地组合运用,因此我们选择译为“疗愈”而非“疗法”。
《创伤与记忆》这本书是彼得·莱文继《唤醒老虎》和《心理创伤疗愈之道》之后的第三本专门介绍体感疗愈的书。在出版于1997年的《唤醒老虎》中,他介绍了战斗-逃跑-僵住反应,以及如何把被卡住的能量释放出来,从而解决创伤这一主要思路。在2010年出版的《心理创伤疗愈之道》中,彼得·莱文重点介绍了体感疗愈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滴定、摆荡和创伤旋涡等,让读者对体感疗愈有了更多的认识。在本书中,彼得·莱文则主要是对疗愈创伤的核心——处理创伤记忆,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
彼得·莱文认为,创伤记忆绝不仅仅存在于叙事之中,更存在于身体层面之上。遭受创伤的人的身体处于一种持续的紧张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作“收缩”。这是一种静止的经历,他们感觉一切事情永远都不会有所改变。这种状态导致了无助、绝望和深深的沮丧。“收缩的感觉是如此可怕,永无止境,在眼前看不到任何可以缓解的办法。身体成为自己的敌人。”这种与创伤记忆相关的身体感觉,如肌肉紧张,都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处理以帮助患者从创伤中恢复。
同时,在处理创伤记忆时,也需要考虑唤起记忆的时机对治疗的影响。彼得·莱文反对那些让患者反复经历创伤的治疗方法,因为这可能会加强创伤记忆,并加剧痛苦。他希望将焦点转移到隐性的程序性记忆上,即所有生物体行为的“行动蓝图”。
我们大脑深处的程序性记忆,通常被认为是“如何做”的记忆,例如骑自行车。彼得·莱文指出程序性记忆中的其他两类:紧急反应和靠近或回避倾向。这些对于创伤记忆的形成和解决是至关重要的,紧急反应包括固定的行为模式,如战斗、逃跑和维持领土界限。回避倾向也经常被创伤受害者采用,会影响他们的日常功能。他认为,这些非适应性的程序记忆和情绪记忆是所有创伤的核心,但在治疗过程中,这些记忆可以被利用,因为它们在所有记忆系统中最为持久,尤其是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
莱文的方法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身体姿态,识别出身体紧张的部位,并像物理治疗师那样工作,专注于放松那一部分。他用“扩张”来形容这一过程。与众不同的是,他在进行身体治疗的同时,还会和患者讨论他们经历过的创伤,旨在将心灵和身体融为一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开始意识到,即便是回忆这些经历,他们也能够安然度过,而不会被摧毁。最终,患者能够稍微“扩张”,如莱文所描述的那样,在身体和情感上都变得更加放松。
通过这一系列的“收缩、扩张”循环,患者就能逐渐体验到内在的流动感和放松的可能性,并随着这种内在动力、自由度和流动性的增加,逐步从创伤的恐惧和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治愈创伤的目的。
彼得·莱文作为当代创伤治疗的大师之一,他发展出来的体感疗愈已经惠及了全球数万专业助人职业者,他的数本专业书籍的中文版的引入,也打开了目前在中国以专注思维和谈话为取向的治疗创伤的思路。非常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将一系列体验式的创伤治疗方法的书籍引入,这为中国本土心理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
常邵辰
加州执照心理咨询师
北京体感疗愈专业培训主办人